本书分源流、概论、剧目谱例、传记、文选、图片等若干大部,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作品,声腔与剧目,成果与人物等诸多话题;广泛涉及黄梅戏纵横两度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 大16开硬精装,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编“源流”,第二编“概论”,第三编“剧目”,第四编“谱例与锣鼓”,第五编“传记”,第六编“文选”,
★ 书前收入多幅铜版纸彩页插图,书末附录部分则附上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 本书广泛涉及黄梅戏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1955年,由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合演《天仙配》,轰动海内外,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享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黄梅戏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黄梅戏》一书,分源流、概论、剧目、谱例、传记、文选、图片等若干部分,全面阐述了黄梅戏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作品,声腔与剧目,成果与人物等诸多话题,广泛涉及黄梅戏纵横两度的文史及戏剧知识,是黄梅戏剧种的一部归结性著作。
全书共分六编,**编“源流”,集中描述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增写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部分。第二编“概论”,是对黄梅戏艺术的理论把握,探讨其基本美学属性和总体文化定位。第三编“剧目”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剧目文本,如《天仙配》、《女驸马》等,对于家喻户晓的《打猪草》和《夫妻观灯》两个经典小戏则选择了曲谱本,借此为有意搬演者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方便。第四编“谱例与锣鼓”,收入了黄梅戏的众多谱例与传统锣鼓,其中谱例分为“传统”、“发展”和“新创”三类,意在使读者能够从中窥见黄梅戏声腔的某些“来龙”、“去脉”。第五编“传记”,除了第二编中已有专门论述的代表人物之外,还选择了部分对黄梅戏贡献较为突出的人物,略作传记。第六编“文选”,选收了部分对黄梅戏较为重要的研究、评论和史料性篇什,以便读者参阅。*后的附录部分则是黄梅戏发展大事记。
插图:演变中的过渡黄梅戏演出整本的大戏是其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从小戏到本戏的演变,还经历了一种过渡的形式,那就是“串戏”。所谓“串戏”,相当于现在的组剧,是由表现同一题材或关于某一两个人物经历的、可以各自独立的小戏串联起来演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像《私情记》,就是由《拜年》、《观灯》、《吃醋》、《反情》、《思想》、《上竹山》、《充军》等单折串起来的。这一组串戏,都是表现长工余老四和财主女儿张二姐恋爱纠葛的。虽然人物和事件都比较集中,但故事并不完整,其中这一出与那一出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因为是陆续编写的单出,而不是一次写成的整本大戏。“串戏”的产生,相传是这样:某一个独立的小戏演得比较成功,剧中人物为大家熟悉了,引起观众的关注,于是就有人问起这些剧中人过去怎么样,后来怎么样。艺人们根据观众的要求就在其前后增编了几出与原来剧中人物或事件有关的小戏。越积越多,可以串成一整台戏,就给它起上一个总的剧名。据说《私情记》是:先有了余老四到张二姐家中去拜年的《拜年》,然后在其后面续上了反映他们之间矛盾的《反情》及婚姻波折的《上竹山》。有的地区,还在其前面续上余老四到张二姐家做雇工的《打长工》。串戏像丝线串珠子一样,越串越多。其特点,是每一个单出既与另一单出有某些关系,又可各自独立。有的串戏,只有事件的维系,而无贯串前后的中心人物。由于某地发生了一件惊动远近的大事,民间艺人从不同的角度取材编成小戏来反映这一事件,因而戏里的内容彼此有关,但戏中的人物却不固定是某甲或某乙。像以《闹官棚》(或名《三担谷》)为总名的一组串戏就是这样产生的。《闹官棚》包括《报灾》、《逃水荒》、《闹店》、《李益卖女》、《闹官棚》、《告霸》等各自独立的小戏。这一组串戏表现的共同事件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生在黄梅县的那一次特大的水灾。据传,是水灾发生之后,灾民们和民间艺人各自用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去反映劳动人民与天灾人祸进行的斗争。后来用曲艺和民间歌舞反映出的某些部分又分别发展成了戏曲,从而围绕这一水灾事件产生了很多小戏。这些小戏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灾民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报灾》写的是水灾发生之后,一位与农民接近的监生瞿学福和穷秀才李益向官府陈报灾情以及石大驾等八个恶霸侵吞账款的情况。《逃水荒》和《闹店》是反映灾民们逃奔外地卖唱维生的悲惨遭遇。《李
主编王长安,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著有《古今戏剧观念探索》、《徐渭三辩》、《黄梅戏初论》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广电部“音像制品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安徽文学奖”、“田汉戏剧奖”等。
宋拓淳化阁帖贾相刻本 内容简介 《中华传世名帖:宋拓淳化阁帖贾相刻本》是我国历史上**部大型官修刻帖,成于北宋淳化三年(1992年),乃宋太宗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
草本花卉与景观 本书特色 王意成著的《草本花卉与景观》在这样一个草本花卉应用飞速发展的年代,为了做好我国城市环境“美容师”们的帮手,笔者从众多的草本花卉中精选出...
《日本著名建筑师的毕业作品访谈1》策划源自学生希望了解当代建筑师们的毕业设计经历的呼声。毕业设计可以说它是让学建筑的人第一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90:陈白尘 孙瑜 姚克 李天济卷 本书特色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90:陈白尘 孙瑜 姚克 李天济卷》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
柳公权玄秘塔碑精选百字卡片 本书特色 精选《玄秘塔碑》中较为精彩的字进行逐个讲解,分析,并以二维码附加视频的形式配以技法演示,生动形象,具有比以往书籍更强的实用...
日本仙台的Mediatheque是用于图书馆、美术馆、电影馆的综合性建筑,1995年设计,1997年开始施工,2000年竣工,目前已向公众开放近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内容简介:本书原为美国世界出版公司1956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是美国存在主义研究专家考夫
本书系统论述了电影声音(及理论)发展史以及如何在电影、电视、广播中应用声音,使其发挥视听综合优势。目录 序言第一篇电影、电视
原口秀昭,1959年出生于东京都,1982年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毕业后,于1986年修完同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铃木博之研究室学习期
世界名画鉴赏-名画观止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世界绘画史为框架,挑选了近3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世界名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
历代碑帖精粹 清吴昌硕临石鼓文 本书特色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名家辈出,碑帖无数。为了适应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传统名碑名帖的需...
做壹年:谢德庆行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前的艺术家是这样一种人,他以自己美术家的眼或音乐家的耳加上天才的技艺,创作出美妙的作品,给我们提供视听的娱悦,震撼我们的心灵...
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1936三部曲[第三部] 本书特色沈尧伊编*的《长征1936三部曲(第3部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
Sincepublicationofthefirsteditionin1974,LeoBraudyandMarshallCohensFilmTheoryandC...
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分析,复原了当时苏派雕塑家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内涵,继而对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雕塑教育...
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傩面 本书特色 《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傩面)》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编写的,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傩面 内容...
红白机视觉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硬纸盒装,新星出版社出版★ 经典游戏回忆录——本书收录170余款游戏的回顾短文,撰稿者多为游戏从业者,《森喜刚》《超级马...
中国书法篆刻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篆刻简史》: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中国书法篆刻...
谢宏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居北京,独立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视觉文化、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出版有《图像与观看:现代性视觉制度的诞生》《...
伊斯兰文化是在西方吸收了希腊、罗马、埃及文化,是东方汲取了伊朗、印度、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是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