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全书(*新双色图文版)》内容简介:《呻吟语》是作者三十年中对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持家育人、治理政事、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生等方面进行深刻思考的记录,充满了哲理性。也是一部自古至今都十分罕见的关于如何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性的鸿篇巨制。全书共分为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和数集,分为内外两篇,具体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和词章共十七章,其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从整体上来看,《呻吟语》这部书是以儒家的正统思想作为基础和立足点,同时又吸纳融合了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读到《呻吟语全书(*新双色图文版)》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认为个人德行修养水平的高低与他自身的荣辱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着什么角色,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言行举止上都要谨慎而为,不可鲁莽,如此才能期望有所成就;在为人处世方面,作者提出了多个观点和原则,如宽容大度、留有余地、与人无争、谦虚退让等等,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避免在为人处世上遇到障碍;在持家育人方面,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值得子女尊重并成为子女的榜样,以利于子女的成长,同时子女对待父母也要非常孝顺,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的和睦;在求学方面,作者主张要虚心谨慎,要不耻下问,要用心去体悟而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工夫上,要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要把精力用在那些虚文俗套上,要努力博览群书,但也要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所选择等等;在治理政事方面,作者坚持“以民为本”的观点,认为统治者的任何行为都应该顺应民情,这样才能得到民心,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万物一体”,认识自然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只有认识到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并将之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中,才能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但不要把天命看做是不可抗拒的,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当然,书中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读者去认真阅读领会了。另外,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作者受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呻吟语》中的有些内容也打上了封建的烙印,但瑕不掩瑜,这丝毫不会遮掩住它灿烂夺目的光芒。
006.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译文】每个人先天所禀受的气质,可以发扬拓展的地方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然而,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扩充必然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实,修养能够达到至高至大的境界也还是靠原来那点儿先天之气做底子,如果原先的气质一点都没有,那就丝毫也不会增多。世间万物的形、色、才、情,各个方面都能验证这个道理,007.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①,马援矍铄②,古诚有之,岂多得哉!【注释】①邓禹:人名,东汉光武帝时人。少时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友谊深厚。②马援:人名,东汉名将。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仍旧能够率军出征。【译文】人的思想是随着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四十岁以前具有奋发进取之心,这时虽然经验不足、见识不广,但是敢于闯荡以求有所作为;到四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逐渐稳定下来了,这时已经是见多识广,所以遇事都会有个思量斟酌;到六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开始消极保守了,这时虽说见识深远广博,认识问题深刻,却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这种情况并非适用于每个人,但大体上都是如此。古时候,人到了四十岁才出去做官,六七十岁才告老辞官,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人们中间也有年纪轻轻却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无精打采地就像一个垂死之人;也有一些老年人身体衰弱,而且性情狂躁,喜欢多事。但这些都不合乎常理。如果把那些遇事风风火火的少年人当做是社会栋梁,而把那些心灰意懒的衰老之人当做老成持重的话,那也是错误的。像邓禹年少时就深沉坚毅,像马援那样虽在暮年,却壮心不已的人,古时候的确也曾有过,但毕竟都是少数,是世间少有的。008.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命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译
逻辑与形而上学-思想史研究(第五辑) 本书特色 《逻辑与形而上学:思想史研究(第5辑)》是思想史研究丛书之第五辑,该书采撷英华,从不同的方面对逻辑与形而上学这个...
广钦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从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基础、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和准則、道教生态伦理在实践中的表现样态三方面展开研究,力图开创...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是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的第二卷。本卷是第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传统本体论的特征和实质作了深入的反思...
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晋、宋时期的中国道教史,作者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当前道教的“道流”:江南地区的葛氏道、上清派、从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 本书特色 ★当然,这种把哲学看作斗争——并且归根到底,看作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的观念,...
笑死人-艺术与哲学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巴里科的哲学论集。所收录的四篇文章分别是作者对其批评阐释思想及文学创作理念的漫谈,早年写就的对莫扎特,罗西尼等音乐家作品...
清心九书2 本书特色 佛法所谓的清凉心,不是要我们消极地逃避生活,而是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放下虚幻的我相和执著,从自己的茧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更坚强、更自由、更有...
《叔本华与尼采》一书是西美尔一九○二/○三年间在柏林维多利亚女子中学所作的一系列报告的讲稿。这些讲稿不像一般专题报告,只是
《皇帝儒生与孔庙(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三联书店和复旦大学合作的“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
天津民间宗教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天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的一种。本书按照年代分为三章,分别是天津民间宗教的肇始期明末、发展期清代和繁盛期...
本书所谓“新儒家”,乃相对于先秦原创性儒家而言,是指生发流变于中唐韩愈以迄晚清曾国藩间大约一千年之久的儒学新思潮。作者审
留美青年的信仰追寻--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研究(1909-1951)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庚子赔款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留美中国学生的信仰状况。这些...
《基督教神学原理》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哲理神学”(philosophicaltheology)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传统所谓“自然神学”(nat
编辑推荐: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造像量度经》和《重编诸天传》的点校本为第一部分,造像量度经是清代工布查布编著,清中期以来被
内容简介:本选题以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罗蒂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为对象,从他的理论基础即他的反基础主义哲学理论入手,层层展开,
唐纳德·戴维森(DonaldDavidson,1917-2003)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之一。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斯坦福
现代西方哲学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纷呈,看来漫乱无序,其实他们先后相继,互相影响,其深处蕴含着内在的历史逻辑与相应的思维逻辑。它们大体上可分为科学主义与人...
王权与神祗(上下) 内容简介 《王权与神祗》是考古学、艺术史、铭文学和文献学领域*专业的学者们精心提炼的作品。《王权与神祗》分成了两卷七部分:**卷,共四部分,...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本书特色 现代思想大家梁漱溟晚年口述全文发表 体味梁漱溟出入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 亦是了解中国近代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参考这个世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