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全书(*新双色图文版)》内容简介:《呻吟语》是作者三十年中对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持家育人、治理政事、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生等方面进行深刻思考的记录,充满了哲理性。也是一部自古至今都十分罕见的关于如何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性的鸿篇巨制。全书共分为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和数集,分为内外两篇,具体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和词章共十七章,其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从整体上来看,《呻吟语》这部书是以儒家的正统思想作为基础和立足点,同时又吸纳融合了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读到《呻吟语全书(*新双色图文版)》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认为个人德行修养水平的高低与他自身的荣辱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着什么角色,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言行举止上都要谨慎而为,不可鲁莽,如此才能期望有所成就;在为人处世方面,作者提出了多个观点和原则,如宽容大度、留有余地、与人无争、谦虚退让等等,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避免在为人处世上遇到障碍;在持家育人方面,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值得子女尊重并成为子女的榜样,以利于子女的成长,同时子女对待父母也要非常孝顺,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的和睦;在求学方面,作者主张要虚心谨慎,要不耻下问,要用心去体悟而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工夫上,要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要把精力用在那些虚文俗套上,要努力博览群书,但也要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所选择等等;在治理政事方面,作者坚持“以民为本”的观点,认为统治者的任何行为都应该顺应民情,这样才能得到民心,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万物一体”,认识自然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只有认识到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并将之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中,才能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但不要把天命看做是不可抗拒的,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当然,书中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读者去认真阅读领会了。另外,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作者受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呻吟语》中的有些内容也打上了封建的烙印,但瑕不掩瑜,这丝毫不会遮掩住它灿烂夺目的光芒。
006.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译文】每个人先天所禀受的气质,可以发扬拓展的地方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然而,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扩充必然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实,修养能够达到至高至大的境界也还是靠原来那点儿先天之气做底子,如果原先的气质一点都没有,那就丝毫也不会增多。世间万物的形、色、才、情,各个方面都能验证这个道理,007.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①,马援矍铄②,古诚有之,岂多得哉!【注释】①邓禹:人名,东汉光武帝时人。少时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友谊深厚。②马援:人名,东汉名将。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仍旧能够率军出征。【译文】人的思想是随着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四十岁以前具有奋发进取之心,这时虽然经验不足、见识不广,但是敢于闯荡以求有所作为;到四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逐渐稳定下来了,这时已经是见多识广,所以遇事都会有个思量斟酌;到六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开始消极保守了,这时虽说见识深远广博,认识问题深刻,却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这种情况并非适用于每个人,但大体上都是如此。古时候,人到了四十岁才出去做官,六七十岁才告老辞官,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人们中间也有年纪轻轻却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无精打采地就像一个垂死之人;也有一些老年人身体衰弱,而且性情狂躁,喜欢多事。但这些都不合乎常理。如果把那些遇事风风火火的少年人当做是社会栋梁,而把那些心灰意懒的衰老之人当做老成持重的话,那也是错误的。像邓禹年少时就深沉坚毅,像马援那样虽在暮年,却壮心不已的人,古时候的确也曾有过,但毕竟都是少数,是世间少有的。008.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命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译
有一颗修行心.你会更智慧-佛语禅心 本书特色 佛家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有很多内容,特别是今天,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要经受更多的诱惑。...
《传》前易学及象数易学 本书特色 人们对“义理”重视多,对“象数”重视不足,造成我们对更古老(春秩时期甚至以前)...
中国哲学史(上下) 本书特色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其材料取用,具史学之通识,实近年。吾国思想史之有数著...
美,从茶杯开始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清晰阐明艺术、设计、美三者的关系,指出如今艺术与美已经分离,美与设计、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乃是新的趋势。这是过去的美学...
善与恶 本书特色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土。本书对“特殊性”的天台佛学采取了“普遍”诠释的原则,其首先关注的是天台遍中论的构成来源:本土中国思想的遍中整...
柏拉图的哲学戏剧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西经典作品进行解读的文集,文章内容涉及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对《论语》、《中庸》等经典文本的研究、思想史研究及书评。柏拉...
中国基督教史话 内容简介 王美秀所著的《中国基督教史话》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基督教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基督教在唐朝、元朝、明末清初的流行时间、流...
注维摩诘经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梵文维摩诘,是净名或无垢称的意思,故又称...
道德哲学之维(孟子荀子人性论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世纪之交,我们站在时代的入口,亟待着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并深深感任重道远;而重新阐释和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意义世...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然后则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焚书续焚书 内容简介 《焚书》和《续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簧的重要著作。李簧(一五二七——一六○二年》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做过二十余年小官...
玄门宝典 本书特色 明朝时期道家丹道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皇帝多崇尚道教,并喜好修炼和养生,朝野为之热衷,经典著述相当丰富。本书即辑录了明中期丹道学经典《性命...
101个人生悖论 内容简介 《101个人生悖论》是真事和虚构的故事的混合,也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沉思的混合。所以,这不是一本书后带着答案的逻辑谜题集——因为伦理学不...
索?恩(THORN BIRD)索?恩时间:它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用它做什么 本书特色 “时间,这是个特别的东西。倘若就这么胡乱活着,它纯粹什么都不是。...
独自一个女人 本书特色本书是克里斯蒂娃继《中国妇女》之后又一关于女性主义的专著,全书以女性问题为中心,将作者自1975年至2006年间发表的25篇散论和发言稿,...
《二十二子》主要内容:先秦两汉魏晋诸子书,是我国学术的一个重要源头,其中保存着丰富的文史资料,研究古代哲学、政治、经济、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
《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在分析心灵哲学的定义、美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西方心灵哲学的起源、演变尤其是在现当代的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沉思录》是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主要...
梦之旅 本书特色 安东尼·德斯蒂法诺的《梦之旅》,大胆地为但丁的作品赋予了全新的面貌,迷人之余,亦发人深省。对不同教派的基督信仰者,以及其他没有特别坚定的宗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