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是非洲之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世界著名哲学家与社会思想家、音乐家阿尔伯特·史怀哲*的遗著。如同对于印度思想那样,史怀哲写了一部关于中国思想的著作,它直到今天才得以出版。史怀哲一直致力于按照对生命的敬畏的伦理观点来归纳人类的思想史,中国思想史是其宏大的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计划的一部分。阿尔伯特·史怀哲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1940年之际,在非洲的岚巴瑞那样一个远离图书馆的地方写下了中国思想史的两个不同手稿。《中国思想史》则是首次将两份手稿出版。这部未完成的著作可以看作是史怀哲在他其他作品中稍稍提及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详尽阐述。史怀哲对于中国思想史的深入的阐释也同时为我们打开了通入他的神学与伦理思想的大门。在《中国思想史》后记中。波鸿汉学家海因内·洛兹肯定了《中国思想史》在汉学界的地位。它直到今天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思想史方面的导论著作。“因此人们可以把史怀哲的文稿归为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哲学的独到的见解。它的世界公民性的、伦理的见解存这样一个儒家思想作为‘文明冲突’的阵线,同时必须为目益发展的商业文化提供精神元素的时代里有着高度的现实意义。”——摘自海因内·洛兹后记
《中国思想史》是史怀哲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思想的著作,史怀哲一直致力于按照对生命的敬畏的伦理观点来归纳人类的思想史,中国思想史是其宏大的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计划的一部分。阿尔伯特·史怀哲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1940年之际,在非洲的岚巴瑞那样一个远离图书馆的地方写下了中国思想史的两个不同手稿。《中国思想史》则是首次将两份手稿出版。这部未完成的著作可以看作是史怀哲在他其他作品中稍稍提及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详尽阐述。
后来,墨家学派的人还探讨了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去爱恶人和敌人的问题。他们从理论上对这一命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却在现实中寻找获得免除这种爱的义务的合理性的理由。他们还讨论了兼爱主张从多大程度上允许人们去考虑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在这一点上,他们向前迈了一大步,并且甚至承认人们没有义务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渐渐的墨子的伦理思想失去了原本激情四溢的特征,同时这也标志着它的堕落。在以庄子命名的文献的第256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对中国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的思想史的主要流派的概貌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致力于向人们提出爱的劝诫的宗教派别。他们的精神领袖叫做宋钎(或者宋庸子),他是反对孔子和尹文(大约公元前330年)的了。这个“宗教派别的人用一种特别的头饰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个教派的主张有着和托尔斯泰奇妙的相似性。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不反抗。他们认为,心灵的行为来自于容忍的能力。他们试图通过燃烧的爱将世界上的人像兄弟一样的[联系起来。压抑]欲望和贪婪是他们的基本原则。当人们骂他们,他们不以为耻,而只是想到应该制止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他们禁止武力,并试图让人放下武器,好拯救民众于刀兵之中。他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到处游历。他们警告君子,告诫世人。即使世人不接受他们的观点,他们却@更为坚定地保持自己的信条,矢志不渝。他们到处上下游说,即使别人不听从他们的劝诫,他们也会强行坚持,决不放弃…。在中国那个诸侯之间不断发动战争的年代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批和平主义者。这个宗教派别属于哪个学派,在我们掌握的这篇短的报道中并未提及。但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墨子的思想流派非常相似,也许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5.经典时代的批判性的思想家、诡辩家。杨朱一种像古希腊时代的那种怀疑伦理观的正确性的诡辩术在中国是不曾有过的。但用质疑的眼光去检验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对一切都坚决持怀疑态度的批判精神在中国却是古来有之。尽管他们自己也在探讨伦理的确信是通过什么方法证成的,但他们却并不以这样的坚决来怀疑其证成性。这些批判性的思想家们在中国被称为辩论者(辩士),其中在先秦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惠子(卒于大约公元前330年)——他的智慧为其同时代的庄子所称道——和公孙龙(大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两个人都继承并发展了从墨家学派中出现的辩证方法,惠子流传下来的名言有:“泛爱万物,天体同体”。在中国先秦时
阿尔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jtzer)于1875年1月14日生于德国的凯萨斯堡(Kaisersberg)。他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已终初步展示出在音乐、宗教和哲学方面的才华,25岁时史怀哲成为哲学和神学的博士,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取得教师职位,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对巴赫的音乐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史怀哲一生著作甚丰,代表作有《巴赫论》(1911年)、《文明的哲学:文化的没落与再建&文化与伦理》(1923年)、《圣徒保罗的神秘》(1930年)、《我的生活和思想》(1931年)和《印度恩想及其发展》(1935年)等。在非洲岚巴瑞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史怀哲仍然笔耕不缀,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化和伦理的著作,这本《中国思想史》的手稿也形成于这个时期。
容忍与自由-胡适解疑当代人的诸多困惑 本书特色 ☆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时代,我们能做什么? 个性如何发挥?为何读书? 研究女子教育是研究什么? 上学与就业,...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三部现象学的导论性著作之一,它是胡塞尔哲学成熟期的代表
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力作,它指出雅斯贝尔斯的学术努力,就是要将哲学从“自我遗忘”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重新赋予哲学以...
不朽圣像100-圣母子 内容简介 这是世上*广为人知的一对母子,玛利亚以圣洁的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救世主耶稣,她如所有母亲一样,倾注心血抚养圣子,只是她的爱更为纯...
经典与解释-阿尔喀比亚德 本书特色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
致死的疾病 本书特色 克尔凯郭尔本人十分看重它,认为《致死的疾病》与《基督教中的实践》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前者还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曾被划分为三个学科: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这种划分完全适合主题的本性,人们对此能够加以改进的也...
周易精解 本书特色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古人把《易经》称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六艺之源,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钥匙,是一部既简易又深奥的哲...
梁启超谈儒学 本书特色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
太虚 本书特色 《太虚》就是让我们真正地认识佛和菩萨觉悟的真理,充满信心地修行。佛法是平常的真理,我们真正地平常做人、做事,就能真正地得到平常的解脱,找到佛国净...
公孙龙子应解 本书特色 新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是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一辑-人文与宗教:儒学的现代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编选了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如高瑞泉、杨儒宾、王汎森等人的重要文章。其中高瑞全的文...
傅佩荣-我读《庄子》2 本书特色 《傅佩荣:我读<庄子>2》: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正念 本书特色 乔·卡巴金:“正经减压疗法”创始人,将正念引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人,10周年版,被译成20多多种语言,美国畅销75万册。卡巴金博士说:“优秀的治疗...
张其成讲读《周易》-《易经》感悟 内容简介 作为中华文明**经典的《周易》,为什么许多人一谈及它首先想到的是算命、风水、预测?它到底是玄学、科学,还是哲学?六十...
精选名儒草堂诗馀 本书特色 本书属新世纪万有文库系列,为探明文化学术之源流,洞悉时新学问之底奥的得力助手。本书是第六辑传统文化书系之一,是一部具有文献价值和选学...
帝王与佛教 本书特色 自从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古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南朝梁武帝虔心信佛,曾四次舍身于佛寺,不做君主而愿做法王;唐宪宗礼迎...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 内容简介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共收录了20篇论文,是直接针对普兰丁格的,其中论题较为集中的,是对于普兰丁格的反自然主义的科学观的表述与讨...
美学概论(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美学是汉语言文学系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诸如哲学、广告学等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基础理论课,占3学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