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唯识史要主要讲述了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等内容了;下篇唯识要义则介绍了五位百法、蕴处界三科、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唯识义等知识。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次年,他奉赵朴初会长之命,又写了《藏传佛教》。两书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世亲与无著,虽是骨肉兄弟,其性格与阅历却有很多不同。在性格上,无著菩萨是一个始终采取实行主义的人,重于精神的修养,将客观的理论运用到主观上来,使之达于主客观一致的境界;世亲菩萨是个学者性格的人,其头脑非常明晰,其著作组织严密,其所作之《俱舍论》、《唯识三十颂》一直至今日,仍然在学术界流行不已。特别是《俱舍论》在藏传佛教中更享盛誉,有“八年《俱舍》、三年唯识”之说。就阅历说,无著对于小乘佛教的造诣虽然很深,但他毕竟是具有菩萨根性之人;所以他没有怎样经过小乘佛教徒的阅历,就为唯识大乘而努力了。世亲则不然,他出家于小乘说一切有部,起初还是有部之学匠,对于大乘佛法,而立于排斥的地位。其后弃小转大,完全是无著的训示。就著述而言,无著对于赖耶八识说,站在创说者的地位。世亲虽竭力弘扬唯识大乘,但始终不脱祖述者的地位。欲与无著同席还有所不能,因为他只是传宗弘布无著思想而已。真正欲对唯识学有所认识,当仍以无著为中心。但仍要强调的是,世亲所学比无著范围广,他的思想涉及各个方面,如就纯粹继承无著的系统,并简单地把其组织起来,而在内容方面求大成来说,就是《唯识二十论》及《唯识三十颂》。更应该肯定,由于世亲菩萨弘布唯识,唯识思想的显扬,不但达于无遗憾的地步,而且更被完全整理组织起来。同时,就立自破他方面说,对于唯识思想持反对态度的学派,世亲常给予无情的反破痛击,以彰唯识的正义。并且为了使人易于理解唯识起见,世亲更创作了有关唯识思想的入门书或纲要书,如《百法明门论》及《唯识三十颂》,就是很简明地整理前期复杂思想的一种体系书。世亲菩萨运用种种方法,尽力于唯识思想的普及,所以他在唯识学史上的功绩是伟大的。后记《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交稿付梓了。惟贤师叔和老友百另六岁的佛智法师都为之赐序;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法师读了《序》后,欣然命笔题写了两书的书名。面对两书稿,顿感身心俱疲。但推开书稿,看到压在书案玻板上先师正果法师一九四九年七月题写的“坚持无上菩提心,专修四弘誓愿行,弘扬佛法令久住,永作菩萨度众生”的《誓愿偈》,两眼不觉泪水直流。猛地记起,今天(七月二十四日)是先师九十六世寿,百感翩然,是喜,是悲呢
弘学,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和夫人马时芳先生。先后问学于梁在农(智慧法师)教授、阿旺洛追扎巴、密悟格西。1956年三次谒见贡噶活佛,蒙授金刚三昧耶戒,又蒙授童七灌顶、宝瓶灌顶、私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名词灌顶,赐藏名索郎泽仁。1972年皈依正果和尚,赐名弘学,并得法尊法师之教诲。奉正果法师临终遗命,1988年依止宽霖大和尚,受瑜伽菩萨戒,专事佛学研究工作。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精习儒学和佛学,对儒学和汉藏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著作甚丰,公开出版的有《佛学概论》、《藏传佛教》、《佛教文学》、《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观学概论》、《唯识学概论》、《佛教图像说》、《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四种,并注释佛典数十部达千万余言。为佛学小丛书、佛典丛书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佛教各宗派小丛书、唯识文库之主编、撰稿人。曾执教四川省佛学院、四川省尼众佛学院、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现任成都国学研究会会长、重庆佛学院研究生院(原汉藏教理院)教授,并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论正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专业师生 本书是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斯宾塞基于伦理的生物学起源,对规制正当社会生活之“同等自...
宗教学通论新编 本书特色 《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是作者在宗教学领域探索的又一贡献。《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既名《宗教学通论新编》,顾名思义,它本质上是《宗...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 本书特色 爱德华·封·哈特曼编著的《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
耶稣全传 本书特色 有这么一个人,他才活了三十三岁,却流芳了人类历史两千多年,他还会继续影响着我们人类吗? 贫寒的诞辰,划分了人类的纪元;他说的话译成世上所有的...
归途的路灯---问难二 内容简介 《东山讲堂文集》之一。不学佛的人,以个人的立场提有关和人生命及生活的疑难,初学佛者把佛法与个人的生命联系,联不上就会有“问题”...
社会契约论 本书特色 《社会契约论》主要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与约翰 洛克一样,卢梭认为政府的...
灾异的书写 本书特色 由法国作者莫里斯·布朗肖所著、魏舒翻译的《灾异的书写(布朗肖作品集)(精)》在一书中讲述了作者晚年思考的“奥斯维辛”,但他独特的思考在于把...
《大般涅槃经》异文研究 本书特色 《异文研究》以版本的不同,把《大般涅盘经》的异文分为两部分来谈:一是敦煌写本中的异文,二是传世刻本中的异文。《大般涅槃经》异文...
大同华严寺 本书特色 《大同华严寺(上寺)》从多方面论述了华严寺的历史、现状和成因。其中极为宝贵地编入了柴泽俊先生为大雄宝殿的建筑、雕塑和壁画撰写的专业论文,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本书特色郭齐勇作品,三联书店出版,本书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中...
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 本书特色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 完全实录,真实现场, 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 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 这是...
云笈七签 本书特色 《云笈七签》是北宋张君房编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素称 “小道藏”、“道教小百科”。更为重要的是...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辑) 内容简介 一九九六年八月,由香港道教学院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世界十多个国...
膏兰室札记 诂经札记 七略别录佚文徵-章太炎全集 本书特色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诂经札记七略别录佚文徵)(精)》收入章太炎先生的《膏兰室...
佛家养生大道 本书特色 经营好生活的因,自然有健康的果用“六度”来治疗六种病学佛家消除痛苦的方法,让身心得到解脱崇尚自然饮食,佛家素食营养多《洗髓经》、《易筋经...
道德情操论-(典藏本) 本书特色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让每一个人在自由和平等的条件下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喜欢阅读亚当...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判断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如果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它给了我们什么理由不去那样做?我们为什么应该赋予那些理...
汉唐道教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丁煌先生是台湾重要的道教学者。书中收录了作者精选的七篇文章,主要涉及道教史领域,上起汉末三国,下迄明清现代,其中像《唐代道教太清...
孟子 内容简介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
思想与文化(第六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西之间、传统与现代、史与思、文学与文化、学术评论、历史中的哲学、古典今读等。思想与文化(第六辑) 目录 中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