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由知名学者陶文鹏先生主编,精选了经典唐诗300余首。该书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本书从数万首唐诗中选取出300多首诗,加以赏析。包括:《从军行》、《闺怨》、《少年行》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秋晚登山的所见所感,风格质朴自然、平淡悠远,颇有陶诗意趣,在盛行绮靡浮艳诗风的隋唐之交,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东方的水边高地,指王绩在绛州龙门隐居时附近的小山,但未必是确指。陶渊明《归去来辞》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句子。昕以“东皋”便有了隐居之地的意思,王绩自己即自号“东皋子”。“徙倚”,徘徊不定。“欲何依”,指心情怅惘,无所依归。这两句统摄全诗。第一句写诗人在暮色中登高远望,颔联、颈联即是“望”之所见:第二句写诗人独自徘徊,心头萦绕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愁绪,尾联表达的,正是这种无所依归的情感。中间两联写登高之所见。首联第二句已经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所以这四句写景,将他孤寂无依的情感融入了景色。借景抒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写静景。时值深秋。诗人目力所极,树上的叶子一片金黄,血红的落日余晖洒满山峦。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颜色,但读完这两句诗,读者的脑海中都能浮现起一幅远近层次分明、光色交相辉映的秋景图。这幅美丽、静谧的图卷背后,蕴含着诗人如同秋景一样萧瑟的心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写动景。牧民“驱犊返”和猎人“带禽归”,人物由远及近,动态宛然可见,似乎还夹杂着牛儿哞哞、马蹄得得的声响。牧民和猎人的出现,不但没有破坏这幅图景的静谧,反而通过这种典型的乡野人物的活动,使得画面不再单调、呆板,画龙点睛般地为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野趣。这种和谐、自然的景象。正是隐士所渴慕的。陶渊明欣赏到这样的景致,悠然心与神会。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的句子。王维置身于此景,也会产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的感叹。那么,置身于此情此景,王绩是一种什么心境呢?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顾”,回头看。“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深以为耻,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作歌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怀采薇”,也就是怀想隐居不仕、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诗人远眺良久,回顾匆匆归家的牧民、猎人。却并不相识,因而也就无从与他们交谈。牧民、猎人虽然与王绩一同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却似乎与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惆怅。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隐居于山野,但王绩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找到精神的寄托。陶渊明隐居,不但与自然产生了精神的契合,还与身边的农夫结成了朋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即是明证。所以陶渊明隐居田园,真正得到了精神的慰藉。王绩则不然,他没有与诗里出现的人物结成知己,只能一个人独自思慕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这是因为他性情孤僻,还是因为他清高耿介而又目无下尘?我们不得而知。(阮爱东)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赏析】民间俗谚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除开外貌,恐怕让人觉得差异最明显的,便在于气质。一个人气质的养成,大约与他的阅历、职业、性情等有很大关系,善于识鉴者只需看一眼,便能将“他”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他自觉相貌丑陋,恐怕丢了泱泱大国的体面,于是让著名的美男子崔琰冒充他,自己却扮成卫士,“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曹操命人探问匈奴使者对自己的看法,使者回答说:“魏王(指崔琰假扮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看来,这位匈奴来使的确是一位巨眼英雄,一眼就通过“捉刀”者的非凡气质识破了他的身份。人有气质,文学作品也有“气质”。宋人李涂曾经这样评唐宋几位著名文人的散文:“韩文如海,苏文如潮,欧文如澜,柳文如泉。”确实,韩愈雄奇奔放、苏轼恣肆豪健、欧阳修纤徐简畅、柳宗元峻洁孤峭,四位文豪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气质”差异。苏轼则在《答张文潜书》中将“人”与“文”联系到一起:“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就是“文如其人”的由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章风格同他的性格特点相似,什么样的人,便写什么样的诗。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诗文作品,大致推断出这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攻唐宋诗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杂志主编。曾发表《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等重要论文,著有《唐诗与绘画》、《苏轼诗词艺术论》、《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宋代诗人论》等专著,另有《诗歌史话》、《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宋词选评》、《宋诗精华》等编著多种。
四类手记 作者简介 作 者 简 介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县儒林村,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
中华经典诗话李笠翁曲话/中华经典诗话 本书特色 1.《李笠翁曲话》源于李渔《闲情偶寄》中论述戏曲的部分,是我国**部有完整体系的古典戏曲美学著作。 2.李渔倾尽...
中国古代诗文赏析 本书特色 诗文欣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是读者开动自己的想像力,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对欣赏对象进行感受、品味、分析评判的过程。阅读本书...
如果天空不死 内容简介 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
书话史随札-书林清话文库 目录 书话:一种有书卷气的随笔读书人王成玉书话的含义书话与书评书话的作者和读者书话的“掌故”关于书话中的“抄书”书话:一种有学问的文字...
流变与审美视閾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 本书特色 《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当代学术文丛。流变与审美视閾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 内容简介 《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第五版) 本书特色 本书生动而详细地考察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重要批评流派,是进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入门书,其中主要涉及俄国形...
《失乐园》内容简介:本书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是其中的唐诗一册。为了嘉惠读者,推陈出新,延续拓展,上海辞书出版社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
履风者:《灵光篇》详释-兰波诗歌-3 本书特色 这是《兰波诗歌》的第三部,解读的是被称为*不易读懂的《灵光篇》。正如科恩所说,《灵光篇》中存在着一种高度浓缩的“...
《如何快速制造销售人员》内容简介:我们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合格销售士兵?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的找人、裁人,但队伍仍然没有提高?
上帝的笑-中国当代优秀轻文学作品选集 本书特色 当代奇书·三年获三奖·十年数百万曾获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3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香...
《你应知道的2000个万事由来》内容简介:本书详细地探寻了各方面事物的由来,是一本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读物。本书内容丰富,条目
诗经韵读:楚辞韵读 本书特色 《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精)》由我国著名语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王力著:《诗经韵读》系统阐述了王力先生的古音学理论,并详尽分析...
《山海经(精装彩色插图全本)》内容简介:《山海经》是一部经典古代世界地理博物志,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
小西门集 本书特色 钟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编审。原来在出版社当编辑,业余也做点研究,写点文章。现已离休,但有时也写一点。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
关汉卿是我国*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的就是《窦娥冤》,描写了一个普通妇女所遭受的:年轻的寡妇窦娥无辜地被官府判斩。王国维称《窦娥...
《2021—2022年中国消费品工业发展蓝皮书》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全球化视角,对2021年中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态势进行
人文艺术:第10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典范图式、图像中国、历史书写、终极追问、学典汉译五部分,内容包括:张念艺术作品、何工艺术作品、奉家丽艺术作品、陈箴艺术作品等...
鸳鸯湖棹歌 本书特色 《鸳鸯湖棹歌》是清代嘉兴人朱彝尊撰写的诗集,共收诗一百首。本书注释简明,以嘉兴的史地、人物为主,有些未直接出现在诗中,但与内容有关系的,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