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由知名学者陶文鹏先生主编,精选了经典唐诗300余首。该书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本书从数万首唐诗中选取出300多首诗,加以赏析。包括:《从军行》、《闺怨》、《少年行》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秋晚登山的所见所感,风格质朴自然、平淡悠远,颇有陶诗意趣,在盛行绮靡浮艳诗风的隋唐之交,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东方的水边高地,指王绩在绛州龙门隐居时附近的小山,但未必是确指。陶渊明《归去来辞》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句子。昕以“东皋”便有了隐居之地的意思,王绩自己即自号“东皋子”。“徙倚”,徘徊不定。“欲何依”,指心情怅惘,无所依归。这两句统摄全诗。第一句写诗人在暮色中登高远望,颔联、颈联即是“望”之所见:第二句写诗人独自徘徊,心头萦绕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愁绪,尾联表达的,正是这种无所依归的情感。中间两联写登高之所见。首联第二句已经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所以这四句写景,将他孤寂无依的情感融入了景色。借景抒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写静景。时值深秋。诗人目力所极,树上的叶子一片金黄,血红的落日余晖洒满山峦。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颜色,但读完这两句诗,读者的脑海中都能浮现起一幅远近层次分明、光色交相辉映的秋景图。这幅美丽、静谧的图卷背后,蕴含着诗人如同秋景一样萧瑟的心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写动景。牧民“驱犊返”和猎人“带禽归”,人物由远及近,动态宛然可见,似乎还夹杂着牛儿哞哞、马蹄得得的声响。牧民和猎人的出现,不但没有破坏这幅图景的静谧,反而通过这种典型的乡野人物的活动,使得画面不再单调、呆板,画龙点睛般地为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野趣。这种和谐、自然的景象。正是隐士所渴慕的。陶渊明欣赏到这样的景致,悠然心与神会。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的句子。王维置身于此景,也会产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的感叹。那么,置身于此情此景,王绩是一种什么心境呢?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顾”,回头看。“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深以为耻,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作歌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怀采薇”,也就是怀想隐居不仕、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诗人远眺良久,回顾匆匆归家的牧民、猎人。却并不相识,因而也就无从与他们交谈。牧民、猎人虽然与王绩一同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却似乎与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惆怅。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隐居于山野,但王绩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找到精神的寄托。陶渊明隐居,不但与自然产生了精神的契合,还与身边的农夫结成了朋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即是明证。所以陶渊明隐居田园,真正得到了精神的慰藉。王绩则不然,他没有与诗里出现的人物结成知己,只能一个人独自思慕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这是因为他性情孤僻,还是因为他清高耿介而又目无下尘?我们不得而知。(阮爱东)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赏析】民间俗谚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除开外貌,恐怕让人觉得差异最明显的,便在于气质。一个人气质的养成,大约与他的阅历、职业、性情等有很大关系,善于识鉴者只需看一眼,便能将“他”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他自觉相貌丑陋,恐怕丢了泱泱大国的体面,于是让著名的美男子崔琰冒充他,自己却扮成卫士,“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曹操命人探问匈奴使者对自己的看法,使者回答说:“魏王(指崔琰假扮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看来,这位匈奴来使的确是一位巨眼英雄,一眼就通过“捉刀”者的非凡气质识破了他的身份。人有气质,文学作品也有“气质”。宋人李涂曾经这样评唐宋几位著名文人的散文:“韩文如海,苏文如潮,欧文如澜,柳文如泉。”确实,韩愈雄奇奔放、苏轼恣肆豪健、欧阳修纤徐简畅、柳宗元峻洁孤峭,四位文豪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气质”差异。苏轼则在《答张文潜书》中将“人”与“文”联系到一起:“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就是“文如其人”的由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章风格同他的性格特点相似,什么样的人,便写什么样的诗。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诗文作品,大致推断出这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攻唐宋诗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杂志主编。曾发表《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等重要论文,著有《唐诗与绘画》、《苏轼诗词艺术论》、《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宋代诗人论》等专著,另有《诗歌史话》、《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宋词选评》、《宋诗精华》等编著多种。
《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围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欠发达地区概念的基
《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内容简介:本书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
雾中花 本书特色 《雾中花》是张恨水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小说迷魂游地府记》《难言之隐》《雾中花》等二十三篇小说,题材多样,语言通俗流畅。其中《三个时...
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本书特色 “迷楼”原指隋炀帝在7世纪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 意享乐的宫殿,其本义就是“让人迷失的宫殿”,无 论是谁,只要进入迷楼,就会迷而忘返...
听季羡林谈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 本书特色 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缅怀大师,重温经典。《听季羡林谈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
林徽因的信 本书特色 《林徽因的信》呈现了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友人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费正清夫妇,爱人梁思成等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特别着力于...
韦君宜原名魏蓁一。因投身“一二九”运动而参加革命,从此个人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历史缠绕在一起。她是——清华高材生,热血青年,党的干部,作家,编辑家,背负精神十...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
那些上紧时光的手-一带一路诗之旅-译诗卷 本书特色 《那些上紧时光的手》为“一带一路诗之旅”丛书的译诗卷,收录了近年来《诗刊》&ldqu...
心在飞:没有套路的行走 本书特色 “混”,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你有几天是为自己而活?你有多久没发自内心的笑呢?心在飞:没有套路的行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
名家.名译 普希金诗选 本书特色 《培根随笔全集》是世界三大散文集之一,启迪几代思想大师。随笔集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
巨大的子宫-亨利.米勒全集(8) 本书特色 卡尔·夏皮罗写道:“他的真实意图是找到我们这个世界活的精髓,不管它以何种表现形式存在——存在于艺术中、文字中抑或人类...
(精线装本)江南词典 本书特色 ★ 邹汉明,著名诗人,曾在《诗刊》、《诗神》等刊物发表组诗,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和评论★ 本书是2007年《江南词典》《少年...
散文诗-2007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本书...
懒寻旧梦录 本书特色 《懒寻旧梦录》是作者夏衍晚年回忆自己一生所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从童年到新中国诞生,以一个剧作家的角度,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风云变幻的半个世...
人一生要读的经典 本书特色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
沈浩波作品-蝴蝶 本书特色 《蝴蝶》:新世界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一部可以让你忘记北岛、顾城和海子的诗歌。沈浩波作品-蝴蝶 内容简介 “平庸时代的惊雷就在于对自身...
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国*畅销青春幻想作家江南,大揭秘!少年烈马狂歌的心,青年纵横捭阖的梦。城市记忆疯狂彷徨梦想坚持从合肥到北京,从加州到上海,从...
何振梁(五环之路) 本书特色 何振梁夫人亲著的中国奥林匹克先生传记!我们一起经历过无数令人扬眉吐气的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时刻。他是我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在我国...
文明皇后-胡兰成遗稿集 本书特色《文明皇后》是胡兰成晚年在日本的读史随感,以《北史》为基础,书写了文明皇后、崔浩等对中国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拓跋魏历史人物,另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