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由知名学者陶文鹏先生主编,精选了经典唐诗300余首。该书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本书从数万首唐诗中选取出300多首诗,加以赏析。包括:《从军行》、《闺怨》、《少年行》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秋晚登山的所见所感,风格质朴自然、平淡悠远,颇有陶诗意趣,在盛行绮靡浮艳诗风的隋唐之交,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东方的水边高地,指王绩在绛州龙门隐居时附近的小山,但未必是确指。陶渊明《归去来辞》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句子。昕以“东皋”便有了隐居之地的意思,王绩自己即自号“东皋子”。“徙倚”,徘徊不定。“欲何依”,指心情怅惘,无所依归。这两句统摄全诗。第一句写诗人在暮色中登高远望,颔联、颈联即是“望”之所见:第二句写诗人独自徘徊,心头萦绕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愁绪,尾联表达的,正是这种无所依归的情感。中间两联写登高之所见。首联第二句已经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所以这四句写景,将他孤寂无依的情感融入了景色。借景抒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写静景。时值深秋。诗人目力所极,树上的叶子一片金黄,血红的落日余晖洒满山峦。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颜色,但读完这两句诗,读者的脑海中都能浮现起一幅远近层次分明、光色交相辉映的秋景图。这幅美丽、静谧的图卷背后,蕴含着诗人如同秋景一样萧瑟的心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写动景。牧民“驱犊返”和猎人“带禽归”,人物由远及近,动态宛然可见,似乎还夹杂着牛儿哞哞、马蹄得得的声响。牧民和猎人的出现,不但没有破坏这幅图景的静谧,反而通过这种典型的乡野人物的活动,使得画面不再单调、呆板,画龙点睛般地为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野趣。这种和谐、自然的景象。正是隐士所渴慕的。陶渊明欣赏到这样的景致,悠然心与神会。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的句子。王维置身于此景,也会产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的感叹。那么,置身于此情此景,王绩是一种什么心境呢?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顾”,回头看。“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深以为耻,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作歌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怀采薇”,也就是怀想隐居不仕、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诗人远眺良久,回顾匆匆归家的牧民、猎人。却并不相识,因而也就无从与他们交谈。牧民、猎人虽然与王绩一同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却似乎与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惆怅。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隐居于山野,但王绩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找到精神的寄托。陶渊明隐居,不但与自然产生了精神的契合,还与身边的农夫结成了朋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即是明证。所以陶渊明隐居田园,真正得到了精神的慰藉。王绩则不然,他没有与诗里出现的人物结成知己,只能一个人独自思慕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这是因为他性情孤僻,还是因为他清高耿介而又目无下尘?我们不得而知。(阮爱东)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赏析】民间俗谚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除开外貌,恐怕让人觉得差异最明显的,便在于气质。一个人气质的养成,大约与他的阅历、职业、性情等有很大关系,善于识鉴者只需看一眼,便能将“他”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他自觉相貌丑陋,恐怕丢了泱泱大国的体面,于是让著名的美男子崔琰冒充他,自己却扮成卫士,“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曹操命人探问匈奴使者对自己的看法,使者回答说:“魏王(指崔琰假扮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看来,这位匈奴来使的确是一位巨眼英雄,一眼就通过“捉刀”者的非凡气质识破了他的身份。人有气质,文学作品也有“气质”。宋人李涂曾经这样评唐宋几位著名文人的散文:“韩文如海,苏文如潮,欧文如澜,柳文如泉。”确实,韩愈雄奇奔放、苏轼恣肆豪健、欧阳修纤徐简畅、柳宗元峻洁孤峭,四位文豪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气质”差异。苏轼则在《答张文潜书》中将“人”与“文”联系到一起:“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就是“文如其人”的由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章风格同他的性格特点相似,什么样的人,便写什么样的诗。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诗文作品,大致推断出这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攻唐宋诗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杂志主编。曾发表《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等重要论文,著有《唐诗与绘画》、《苏轼诗词艺术论》、《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宋代诗人论》等专著,另有《诗歌史话》、《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宋词选评》、《宋诗精华》等编著多种。
《行政强制法》内容简介:本书是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探索案例教学的课程实践成果之一。其集中围绕《中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周作人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周作人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
青春诗会:离歌 本书特色 青春诗会融汇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青春诗会为中国新生代诗歌的代表集体,极具价值。从1980年算起...
英华沉浮录-一 本书特色 董文如董酒,应该是名产……董桥的散文不仅证明香港有文学,有精致的文学,香港文学不乏上乘之作。——罗孚(曾担任过大公报副总编辑、新晚报总...
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鉴-典藏版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
《软件保护及分析技术》内容简介:《软件保护及分析技术——原理与实践》对软件安全领域的保护与分析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剖析,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特色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令无数人热血沸腾的经典之作,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它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上的指向标。2.小说...
天津古籍出版社拟出版一套《名师讲义》丛书。从书名看,意思很清楚。他们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很赞成。些位名师,都是二十世纪执教
大江东去帖 本书特色 著名诗人雷平阳历年诗歌精选,内容涵盖1990年代和2000、2010年代,时间跨度虽长,但仅仅选择百余首,是精华中的精华,诗歌中的诗歌。《...
《朱德风采》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同志的传记,本书生动展示
流浪巴黎的世界文豪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19世纪和20世纪曾在巴黎逗留或居住的各国文学家的秘史和趣闻,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勾勒出这些大作家血肉丰满的形象。他们...
对影丛书-江南印象 本书特色 “对影丛书”,是以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来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感受,体验一种异样于前的愉快的感受。处于一册中的两个人,虽然内容甚...
想一想.死不得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曹启泰先生一次独特的旅行故事。这本书前半部记录了曹启泰美国之旅的丰富际遇及感想,后半部曹启泰则用他一贯的语带机锋,侃侃而谈他...
黄庭坚诗词文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
爱眉小札 本书特色 徐志摩先生是一个多情的诗人,他把恋爱生活看做生命中*重要的部分,而他和他的夫人陆小曼女士的恋爱事件,更是文坛上所熟知的韵事。他们在未...
歌德诗选-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歌德诗选(全译本)》是一本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诗歌精粹选集,它带领读者进入诗人与诗歌创作融为一体的一生:浪...
此事岂可对人言 本书特色 欣赏他批评的胆略,莫如欣赏他传记的学识;欣赏他传记的学识,又莫如欣赏他散文中的真性情。而对人对己的幽默态度,更是我特别欣赏的品格。 —...
壮心未与年俱老:陆游诗词 本书特色 本书辑取陆游优秀诗作和词作合成一本,加以注释解读。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对其全面诠解。凡词中之事典、语典、名物、制度、...
《聪明笨笨猪》内容简介:为了占领地球,怪客军团的首席科学家洛维博士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生化武器——聪明丸。它可以提升智力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