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品国学》: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方惊叹不已……指点经史,激扬诗赋,看一代伟人品读国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开国领袖活用典籍。
《毛泽东品国学》内容简介:毛泽东是大中华山川奇气所钟的奇男子、伟丈夫,更是延绵五千年国学传统之精华所哺育铸就的“风流人物”!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是当之无愧的无冕的“国学大师”。他对国学典籍的评说、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宝藏。
今日中国,随着于丹教授《于丹(论语)心得》在大江南北的一纸风行,街头巷尾,男女老幼,大有“开口便谈《论语》”的势头。儒家经典是国学的核心。儒家经典,按通常的说法,就是四书五经。而《论语》是四书之核心。所以,薄薄的三万来字的《论语》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旧时代,在长达两千年的时期里,《论语》被指定为士子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所以旧时代读书人从很小时就开始攻读背诵《论语》。毛泽东出生时。正是清朝末年,那时科举还没有废除。他从8岁时开始,每天读的就是以《论语》为主的儒家经典。和今天的孩子比较而言,可以说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很早”就接触了“国学经典”。自然他的国学基础是非常深厚的了。《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汇编作品。因为这部核心的国学经典中,记录有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所以其编撰者不可能是孔夫子。那么,《论语》的编撰者到底是谁呢?历来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泛指孔子门人为编纂者。《汉书·艺文志》中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是最早论及《论语》之编撰者的记载。第二种说法认为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东汉郑玄说:“《论语》乃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子夏等人所撰。《论语崇爵谶》:“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第四种说法认为是曾子之弟子所撰。持此议者为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他在《论语辩》中说:“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第五种说法认为是曾子、有子的弟子所撰。北宋理学家程颐说:“《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闵子弟子所撰。宋永享以《论语》对闵子称字不称名,认为《论语》出于闵氏弟子。以上几种说法中,第四、五说常为近世学者所采纳。如当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论语》“是有若、曾参的门人编纂的”。著名学者杨伯峻认为“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写”之说“很有道理”。还有些学者认为《论语》既非一人所记,亦非一时辑成,在诸说理由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论语》编撰者还是不具体确指为妥。《论语》作为孔子言论之汇编,虽非一人所记。也非一时所成,但总体上能呈现孔子“一以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生于一九七六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重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是毛泽东的“超级粉丝”,潜心研究毛泽东生平事迹及文章诗词十余春秋。目前在北京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掘。游心于佛儒之间,骋目于古今之变。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的思辩能力、矫健酣畅的文字功力,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是国内将红军长征精神引入现代职场和员工培训领域的第一人。其专著《英雄式员工的长征精神》被公认为颇具影响力的本土化员工励志经典之作,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是许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组织的员工们人手一册的必读之书。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 本书特色 瓦诺耶克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写作本书时。搜集了非常详尽的资料。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精确地描绘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 目录 序绪论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之联系**章 汉字形义与民生用具**节 运斤成风,鬼斧神工——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一、郢匠挥斤——释“斤”二、...
说话的精神 本书特色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
小心,別因閱讀本書而喚醒你沉眠已久的殺意!千面寫手 - 東野圭吾,「江戶川亂步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得主,繼「惡意」之後,又一部剖析殺人動機的懸疑之作,不...
民族与文化/大师写给大家的传统文化入门课 本书特色 本书聚焦于民族与文化两大主题,讲述了中华民族与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形成与演进历程,揭示了二者之间互相生发互相...
中国西部风物志丛书:新疆·哈密风物志 内容简介 这套书不是纯学术著作,却有着深厚的学术内涵,耐人咀嚼;这套书也不是文艺作品和游记,但它却以生动优美的文笔咏物状景...
团购:美丽中国1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蓝天出版社出版★ 中国科学院院士担纲顾问,中国地理学会及各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等权威机构联手打造★ 既为读者提供了...
言语行为哲学 目录 言语哲学的新三相与行为问性(代译序) 史忠义若干词义辨析 史忠义导语**章绪论: 日常言语与背景幽灵Ⅰ 用法与滥用1.德摩斯梯尼的魔掌与理想...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在印度、中国以及西方,关于印度文化和传统的书籍为数不少,其中,给戢留下*为深刻印象的当数A.L.巴沙姆的杰作《神奇印度》(The W...
景颇语教程 本书特色《景颇语教程》系统地涵盖了景颇语(景颇支)学习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教材从辅音(声母)、元音(韵母)以及声调(松紧)的读法和写法入手,...
茶马古道风情录 本书特色 茶马古道展现的是一副长长的画卷:高山、大江、古道、雪域、骡马、茶叶、盐巴、药材、香料、糖、边销、马锅头、马脚子、藏客等等中国西部独特的...
民国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发展史》 所论述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 本书特色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跨语言、跨文化的交叉性研究。内容涉及英汉的语法特征、修辞...
八仙造米-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 本书特色 《麦子的由来》、《八仙造米》、《豆的来历》、《稻子是怎样传到北方的》、《荞麦和小麦》、《毛桃寿桃猕猴桃》、《东瓜变冬瓜》...
湖北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湖北文化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国内地域文化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分为“导论”、“文学篇”、“艺术篇”、“学术篇”、“教育篇”、“科技篇”...
《Flink原理深入与编程实战:Scala+Java:微课视频版》内容简介:Scala+Java双语实现,理论与实战并重。面向零基础读者,知识点深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
中土禅风-中华禅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释真寂编著的这本《中土禅风--中华禅文化大观》共分四篇,即缘起篇、思想篇、公案篇、艺术篇,对禅学波及、渗透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
邮票图说中国民俗 本书特色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内容简介 这部专著将我国特定历史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同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并围绕王权为核心全面展开论述。书中对我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