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以王阳明为核心,以王畿、罗汝芳、聂豹、罗洪先四人为重点研究佛道在整个阳明学的形成和分化中的作用。作者将王阳明归宗儒学后的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通过考察王阳明在这两个阶段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特征,阐明王阳明本人之前期思想更多偏向于吸收道家道教思想资源,而中年以后的思想则转向了融摄佛学。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佛道思想在阳明后学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认同王阳明前期思想的弟子们形成了以融摄道家道教思想为重要特色的学派,而受其后期思想影响的弟子则形成了有着儒佛融合特征的学派。
《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
《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以王阳明为核心,以王畿、罗汝芳、聂豹、罗洪先四人为重点研究佛道在整个阳明学的形成和分化中的作用。作者将王阳明归宗儒学后的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通过考察王阳明在这两个阶段中的心路历程和思想特征,阐明王阳明本人之前期思想更多偏向于吸收道家道教思想资源,而中年以后的思想则转向了融摄佛学。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佛道思想在阳明后学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认同王阳明前期思想的弟子们形成了以融摄道家道教思想为重要特色的学派,而受其后期思想影响的弟子则形成了有着儒佛融合特征的学派。
刘聪,1973年11月1日生,安徽宿州人。2002年至2005年,在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攻读,获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专业攻读,获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人文系。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明代三教关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影印第8版) 本书特色 看点一:兼采众长作者采取客观的立场,写法吸纳了诸种哲学史著述方式的长处和特点,既以轻松的笔法勾勒出哲...
化书 内容简介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
门外谈禅 本书特色 这本谈禅的小书,收了长短不一的若干篇随笔,是从三部十几年前的旧作中抽取拼合而成的。这本小册子中所收入的十来篇文章,是作者平时读禅宗典籍时的“...
《佛教研究法佛学概论》对佛教研究,应时代思想之需求,至今日而骤盛。好学之士厌薄物质科学不足资安心立命,辄改趋于佛教。然而
空间与历史唯物主义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包含了空间理论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重点论述的商品流通理论,在商品生产的具体空间场所以及对为了实现商品的...
星云禅语-贰 本书特色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全书的故事幽...
香港新儒家 本书特色 “华洋杂处”的香港,看上去与儒家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与现代新儒家大有渊源。1958年元旦发表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
哲学走向荒野 本书特色 这里,是由一位开创的环境伦理学家从6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撰写的15篇论文。这本集子分为四部分:伦理学与自然 、自然中的价值、实践中的环...
西方哲学画廊(1--7)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1版1印★陈鹏、张继选、昌家立、孔圣根、李火林、王连喜、董武清、颜玉强撰写文字★...
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人和动物还会遭遇痛苦?C.S.路易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主要内容简介:托马斯·潘恩的命运、正派人、新的一代、我们的性道德、自由与学院、上帝的存在——伯特
孝经-中国式家庭关系 本书特色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长期以来...
髻智比丘BhikkhuNanamoli,俗名歐斯博·莫爾Osbert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
本辞典共列条目2000余条,分作3大篇18类,旨在从整体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神秘文化轮廓。各类条目大至可独立成章,是对某
知易术数学 内容简介 简介《知易术数学开启术数之门》一书,是笔者用禅宗方法,回归远古,感悟阴阳而得。本书紧扣阴阳,抓住时空动变,使预测术学习起来更简单,更为突出...
诺奖得主人文译丛思想和运动 本书特色 《思想和运动》该书作者为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他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
国学并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从大处说,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可以避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礼记译解(全2册) 本书特色 自從東漢學者鄭玄分别給儀禮、周禮、禮記做了注解之後,才有了三一禮七逗一名稱。儀禮記的是冠、婚、喪、祭、飲...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乃佛說八萬四千法蘊的心要,是大乘佛教深、廣傳承的手傳教授,以整體佛教為框架並有次第可循,特重實
原始佛教思想論。——木村太賢著。第一篇大綱論第一章原始佛教之整理法與本書之方針第二章時勢與佛教第三章教理綱領.第二篇事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