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从1949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期间在山东发生的具有全省乃至全国意义的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一部全面记载山东60年来发展变化的重要史料图书。本卷为1959~1968卷。
★ 16开精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编写
★ 全书为6卷本,每10年为一卷,条目以时间为序,按年月日依次排列,一事一个条目
★ 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直述史实,述而不论
大型套书《山东六十年纪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承担具体的编写任务,总2740页,共达262万字,是一部全面记载山东60年来发展变化的重要史料图书,也是读者全面了解山东60年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流五个方面记述了从1949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期间,在山东省现行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具有全国意义的并对山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也略加记载。全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直述史实,述而不论。书中的资料依据主要来自于六十年来的文献、档案、报刊、方志、省情以及相关的书籍资料。
全书为6卷本,每10年为一卷,条目以时间为序,按年月日依次排列,一事一个条目。日不详者,归入“本月”一栏;月不详者,归入“本季”一栏;季不详者,归入“本年”一栏。
英雄泪满襟-清末民初的革命党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特别是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经辛亥武昌举义再到癸丑“二次革命”爆发这段时间,是近代我国历史演变*为惊心...
从法国大革命的实践来看,人民主权的原则也有可能被误用来论证某种前所未有的暴政。贡斯当是在对卢梭著作的不断评注和反思的时候
《轻松记账核算、报表、报税全流程演练》内容简介:《轻松记账核算、报表、报税全流程演练》从一线会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全
《中文版AutoCAD 2012机械制图培训教程》内容简介:本书以 AutoCAD 2012 为基础,结合机械制图的特点,以机械零配件、机械设备、夹
《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史论》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学科的生成背景、早稻田大学与中国俗文学学科的初创、近代
本書藉由鐘錶、鐘樓與標準時間三個案例,探討1582-1949年間,西式計時儀器及時間觀念與中國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本書首先追溯明末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选收的是作者近年以中文刊发的有关民国史的部分论文,各文都多少触及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些面
另一半中国史-插图版 本书特色 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
漫眼看历史:中华文化遗产图画书(全12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以12大具有传奇魅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古代文化遗...
现代世界史(上,下) 本书特色 《现代世界史》(套装上下册)世界现代史领域的殿堂及学术教科书全世界几代学人透过他的眼睛看历史1987年被《纽约时报》评为“所有时...
历代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左传纪事本末(全3册)(简体) 本书特色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撰。全书共五十三卷,分为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
日本历史基本史料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王金林编著的《日本历史基本史料集(第1卷)》所选史料的时代,包含日本史上的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及镰仓时代,即纪元3...
如果现在是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特点:1、从大历史的角度,把目光延伸到整个人类历史,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2、虽然涉及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但是着眼点却落实在具体的人和...
《破镜战纪·黑晶军团》内容简介:少年木易·瞳出身于声名显赫的灵术世家,因渴望广阔的世界而来到了以自由著称的镜心城。镜心城表
日本史记-二 本书特色 通用名《大日本史》。是1719世纪日本诸侯水户藩编纂的汉文纪传体日本史。从上古神话记述到南北朝终结,内含本纪七十三卷,列传一百七十卷。共...
《政治学的邀请》是萨瓦特尔邀请三部曲之政治篇,认为政治是一种公民意识的自觉召唤,呼吁读者勇于认识政治、介入政治,虽然我们
《唐诗杂论》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
《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内容简介:在这本混合了历史、旅行和冒险的作品中,金·麦夸里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让我们能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 内容简介 作者在本书中考察了关于历史和历史学性质的思想的深刻变化,以及自 19世纪职业历史学出现以来作为其基础...
本书以梁启超《新民说》为基本史料,分析20世纪初期梁氏思想的内涵与变迁,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义。作者认为梁启超及其《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