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对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内容之异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递变,均有精确分析和详密考订;对于古今聚讼之问题,如《易传》与《小戴礼记》诸篇之融会儒道,《大学》、《中庸》两篇中所未经阐发之新义,也有独到见解和圆通论定。几篇论析名墨内涵及其传承衍变关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对《墨经》和墨学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变化的分析,对惠施、公孙龙之间的内部分歧及与西方逻辑学的异同等的论述,也深入浅出,独辟蹊径。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2)》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上起孔子,下至秦代,对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内容之异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递变,均有精确分析和详密考订;对于古今聚讼之问题,如《易传》与《小戴礼记》诸篇之融会儒道,《大学》、《中庸》两篇中所未经阐发之新义,也有独到见解和圆通论定。几篇论析名墨内涵及其传承衍变关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对《墨经》和墨学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变化的分析,对惠施、公孙龙之间的内部分歧及与西方逻辑学的异同等的论述,也深入浅出,独辟蹊径。
国人学者,颇谓中国根本无哲学,倘有之,亦以属于人生哲学者为主,而宇宙论则付阙如。窃谓斯二义,当分别而论。中西学术途径异趣,不能尽同。严格言之,谓中国无如西方纯思辨之哲学,斯固洵然。若谓中国有人生哲学而无宇宙论,则殊恐不然。人生亦宇宙中一事,岂可从宇宙中孤挖出人生,悬空立说。此在中国思想习惯上,尤不乐为。故谓在中国思想史上,人生与宇宙,往往融合透洽,混沦为一,不作严格区分,以此见与西方哲学之不同,是犹可也。谓中国有人生论而缺宇宙论,则断乎非事实。亦可谓宇宙论之起源,乃远在皇古以来。其时民智犹佳,而对于天地原始,种物终极,已有种种之拟议。言其大体,不外以宇宙为天帝百神所创造与主持。人生短促,死而为鬼,则返于天帝百神之所。此可谓之素朴的宇宙论。中西诸民族,荒古以来,传说信仰,大率如是,并无多异。迨于群制日昌,人事日繁,而民智亦日启。斯时也,则始有人生哲学,往往欲摆脱荒古相传习俗相沿的素朴宇宙论之束缚,而自辟藩囿。但亦终不能净尽摆脱,则仍不免依违出入于古人传说信仰之牢笼中,特不如古人之笃信而坚守,此亦中外各民族思想曙光初启之世所同有的景象。其在中国,儒家思想,厥为卓然有人生哲学之新建。然孔子不云乎?日:“天生德于予。”又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日:“丘之祷久矣。”又日:“敬鬼神而远之。”然则孔子于古代素朴的天神观,为皇古相传宇宙论之主要骨干者,固未绝然摆弃也。墨家继起,主天志明鬼,无宁为重返于古代素朴的宇宙论,而依附益密。独至庄周老聃氏起,然后对于此种古代素朴的宇宙论,尽情破坏,剖击无遗。盖中国自有庄老道家思想,而皇古相传天帝百神之观念始彻底廓清,不能再为吾人宇宙观念之主干。故论中国古代思想之有新宇宙观,断当自庄老道家始。窃尝观之西土,如斯宾诺沙费尔巴哈诸人,其破帝蔑神之论,极精妙透辟矣,然彼辈已起于中古以后,而其议论意趣,尚犹不能如我土庄周老聃之罄竭而畅尽。则道家思想之为功于中国哲学界,洵甚卓矣。宇宙论与人生论既必相倚为命,而中国古代道家之新宇宙观,又甚卓绝而高明,故自有道家思想,而各家所持之宇宙观,乃亦不得不随之以俱变。墨家天志明鬼,与道家新义绝相远,其求变较难,故墨家之后起为名家,乃从另一路求发展。儒家之于天帝百神,本不如墨家之笃守,故其变较易。但如苟子之《天论篇》,乃欲一依儒家之人文,尽破道家之自然,其论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界域哲学 本书特色 就一门学科的“界域”说明,通常是首先要确定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内容(内涵),尔后再划定研究对象展现的相应形式(外延),并尽可能地使两者较好地统...
四圣谛讲记 内容简介 《四圣谛讲记》的目录大纲是作者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让初学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正确的基本佛法概念,不会因为经典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看完本书之后,...
老子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论述了《老子》的传播、经典化过程及孔子问礼的时间等问题,第二部分编排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老子还原 目录 序言上编老子还...
南怀谨,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人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2-17岁之间已遍读诸子百家.少年的时代,还学习拳术剑道,以及文学
般若-心灵处方 本书特色 ☆星云大师*畅销的励志经典;☆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历时四年写就,句句有味,字...
《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释要(内外编)》带有导读性质,是作者在对《逻辑研究》的多年接触、阅读、研究、翻译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心
哲学和自然之镜 内容简介 《哲学和自然之镜》获得广泛影响的一个社会性原因恰在于,作者以深厚的分析哲学素养,对过去三十年间美国分析哲学教师培养出来的大批中青年人文...
药师经法修学汇要 本书特色 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四色)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中国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从20世纪初创立以来,已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而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短短十余年间,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研究领域发生了一些带...
《日本佛教史纲》分上下两卷,上卷出版于1898年,下卷出版于1899年。此后,此书曾几经再版。现在翻译所用的是1939年日本创元社列
自由、自觉的学术气候在人文领域催化出许多新颖的成果,所谓国学也吸引了更强的研究兴趣,传统文化似乎显露出复兴的兆头,尽管如
牟宗三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为第十二...
庄子諵哗.上/南怀瑾讲述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百万畅销书《论语别裁》后的又一力作,国学潮、经典热,大师解读更精彩!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宗教界精神领袖、伟大的心灵导师、当今社会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1926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6 本书特色 本卷为《论丛》第六册,专关宋代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论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
《黄庭经注译太乙金华宗旨注译》:世传《黄庭经》两部,一名《黄庭内景玉经》,一名《黄庭外景玉经》。另外《黄庭中景经》系为后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大概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
目录日记(1785-1787)中学时代的作文和图宾根教会学校作文(1785—1788)三巨头对话关于量的观念的一些说明关于希腊人和罗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