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卷。介绍和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种类、特点和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伦理和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伦理和法的共性和差别等。
★ 16开精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本书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中,法学类图书奖提名奖只有本书和张文显著《法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两本书)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近600家图书出版单位中评选出100种“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国重点图书选题,湖南大学出版社的《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与法》入选
★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永恒主题。
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需要采用道德的、法律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科学技术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需要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生态学、环境学等自然技术科学的共同努力,其中道德与法律、伦理学与法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当代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生态人模式、法律调整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开拓性。
本书分上、下两卷:
上卷包括三章,介绍和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种类、特点和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伦理与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法的共性和差别,伦理与法的融合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概念、特点和种类,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的发展概况,生态伦理的基本观念和规则,河流伦理和土地伦理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下卷包括两章,介绍和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环境正义及人与自然和谐观等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关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学理论和实践,动物保护法,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研究范式,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与法的生态人模式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所谓关系,是指两个或数个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的状态。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理论研究中,目前对关系词的使用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将表示关系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表示什么与什么之间关系的词,如男女关系表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上下关系表示上与下的关系,三角关系表示A角与B角的关系、B角与C角的关系、C角与A角的关系;二是没有明确某种或某些关系的关系词,或者笼统表示具有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多种关系的总称的关系词,如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法律关系、农业关系、物质关系、财产关系、土地关系等。由于第二类关系词没有明确指出某种关系,必须经过进一步的解释才能明确其到底是指什么关系;由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学派对同一关系词有不同的解释,往往导致这些关系词的多义、歧义和不确定性。例如,社会关系并不是指社与会的关系,也不是指不同社会(如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仅指人与人的关系,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是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有些人认为社会关系是指具有社会性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物质关系、精神关系、财产关系、生产力关系的总称;于是,对什么是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包括哪些关系就产生了分歧。同理,阶级关系并不是指阶与级的关系,法律关系并不是指法与律的关系,财产关系并不是财与产的关系,土地关系并不是指土与地的关系,于是对何谓法律关系、土地关系、财产关系就产生了分歧。最简单的关系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双方关系。所谓双方关系,是指由两个方面(事物或现象)构成的状态,如由丈夫与妻子形成的夫妻关系、由上与下形成的上下关系、由主体与客体形成的主客关系、由权利与义务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一些人与另一些人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人与自然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中的关系不少是多重关系或复合关系(如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夫妻关系、兄妹关系、兄弟关系等),多重关系表示多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的状态。显然,双方关系是基本关系或关系单元,多重关系是由双方关系组成的复合关系;从研究角度看,最基本的关系或首先要研究的是双方关系,因而研究双方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蔡守秋,1944年生,武汉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历任中国法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理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律和政策、国际环境法和环境外交、可持续发展法律和政策的研究。
中国女性文化 目录 前沿 感受冲浪思潮夏云梦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生存状态沈红芳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30年:*难忘的历史细节陈亚亚 网络中的跨性别情感建构刘玲 全...
一个国家的十年记忆 本书特色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一篇篇新闻作品化作历史枝干上的果实。 在记者笔下,既有来自中南海*高决策层的权威...
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 本书特色 《清儒得失论》:清代之学迥与明殊。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
B思想者书系-人类的自我毁灭 本书特色 《人类的自我毁灭》:至迟到22世纪,人类的文明将自我终结!这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宗教话题,凡高瞻远瞩的学...
阅读力 内容简介 阅读是一种文化,阅读是一门知识,阅读还是一项科学,《阅读力》就是一部阅读文化的读本,一部阅读知识的手册,一部阅读科学的普及教程。作者是我国全民...
《支配社会学》内容简介:《支配社会学》原为韦伯《经济与社会》一书第2卷第9章“支配社会学”的前六节,所讨论的是“正当性的支配
《重返美丽新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社会学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 本书特色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学术生涯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大半个历程,并且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
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论稿(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卡尔·曼海姆编著的《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论稿)》是曼海姆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曼海...
中国乡村报告 本书特色 几十位专家学者赴各地调查获得的**手资料,点击当今乡村农民深层状态。中国乡村报告 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发展问题症结何在?权威专家、学者经过...
《创世记》内容简介: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几千年来,宗教和政治教条都未能彻底解答这些关于我们
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自幼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受教于...
201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已连续出版4年,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2014...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
《希望:鲁迅散文》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经典作品。作者不论游记写景,还是状物抒情,或是叙事说理,都纯真透彻,
张宁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多篇。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李国香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心向受众-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新闻传媒专著,共分四章,主要讲述了贴近受众需求、创新新闻表达、注重传播抵达、案例分析研究四方面的内容。这本专著...
土生说字-为官之道 本书特色 作者根据汉字的特点,据形说义,将汉字置于历史的演变中,还原先民造字的本意,赋予汉字以新的时代内涵;解释字音、字义时,援引经典,介绍...
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著以人与文化的互动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剖析了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正、负关系效应,揭示了人在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