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从事了大量的人类学理论与东部经验研究之后,顺着费孝通先生在有关“藏彝走廊”的论述中指出的线索,进入西部,在漫游的过程中,书写了一些随笔与论文。本书可谓作者有关西部人类学论述的选编。
书取名《中国圈》,这一概念所指,既与“中外”之间的地带有关,又与中国民族学惯常研究的某些介于“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域有关。借“中间圈”,作者思考了社会科学中诸如“社区”、“社会”、“文化”、“民族”、“国家”、“族群”等诸多政治一学术地理“单位”的局限性,借助“关系主义民族学”对社会科学加以反思,强调动态地研究人、物、事的特殊价值,探索对这一“民族学类型”有益的“非罗马神话式”,亦即“非西方式”社会科学之可能方式。副题有“藏彝走廊”与“人类学”两个概念,前者也来自费孝通先生,后者则无疑是指一门与民族学的关系既暖昧又紧张的学科。
民族学在包括人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里所处的尴尬位置,及国内“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民族学的漠视,是作者展开其论述的大背景。作者指出,民族学若要拥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性,便要破除其自设的种种观念疆界,在历史人类学的东西部结合研究中,借助“中间圈”的意向,拓展自身视野,使民族志表述中的“当地事实”与作为文明体的中国相关联;而“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若要使其论述“代表中国”,则亦有必要认识到,西方社会理论的“一族一国论”及“法权中心主义”,都难以解释作为文明体的中国,也因此,“主流”社会科学面临着民族学的挑战。
作者在从事了大量的人类学理论与东部经验研究之后,顺着费孝通先生在有关“藏彝走廊”的论述中指出的线索,进入西部,在漫游的过程中,书写了一些随笔与论文。《中间圈》可谓作者有关西部人类学论述的选编。
书取名《中国圈》,这一概念所指,既与“中外”之间的地带有关,又与中国民族学惯常研究的某些介于“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域有关。借“中间圈”,作者思考了社会科学中诸如“社区”、“社会”、“文化”、“民族”、“国家”、“族群”等诸多政治一学术地理“单位”的局限性,借助“关系主义民族学”对社会科学加以反思,强调动态地研究人、物、事的特殊价值,探索对这一“民族学类型”有益的“非罗马神话式”,亦即“非西方式”社会科学之可能方式。副题有“藏彝走廊”与“人类学”两个概念,前者也来自费孝通先生,后者则无疑是指一门与民族学的关系既暖昧又紧张的学科。
民族学在包括人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里所处的尴尬位置,及国内“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民族学的漠视,是作者展开其论述的大背景。作者指出,民族学若要拥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性,便要破除其自设的种种观念疆界,在历史人类学的东西部结合研究中,借助“中间圈”的意向,拓展自身视野,使民族志表述中的“当地事实”与作为文明体的中国相关联;而“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若要使其论述“代表中国”,则亦有必要认识到,西方社会理论的“一族一国论”及“法权中心主义”,都难以解释作为文明体的中国,也因此,“主流”社会科学面临着民族学的挑战。
一初入“藏彝走廊”记
峭壁阴森古木稠,
乱山深处指龙州。
猿啼鸦噪溪云暮,
不是愁人亦是愁。
宋人邵稽仲的《龙州故城》充满凄凉。如今去龙州(平武),情景绝非如此。猿啼鸦噪不再,而“峭壁”和“乱山”,气氛虽依旧浓烈,但却给人不同以往的感受。
费孝通与白马人
不同的人去一个地方,有不同的目的;我去平武(龙州故城),是去寻找一段旧事的起因。1978年9月1日那一天,构成了那段往事的起点。
那天,“右派”帽子还没有被摘掉的费孝通先生,得到一次在全国政协民族组做一次题为“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①的发言机会。时年68岁的费先生,历尽沧桑,风华却不减当年。他以其独特的平实语调,阐述了自己对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遗留的三方面问题的看法:①台湾和西藏、华东南部尚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调查的地区的少数民族;②一些“尚未作出结论的识别问题”;③一些“已经识别过而需要重新审定的问题”。四川深山,费先生没怎么去,但他神游于那里的“平武藏人”中,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晦涩的意思:这个被识别为藏族的群体,在族属(今日学者所谓的“族群性”)方面存在着值得关注的学术认识问题。
谁是“平武藏人”?
翻开清道光《龙安府志》,在卷二《舆地·图考》部分,我们从几幅地图上看到,那是个沟壑纵横的地方。平武县图描绘一座恢弘的城池,其内部秩序严整,土司衙门、学府、庙宇在大致南北坐向的城市内,把守着各自的空间。在城墙外面,有“火溪沟番地”、“白马路番地”等。
所谓“番地”,便是包括费先生提到的白马人在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当时,白马人有数千人,除了生活在四川平武县的那些人外,在甘肃文县也有他们的同胞。
历史上,平武白马人受土司、番官、头人的统治。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他们的聚落,不少当地人被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队误当“赤匪”杀害,剩下的五百余人,隐族埋名,依附于松潘藏族大部落,与附近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西番”。1951年,川北行署派民族工作队访问该地,听该地上层说,他们是藏人,所以将之识别为藏族。1964年国庆,白马少女尼苏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主席问她属于哪一族,她激动得说不出话,别人代答“是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从此,“平武白马藏人”成为这支族群的族称。②
关于白马人的族属,费先生说:
从祖辈传下来的史实和现实情况都说明他们既不同于阿坝州的藏族.又有别于茂汶的羌族。据最近调查,他们自称“贝”,语言和藏语之间的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曾在所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997)等作品中,阐述海外汉学人类学的历史面貌,在《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王铭铭自选集》(2000)、《草根卡里斯玛》(英文,2002,合著)、《走在乡土上》(2003)、《溪村家族》(2004)等作品中,以闽台方言一文化区“家乡人类学”田野考察为焦点,论述乡土中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在《人类学是什么》(2002)、《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经验与心态》(2007)、《西方作为他者》(2007)等作品中,探讨人类学的文化定位与普遍价值;在《漂泊的洞察》(2003)、《无处非中》(2003)、《心与物游》(2006)等学术思想随笔
《深入理解Kotlin协程》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从工作机制、实现原理、应用场景、使用方法、实践技巧、标准库、框架、应用案例等多个维
学术贵族与政治饭碗 目录 【译序】以学术为业以政治为业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宗教团体与社会阶层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
《技艺非凡Photoshop+SAI绘画创作技法揭秘》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从CG插画入门到成为一名插画师的全过程,总结了作者由一名非美
稗稿且存 本书特色 《稗稿且存》是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系列之九,由杨应芹编写,书中主体内容分为古籍整理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两部分。每部分的编排或按内容相...
《精神分析引论》内容简介:《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
真实与惟一的天堂进步及其评论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梳理和分析卡莱尔、爱默生、威廉·詹姆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工团主义者乔治·索雷尔、美国人民党党员等的思想,指...
《知识英雄》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全景式地记录中国IT行业兴衰成败的书,为中国最有朝气的信息产业发展指明道路,具有极强的可读
《清代中国与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北洋海军》。《一六八
孔教乌托邦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西方文化如何在理想国/乌托邦传统内构筑中国形象并加以利用。书中设有孔教乌托邦的利用、孔教乌托邦的放逐、孔教乌托邦的复归等五章,其...
图书馆的故事-从文字初创到计算机时代 本书特色 《图书馆的故事》阐明:没有一种数字化的奇迹,能减少中世纪的彩绘图饰手抄本或格罗里埃式装订的美学价值。任何一位研究...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最新预测试卷》内容简介:《人大英语三级红宝书: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最
MOOK 悦读 第三十六卷 本书特色 近年来,一批讲述“个人史”的出版物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本卷《悦读mook》也将关注的焦点置于这些历史大潮中的“个人史”,刊...
《自愈》内容简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崩溃只需一个瞬间,自我修复的过程却无比漫长。焦虑感、不安全感、受打击后的无力感、自我怀
训诂简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
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内容简介 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处置生活垃圾等人类活动均可能使湿地土壤中...
图解时间简史-全新升级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为宇宙天文中关于“时间”的理论发展为支点,内容涉及微观和宏观两大领域...
《春野,阳光,众鸟归来》内容简介:作者在乡间小屋生活,观察鸟儿,描述自然。自然,包容而丰富:土地、远山、树木、溪水,飞鸟…
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本书特色 《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李银河文集004-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内容简介 ...
实践的艺术-日常生活实践-1 本书特色技术人员的理性能够对事物和人进行*佳的组织,赋予它们各自的位置、角色以及消费产品。但是普通人悄悄地逃脱了这一组织。他们运用...
视觉档案——无锡老桥 内容简介 《视觉档案 —— 无锡老桥》收录的古桥大多现存于世, *早的是建于宋代的惠山寺金莲桥, 建于宋代的还有无锡阳山的陆墟桥、江阴南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