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长期的中西方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训练,采用了多种方法,在长期、深入和多频次的对江村的田野作业基础上,以“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为主题词,结合中国的关系、面子、人情,尤其是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和民间的“礼尚往来”的用法基础上,打造了一个“礼尚-往来”(lishang-wanglai concept)的概念工具。它涵盖赠与性、表达性、工具性和否定性等往来的形式以及道德判断、人类感情、理性算计和信仰因素等交往原则,整合了静态模型和动态网络。作者还提出了社会创造是“礼尚-往来”的深层动力的观点。本书是把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问题——“关系”的深度的、全方位的研究成果融人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大厦的一个尝试。同时,也为建立“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提供了一个理论范式。虽然“礼尚-往来”概念产生于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但本书有助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政策、国际关系、发展理论、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学者,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的政策研究、顾问咨询和海内外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的变化及其规则。
《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是关于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的书,是作者(自我)与家庭、亲友、师长、同学、同事、同行,以及所有的在各方面帮助过作者完成此书的人们间的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的结果。
《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的作者通过长期的中西方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训练,采用了多种方法,在长期、深入和多频次的对江村的田野作业基础上,以“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为主题词,结合中国的关系、面子、人情,尤其是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和民间的“礼尚往来”的用法基础上,打造了一个“礼尚-往来”它涵盖赠与性、表达性、工具性和否定性等往来的形式以及道德判断、人类感情、理性算计和信仰因素等交往原则,整合了静态模型和动态网络。作者还提出了社会创造是“礼尚-往来”的深层动力的观点。《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是把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问题——“关系”的深度的、全方位的研究成果融入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大厦的一个尝试。同时,也为建立“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提供了一个理论范式。虽然“礼尚-往来”概念产生于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但《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政策、国际关系、发展理论、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学者,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的政策研究、顾问咨询和海内外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的变化及其规则。
插图:一、耕地与人口讨论经济发展的问题不能不从耕地和人口入手。要想把现在村里的耕地和人口状况与20世纪30年代做一个准确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江村的村庄规模一直在变(详见本章第二节)。1935年,该村耕地总面积是3065亩,总人口是1455(男性771,女性684)人,共有4保360户家庭(1939,第17-22页、第106-114页)。1995年,该村的耕地总面积下降到2540亩,总人口上升为2416人,共有19组613户家庭。到2003年,该村耕地总面积上升为3049亩,总人口为2942人,共有25组。787户家庭。按照2005年村委会的统计,耕地总面积有3090亩,全村有25个村民小组,790户,总人口为3002人。显然,2000年西草田村的并入直接影响到该村耕地和人口的增加,此后的几年,土地和人口的数字没什么大的变化。考虑到有两个邻近的村庄相继并入,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问题:在过去的70年里,为什么总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人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一半?于是我得到了另一组数据,1956年当地有1784亩土地,在2001年西草田村合并之前是2356亩。这些都是家庭承包国家的责任田地。除此以外,1962年,村里每人可以从国家分到1.3分自留地作为永久使用。包括并入的两个邻村在内,如今自留地面积共有380亩。而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村里的工厂、商店、学校、卫生室、道路和住宅等兴建使用了大量的耕地。土地问题非常复杂,在此我不展开细说(详细内容请参见沈,1993,第17页;1996,第321-391页)。二、收入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则是另一对测量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若将现在的收入和支出数据与20世纪30年代起做一个准确的比较则更为困难。我接受葛迪斯在1956年访问江村时的有关估算。葛迪斯认为1936年和1956年的一元大致等值《江村经济》附录,1986,第306页。此后,当提及1936年货币单位的时候。,我也将统一使用元。我没有找到1936年江村的收入资料。费孝通(1939)提供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年度开支数据,平均在263元至350元之间(第132-137页)。我们从费孝通的书中了解到,江村位于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当1957年费孝通重访江村时,他发现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是90元,而当时全中国的人均收入是50元(费孝通,1986,第237页)。他说,村民的收入在增长,但却抱怨生活水平在下降,因为新政策限制了副业(例如养蚕、养羊、捕鱼和做生意等)的发展(刘豪兴,1996,第416-494页)。
常向群,祖籍沈阳,生长于南昌,现为英籍并定居于伦敦。政治学学士、社会学硕士、社会人类学博士。1991年出国前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之后分别在英国城市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研习与工作。现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中国比较网负责人、《中国比较研究》责任主编。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中文著述,代表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稿》,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英文著述包括: Social Support in Rural China (1979-1991): A Statistical Report on Ten Villages (Co-author with Stephan Feuchtwang, London: City University, t996);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nd Chinese Women (Co-editor with West, Zhao and Cheng, Basingstoke and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大学传媒与文学的关系、中国近代大学传媒与传媒话语权的确立、中国近代大学传媒与文学言述样式的演进等...
《银行信用风险计量实战》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将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应用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的好书,融合了作者多年在金融机构从事
水利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内容简介 《水利新闻宣传系列培训教材:水利优秀新闻作品赏析》遴选了56篇入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题材重大,围绕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大决策...
中国社会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已故历史学家、社会史学家熊得山先生遗著,曾经作者挚友胡鄂公、李达、钱纳水等传阅,识者誉为该作者心血之结晶,李达为之作长篇序言。因种...
中国文献史 本书特色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所著的《中国文献史》未分章,而是以连续的15个小节构成。介绍了儒、释、道以及历史、地理、律法、语言学、农业、自...
《四库全书》提要稿专存-(全五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2006年1版1印★ 本书是目前所搜集到的《四库全书》提要稿的汇...
《育儿放弃》内容简介:★她是妈妈,也是女儿,可是她被指控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一起轰动日本的女童忽视案,直击东亚女性普遍性的育
胡适文存-第三集 本书特色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10月第2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
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次以电视选秀卷入*深的主体——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对这一流行文化的生产过程和...
名家看电影:1949-2005 本书特色 本书邀请众多名家,对1949年至2005年的中国大陆五十余部电影进行点评,并附有每部影片的详细资料及图片,勾勒出半个世...
金石千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篆刻史话的专著。中国历目前出现了不少匠心独运的篆刻家,他们的篆刻艺术风格迥异,出神入化,方方印章透射出的除了内心世界的丰富,...
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理论的关键议题) 内容简介 自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后,该理论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人们普...
《最后的景观》内容简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眼中的“杰作”,城市规划领域的《寂静的春天》,影响整整一代美
楚学论丛-第三辑 本书特色 《楚学论丛(第3辑)》是由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先生主编的关于楚学研究的文集,每年出版一本,此为第三辑。内容涉及楚地出土文献、楚地...
怎样读书 本书特色 《怎样读书》由胡适等人著,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当时就令人瞩目、现在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在读书...
《深度卷积网络:原理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正文内容可分3部分,共9章:综述篇(第1,6,9章)。这三章不需要编程和数学基础,如果
进步的幻觉-第六辑 本书特色 《进步的幻觉》一书中主要讨论的是人类进步的观念。人类社会自身进步的要求,是发展观念的内在源泉。西欧国家十五、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
《中国民法典释评:人格权编》内容简介: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立法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
边缘身份融入:符号与传播-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 本书特色 袁靖华博士编著的这本《边缘身份融入--符号与传播(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从传播研究出发,...
付海晏,男,汉族,湖北襄阳人,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10月9月至2011年9月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学。2011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