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本书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北宋自建国之初,即为边患困扰,虽以纳币结盟换得暂时的安定,但内部财政危机也日深一日,想变法以求自强,却未能如愿。金兴起,宋、辽、金遂呈三足鼎立之势。宋金联合灭辽,同时也暴露了宋的衰弱。靖康祸后,北宋灭亡,同年,赵构称帝,史称南宋。偏安一隅的南宋虽图回复北方,但终以失败告终;虽灭亡宿敌金,却为蒙古铁骑所灭。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由于其统治方式存在致命缺陷终难逃短命而亡的命运。
台湾继钱穆之后*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傅乐成领衔主持
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为畅销的中国通史普及类著作首次引进大陆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六位台湾史学界**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那部分,*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各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是典型的台湾国语,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大的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叙述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张鸣
《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张鸣序荐)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对中国人而言,读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国人,文学和历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视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初作者和读者都是当历史来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在讲史。而最像小说的《红楼梦》,其实当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见。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中国人毕竟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老黄历不用再提,至少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小说、电视剧里胡编和半胡编的历史故事,看了过瘾之余,有时候也想看点“历史的真实”。更有野心的历史爱好者,一般都想通过读史,最好是系统地读史,了解历史的全貌。这时候就用得着通史了。很多爱好者,只要读史,首选往往就是通史。真正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其实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点专业训练,还真不一定读得懂。其实,就算一般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学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应该给学生们开一两门通史课,当然,首先是开中国通史课。前些年,博士生面试的时候,经常能碰上号称把中国历史都读通了的考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所谓的“读通”,无非是看了一套中国通史而已。不过,中国人尽管喜欢通史,但以往的积习却很难全然改掉。写通史尽管不一定要写成通俗历史故事,但还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则,读者面就受限制。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是20世纪出产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著作值得称道:一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半部是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未完成)。其实,如果按我的看法,还有三部通史也相当不错,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缪凤林先生的,还有就是范文澜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为中学做教科书的,写得相当有见地,而且是中国人做西洋式通史的第一部。缪凤林先生的通史比较扼要,但很有特点。范文澜先生的大作,是最长的,也是按唯物史观写通史诸大作中,最足观的一套。但是,作为一般爱好者而言,上述的所有通史,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够通俗晓畅,对于史学爱好者来说,都有点难度。1949年之后,中国史学界分为大陆和台湾两大块。由于台湾学界相对比较平静,没有那么多折腾事儿,因此,成就斐然。为一般爱好者书写的通史,也大有可观。开放之后,我通过各种渠道,见过一些台湾史学家编写的中国通史,大体叙事都比较清楚,文字干净。特别优秀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文辞优美。每个章节,都有历史随笔的味道。比较起来,大陆史学界尽管开放之后,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史写作,却在开倒车。某些长篇巨制,块头虽大,但不仅内容杂芜,优劣不一,而且文字干瘪,味同嚼蜡。面向市场的所谓图文本通史,主编者名头虽响,但具体编写则是一群毫无研究的学生,等于是书商为了挣钱临时找人凑出来的,不仅毫无见地,而且有大量的常识错误。至于各个大学开这门课的学者,为了评职称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编出来的通史教材,则更是不忍卒读。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套七卷本的《中国通史》,是我所看到台湾同类著作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傅斯年先生虽然长期主持“中研院”史语所,自认是“二流人才”,但其实早在北大读书期间,就是一位连老师都不敢小窥的牛学生。胡适先生回国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如果不是得到作为学生领袖的傅斯年先生的支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傅斯年先生的史学著述虽然不多,但大气磅礴,独树一帜。傅乐成先生从小得家学真传,名儒熏陶,不仅通经史,而且于文学和绘画,也有相当造诣。西南联大毕业之后,他立志史学,在秦汉史和隋唐史方面建树颇多。去台后,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史学界耕耘,在台大历史系做教授多年,是位政学两界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五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的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个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傅乐成的通史来了,说实在的,对于大陆史学爱好者而言,这比台湾著名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更像是福音。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2017-2026年-祈祷择吉农家历 本书特色 《农家历(2017—2026年)》编排了2017-2026年农家历,同时介绍了天文历法知识、民间历表历项内涵、各...
二十二史考论(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布面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前身)2003年1版1印★ 乾嘉时期,汉学昌盛,搜集佚著、考据经史、编辑...
《漫画生活中的财经》内容简介:财经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本书通过漫画来解读那些不得不知
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 本书特色 颠覆世界主流观点,破译犹太民族密码!日本著名学者内田树研究犹太文化30年的心血之作!日本第六届“小林秀雄奖”获奖作品!了解犹太人,...
赫德(1835~1911)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来建设英帝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在
六朝礼乐文化与礼乐歌辞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的礼乐传统源远流长,王福利编著的《六朝礼乐文化与礼乐歌辞研究》主要探讨六朝时期相关朝代祭祀天地神灵、先祖先王的“礼...
《呼吸在一米之外》内容简介:疫情与隔离的记忆,大危机下的众生相! 14个人,14个视角,作者是来自国内不同省市,不同职业(医生、
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 本书特色 13世纪,一场来自蒙古帝国的风暴改变了亚洲和欧洲的政治边界,把这片大陆上的人连根拔起然后使其四处流散;它改...
那年.青春期 本书特色 *痴缠纠葛的青春励志小说,人手**的青春期成长手册。根据超人气青春电影《青春期系列电影》改变,是青春伤痛文学的精品力作。那年.青春期 内...
图说中国大历史-图说宋朝三百年 本书特色 新浪、腾讯、搜狐博客频道点击总量达到10000万两宋帝王:马踏金陵旗鼓响皇后妃嫔:红罗帐里不胜情皇子公主:别有忧愁暗恨...
《机器70年》内容简介:本书试图梳理我们的生活被一种社会实践力量改变的过程,这力量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
《Excel达人手册:从表格设计到数据可视化》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Excel表格制作从入门到精通的自学手册,带领读者设计制作出更规范
人文青岛-上下-第二季 本书特色 贠瑞虎主编的《人文青岛》(第二季)延续“**季”的编辑方式,内容分为人物、风情、往事、建筑四辑。“人物”这一辑,记者采访了闻一...
南北朝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
美国的108-修订版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曹德谦先生是一位多产的历史演义作家、美国历史学家。他擅长运用通史演义体裁,深入浅出,生动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作者前言、中国概况、古代中国:文明的诞生、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秦汉:中国历史上的
德国-看得见的世界史 本书特色 肖石忠主编的《德国》一本好玩好看的故事体历史读物,将德国历史用故事体形式进行讲述,通俗易懂。色彩斑斓、吸引眼球的历史启蒙书。引人...
北洋崛起-从曾国藩到袁世凯 本书特色 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里,诞生了三支全新的武装力量,湘军、淮军和北洋军。当初清军入关仰仗的八旗,和镇压三藩崛起的绿营,在时间的...
《二手时间》内容简介: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
《Flutter从0基础到App上线》内容简介: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跨平台的移动开发框架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广大开发者快速掌握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