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有过无聊的时候吗?”恐怕你的答案会是,“当然有”。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无聊?是因为无事可做,还是因为重复单调?为什么无聊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无聊是怎么折磨我们的?无聊的时候.我们看电影、逛街、上网,让自己忙起来,希望能借此摆脱无聊,但是我们真的能据此走出无聊吗?为什么哲学家说“无法忍耐无聊的一代是平庸的—代”?
无聊是现代人的“专利”,人类的快乐与愤怒是保持不变的,然而当下人们的无聊感却是与日俱增,世界明显变得越来越无聊。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无聊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无聊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在浪漫主义时代以前,无聊只是边缘现象一一只有僧倡和贵族才感到无聊。随着无聊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已不再具有排他性。
作者认为,无聊是无法靠意志克服的,它对于人类有着独特的和重要的意义。透过无聊,我们去获得另一种看世界的智慧。
拉斯·史文德森关于无聊、时尚和恐惧的三本书立意入微,巧思新奇,它与此前我读过的以乳房、阴茎、眼泪乃至茅厕为主题的泛人文专著近似,都是在文化软肋人性褶皱处下刀,噗的一声让人进退失据。惶然错乱。
不过,拉斯·史文德森所站位置刚好就在乳房之类对面儿——就好像一座镶满碎花玻璃的教堂站在shopping mall对面儿,一座荒革没关的墓园站在富豪排行榜对面儿。
在烃斯·史文德森笔下,无聊逼近伟大,对尚血战无聊,而这一切,都来自我们与生俱来的恐惧——它是我们生命的默认后缀,也是我们赖以为生的欣悦之源。没有它,肘尚、无聊顿消,生命之宴也随之索然无味。
——作家、语词收藏人黄集伟
《无聊的哲学》内容简介:如果有人问你,“你有过无聊的时候吗?”恐怕你的答案会是,“当然有”。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无聊?是因为无事可做,还是因为重复单调?为什么无聊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无聊是怎么折磨我们的?无聊的时候.我们看电影、逛街、上网,让自己忙起来,希望能借此摆脱无聊,但是我们真的能据此走出无聊吗?为什么哲学家说“无法忍耐无聊的一代是平庸的—代”?无聊是现代人的“专利”,人类的快乐与愤怒是保持不变的,然而当下人们的无聊感却是与日俱增,世界明显变得越来越无聊。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无聊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无聊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在浪漫主义时代以前,无聊只是边缘现象一一只有僧倡和贵族才感到无聊。随着无聊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已不再具有排他性。作者认为,无聊是无法靠意志克服的,它对于人类有着独特的和重要的意义。透过无聊,我们去获得另一种看世界的智慧。
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无聊哲学家必须时时努力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果不这么做,就等于是忘记了研究哲学的初衷。在我看来,无聊就是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无聊的考察,应该能揭示我们生活环境的一些重要层面。有时候,我们不应——事实上也不能——逃避思考我们对于存在问题的态度。也许有很多起因促使人反思自身的生活,但基本的生存体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不可避免地导致人质疑自身的存在。深层的无聊就是这样一项基本的生存体验。正如乔恩·海勒斯尼斯(Jon Heuesnes)所说:“有什么比无聊更能让人感觉到生存的烦扰?”关键问题不一定就是永恒的问题,无聊只是在近几个世纪才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当然,我们不能肯定无聊产生的精确时间,但它一定有些先兆。可以断言:无聊是伴随着现代性而突显出来的典型现象。总体说来,无聊的先兆只出现在一些小团体中,如贵族与教士阶层,然而,现代性的无聊波及更广,可以说几乎影响到今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聊经常被视为与人性无关的随机现象,但这个说法的基础——关于人性的假设,是很可疑的。同样也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无聊植根于人性,但它也一样假设了有所谓“人性”的存在,我认为这种假设是很有问题的。假定一个特定本性的存在,即是排除了所有进一步讨论的可能,原因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能变化的事物。”假定一个“本性”,即意味着它是不可变化的。也许有人会倾向于假设一个完全中立的人性——人体验到痛苦与快乐、兴奋与无聊的几率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无聊的解释完全依赖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然而,我认为,在处理无聊之类的现象时,很难清楚地划分心理层面与社会层面,还原的唯社会学论与唯心理学论一样不可取。因此,我选择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同时采用思想史和现象学的视角。尼采指出,“所有哲学家共同的毛病”就是研究特定阶段的人类现象,却将其扩大到永恒的真理。所以我只能权宜地说,无聊是一个影响到许多人的严重问题。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道德不是自然的,但也不是非自然的,无聊亦是如此。此外,即便不假定任何人类学的常量——独立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事物,对于无聊的考察依然能够进行。这里,我们处理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对人的探讨,我描述的是我们自身,生活于浪漫主义的阴影下,仿佛是不再狂热相信想象能改变世界的老浪漫主义分子。尽管所有好的哲学都应包含一个重要的因素——对自我的认识,但
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挪威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哲学系副教授。他的作品包括:《邪恶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vil)以及虽有争议仍受热捧的《恐惧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Fear)、《时尚的哲学》(Fashion: A Philosophy)和《无聊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Boredom)。
中国古代战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 本书特色 王欣、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战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的目的,希望读者通过书中所介绍的...
瑞金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在现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中,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并列为汉语两大方言区。不过,由于它们不仅地域相连,历史、文化、经济、民俗诸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
克丽丝黛尔·达博丝法国新锐奇幻小说作家,1980年出生于蔚蓝海岸,在戛纳一个充满古典音乐和历史之谜的家庭中长大。比起学术,达博丝更钟爱天马行空的想象,因而她在大...
作品目录引言上卷 文化知识录小引第一章 史第二章 地第三章 易第四章 儒第五章 佛第六章 道第七章 兵第八章 典……下卷 文化精神
文学性问题研究-以语言学转向为参照 本书特色 “文学性”问题是现代西方文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对于现代西方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问题在中国...
何琳仪卷-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何琳仪卷)》收录何琳仪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多达1...
永定河传说 本书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永定河传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某一领域中的权威、知名专家及一线工...
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陈卫平*的《**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 化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明清之际约200年间的中西文 化,将明清之际的中...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本书特色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权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的经典作品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
风对草木窃窃私语 本书特色 1.诗人山村暮鸟病中之作,一个“复生之人”灵魂的呐喊。 2.山村暮鸟早期的诗风格超前,被批评炫技和装腔作势,与备受争议的诗集《圣三棱...
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闲趣坊-04 本书特色 《九门之缘》、《太平湖寻梦录》、《前门外》、《护城河与二环路》、《一溜河沿》、《蓟门烟树·土城·海...
闲话之三:无关娱乐 目录 “燕大校花”赵萝蕤的才学人生/言文徐志摩与袁昌英的一段情/蔡登山吴宓:殉情殉道两手空/王开林1930年代的蓝苹/大漠“百科全书音乐家”...
恒河:从今世流向未来 内容简介 李泽厚先生、沈昌文先生热情推荐。 用聪明漂亮的中国女性眼光来描述异国的永恒之谜,颇可一读。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
★中法文化交流史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耿昇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已出版译著50部,论文90余篇,译文1...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十四章,其内容包括原“原罪”:中、印、欧犯罪终极原因说比较思考、“法自然”与“自然法”:中西比较、中西法观念之比较、从...
亚美利加文明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明翰是我国著名世界史研究专家,著有《罗马教皇列传》《日本女皇·孝谦传》《世界史简编》《美州...
动宾搭配的语义分析和计算 本书特色 动宾搭配这个题目很多人做过,但大多是从句法骨架分析的角度去做的。李斌的博士论文《动宾搭配的语义分析和计算》则另辟蹊径,以框架...
咬文嚼字(2005合订本)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学习语文...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的论文集,共收论文19篇。除了《虚词研究浅论》一文外,都是研究具体虚词的。作者对所研究的虚词的语...
文化研究:批评导论 本书特色 西蒙·杜林编著的这本《文化研究--批评导论》对文化研究从出现伊始到目前全球化做了一个全面的、具有启发性的简单介绍。从描述文化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