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理想的夫妇生活是“同心而同居”,这毋须解释。其次是“离心而离居”。既然已经“离心”,不如协议分手,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各自寻找幸福去。如果落到“同心而离居”的地步,这刻骨的相思,如何承受?更不幸落到“离心而同居”,这悠悠岁月,如何挨过?
本书作者叶庆炳教授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本书是台湾已故教授叶庆炳的新尝试。他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使古典诗词的芬芳、现代杂文的趣味、做人处世的箴言三者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品味古人诗词,恰如一卷在手,终身受益,是现代人精神上莫大的享受。
**部 品诗悟人生
下山逢故夫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咏》
这首古诗所写的是一位被休的女子邂逅故夫时所作的一段交谈,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作者不详。
诗的**句“上山采蘼芜”,重点在“上山”,不在“采蘼芜”。因为有“上山”,才有下一句的“下山”。至于“上山”采什么,无关宏旨。蘼芜是一种香草,风干后可做香料。这位妇人“上山”可以采茶,可以采桑,但她偏是“采蘼芜”,我想主要是为了押韵。
第二句“下山逢故夫”,重点在“逢故夫”,不在“下山”。如果这位妇人“下山”而不曾“逢故夫”,就没有下面这一番对白,当然也就没有这首诗了。所以,“下山逢故夫”一句是整首诗的关键,而“逢故夫”三字尤其重要。
你可曾想过:一位被男方逼迫离了婚的现代妇女,在百货公司购物或在电影院前排队买票时,蓦地望见她过去的丈夫迎面而来,她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掉转头眼不见为净?狠狠瞪他几眼表示积愤未消?还是关切地上前问问他的近况?我想,前两种情况比后一种情况更为可能吧!可是,这首诗里的这位古代女性却表现了后一种情况。你看,她“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我**次读这首诗在初中时代。当我从语文课本读到“长跪问故夫”这一句,心里立刻有一种不平之感。她干吗要向他下跪?那时据我所知,下跪是行大礼;求神、拜佛、祭祖、向长辈贺年拜寿,都得下跪。但是一个已经被休的妻子,干吗还要向故夫下跪?当然不可能是为了求求他再把自己娶回去。那时候,我在班上以勇于发问出名。等语文老师讲完这首诗,我立即举手把我的不平之感说了出来:
“老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向她的故夫下跪?”
“唔,唔,这个……这个……”
我这一问,可把那位只有高中学历的语文老师问住了。年轻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高中毕业就能教初中?如今在台湾地区,就是大学毕业要谋一个初中教师的职位还真不容易哩!但我说的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在我家乡要找大学毕业生,大概找不出多少位。如果他大学毕业,早已到各大都市“高就”去了,谁还回到小县来教初中?因此之故,请高中毕业的来教初中,也就成了常有的事。你想,高中毕业,能读多少古籍,能懂多少古事?难怪那位语文老师和我一般见识,把“长跪”当作跪下来要叩头讲,因而对这个女子为何向她的故夫长跪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几年,读书渐多,才知道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如果把腰股直起来,上身耸起仿佛加长了,就叫“长跪”。1947年我来到台湾,住的是日本式房屋,于是也亲自体验了席地而坐和长跪的滋味。长跪固然比坐要有礼貌,但绝不是为了要向对方叩头拜拜。诗中女子对她的丈夫长跪,只是为了便于多聊几句而已。
然后,这位被休的女子以一句“新人复何如”开始了和故夫之间的交谈。从这句问话里,你不难体会到一丝关怀之情。虽然她面对的人已另有新人,但究竟过去曾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一夜夫妻百夜恩,这种恩情岂是有生之年所能轻易忘怀的!当然,这句“新人复何如”,多多少少含有与那位接替她的位置的新人比一比的念头,但这种念头的产生,仍然是基于对故夫的一丝旧情。
接下去,是故夫的答词:“新人虽说好,但还是不及故人好。容貌倒相差不多,只是手艺及不上你。”“姝”,好也,习惯上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但从下文看来,此处的“姝”字并不专指容貌美好,而是泛指。颜色,当然是指容貌。手爪,指手爪上的功夫,特别指下文织素而言。如果你把手爪解作手爪本身,可以是可以,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的确也只有做丈夫的才能知道前妻和后妻的“手爪不相如”。只是这样讲的话,和下文织缣织素的比较连不上关系,所以还是把手爪引申为手艺较妥。
故夫的回答,多少替这位女子带来了一丝胜利感:“嘿!我道新人有多好,原来还比不上我!”这一丝胜利感刚自心头掠过,怀疑和委屈也随之而起:“他说的是真话?还是为了不使我难堪,故意这样说?”“如果我真的比新人强,为什么我会落到被休的地步?”终于,她忍不住幽幽地口吐怨言:“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仿佛说给故夫听,又仿佛说给自己听。
古代没有新式标点,因此当我们替这首诗加上新式标点时,把“新人从门人,故人从合去”两句标成这位女子的话?还是标成故夫的话?有待我们审慎选择。如果把这两句看作故夫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变成只有“新人复何如”一句出自这位女子之口,下文全是故夫的答词,不免显得单调。而且把这两句纳入故夫的答词之中,那就变成了普通的叙述,哪里比得上把这两句当作这位女子的话,使她在如怨似诉中表现出复杂的情绪来得感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两句,完全是文学的语言。当时的事实绝不是“当新人堂堂皇皇从正门进来,故人只好暗中从旁门离开了”。休妻在前,再娶在后,中间应该有一段日子的间隔。也就是说,故人离去,新人入门,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但是作者为了表现故人的悲凄与新人的荣宠,故意把两事对比而言,甚至把“新人从门人”置于“故人从合去”之上,这一来,荣宠的更荣宠,而悲凄的更悲凄。再者,新人之来固然是“从门人”,故人之去也并非绝对不能“从门去”;如果这家人家有门无合,根本非“从门去”不可。但是作者为了加强对比的效果,偏让故人“从合去”。合,旁门也。连正门都不让她走,直接的作用是使悲凄的更悲凄,间接的也就显出荣宠的更荣宠。
P3-5
……
叶庆炳(1926—1993),祖籍浙江余姚。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有《中国文学史》、《诸宫调订律》、《唐诗散论》、《谈小说鬼》、《谈小说妖》等论著多种。出版散文集《秋草夕阳》、《长发为谁留》、《暝色入高楼》等。其文内涵深厚,文情并茂,言之有物,读之有味。
恍如昨日 本书特色 《名家散文典藏系列7:恍如昨日》所收的essays,以年序计算,总括乔志高超越半个世纪的笔墨生涯。他今年九十一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自选集...
《我的伯父周恩来》内容简介: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
鲁迅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对鲁迅作品进行精选加工,萃取鲁迅作品中的名篇,将小说、散文诗、散文、杂文中*能体现作者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个体审美特质以及个体...
中国豆腐 本书特色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菜配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心所欲。这是一本综合介绍豆腐的书,除了简单的豆腐菜单外,还包括有关豆腐的散文...
《别样的色彩(珍藏版)》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作品装帧升级,全新精装珍藏版。书写狂、老烟枪、一个女儿的父亲、擅长
简.奥斯丁文集-(全6册)-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简·奥斯丁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国内目前公认优秀的孙致礼译本著名插画师休·汤姆森20幅经典钢笔画插图著名诗人奥斯丁·...
斯里兰卡赤脚之旅 本书特色国内首部关于斯里兰卡的旅行绘本天涯社区、蚂蜂窝联袂推荐手绘旅行,不仅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内赠特色酒店优惠券,比B...
《江苏省志(1978~2008)》内容简介:这部地方志分为两个部分。《机构编制志》全面记述了江苏省1978~2008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
《后浪:跑赢不确定的未来》内容简介:本书是福布斯Under30、G20青年企业家联盟成员、腾讯人邱彬彬全新力作,一部给年轻人的思想成
沈从文生活美学 本书特色 沈从文先生不是一位美学家,但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能给人以美学层次的感受。“作家”二字包含的意义太多。他的作品...
《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内容简介:这是国内第一本深度讲解如何架构与设计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著作,也是国内
文人自在杀气 本书特色大仙,京城文化名人、著名诗人、专栏作家大仙的随笔集,是一本对本世纪的文艺以调侃,对上世纪的文艺以怀旧,是一部癫狂的文艺气质评论专集。他的文...
石头的心事-玉吅读碑 本书特色 王家葵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四川成都人,1966年生,医学博士,大学教师,留心文史,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研究》《陶弘景丛考》...
永生的诗人:从海子到马雁 本书特色 《永生的诗人——从海子到马雁》主要关注中国当代诗歌界的诗人海子、骆一禾、方向、戈麦、顾城、麦可、马骅、余地和马雁等九人的诗歌...
徐志摩诗文集 本书特色 徐志摩这位少年天才诗哲,像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那短暂的灿烂辉煌在人们心中留下永恒。他到人间来,抛与人间一卷诗,然后悄然离去。徐志摩是新月...
我的挠挠我的奔儿 本书特色 我们仨,它们俩,瞧这一家子!两只狗狗和一个三口之家的温馨故事!爱狗就这么简单快乐!“爱狗是一种新时尚,狗书也是时尚书。”我的挠挠我的...
战争与和平-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民国时期作家的文章,内容聚焦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揭示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和展现的反抗精神,还原真实历史,...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4:理财篇》内容简介: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理财不再盲目选!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
心灵卷-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本书特色 读者编委会集《读者》杂志三十年来的精粹,编录而成“读者35年典藏”系列丛书九本,浸泡在社会斑驳的大染缸中,人的心灵不可避免...
林徽因小全集:见字如面 本书特色 《林徽因小全集:见字如面》收录了大量林徽因的书信,其中有林徽因写给胡适、沈从文、金岳霖、费慰梅,以及家人等的书信。读者不仅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