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理想的夫妇生活是“同心而同居”,这毋须解释。其次是“离心而离居”。既然已经“离心”,不如协议分手,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各自寻找幸福去。如果落到“同心而离居”的地步,这刻骨的相思,如何承受?更不幸落到“离心而同居”,这悠悠岁月,如何挨过?
本书作者叶庆炳教授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本书是台湾已故教授叶庆炳的新尝试。他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使古典诗词的芬芳、现代杂文的趣味、做人处世的箴言三者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品味古人诗词,恰如一卷在手,终身受益,是现代人精神上莫大的享受。
**部 品诗悟人生
下山逢故夫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咏》
这首古诗所写的是一位被休的女子邂逅故夫时所作的一段交谈,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作者不详。
诗的**句“上山采蘼芜”,重点在“上山”,不在“采蘼芜”。因为有“上山”,才有下一句的“下山”。至于“上山”采什么,无关宏旨。蘼芜是一种香草,风干后可做香料。这位妇人“上山”可以采茶,可以采桑,但她偏是“采蘼芜”,我想主要是为了押韵。
第二句“下山逢故夫”,重点在“逢故夫”,不在“下山”。如果这位妇人“下山”而不曾“逢故夫”,就没有下面这一番对白,当然也就没有这首诗了。所以,“下山逢故夫”一句是整首诗的关键,而“逢故夫”三字尤其重要。
你可曾想过:一位被男方逼迫离了婚的现代妇女,在百货公司购物或在电影院前排队买票时,蓦地望见她过去的丈夫迎面而来,她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掉转头眼不见为净?狠狠瞪他几眼表示积愤未消?还是关切地上前问问他的近况?我想,前两种情况比后一种情况更为可能吧!可是,这首诗里的这位古代女性却表现了后一种情况。你看,她“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我**次读这首诗在初中时代。当我从语文课本读到“长跪问故夫”这一句,心里立刻有一种不平之感。她干吗要向他下跪?那时据我所知,下跪是行大礼;求神、拜佛、祭祖、向长辈贺年拜寿,都得下跪。但是一个已经被休的妻子,干吗还要向故夫下跪?当然不可能是为了求求他再把自己娶回去。那时候,我在班上以勇于发问出名。等语文老师讲完这首诗,我立即举手把我的不平之感说了出来:
“老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向她的故夫下跪?”
“唔,唔,这个……这个……”
我这一问,可把那位只有高中学历的语文老师问住了。年轻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高中毕业就能教初中?如今在台湾地区,就是大学毕业要谋一个初中教师的职位还真不容易哩!但我说的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在我家乡要找大学毕业生,大概找不出多少位。如果他大学毕业,早已到各大都市“高就”去了,谁还回到小县来教初中?因此之故,请高中毕业的来教初中,也就成了常有的事。你想,高中毕业,能读多少古籍,能懂多少古事?难怪那位语文老师和我一般见识,把“长跪”当作跪下来要叩头讲,因而对这个女子为何向她的故夫长跪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几年,读书渐多,才知道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如果把腰股直起来,上身耸起仿佛加长了,就叫“长跪”。1947年我来到台湾,住的是日本式房屋,于是也亲自体验了席地而坐和长跪的滋味。长跪固然比坐要有礼貌,但绝不是为了要向对方叩头拜拜。诗中女子对她的丈夫长跪,只是为了便于多聊几句而已。
然后,这位被休的女子以一句“新人复何如”开始了和故夫之间的交谈。从这句问话里,你不难体会到一丝关怀之情。虽然她面对的人已另有新人,但究竟过去曾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一夜夫妻百夜恩,这种恩情岂是有生之年所能轻易忘怀的!当然,这句“新人复何如”,多多少少含有与那位接替她的位置的新人比一比的念头,但这种念头的产生,仍然是基于对故夫的一丝旧情。
接下去,是故夫的答词:“新人虽说好,但还是不及故人好。容貌倒相差不多,只是手艺及不上你。”“姝”,好也,习惯上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但从下文看来,此处的“姝”字并不专指容貌美好,而是泛指。颜色,当然是指容貌。手爪,指手爪上的功夫,特别指下文织素而言。如果你把手爪解作手爪本身,可以是可以,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的确也只有做丈夫的才能知道前妻和后妻的“手爪不相如”。只是这样讲的话,和下文织缣织素的比较连不上关系,所以还是把手爪引申为手艺较妥。
故夫的回答,多少替这位女子带来了一丝胜利感:“嘿!我道新人有多好,原来还比不上我!”这一丝胜利感刚自心头掠过,怀疑和委屈也随之而起:“他说的是真话?还是为了不使我难堪,故意这样说?”“如果我真的比新人强,为什么我会落到被休的地步?”终于,她忍不住幽幽地口吐怨言:“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仿佛说给故夫听,又仿佛说给自己听。
古代没有新式标点,因此当我们替这首诗加上新式标点时,把“新人从门人,故人从合去”两句标成这位女子的话?还是标成故夫的话?有待我们审慎选择。如果把这两句看作故夫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变成只有“新人复何如”一句出自这位女子之口,下文全是故夫的答词,不免显得单调。而且把这两句纳入故夫的答词之中,那就变成了普通的叙述,哪里比得上把这两句当作这位女子的话,使她在如怨似诉中表现出复杂的情绪来得感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两句,完全是文学的语言。当时的事实绝不是“当新人堂堂皇皇从正门进来,故人只好暗中从旁门离开了”。休妻在前,再娶在后,中间应该有一段日子的间隔。也就是说,故人离去,新人入门,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但是作者为了表现故人的悲凄与新人的荣宠,故意把两事对比而言,甚至把“新人从门人”置于“故人从合去”之上,这一来,荣宠的更荣宠,而悲凄的更悲凄。再者,新人之来固然是“从门人”,故人之去也并非绝对不能“从门去”;如果这家人家有门无合,根本非“从门去”不可。但是作者为了加强对比的效果,偏让故人“从合去”。合,旁门也。连正门都不让她走,直接的作用是使悲凄的更悲凄,间接的也就显出荣宠的更荣宠。
P3-5
……
叶庆炳(1926—1993),祖籍浙江余姚。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有《中国文学史》、《诸宫调订律》、《唐诗散论》、《谈小说鬼》、《谈小说妖》等论著多种。出版散文集《秋草夕阳》、《长发为谁留》、《暝色入高楼》等。其文内涵深厚,文情并茂,言之有物,读之有味。
遇见动物的时刻 本书特色 克雷格查尔兹的大半生都在荒野中探险。他写下自己与30多种动物的偶遇过程——在美国大峡谷被大角羊追逐,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海岸与鲨鱼一起浅...
阅读大中国·重温最美的诗词系列:最美莫过缱绻诗 本书特色 一草一木、一叹—谓,诗有万千,思而无邪!上演风华绝代的千古名韵,享受轻歌曼语的人问四月,于古风中体味缱...
黑白记忆 本书特色 每一代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青春,当青春远逝的时候,就想重回青春,触动青春。《黑白记忆》是肖复兴的青春回忆录,36年后,他们重返北大荒,...
不如去飞 本书特色 ★ 《不如去飞》是作者根据自己骑自行车从英国到北京的真实经历撰写而成,向读者展示了骑自行车行万里的真实面貌。★由于克里斯托弗与众不同的旅行方...
波波是个形容词 本书特色 不经意间,你就发现不知在什么时候有个叫“波波”的词语跑进了你的耳朵里,毫不生硬也毫无生涩地和你熟稔了。接着你就知道了,这个“波波”是个...
海水天涯中国人 本书特色 一九七九年,王鼎钧先生只身前往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中英教材编辑,亲身体验和观察到纽约这个大都会的复杂多元面相。对于一个带着深厚传统...
沈从文精品散文集 本书特色 《沈从文精品散文集》是“名家散文必读”丛书中的一卷,优选收录了沈从文的散文精品。沈从文的散文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他是一位行...
泰戈尔和他的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何乃英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东方文学的研究与教授工作,泰戈尔的作品是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泰戈尔一生共写了65部诗集,包括《...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 本书特色 “万叠银山寒浪起”,经济大潮的奔涌,不能不对学术研究有所冲击,然倘无学术之进取,则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难以发展。鼓励学术研究,...
《天数》内容简介: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终于明白自己创造不出优美韵律、奇巧比喻、惊人感叹,也写不出结构精巧或者长篇大论的文
一百个人的十年 内容简介 终结文革的方式,唯有彻底真实地记住文革。一百个人的十年一百个人的十年前言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学生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
本书是王泗原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离骚语文疏解》基础上增订而成,对全部《楚辞》进行了校订和注释。用语法、训诂、古音、文字、
绿皮车站-首部铁道小站旅行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铁路文化迷恋者齐栋又一力作,对八达岭下的青龙桥站、嘉峪关旁边的镜铁山站、森林深处的兴隆镇站……几十个各具风格的、...
《Vue.js项目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JavaScript语言为基础,以Vue.js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介绍了一整套面向Vue.js的项目开发技
菜农笔记:发现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是 名学者 赳赳先生策划的若 楼书 中的*部。“若 楼书 ”重视并培育这个时代中具有写作潜质的 年写家,是 ...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虚受堂文集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52:郑振铎卷 本书特色 郑振铎先生是一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本书辑选了郑振铎先生的代表作品,分为小说和散文两个方面。海...
郭沫若精选集 内容简介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革命活动家。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以诗歌、戏剧的独创性而闻名于世,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富于开拓性。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