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革命”与“反革命”被扩大化为非常宽广层面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级较量。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争夺并试图垄断对“革命”话语的诠释,同时将“反革命”的头衔加诸不同政见者和敌对党派之上。唯己独“革”,唯己*“革”,唯己真“革”,甚至视革命同路人为危险的竞争对手。1920年代的“革命”与“反革命”话语既带有浓烈的专断性,又富有浓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础上开始凝固成一种新的“革命”政治文化。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新青年》(首卷名《青年杂志》)创刊为开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这一说法,早已成为学界认同的经典表述。然而,在“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最初流传之际,时人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多以五四为端绪,而且身历者所认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内涵既不一致,与后来史家的惯常说法亦有相当的出入。后来史家所推崇、所眷顾的一些思想主张,在当时未必形成多大反响,而当时人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却早已淡出了史家的视野。数十年来,学界对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之历史叙事,日益趋同。陈平原即注意到,中外学界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史的叙述,差异最小的是关于《新青年》部分。他举美国学者周策纵与中国学者彭明的研究为例,说明即使是政治立场迥异的学者,对《新青年》历史功绩的描述亦颇为接近。与此同时,学界对《新青年》文本的诠释仍不绝如缕,更有历久弥新的趋向。依据留存下来的《新青年》文本解读其思想意蕴,是既存研究较普遍的范式。而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则多为研究者漠视。《新青年》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景从如流;“新文化”亦非一开始就声势浩然,应者云集。《新青年》从一“普通刊物”发展成为“时代号角”,“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实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运动”过程。过去较多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太留意“运动”的进程。对“运动家”的思想主张非常重视,对“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的关联互动则甚少注目。本章拟以《新青年》为视点,综合考察《新青年》同人、论敌及局外各方的不同认知,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从“过程”的描述中着力“还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本相。一“普通刊物”今人的视线,早被“一代名刊”的光环所遮蔽,甚少注意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时,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怀和预设路径。《青年杂志》没有正式的“发刊词”。创刊号上只有一简单的“社告”,内中除申言“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以及“于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外,其他均属于编辑体例的具体说明。《社告》,《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虽有几分“发刊词”的意味,有人将《敬告青年》视作《青年杂志》的正式发刊词。参见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68页。但其所揭示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论军事潜力 本书特色 《论军事潜力》(作者刘建军)所涉及的人口、民族、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自然条件等,既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军事潜力的重...
基于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及最新解密的苏联档案一部关于二战中“综合能力最优秀的将领”的全景式传记世界军事史协会2013年
1607-2012-美国军事史 本书特色 由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斯基、威廉·费斯编著的《美国军事史(1607-2012)》是一部由美国军史专家撰写、用于美...
毛泽东文集 第6卷 本书特色 《毛泽东文集》(第6卷)的注释,大量的是对人物、事件、引语、文件等的注释,还有通过注释介绍与正文内容有联系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或通...
中爱关系-跨文化视角 本书特色 《中爱关系(跨文化视角)》这本书讲述人就,共性与差异:中国爱尔兰研究与爱尔兰中国研究的比较;中爱政治经济关系的文化解读;中爱文学...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本书特色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图书入选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2011畅销红...
《人民共和国》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国家 从一君为政到民为政,从升平世到太平世, 两千年来中国始终延续着大一统国
转型之路-转型时期构建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本书特色 张秀中编著的《转型之路——转型时期构建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主要从探索建立符合广大农民工基本生...
美国黑室 本书特色 20世纪20年代,雅德利领导了美国历史上dy个和平时期的密码局,即今天国家安全局的前身。这个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提供资助的机构,被称为MI-...
《说医不二》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中医通俗读物,大众健康书。用轻松有趣的小文章和生动活泼的漫画插图让读者快速了解中医知识,告诉
《西线四大战役全画传》,包括德波战争、悲情马奇诺、不列颠之战和大西洋的绞杀战四次著名的战役。该书选用大量经过考证的资料,
《世界大国军事史译著丛书:俄罗斯军事史 从恐怖伊凡到车臣战争》讲述了俄罗斯军事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战争、会战和战斗,讲述了俄罗斯军事史中的另一半,即俄罗斯军队与社会...
《海战武器大百科(图鉴版)》内容简介:本书精心选择了世界各国海军所使用的百余种经典舰艇和舰载机,分为大型水面战舰、中型水面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2辑 2010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2辑)(2010年第1卷)》:主题研讨:桑德尔政治哲学正义是什么?/迈克尔·桑德尔著...
汉代考选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论述了汉代的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官吏选任考核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政治史、官制史、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
我们台湾这些年2(1977年至今)-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本书特色 ◆讲述30年来台湾民主化进程的大事件和小八卦◆60年来**本,让13亿大...
温家宝谈教育 本书特色 温家宝同志始终心系教育,特别关心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十年间,他更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深入基层...
逝去的范式:反思国家理论 内容简介 真正逝去的事物是不会死而复生的,只有被错误所掩盖的事物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从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到斯蒂芬金的《宠物坟场...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 本书特色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丛书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 内容简...
中国民政通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民政专业史。成书篇幅较大,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迄建国初期各个时期中国民政的实践。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