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革命”与“反革命”被扩大化为非常宽广层面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级较量。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争夺并试图垄断对“革命”话语的诠释,同时将“反革命”的头衔加诸不同政见者和敌对党派之上。唯己独“革”,唯己*“革”,唯己真“革”,甚至视革命同路人为危险的竞争对手。1920年代的“革命”与“反革命”话语既带有浓烈的专断性,又富有浓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础上开始凝固成一种新的“革命”政治文化。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新青年》(首卷名《青年杂志》)创刊为开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这一说法,早已成为学界认同的经典表述。然而,在“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最初流传之际,时人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多以五四为端绪,而且身历者所认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内涵既不一致,与后来史家的惯常说法亦有相当的出入。后来史家所推崇、所眷顾的一些思想主张,在当时未必形成多大反响,而当时人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却早已淡出了史家的视野。数十年来,学界对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之历史叙事,日益趋同。陈平原即注意到,中外学界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史的叙述,差异最小的是关于《新青年》部分。他举美国学者周策纵与中国学者彭明的研究为例,说明即使是政治立场迥异的学者,对《新青年》历史功绩的描述亦颇为接近。与此同时,学界对《新青年》文本的诠释仍不绝如缕,更有历久弥新的趋向。依据留存下来的《新青年》文本解读其思想意蕴,是既存研究较普遍的范式。而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则多为研究者漠视。《新青年》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景从如流;“新文化”亦非一开始就声势浩然,应者云集。《新青年》从一“普通刊物”发展成为“时代号角”,“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实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运动”过程。过去较多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太留意“运动”的进程。对“运动家”的思想主张非常重视,对“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的关联互动则甚少注目。本章拟以《新青年》为视点,综合考察《新青年》同人、论敌及局外各方的不同认知,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从“过程”的描述中着力“还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本相。一“普通刊物”今人的视线,早被“一代名刊”的光环所遮蔽,甚少注意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时,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怀和预设路径。《青年杂志》没有正式的“发刊词”。创刊号上只有一简单的“社告”,内中除申言“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以及“于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外,其他均属于编辑体例的具体说明。《社告》,《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虽有几分“发刊词”的意味,有人将《敬告青年》视作《青年杂志》的正式发刊词。参见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68页。但其所揭示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孙子兵法 本书特色 十三篇兵法,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等各方面的智慧,因此它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军事学著作的层面,而成为中华国学的瑰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
虎式坦克大揭秘-典雅版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著名的虎式坦克的诞生、发展历程及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有后来对它的修复过程和其他细节等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和揭...
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 内容简介 本书的议题由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拟定,当时事件的参与者或亲历者应邀从当事人的角度,在20年后对戈尔巴乔夫当年领导并...
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内容简介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带我们走进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尽管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血与火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字里行间寻觅先辈们走过的足迹,...
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 本书特色 《哈耶克思想论集:知识自由与秩序》为德国著名学者格尔哈德帕普克主编的一部关于哈耶克思想的论文集。知识、自由与秩序:哈...
九十年代两岸关系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定名为“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编写出版这样一套丛书的愿望由来已久:一方面在主编《国共两党关系史》、《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内容简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
最强战士大比拼 本书特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傲视世界的军事文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军人早就用武力将遥远的东西方联系在一起了。早在中国被西方用坚船...
冷眼向洋话东瀛-兼论新世纪中日关系 本书特色 《冷眼向洋话东瀛:兼论新世纪中日关系》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冷眼向洋话东瀛-兼论新世纪中日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前半...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0年 内容简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1948年创建,...
路透社百年新闻佳作 内容简介 与其说这是一本新闻佳作选,不如说是历史的重现。 看这本书给我感觉就是,我看了一段段的历史,一幅幅历史的故事剪影;不一定是大事件,但...
有灵魂 有本事 有血性 有品德 本书特色 张应二、夏孝勇、胡冠男主编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分四篇十一章,较为准确地阐述了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
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的源流、当代社会的批判思想,以及如何解决当代社会的弊端、实现政治理想等。哈马贝斯主要吸收了马克思、弗洛...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 本书特色 从古希腊的兴起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城市居民在与车骑民族的斗争中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从日耳曼蜜族人侵到奥斯曼士耳其帝国的中衰,...
史蒂芬·哈伯(Stephen Haber),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A. A. and Jeanne Welch Milligan讲席教授,胡佛研究所 Pete...
溪山,位于越南广治省向化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却在号称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越南
政治思考 本书特色 透视习以为常的基本政治问题检视生活处境,反省生活方式苏格拉底宣言在当今世界的典范廷德写了苏格拉底应该写的书。他的《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
正面战场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
大国院士 本书特色 龙巧玲著的《大国院士》集中记述了6位代表性的院士,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中国的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典型事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大字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按照中央要求,组织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涉及的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