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革命”与“反革命”被扩大化为非常宽广层面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级较量。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争夺并试图垄断对“革命”话语的诠释,同时将“反革命”的头衔加诸不同政见者和敌对党派之上。唯己独“革”,唯己*“革”,唯己真“革”,甚至视革命同路人为危险的竞争对手。1920年代的“革命”与“反革命”话语既带有浓烈的专断性,又富有浓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础上开始凝固成一种新的“革命”政治文化。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新青年》(首卷名《青年杂志》)创刊为开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这一说法,早已成为学界认同的经典表述。然而,在“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最初流传之际,时人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多以五四为端绪,而且身历者所认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内涵既不一致,与后来史家的惯常说法亦有相当的出入。后来史家所推崇、所眷顾的一些思想主张,在当时未必形成多大反响,而当时人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却早已淡出了史家的视野。数十年来,学界对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之历史叙事,日益趋同。陈平原即注意到,中外学界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历史的叙述,差异最小的是关于《新青年》部分。他举美国学者周策纵与中国学者彭明的研究为例,说明即使是政治立场迥异的学者,对《新青年》历史功绩的描述亦颇为接近。与此同时,学界对《新青年》文本的诠释仍不绝如缕,更有历久弥新的趋向。依据留存下来的《新青年》文本解读其思想意蕴,是既存研究较普遍的范式。而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则多为研究者漠视。《新青年》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景从如流;“新文化”亦非一开始就声势浩然,应者云集。《新青年》从一“普通刊物”发展成为“时代号角”,“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实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运动”过程。过去较多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太留意“运动”的进程。对“运动家”的思想主张非常重视,对“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的关联互动则甚少注目。本章拟以《新青年》为视点,综合考察《新青年》同人、论敌及局外各方的不同认知,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从“过程”的描述中着力“还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本相。一“普通刊物”今人的视线,早被“一代名刊”的光环所遮蔽,甚少注意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时,其实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怀和预设路径。《青年杂志》没有正式的“发刊词”。创刊号上只有一简单的“社告”,内中除申言“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以及“于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外,其他均属于编辑体例的具体说明。《社告》,《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创刊号首篇是陈独秀撰写的《敬告青年》一文。该文虽有几分“发刊词”的意味,有人将《敬告青年》视作《青年杂志》的正式发刊词。参见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68页。但其所揭示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权谋学 本书特色 伟大的政治家必是伟大的权谋家,伟大的军事家必是伟大的权谋家,伟火的外交家必是伟大的权谋家,伟大的企业家必是伟大的权谋家。《权谋学》由刘...
《玩的就是信用卡:省钱、赚钱、贷款、提升额度268招(第2版)》内容简介:《玩的就是信用卡:省钱、赚钱、贷款、提升额度268招(第
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 64开平装,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集绘画、故事于一身,融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
现代性能够幸存吗? 内容简介 阿格妮丝·赫勒和她的丈夫费伦茨·费赫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一直关注并讨论着现代性的各个方面,为此赫勒写了《现代性的...
D-DAY霸王行动 内容简介 这是伟大的一天,反法西斯盟军的“霸王行动”——人类历史上规模*大、计划*周密的两栖登陆战役正式打响。1944年6月6日破晓,数以千...
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隋 唐 五代 本书特色 洞悉历史真相,感悟民族精神浪漫的诗人,浪漫的诗歌,万国的景仰,万世的朝拜,对于盛世而言,都仅仅是一个注脚本书...
二十一世纪周恩来研究的新世界视野(上下) 内容简介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7年初开始策划,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
国民党中常委的最后的归宿(上下) 本书特色 中国国民党从1924年一大召开到 1949年败退台湾,共产过80余位中常委。这些人曾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对中...
辽沈战役亲历记 本书特色 描述“国军”一方眼中的大决战,曾经的抗日名将面对人民解放军只能扼腕叹息,这是失败者所书写的历史。辽沈战役亲历记 内容简介 辽沈战役是中...
日本地震经验丛书2抗灾应急体制手册 内容简介 神户市防灾会议的《抗灾对应手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编制而成,并且每年不问断地进行着修改和补充。毋庸赘言,《手册》不仅...
各国特种部队格斗术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美国“绿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前苏联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法国“红色贝雷帽”特种作战部队格斗训练等。各国特...
让兰辉告诉世界 本书特色 《让兰辉告诉世界》是作者谭楷数度深入北川*基层,采撷到翔实的**手资料,用大量真实鲜活的事例为读者奉献了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本书用大量真...
欧洲社会的整合与欧洲认同 本书特色 《欧洲社会的整合与欧洲认同》: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
开国十上将 本书特色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非凡的将帅之才,闪烁着一颗颗耀眼的巨星。几十年征战生涯,他们叱咤风云,威武豪迈。在金戈铁马的战...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 内容简介 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
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
大国工程 本书特色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这四项中国超级工程是如何决策上马的?实现了哪些关键创新点?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与国际同行...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市场失灵;既能减少政府成为社会矛盾焦...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内容简介:本书分为百年薪火、峥嵘岁月、桃李芬芳、今日辉煌四个部分,分别对首师大附中历史发展中的七大历史
日美同盟真相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长期从事情报分析的经验为基础,系统回顾了日本战后70年的历程,指出了日本政治家垮台的美国因素。作者认为,决定战后日本外交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