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徐干生(1920-1998),江苏淮安人,1945年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从1938年开始在章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夏衍主编的《野草》、《大公报》副刊“文艺”、《诗月报》、《珞珈周报》、《中国诗艺》等报刊上以王瑶、秦淮碧、乐山等笔名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诗作如《俚歌》、《河边》、《高音诗》等先后收入了《中国现代格律诗选》、《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诗歌**集、第二集》。1949年后有诗作发表于《雨花》,另有《阮诗臆绎》(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译成新体)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本书收录了他经挚友保存到“文革”后的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的检讨、劳改日记和“文革”后的作品、翻译和回忆。
继《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和《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之后,徐贲以辑存父亲遗文的方式作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私人记忆,这些文字不仅留下了曲折无奈的心史踪迹,同时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
在我居住的这个冷酷险恶的社会里,我必须绝口不表露自己的灵魂,也绝不诉说自己的愿望。一旦让人们瞥见我天性中较高尚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我撕裂成纷纷的碎片。
——罗庚·史密斯《白日梦》
《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内容简介: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插图:我父亲以他的“文革”日记和检讨参与了对中国社会公共语言的败坏。他在复归为一个素人之后,对此是有自我反省的。他这样做,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就此改变这种久已被污染的语言,而是因为使用不洁的语言,与他个人的做人原则不符。无论是用来表达感情,传递思想,还是反躬自省,文字和语言都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伦理价值,包括“好”的动机,对他人的“善意”,话语内容的“真实”。离开或背弃了这样的伦理价值,文字就会成为一种手段,一种为达目的无所不为的手段,一种不正当的诡辩或巧言。在我父亲的“文革”日记和检讨中,他违背了所有这些原则。“文革”期间,在文字和语言的恶质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的时候,作为一个受害者,他同样参与其中。在日记、检讨、揭发中,他所娴熟使用的是一种典型的自虐型的“文革”语言。他使用的确实是汉字、汉语,但他年轻时所热爱、着迷,在新诗和散文写作中为之忘我的那个语言已经离他而去。这就是传媒研究学者波兹曼(NeilPostman)所说的语言的慢性死亡。一个国家中公共话语的败坏和毒质化,是在渐变的过程中发生的。语言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都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娱乐至死》)。中国的公共语言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败坏和毒质化的临界点。还有人在用这样的公共语言在写作,但许多写作是在用扭曲、隐讳甚至逢迎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公共价值大大降低了。我父亲在“文革”后写的《“文革”语言的特征》(《“文革”亲历纪略》附录3)中,谈到了“文革”语言的三种恶质机制:谎言、恫吓和遗忘,而这些都是在“文革”之前就已经萌生和发生作用的。“文革”以后,我父亲对语言,尤其是文字的热爱中,有了一种他年轻时无法体验的悲哀和沧桑感。这经常流露在他的诗文,尤其是旧体诗词中。年轻的时候,他写的是新诗,步入老年后,旧体诗词似乎变得更适合于他的心境,也让他更能贴近他孩童少年时代所熟悉的那种前现代、前革命的古典语言。新诗和旧体诗在他那里不仅是两种
徐贲,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 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一九八九年后的中国文化讨论》、《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
书圣王羲之 本书特色 这部书稿通过对王羲之人生经历的探究和挖掘,尤其是他从政为民、弘扬文化的诸多举措,在很多方面回应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有其社会价值。当前国家...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本书特色 一代文人的命运 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深情的回忆 一套感人的书籍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作序,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一书把唐代京兆韦氏家族置于唐代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其文化传承、文学观念及创作,分析社会环境如...
曾国藩家书(上中下) 本书特色 《曾国藩家书》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应有尽有。诵之悟之,大有裨益。人生丰富、性格复杂、毁誉...
本书是圣埃克苏佩里在北非参战期间,他那美丽的萨尔瓦多妻子康素爱萝在每个周末给他写的信。信中充满了渴望、等待和美丽的回忆,
蒋经国早年之谜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不对蒋经国的一生作评价,只反映他出任赣州专员时的一些谜团。史料翔实、文笔流畅,一一揭开贵为“太子&...
五十岚 威畅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五十岚威畅,日本著名设计师、雕塑家、广告艺术家,国际平面设计协会理事,第*个因字体设计...
俞平伯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俞平伯先生的白话诗歌、散文妇孺皆知,其文学研究硕果累累,更以红学大家闻名于世。本书分析评价了俞平伯的思想、学术、生活等各方面的经历,是...
吴子复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吴子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
我的世界我的梦 本书特色 “我的姓——“姚”单独用没有任何意思。就像Jones(琼斯),它只是一个姓。但是组成姚字的两个字单独看都有实在的意思。左边的“女”意指...
《跟小格格学旗袍: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灵犀坊国服俱乐部创始人、那氏传统旗袍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徐冬的最新力作。旗袍的知
里根-想象的胜利 本书特色 成功写作了尼克松和肯尼迪传记的里夫斯用同样生动、栩栩如生的笔法带我们进入了里根的世界:了解其政府、思想和性格。本书以时间顺序为...
自一六三四年法蘭西學術院創院以來,已有十八任院士成為第二十九號座席的主人,他們所經歷的,是法國轉變最鉅的四個世紀,更是讓
《才女之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萨尔瓦多·达利运用矛盾、错位、荒诞的意象,魔纪般地展示了人类神秘世界。他把许多生
民国陈迹之落幕枭雄 本书特色 20世纪上半叶的军阀混战史,就是一部民国祸乱史,他们虽然呼风唤雨,显赫一时,居然有二十几人死于非命,未得善终!略作归类,不难发现,...
华尔街英雄路:60位华尔街巨头的财富人生 目录 **章华尔街名人奥格斯特·贝尔蒙特查尔斯·巴尼费迪南·艾伯斯塔特查尔斯·海登爱德华·皮尔斯德怀特·摩罗奥托·卡恩...
敬隐渔传奇 本书特色这是法国文学专家张英伦探寻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多见的翻译家敬隐渔踪迹的纪实作品。敬隐渔早年留学法国,曾是*早翻译《阿q正传》到西方的人,也...
他穿着浆过的衬衫,海军蓝的领带一丝不苟。詹姆斯·基尔茨正在为他吉列的演讲进行第4次彩排。詹姆斯·基尔茨非常注重细节;詹姆斯
前言我是湖南湘乡人,生于公元一九○七年。先世多为文人,曾祖父蟾桂公曾随左宗棠去到西北,在甘肃省任过县知事、知府等职。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