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这是一本长篇随笔,作者设图在书中思考这样一些的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备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作者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的地面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国袭击的冲绳战;他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续存状态。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并因此被推上审判庭。
《冲绳札记》中译本是*早的外语版本。而这是一本对我非常重要的书。在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那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把文学与自己的一生联系起来。少年时期,母亲送给我一些书,我从中发现了小说。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不仅仅是娱乐之物。鲁迅的短篇让我理解了对人性的敬重。而我在大学开始学习法语的时候,以阅读让·保罗·萨特为主,也日益坚定了社会介入之心。虽说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写小说了,然而我实在不能把握:通过自己的阅读学到的所谓“文学”和“文学家”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践行。而立将至之年,智力残障的长子诞生了。我打算与他共生,也决意去思考到那时为止自己作为小说家的生活意义。于是就有了《个人的体验》这样的小说,接下来创作了《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这样的长篇随笔。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人类制造了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并且供以使用,也就是说,人类**次面临灭绝的危机。但是我相信,在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复的生活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而其中论述了我的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我将焦点转向冲绳。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际,那个一直处于特殊状态的独立国家琉球是如何被纳入日本这个国家的?在*初的情况调查中,我还接触到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在中国的名字叫林世功,在琉球则被称为名城里之子亲云上)。
与这首诗的作者相遇,也是在一九六五年春我的第一次冲绳之旅中。在去冲绳旅行之前,我对这位诗人略知一二。他是创立于一九五。年的琉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大意为“美国的安全保障线是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的演讲。就在同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冲绳被重新委以赤裸裸的“美国安全保障”基地这样的重任。从学生方面来讲,作为琉球大学的缔造者之一,这位诗人的入学别具象征意义。他参与《琉球大学》的创刊,在那里除了发现作为诗人的自己之外,还逐渐意识到,在他的内心还有更为丰富的东西。在核基地冲绳,通过在那霸市街头举办原爆展,第一次将广岛、长崎经历的原子弹轰炸的悲惨状况(有很多人从冲绳到广岛和长崎工作,被炸后返回故乡,他们的原爆症完全得不到专业治疗。他们是活的见证人,但却不能获得有关原爆症的正确知识。几乎所有的冲绳受害者都保持沉默。毋庸赘言,就在这种沉默中,在新的核备战基地冲绳,不少人没有得到赔偿就死掉了)。公之于众的,就是琉球大学的学生。冲绳民众在战后发起的第一次全面抵抗运动是一九五六年的土地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琉球大学六名学生受到退学处分,一名受到停学处分,其中就有四名是《琉球大学》的同仁。《琉球大学》就是这样一份杂志。这位诗人离开琉球大学和《琉球大学》杂志,去了冲绳当地一家报社。我和他当时是在石垣岛见的面,那时他是报社分社的负责人。从在《琉球大学》上写诗的时期起,就创作以石垣岛为中心的各个离岛的风土记,到协助喜合场永珣氏完成《八重山民谣志》的一九六五年,他始终保持一贯的个性。我对于冲绳回归运动的意义几近无知。诗人恳切地向我讲述:当时不仅在石垣岛,在冲绳本岛也都抱着难以摆脱的“回到母亲怀抱”的想法。然而,无论是纵观历史、结合实际,还是展望未来,这种想法都不过是一种欺骗。在诗人过去的同事里,有一个青年,他的父母中的一方出身本土。比起自己的冲绳血统,那个青年更愿意把自己身上属于京都或奈良的血统看作是自己血统的核心。诗人谈起这些时,绝对不激愤,但饱含着强烈的嫌恶感。诗人自己就有个出身本土、从事教育事业的母亲,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冲绳人身份能够正面接受的人,并且一直以石垣岛为据点来清楚地审视冲绳本岛以及日本列岛。在日落后的一片黑暗里,仿佛让人感受着这样一种体验:柳田国男、折口信夫和伊波普猷的想象力,连同住在那里的民众的共同想象力一起,在黑暗及对面大海的涛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名诗珍藏系列--叶赛宁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他早期的诗洋溢着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富有民歌情调。他善于表现那“无法表现”的田野和森林的美,表现...
《服装裁剪与缝纫入门完全图解》内容简介:本书从缝纫机的基础知识和手缝的基本技巧开始讲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布料的裁剪知
永恒的海-外国经典散文名家名译 本书特色 《外国经典散文名家名译:永恒的海》主要内容包括:山、山·注视、山的力量、山影倒卧时、火山爆发、山的死亡(外一篇)、前往...
画眼心声-韩羽自选集 内容简介 动画片《三个和尚》大概人们都不陌生,本书作者就是这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片的造型设计。他的画,“土里土气”又灵秀动人,其文亦如其画...
中国新诗总系(全十卷)-1917-2000 本书特色 《中国新诗总系(套装全10卷)》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诗总系(全十卷)-1917-2000 内容...
辛亥情事-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 本书特色 人所共知的大总统袁世凯缘何制造民国史上**大冤狱奇案?由王本杰编写的《辛亥情事(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讲述了鲜为...
风雨毛乌素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中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的故事。石光银是因为8岁时被沙尘暴卷到30里外的内蒙古,幸亏被牧民所救,而他的小伙伴却永远被刮得没有踪影...
高海夫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高海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和研究数十年,才华横溢,曾参与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校...
北京磨铁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 本书特色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
新与旧-沈从文别集 本书特色 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少有人如沈从文这般,能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把清末民初这段大变局下小人物的生存境况描摹得如此到位,而这些杰出的短...
诗歌散文卷-黔北仡佬族当代作家作品选 本书特色 黔北仡佬族作家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佳。既然《黔北仡佬族当代作家作品选》是作为“仡族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资...
虽然不相见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行者与友人、孩子的真实信笺这是一首人与人之间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这是一本让人回归纯真、回归童真的疗愈之书 书中收录多多书信40余篇,...
花季原唱 内容简介 这几年,文学圈儿内鼓噪得不像个模样儿,什么怪诞的、荒谬的、离奇的、粗俗的……各式各样的文学流派粉墨登场,闹得花哨,市得热火,闹得门前冷落读者...
《十月》杂志35年名篇集萃:1978-2013典藏时光--诗歌卷 本书特色 《十月》是一份在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和占有重要地位的刊物,当代文学的众多大家名家,比...
熬至滴水成珠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池莉同名散文集修订本,增补15篇新作。散文的池莉不同于小说的池莉。池莉在小说中写世态写人性,在散文中写自己写人生:她的生活,她的阅...
《谁都不正常》内容简介:文化创造了“正常”这个概念,于是一部分人被排斥到社会之外,成为“不正常”的代表。精神疾病生动地诠释
流浪犬纳尔逊 本书特色"人们说,你永远忘不了初次心动的感觉…… 纳尔逊是一只活泼好奇、眼神清澈的小狗,出生后不久,他便告别猎兔犬爸爸与卷毛狗妈妈,被送往波...
精彩摘录她们在栏杆前面站住了,默默地看着两边地景色。在这短时间里外面世界的一切烦扰似乎都远去了。她们的心在这一刻是自由的
苏轼和陶诗编年校注 本书特色 擬古九首 其七陶淵明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袁本作華。豈無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主学习指导》内容简介:本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自主学习和同步实训指导书,每章设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