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这是一本长篇随笔,作者设图在书中思考这样一些的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备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作者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的地面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国袭击的冲绳战;他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续存状态。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并因此被推上审判庭。
《冲绳札记》中译本是*早的外语版本。而这是一本对我非常重要的书。在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那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把文学与自己的一生联系起来。少年时期,母亲送给我一些书,我从中发现了小说。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不仅仅是娱乐之物。鲁迅的短篇让我理解了对人性的敬重。而我在大学开始学习法语的时候,以阅读让·保罗·萨特为主,也日益坚定了社会介入之心。虽说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写小说了,然而我实在不能把握:通过自己的阅读学到的所谓“文学”和“文学家”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践行。而立将至之年,智力残障的长子诞生了。我打算与他共生,也决意去思考到那时为止自己作为小说家的生活意义。于是就有了《个人的体验》这样的小说,接下来创作了《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这样的长篇随笔。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人类制造了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并且供以使用,也就是说,人类**次面临灭绝的危机。但是我相信,在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复的生活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而其中论述了我的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我将焦点转向冲绳。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际,那个一直处于特殊状态的独立国家琉球是如何被纳入日本这个国家的?在*初的情况调查中,我还接触到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在中国的名字叫林世功,在琉球则被称为名城里之子亲云上)。
与这首诗的作者相遇,也是在一九六五年春我的第一次冲绳之旅中。在去冲绳旅行之前,我对这位诗人略知一二。他是创立于一九五。年的琉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大意为“美国的安全保障线是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的演讲。就在同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冲绳被重新委以赤裸裸的“美国安全保障”基地这样的重任。从学生方面来讲,作为琉球大学的缔造者之一,这位诗人的入学别具象征意义。他参与《琉球大学》的创刊,在那里除了发现作为诗人的自己之外,还逐渐意识到,在他的内心还有更为丰富的东西。在核基地冲绳,通过在那霸市街头举办原爆展,第一次将广岛、长崎经历的原子弹轰炸的悲惨状况(有很多人从冲绳到广岛和长崎工作,被炸后返回故乡,他们的原爆症完全得不到专业治疗。他们是活的见证人,但却不能获得有关原爆症的正确知识。几乎所有的冲绳受害者都保持沉默。毋庸赘言,就在这种沉默中,在新的核备战基地冲绳,不少人没有得到赔偿就死掉了)。公之于众的,就是琉球大学的学生。冲绳民众在战后发起的第一次全面抵抗运动是一九五六年的土地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琉球大学六名学生受到退学处分,一名受到停学处分,其中就有四名是《琉球大学》的同仁。《琉球大学》就是这样一份杂志。这位诗人离开琉球大学和《琉球大学》杂志,去了冲绳当地一家报社。我和他当时是在石垣岛见的面,那时他是报社分社的负责人。从在《琉球大学》上写诗的时期起,就创作以石垣岛为中心的各个离岛的风土记,到协助喜合场永珣氏完成《八重山民谣志》的一九六五年,他始终保持一贯的个性。我对于冲绳回归运动的意义几近无知。诗人恳切地向我讲述:当时不仅在石垣岛,在冲绳本岛也都抱着难以摆脱的“回到母亲怀抱”的想法。然而,无论是纵观历史、结合实际,还是展望未来,这种想法都不过是一种欺骗。在诗人过去的同事里,有一个青年,他的父母中的一方出身本土。比起自己的冲绳血统,那个青年更愿意把自己身上属于京都或奈良的血统看作是自己血统的核心。诗人谈起这些时,绝对不激愤,但饱含着强烈的嫌恶感。诗人自己就有个出身本土、从事教育事业的母亲,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冲绳人身份能够正面接受的人,并且一直以石垣岛为据点来清楚地审视冲绳本岛以及日本列岛。在日落后的一片黑暗里,仿佛让人感受着这样一种体验:柳田国男、折口信夫和伊波普猷的想象力,连同住在那里的民众的共同想象力一起,在黑暗及对面大海的涛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文心雕虫 内容简介 《文心雕虫》是由朱铁志编写,《文心雕虫》共分2个章节,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
《华为执行力》内容简介:《华为执行力》将剖析华为狼性文化,揭密强悍执行力密码:强悍的企业文化——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地快速满
想法和说法 本书特色 他们走过的时代,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半个多世纪。无论是鲜花掌声,还是风雨雷电,他们乐观、自信。艺术没有界限,艺术丰富人生。李光羲、黄宗英、资华...
《余之诗》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先生七十多年来的首部诗集。在一般的印象里,诗歌与青春联系在一起,余秋雨却说:“真正的诗意是
我的事业是阅读 本书特色 《我的事业是阅读》是一辈子从事阅读事业的拉莫娜科瓦尔的心灵独白。她是作家,也是阅读推广人。本书谈有关读书与人生的话题,讲诉了作者一生读...
古文观止鉴赏:文白对照 内容简介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
英译中国古词精选 目录 序译者说明菩萨蛮(唐)李白闲中好(唐)段成式渔歌子(唐)张志和长相思(唐)白居易忆江南(唐)白居易花非花(唐)白居易望江南(唐)温庭筠菩...
高岑体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的优秀诗篇进行评析、注释。评析依托古代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释强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选诗歌...
胡祗遹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赋、五言古诗、五言律诗、诗馀、序、记、书、碑、墓志铭、祭文、杂著等。胡祗遹集 目录 **卷赋孔子手植桧儒冠赋五言古诗拟古古意怀...
一个人的蔚蓝海岸 本书特色 想入非非的都会,想入非非是一种能力。当身边的一切都平庸起来,想入非非就变成了一张远行的机票。白天做梦,天高活阔是*起码的,我们还要华...
战火之外 本书特色 ★以对柬埔寨内战的报道而一举成名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首次出版其柬埔寨、越南、伊拉克战争报道文集。★书中他与生死至友狄潘的故事被改编为奥斯卡...
火车快开 本书特色 《火车快开》为李娟首部诗集,收入她写下但从未发表过的诗歌作品。这是李娟*隐秘的文字。这些灵魂深处的喃喃低语,铭刻着李娟*初*深的感动,诉说着...
《从德国模式到美国模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组织变革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聚焦大学变革,通过对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制度文本
善良 丰富 高贵-周国平散文精粹本 本书特色 《善良丰富高贵》是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的散文代表作精粹本,收集了作者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
《大转型: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七章,从近三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与对策、中国金
现代青年 本书特色 《现代青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与张恨水的《过渡时代》、《黄金时代》合称“三大时代”,又名《青年时代》。上世纪三十年代,渔...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变法奏议丛钞(精)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集版本大成之红楼梦-(上册) 本书特色《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
新原道(第二辑) 内容简介 《原道》,创刊于1994年,陈明主编,自第八辑起因技术原因改名为《新原道》。《新原道》立足传统资源进行文化建设。这不仅因为我们相信古...
《贝姨》的主人公贝姨,是一个生在乡下的姑娘,带着一身的乡里气息,由于美丽善良又得到高贵的堂姐的关切来到了法国巴黎城里,性格倔强的贝姨一方面满怀着对堂姐的妒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