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这是一本长篇随笔,作者设图在书中思考这样一些的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备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作者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的地面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国袭击的冲绳战;他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续存状态。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并因此被推上审判庭。
《冲绳札记》中译本是*早的外语版本。而这是一本对我非常重要的书。在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那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把文学与自己的一生联系起来。少年时期,母亲送给我一些书,我从中发现了小说。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不仅仅是娱乐之物。鲁迅的短篇让我理解了对人性的敬重。而我在大学开始学习法语的时候,以阅读让·保罗·萨特为主,也日益坚定了社会介入之心。虽说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写小说了,然而我实在不能把握:通过自己的阅读学到的所谓“文学”和“文学家”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践行。而立将至之年,智力残障的长子诞生了。我打算与他共生,也决意去思考到那时为止自己作为小说家的生活意义。于是就有了《个人的体验》这样的小说,接下来创作了《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这样的长篇随笔。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人类制造了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并且供以使用,也就是说,人类**次面临灭绝的危机。但是我相信,在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复的生活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而其中论述了我的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我将焦点转向冲绳。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际,那个一直处于特殊状态的独立国家琉球是如何被纳入日本这个国家的?在*初的情况调查中,我还接触到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在中国的名字叫林世功,在琉球则被称为名城里之子亲云上)。
与这首诗的作者相遇,也是在一九六五年春我的第一次冲绳之旅中。在去冲绳旅行之前,我对这位诗人略知一二。他是创立于一九五。年的琉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大意为“美国的安全保障线是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的演讲。就在同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冲绳被重新委以赤裸裸的“美国安全保障”基地这样的重任。从学生方面来讲,作为琉球大学的缔造者之一,这位诗人的入学别具象征意义。他参与《琉球大学》的创刊,在那里除了发现作为诗人的自己之外,还逐渐意识到,在他的内心还有更为丰富的东西。在核基地冲绳,通过在那霸市街头举办原爆展,第一次将广岛、长崎经历的原子弹轰炸的悲惨状况(有很多人从冲绳到广岛和长崎工作,被炸后返回故乡,他们的原爆症完全得不到专业治疗。他们是活的见证人,但却不能获得有关原爆症的正确知识。几乎所有的冲绳受害者都保持沉默。毋庸赘言,就在这种沉默中,在新的核备战基地冲绳,不少人没有得到赔偿就死掉了)。公之于众的,就是琉球大学的学生。冲绳民众在战后发起的第一次全面抵抗运动是一九五六年的土地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琉球大学六名学生受到退学处分,一名受到停学处分,其中就有四名是《琉球大学》的同仁。《琉球大学》就是这样一份杂志。这位诗人离开琉球大学和《琉球大学》杂志,去了冲绳当地一家报社。我和他当时是在石垣岛见的面,那时他是报社分社的负责人。从在《琉球大学》上写诗的时期起,就创作以石垣岛为中心的各个离岛的风土记,到协助喜合场永珣氏完成《八重山民谣志》的一九六五年,他始终保持一贯的个性。我对于冲绳回归运动的意义几近无知。诗人恳切地向我讲述:当时不仅在石垣岛,在冲绳本岛也都抱着难以摆脱的“回到母亲怀抱”的想法。然而,无论是纵观历史、结合实际,还是展望未来,这种想法都不过是一种欺骗。在诗人过去的同事里,有一个青年,他的父母中的一方出身本土。比起自己的冲绳血统,那个青年更愿意把自己身上属于京都或奈良的血统看作是自己血统的核心。诗人谈起这些时,绝对不激愤,但饱含着强烈的嫌恶感。诗人自己就有个出身本土、从事教育事业的母亲,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冲绳人身份能够正面接受的人,并且一直以石垣岛为据点来清楚地审视冲绳本岛以及日本列岛。在日落后的一片黑暗里,仿佛让人感受着这样一种体验:柳田国男、折口信夫和伊波普猷的想象力,连同住在那里的民众的共同想象力一起,在黑暗及对面大海的涛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Office高级应用》内容简介:本书结合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对Office 2016中的常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高
清白家风 本书特色 1989年,作家柳苏(罗孚)在读书上发表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使大陆读者了解了董桥其人其文。此后,董桥的文章风行大陆,拥有了无数忠实的董迷...
风流闲客 本书特色 阿成,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小说林》《诗林》杂志总编辑、编...
怀鲁迅.我所见的叶圣陶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
《野草:插图本》内容简介:《野草》出版于1927年,收鲁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一部瑰奇之作,以曲折幽晦
诗钟津梁 内容简介 诗钟是继唐诗宋词以后的又一个高峰,它既是独立的诗体,又有对仗的特征,被誉为“对仗的高峰”,其对仗、嵌字、炼字、造句的技巧性、艺术性无可比拟。...
诗经点醒 本书特色 本书源自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在“腾讯·大家文化讲堂”开设的讲座,分十讲,精选《诗经》中十三首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对诗中情景和相关社会历史风俗做了...
《生命进化为什么有性别之分》内容简介:“大历史”概念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
孙犁诗歌剧本选 本书特色该书主要选取了孙犁的诗歌、剧本作品。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孙犁的创作题材,遍及多个领域,小说、散文、理论评论、诗歌、戏剧等等。孙犁的诗,个性...
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 本书特色 乔云华同志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费了不少心血,采房了不少当事人,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书,讲的都是事实。这本书内容翔实,...
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本书特色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 **流的美文,**流的深度。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内容简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
万物有灵且美 本书特色 美学大师朱光潜精选集真正的美极为柔软,却不可征服。精美的双封面设计★美学大师朱光潜精选集。★真正的美极为柔软,却不可征服。★朱光潜先生一...
梁实秋散文集-第三卷 本书特色 《梁实秋散文集》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集,由七卷本组成,包括梁实秋先生经典“雅舍系列”的《雅舍...
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18种,有一半的图书增加了图片。典雅而大方,宜读且怡心!大家小书-唐宋词欣...
咬文嚼字书林.吟诵卷:千古妙曲 内容简介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
批评与想象 本书特色 《批评与想象》是作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批评文字结集出版。他在对曹禺、王安忆、赵长天、李晓、程乃珊、莫言、叶兆言等作家的评论中,...
《24节气诵读古诗词》内容简介:常丽华老师的孩子们会吟诗,会写诗!常丽华老师的诵读课堂创造了奇迹!一所有的教师、家长在读过
从第一槌开始-我与中国艺术品拍卖二十年 本书特色 就中国艺术品收藏及拍卖这一领域来说:作为艺术品拍卖的操盘手,买卖过三十亿,名列前茅;作为观察者,没人比他写得多...
陶弘景集校注 内容简介 陶弘景(456-536),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茅山派的创立者。侍齐。官职卑微,遂绝意引退,隐居于句曲山(茅山)。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