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评传》以流畅、凝炼的笔调叙写评述了“新儒学”的主将——熊十力先生的人生道路、思想体系,学术传承。其资料详实,持论公允,使读者能充分领略熊氏精神风貌及其独创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精要,堪称传神之作。
《熊十力评传》:《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
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
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中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 (《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1885年春季,熊十力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张家湾一个贫苦的乡村私塾先生的家里。这个小生命来到世间,并没有给他的双亲带来多少欢愉,反倒添了几分忧愁,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吧,父亲和母亲竟没有记住他出生的日子。熊十力成了有名的学者后,朋友和弟子为他祝寿,他只好选定正月初四(即春节后的第三天)作为自己的生日,取其“一春占先”之意,讨个吉祥。
熊十力原名继智,又名升恒、定中。中年学佛以后,改成“十力”这个带有佛教色彩的名字。“十力”本是梵文Dasabala的意译,指佛或菩萨具有十种非凡的智力。熊十力字子真(亦作子贞),晚年自号漆园老人、逸翁。
熊家曾经是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熊十力的几代先祖都是读书人。他在绍述自己的家世时说:“我家几世学守礼”,“余先世土族,中衰”。熊家自何时中衰不得而知,但到他祖父这一代确实已一贫如洗了。祖父熊敏容已失去“四民之首”的荣耀,成了一位木匠。他靠着自己的手艺,,在乡间走门串户,挣几个血汗钱勉强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计。熊十力在《先世述要》中这样形容祖辈的窘境:“余家世贫困,……三世单丁,都无立锥地。”熊敏容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尽管囊中羞涩,生活艰难,他仍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供儿子读书。熊十力的父亲熊其相读书倒是很努力,却未能实现光复门第的梦想。他好学上进,用功甚勤,却厌恶科举。他没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仅成了一位乡塾先生。“讲程朱学于举世陷溺八股之代,以作绅士、行敲诈为子弟及生徒戒。”他为人正直,同情贫苦乡亲,憎恨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丑恶现象,赢得村民们的敬重。他对子女和学生要求很严,这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具有良好的影响。他是一位好教师,一位好父亲。熊其相未能使家摆脱贫困,他唯一作到的是改变了“三世单丁’’的境况。他有六个男孩,四个女孩。熊十力排行老三。这么多的嘴都要他供养,真够他受的,沉重的负担压得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纺织娘,没衣裳,泥瓦匠,住破房”。熊其相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这位教书先生的子女竟上不起学堂!大儿子熊仲甫勉强读了几年书,到十五岁便辍学务农,分担父亲肩上的负担。他只能在耕作之余读一点书。三子熊十力到了读书的年龄再也进不起学堂,八、九岁便操起小鞭子,为邻居放牛,赚几斗米贴补家用。熊其相常年在外地设馆授徒,偶尔回家一次,教这个放牛娃识几个字,有时讲个历史小故事,算是对他的启蒙教育。
熊十力天资聪慧,记忆力、理解力特别强,接受这么一点点“启蒙教育”竞能很快地粗通文字。父亲发现他是个读书的材料,便在他十岁那年把他带到自己执教的乡塾中,让他傍听五经章句以及各种史籍的讲解。熊十力很喜欢听课,虽然他不是正式的学生,可是比正式学生还认真,全神贯注地听父亲讲课。
幼年时代的熊十力在读书听讲时特别喜欢动脑筋,提问题,不满足于字面上的了解。有一次,父亲给他讲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他听后突然问道:“是不是儒生们要造反?”父亲笑而不答,不过那神情已告诉熊十力,造反未必是坏事。也许就是这次谈话在熊十力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反叛意识的种子。
我从1983年开始在石峻师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熊十力先生的新儒学思想,陆续写成一些不大像样的东西见诸报章杂志。拙作博士论文《现代新儒家研究》亦辟《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章。时间接苒,光阴似箭,转眼之问十年就过去了。当年攻读中国哲学史博士学位的我,如今已告别“不惑之年”,接近“知命之年”,有的人才学家说50岁上下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其实也不尽然。如今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如牛负重,步履维艰,哪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想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写点东西,真是难上加难。拼了五个多月,本书总算脱稿了。
在此,我对石峻师拨冗指点并亲笔作序,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领导和编委们的帮助鼓励,对语桥先生的催促、斧正之功,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扶掖本书是写不出来的
宋志明,男,1947年生,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现代新儒家研究》、《现代中国哲学思潮》(与人合作)等,合译《四大文明寻根》、《赫玺岑》等。
一個大伏藏師的玄奇世界!16世大寶法王為何堅持祖古‧烏金仁波切給他大圓滿三要的灌頂?頂果欽哲法王為何會轉世為祖古烏金仁波切的
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日本国际传媒和政治外交领域内的作者,是日本首相近卫的智囊和“私人驻华代表“,被称为“超派阀的重量级人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亲历者说原子弹摇篮 本书特色 “十七号工地”是中国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地,被几代研制核武器人称之为“摇篮”。在新中国艰难的六十年代,苏联撕毁...
万里在安徽 内容简介 这段历史,似乎急切地想告诉人们,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曾经有着沉重的只有经历坎坷与痛苦才能烙下的足印,又有着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令人激动的故事。...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 本书特色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一个演员改变一个国家——阿米尔·汗权威传记终于引进国内!除了《摔跤吧!爸爸》,他比我们知道的更伟大。50...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增订版) 本书特色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学术渊博的学问家。无论是在枪弹如雨的战争环境里,还是在他入住中南海之后,孜孜不倦的...
傅家记事 本书特色 《傅家记事》一书详细介绍了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1904 ?1965),以人民大会堂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闻名于世。一生创作勤奋,...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世炎 本书特色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
新书--张灵甫画传 本书特色 本书传主是鼎鼎大名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他被称为蒋介石的王牌悍将。他的一生浓墨重彩、迭宕传奇,他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后又...
亚历山大大帝-文明的碰撞与帝国的兴亡-全景插图版 本书特色 亚历山大大帝生于公元前356年,是马其顿王腓力之子、历史上*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亚历山大自幼聪...
青瓷碎片(名人老相册) 内容简介 青瓷喻历史,碎片则尘烟。叫板世界列强说“不”的民国外交家顾维钧,一生娶了四位夫人,或有名无实,或有缘无福,或有钱乏趣,在权、钱...
[注]:按照中信出版社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本资料页面所示的ISBN编号: 7-80073-966-X/K·17为《两个幸运的人》一书的ISBN编号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 本书特色 38岁起赴非洲志愿行医,创办丛林诊所,直至去世。诺贝尔和平奖。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 内容简介 史怀哲是欧洲文化蕴育出的杰出人物。...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本书特色 音视频、图片、文字,每天来来往往江湖情调,立体呈现一个有趣味、有才情、情感丰富的马云。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
陈赓传 内容简介 陈赓大将是开国将帅中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将。他在黄埔军校时是“黄埔三杰”之一,国民党黄埔系将领也对他敬重三分;他救过蒋介石一命,蒋介石却想要他...
后汉书 本书特色 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不果。赞自是吾...
《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是2007年贝布托的最新版自传,收录其不久前亲笔撰写的前言,也是其最后的遗墨。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
朱光潜传 本书特色 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十九日(1897年10月14日),安徽省南部安庆府桐城县内,与庐州府庐州县交界处,一个偏僻穷困的小村庄——阳和乡的吴庄,一座...
永远的求索:杨宪益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往事与沉思》传记丛书中的一册,书中真实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宪益先生的生平经历、治学道路、学术成就、思想见解,以及他对周...
万峰(我不搞笑) 内容简介 从1996年开始,他因为支持浙江电视台文艺频道午夜节目“伊甸圆信箱”火得不得了,在那个探讨婚姻,家庭,性问题的波段里,他严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