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第二期仍然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邀请中国*好的记者、作家,关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写*好看的故事,带给读者沉静、愉悦的阅读体验。
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牟森,这四位被称为中国当代先锋话剧的代表。他们*早从1980年代开始,突破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理念,探索新的话剧形式。今天,小剧场话剧遍地开花,商业上获得成功,却失去了当年的实验精神。而没有实验精神,也就不可能有伟大的作品。记者分别访问四位曾经的先锋人物,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个性、人生经历,对于今天的话剧创作,他们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先锋已死?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正值北京青年戏剧节。大部分剧目仍然令人失望,但仍有个别令人眼前一亮,同时,在北京皮村举行的新工人文化节上演的、由农民工(新工人)演出的话剧《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也酝酿着“民众话剧”的可能。我们写下这个耸动的标题,是希望呼唤每一代人当中不甘平凡者内心的冒险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添加新的可能,而非加固其庸常之处。
印度和中国,是当今世界*瞩目的两个国家,同为历史古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也经常被拿来比较。帕拉维•艾亚尔(pallavi aiyar)是印度记者,她曾在中国生活五年。在这五年当中,她常常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印度和中国哪个好?如果可以选择,你想生活在中国,还是印度?《印度记者在中国》一文,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比较了印度和中国的不同之处。
哈金出生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现居美国。2000年,他的小说《等待》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使他成为英文世界*受肯定的华人作家。1980年代末之后,哈金从未回过国。他接受了《单向街》的专访,谈论他热爱的文学,讲述用非母语写作的孤独。
在中国电影谱系中,应亮会是张艺谋、贾樟柯之后的第三个标志性的人物。但困惑在于,张艺谋在《红高梁》之后便拍出了《代号美洲豹》,迫不及待地尝试过《英雄》式的堕落;贾樟柯在拍摄《世界》的时候已流露出其处世的圆滑,和不担当,以至《二十四城记》成了一次让年轻人乏味,让年长者绝望的表白。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艺术家的退缩,蜕变,和褪化,多一个应亮会怎样?在对应亮的访谈《孤独的勇气》中,记者试图寻找答案。
《图书帝国》,描写的是民营出版业巨头之一——磨铁文化。磨铁曾经出版过《北京娃娃》《草样年华》《诛仙》《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等多部畅销书,开创了“草根文学”、“玄幻武侠系列图书”等多种出版行业运作的先河。在以小巧、灵活为原则的中国民营出版行业,磨铁如同一艘急速前进的巨型航空母舰。磨铁的创办人沈浩波是一名诗人,面对“畅销书就是垃圾”的指责,他有自己的见解。
闹闹,媒体人,占星师,八零后年轻人的icon。她认为,星座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荣格与占星学》中,她讲述了荣格——这位心理学宗师对于占星学的重要贡献,正是他将精神分析与占星学熔炼在一起,将密室占卜的古代占星学转变为性格分析为特点的现代占星学,焕发了这项神秘学说的青春。
本期同时还邀请了台湾作家张大春创作小说《狮子头》,张铁志写作《u2:政治摇滚先锋队》——摇滚乐队u2许多歌曲的创作都起源于一个政治事件,赖声川讲述自己的话剧创作历程。
《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中国公共社会中清新而令人尊敬的声音。
《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仍然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邀请中国*好的记者、作家,关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写*好看的故事,带给读者沉静、愉悦的阅读体验。先锋已死?写下这个耸动的标题,是希望呼唤每一代人当中不甘平凡者内心的冒险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添加新的可能,而非加固其庸常之处。《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从话剧、图书、摇滚乐、非母语写作、独立电影大众文化领域探讨先锋的可能。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总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他们或者不安于沉闷压抑的现实,或者不服从僵化的思维与表现形式,他们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冲破惯性生活的桎梏,这些当时看来不合时宜的人,正是创造的源泉,为人类的智慧探索着可能性,在每个领域,这样的人都可被称为“先锋人物”。20 世纪80 年代,后来者把那个年代描述为精神探索的黄金年代,“文革”的政治现实刚刚被打破,意识形态领域开始了艰难的试探,商业的浪潮从沿海开始卷动,但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还远远没有统治中国,文学艺术延续着旧日的中心位置,只是规则一定要改变了。当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林兆华很不满足:“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搞戏剧的这么多人,怎么只有一个主义(现实主义)?看一个戏就可以了解全国的戏剧状态。”林兆华想要打破铁板一块的文艺教条,做些不一样的东西。1982 年,由他执导、高行健编剧的《绝对信号》在剧场上演,这部话剧打破了统治中国多年的“现实主义”美学,被认为是中国当代先锋话剧出现的标志。此后,所谓先锋话剧创作者——尝试表达时代精神、探索戏剧形式的人们——一直进行着艰难、断续的探索。这些尝试通常都要冒很大的风险,有体制的风险(话剧上演之前同样要经过审查),也有市场的风险(这是一种昂贵的艺术),而最大的风险来自自身头脑的禁锢,20 多年过去,创作者是否还能保持探索的力度,能否真正成为“时代神经的末梢”、发掘当代人的灵魂,并因这种力量把人们聚集在剧场,接受一次灵魂的洗涤?在这种时候,也许对先锋话剧做一个检视是必要的。主人公耀眼而清晰,林兆华——剧评家李静认为就话剧探索的严肃性而言,他是“中国唯一的话剧导演”,孟京辉——无论外界的褒贬如何,他把观众拉回了剧场之内,田沁鑫——性别赋予她激情和另一种思考的方式,话剧导演牟森——他一度被称为最先锋的话剧导演。我们为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致敬——包括先行者高行健,同时也不应忘记,当代中国还没有产生出伟大的话剧作品。今天的话剧市场并不寂寞,在票务网站上,在街边的宣传画上,可以看到许多“时尚爆笑喜剧”、“都市情感剧”,尽管坐在剧场里,通常不知道这些“喜剧”的笑点在哪里,但一代观众已经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体。话剧,从当年尝试空间形式、讨论前沿命题的艺术形式,成为下班后减压发泄的小品。前述提及的四位导演中,牟森不再导演话剧;林兆华始终不放弃戏剧信念,观众也越来越少;孟京辉找到了一条轻盈、讨巧的方法,获
[顾玉玲]台湾国际劳工协会秘书长。长期投入外籍劳工(外劳)运动,2008年出版《我们——移动与劳动的生命纪事》,深入探讨外劳在全球化潮流下的生命故事。本书中《俊兴街224巷》节选自《我们》中的一章。 [哑河]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从事过报纸编辑记者、医生、保险、建筑工人、农民、社会工作和杂志编辑记者、策划、评论员等工作,正在创作《一个人的中国》。[刘晋锋]《新京报》编辑,热心社会话题,近来关注30岁女性的情感和婚姻问题。[周雅婷]80后记者,曾留学英国,研究人类组织行为学,最近的对象为“80后&富二代”的社会群体。现任职于《时尚先生》。[一谋]自由撰稿人。独立影评人。自言,所谓自由就是不涉足任何圈子。所谓独立就是不依赖这个生存。[杨宏伟]版画家,1968年生于天津。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他最近的个人画展是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离木》。本书中版画均为他的作品。[卢恒]摄影师,1970年代生于巴西。作品多出自在中国的长途旅行。曾举办《起程》个人摄影作品展。[高远]摄影师。1981年生于江苏。长于人物和报道类专题拍摄,目前正在拍摄一系列观念摄影作品。现任职于现代传播集团。[杨典]生于1970年代,执迷于诗、书、画等传统艺术,教授古琴。著有《花与反骨》等文集。[张大春]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被誉为“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之一”。最新作品为2007年出版的《认得几个字》。[张铁志]政治与文化评论者,2004年出版《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2007年出版《反叛的凝视:他们如何改变世界》。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赖声川]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闹闹]电视媒体人,星座专家。她相信,星座是一种生活方式。她最近的一本书是《2010年星运魔法书》。
《依然热爱生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个倔强的灵魂,深挖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范汉森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胡适文丛:胡适散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选录了胡适所作的《文学革命运动》等杂感、追忆、游记、人物小传等散文作品30余篇,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反映了胡适丰富的精神世界、思...
让历史有实践:历史人类学思想之旅 本书特色 “历史人类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学者,它是汲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进...
新闻叙事导论 本书特色 《新闻叙事导论》由方毅华著,本专著以非虚构类文本为基点,以叙事学原理和普遍规则为指导,参照叙事学研究的要素和范畴,对新闻叙事作品从文本、...
文献论理与考实 内容简介 《文献论理与考实》是有关历史文献学理论与实证的论文集,内容有三个部分:其一名之日“论理篇”,所收文章对若干文献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林家英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古籍常识丛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古籍版本领域内常识问题的知识读物。其内容大致分四部分:一是对古籍版本形式、行款、装订的介绍,以及用纸、字体、避讳等的说明;二是...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特色 在《中国人的精神(汉英对照)》中,以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和中国语言为题,组成前三篇,以此说明中国人的精神,揭示中国文明的价值。《中国人...
20世纪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稿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整理了20世纪100年中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初步建立起自身学术...
劫余古艳(来燕榭书跋手迹辑存) 本书特色 ★ 12开函套装,大象出版社出版,2008年1版1印★ 来燕榭是黄裳先生的书斋名,该书斋所藏极富,明清版本*多★ 本书...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现为网络上的无业游民。喜欢旅行。爱尔兰音乐。纯粹的棉布。杜拉斯的小说。梵高的蓝色鸢尾花。曾为传统媒介撰写人文时尚...
《建设工程监理》内容简介:《建设工程监理材》对建设工程监理概念和基础知识,监理组织,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
本书继承了傅衣凌社会史学派的传统,尝试借助“人类学式的历史学”方法,将风水习俗视为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而较系统地思考风水文化事象与近世...
何谓日本 本书特色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留意并搜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日本人自中世纪以来直至近代的变化过程的长卷 就是日本在...
从鲁迅到巴金-陈思和人文学术演讲录 内容简介 《从鲁迅到巴金:陈思和人文学术演讲录》主要内容包括:我往何处去、从鲁迅到巴金: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及传承、人文教育的...
媒介革命-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 本书特色 《人民日报传媒书系:媒介革命(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与转型为逻辑...
作品目录序第一章 佛教传人以前,秦汉时期中国社会上流行的教迷信和方术第一节 五行、五德、五帝第二节 秦汉王朝的“五帝”、“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内容简介:《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这本书继续提倡“只需去做
新国学研究第13辑 本书特色《新国学研究》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