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梦溪的出版概况多以学术专著居多,随笔杂文基本散见于报刊,结集成书并不多见。因此,《书生留得一分狂》稿若能如期出版,当会给作者乃至读者的案头增添一本另种体裁的书。
其实,读罢书稿所收文章,明显感到大多已是在报纸、杂志、图书里发表过的文字,或以访谈纪实、或以游记、或以人物评传、或以社会现实点评等形式出现。尽管如此,我以为将它们结集出版也是有价值的。首先,往大了说,这些文章无论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对经济腾飞已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当今的中国的文化建设、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过时的作用;其次,对现今人们普遍感到浮躁情绪比较盛行的学术界,这些文章有利于指导学者们踏下心来做学问;第三,从这些文章中可以领略作者严谨及负责任的做学问的态度,比如对近些年国内盛行的国学热、国学大师现象,本书稿作者一方面十分赞赏像于丹这样的教授将《论语》等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大众化,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国学大师”不是随便就可以提的,更不是随便就可将谁谁谁封为国学大师,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国学大师又有几个?第四,这些文章记述表达逻辑性强、写作具文采,尽管论述性特点明显,但读来并不觉着枯燥。
本书书名取自书稿所收第二篇篇名;《书生留得一分狂》又取自作者访问美国女作家木令耆时在她家书房发现的一幅字中的一句,这幅字是由武汉大学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赠予。《书生留得一分狂》稿作者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对自己、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对书赠对象的一种期许--不算太高的期许,只希望保留一分可爱的狂气。”《书生留得一分狂》作者仅将此句提出作为书名,是自勉?更多的应该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化人的一种期望吧。
《书生留得一分狂》作者刘梦溪的出版概况多以学术专著居多,随笔杂文基本散见于报刊,结集成书并不多见。因此,《书生留得一分狂》稿若能如期出版,当会给作者乃至读者的案头增添一本另种体裁的书。其实,读罢书稿所收文章,明显感到大多已是在报纸、杂志、图书里发表过的文字,或以访谈纪实、或以游记、或以人物评传、或以社会现实点评等形式出现。尽管如此,我以为将它们结集出版也是有价值的。首先,往大了说,这些文章无论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对经济腾飞已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当今的中国的文化建设、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过时的作用;其次,对现今人们普遍感到浮躁情绪比较盛行的学术界,这些文章有利于指导学者们踏下心来做学问;第三,从这些文章中可以领略作者严谨及负责任的做学问的态度,比如对近些年国内盛行的国学热、国学大师现象,本书稿作者一方面十分赞赏像于丹这样的教授将《论语》等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大众化,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国学大师”不是随便就可以提的,更不是随便就可将谁谁谁封为国学大师,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国学大师又有几个?第四,这些文章记述表达逻辑性强、写作具文采,尽管论述性特点明显,但读来并不觉着枯燥。
“书生留得一分狂”波士顿郊外的女作家女作家的名字叫木令耆。她看上去一点也不狂,满身的幽雅淡如。我是说她家书房的一幅字,武汉大学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写的,是一首《 浣溪沙 》词:“丹枫何处不爱霜,谁家庭院菊初黄,登高放眼看秋光。每于几微见世界,偶从木石觅文章,书生留得一分狂。”第一二句枫霜、菊黄,都指的秋天,故第三句明点“秋光”二字。木令耆长期主持的一本刊物叫《 秋水 》,因此词的上阕似指书赠对象的事业成就和视野胸襟;下阕则是说作家的职业特点了:以小见大、草木皆可成文。“木石”连用,寓《 红楼梦 》“木石因缘”之意,大约是说秋水主人的作品,总不离一个情字吧。尾句是对自己、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当然也是对书赠对象的一种期许——不算太高的期许,只希望保留一分可爱的狂气。我和木令耆相识,是1992年的秋天。哈佛开“文化中国:诠释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前往。临行前王蒙说有几张照片顺便带给她,于是会后的一天下午我们见了面。她开车到我的住地来接,然后进一家餐馆,边吃龙虾边交谈。没有陌生感,如同旧相识。后来她来北京,到过我家里,对我的书房有兴趣。这样一个云淡风清的人,居然不以我的书房之乱为意,也算识有别才了。1998年再次到哈佛,做访问学者,时间充裕,与木令耆有了更多见面的机会。一次是邀我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看特展,还是她开车来接。尽管天空飘着雪花,波士顿人的雅兴丝毫未减,不仅博物馆前的停车广场早已没有了空位,对面的停车楼里也是车满为患,至于特展的票更是早已售罄。而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中午,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口福代替眼福。二楼的餐厅有各式品种的主菜和开胃菜,1992年童元方陪我享用过,至今还记得雪鱼和布丁的美味绝伦。没想到波士顿人吃饭的热情也如同看特展一样高涨,二楼已经没有了座位,排队等号也停止了。幸好一楼的咖啡厅还在供应,但仍需排队,足足等了一刻多钟,轮到了我们,木令耆叫了一个汉堡沙拉,我叫的鸡肉沙拉,以为谈话之助。当时正是克林顿因莱温斯基而狼狈不堪的时候,美国的电视、报纸争抢头条,每天都有惊人的报道。甚至,一位长相很不起眼的女士声称,其千金是克林顿的私生女,几天之后就要到白宫去寻夫认父,而且连孩子的照片也堂而皇之地登在报上,并说可以随时接受DNA检查。决心整治克林顿的议员们如获至宝,表示一定把这个意外收获查个水落石出。克林顿则说并无此事。我到美国不久就赶上这场花样百出的猫
刘梦溪,辽宁人,1941年生,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等。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研究方向为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红楼梦〉与百年中国》(1999)、《中国现代学术要略》(1997)、《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2004)、《陈寅恪与〈红楼梦〉》(2006)等,以及研究陈寅恪、马一浮的专题论文二十余篇和编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共三十五卷)、《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共十卷)等。
自卑与超越:经典全译珍藏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
《Swift开发手册》内容简介:《Swift开发手册:技巧与实战》分为6章,第1章介绍了与iOS开发环境搭建有关的知识点。第2章是Swift基础
《傅雷家书》内容简介: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在选编上更重视傅雷家书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对傅家父子之间关于音乐、文学等
北京磨铁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 本书特色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
鄂伦春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本书特色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是一个时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点。对于这套丛书,我们坚持科学性、...
葉青生於民國68年10月16日,卒於民國100年4月2日。北一女及台大中文系畢。曾任誠品書店商品處影音企劃,定期於誠品好讀撰寫評述,
《家:家园、家族与消逝中东的回忆》内容简介: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了他的家族史:沙迪德是一个无法安身立命的家族,从沙迪德的祖母
噢.诸神-希腊罗马神话人物现代解读 本书特色 《噢,诸神》重新讲述了一些*为大众喜爱和欣赏的古老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在作者当代的、全新的诠释下,这些关于行为不当...
茅盾散文 本书特色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 他的早斯散文多篇幅短小,以一小片人生的剪片来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
国学文选类纂 本书特色 作为钱基博先生生平*重要的国学著作之一,他编撰的这部《国学文选类纂》,兼顾了“国学”横的分类介绍和纵的历史叙述,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国学启蒙...
姚雪垠文集-(全20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收录姚雪垠自1929年以来的各类著作,按文体编为20卷,共计764.1万字,总重...
郭沫若作品-郭沫若作品精选-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没有另外一个人,像郭沫若那样亲身经历那么多关联着历史的重大事件,像他...
《华为访谈录》内容简介:华为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任正非是一个怎样的人?关于这两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解答,唯独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集》内容简介:书中既有《山中一个夏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吊玮
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 本书特色张竞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曾被严重妖魔化的文化奇人。他在哲学、美学、性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逻辑学等方面的贡献已渐为人知,但他在...
季羡林精选文集6-燕园偶寄 本书特色 光阴荏苒,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不觉已经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时常闪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注定会长久地存留在我们的心中。常...
《胡适杂忆(唐德刚作品5)》内容简介:《胡适杂忆》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
《把运动还给孩子》内容简介: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实现竞技梦想,它还为孩子的健康、自信和社交提供了重要途径。在未来,体育
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中国新闻记者历经生死的传奇经历! 这是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下海政法记者为正义而战的真实记录! “打虎”记者,...
《周期力量训练(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力量训练高阶训练者的专业指导书。全书介绍了力量训练和健美的革命性训练方法,通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