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集:贺赵凯华教授八十华诞》:赵凯华先生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0年毕业。留校工作3年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苏联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博士),然后回国,主讲物理专业的基础课普通物理。1983到1990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先生历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1-1999)、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及名词委员会主任(1991-2003)、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曾担任《物理通报》副主编、《物理》杂志副主编。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大学物理》,担任主编直到2009年。赵先生热爱教学,并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编著了大量物理专业的优秀教材。其中《电磁学》和《光学》,获得1987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编写了《新概念物理教程》共5卷:力学卷、热学卷、量子物理卷、电磁学卷和光学卷。这套教材获1998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中的力学卷获1997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鉴于赵先生为我国大学基础物理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为表达全国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的老师们对赵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谢意,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于2008年授予赵先生“物理教学杰出成就奖”。我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那个时代,对个人的志愿和爱好是没有选择的,但我喜爱教学。我体会,搞好教学工作,除了对学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基本的表达能力之外,*主要的就是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对于基础课来说尤其如此。基础课的内容虽然浅,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但这不简单是数量问题,关键在于提炼。不要以为只有科学研究需要钻研,教学也需要钻研。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文献学习,向同行师友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教师被学生问住是常有的事,这将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有时学生还会给出老师未曾想到的好回答。"教学相长",此之谓也。我本人在这方面深有体会。——赵凯华
本书是为赵凯华教授八十寿辰祝寿选编的一本文集。书分两部分:“贺寿篇”是赵先生的师友、同事和学生为赵先生贺寿的诗文,其中既有对先生多年贡献的评价和对我国教育制度、物理学教学和教材建设、改革提出的深刻见解,也有对先生给予自己帮助的感谢和对一些温馨往事的回忆。“缀珠篇”则汇集赵先生历年发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富含真知灼见、极具参考价值的部分文章,以便检索参考。集前的照片和集后的附录简介赵先生的生平和主要著作。读者通过本书,能够对赵先生的成就和他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有一基本了解。
《木铎金声集:贺赵凯华教授八十华诞》内容简介:赵凯华先生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勘勤恳恳地工作在物理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推动物理学教育改革,为我国物理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赵先生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领导工作,在物理学名词的审订和规范、物理学期刊的创建和主编、科学普及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年动乱后,凯华继续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并且在教材建设上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他以扎实的物理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与他人合作或单独编写了一系列优秀教材。 ——沈克琦 能否熟练掌握对称性和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是衡量一个物理学家素质的关键之一,也是一位物理学家成熟程度的表征。……像《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这样全面系统而又通俗易懂地讲述这些方法,并以大量物理实例,特别是包括诸如对称性破缺、耗散结构、质子衰变、大爆炸宇宙模型等重要科学成就的实例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书,在国际上堪称独一无二。 ——刘寄星 赵凯华教授的学会工作和社会工作都很多,又要上课,又要写书,能够28年如一日地把《大学物理》始终放在心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主编,《大学物理》才能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好杂志。 ——喀兴林
赵凯华先生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0年毕业。留校工作3年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苏联的副博士学位(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博士),然后回国,主讲物理专业的基础课普通物理。1983到1990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先生历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1—1999)、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及名词委员会主任(1991—2003)、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曾担任《物理通报》副主编、《物理》杂志副主编。20世纪80年代初.. << 查看详细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蓝皮书(2020—2021)》内容简介:本书梳理了中外一流大学建设的文献综述,比较了中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指数,并剖
这是一个德国人,讲述她丈夫关愚谦和丈夫的大家庭的故事。在一个朋友家的聚会上作者认识了关愚谦这位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并从一
细叙沧桑记流年 本书特色 《细叙沧桑记流年》是画家叶浅予生前所写的回忆录。叶老于八十寿辰之际,“放下画笔,拿起文笔”,开始追忆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历程,由童...
皮耶罗自传:永不停歇 本书特色 本书充满了勇气与真诚,一位冠军逐一讲述了一直以来指导自己的10项价值观。 10:他一生的命数。天赋、激情、友谊、坚持、诚信、美、...
周恩来的最后十年:一位保健医生的回忆 本书特色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问。回首往事,许多情景依旧历历在眼前,就好像发生在昨...
乱世能臣陈公博-汪伪政权二号人物 本书特色 陈公博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于广州创办《 广东群报》, 为陈独秀所吸收,从事共产党宣传与组织活动, 作...
《物联网安全》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中、美、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社会战略,重新梳理了物联网的定义。鉴于物联网安全形势日渐严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冯桂芬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清末思想家、政治家冯桂芬生平活动及主要学术思想,尤其对采纳西学、劝行赋税、被诬舞弊、乞师援沪、借师助剿等事件...
《谁是罗兰·巴特》是一部重印之书。同第一版相比,它惟一的变化是书名——从1999年初版的《罗兰·巴特》改为现在的《谁是罗兰·
陈天华传-中国人格读库 本书特色 后世有人评价陈天华是自屈原之后两千多年的**个继承陈天华者,他勇敢地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大批国人的觉醒。就在他逝世十二年后,一位...
林纾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将要叙述并评论的人物——林纾,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中的历史人物。如果把后人对林纾的种种评价归拢起来,你会发现,他竟像近代社会、近代...
孔子传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内容包括: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孔子返卫出仕;孔子之卒等。其*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
名人掌故-《名人传记》珍藏本 本书特色 《名人掌故》是*新推出的“《名人传记》珍藏本”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名人传记》创刊三十年来的轶事、掌故栏目中精选文章五十...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影剧春秋 内容简介 黄宗江所著的《影剧春秋》是“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之一。本书编选了黄宗江的自述性文章以时间为序,叙述了黄宗英一...
吴健雄传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科学家的精神是启迪孩子们思想的火炬,点燃其探索的热情,思考人生的问题,为一生打下良好的开端。★杨...
杨贵妃传 本书特色 杨贵妃(719—756),名玉环,杨玄琰之女。杨玉环生性率真活泼,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加之相貌靓丽脱凡,因而在洛阳芳名远播。后被...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格·阿尔巴托夫所著的回忆录。该书的俄文版名
温格传 本书特色 温格为阿森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20年中,他是阿森纳俱乐部一个关键的衡量,他改变了球员们备战比赛的方式,将抢手打造成了世界上*具观赏性的球...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被誉为20世纪*具影响力的经济史著作。它对于当今历史转折期的重要意义丝毫不逊于他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
王鲁彦评传 内容简介 王鲁彦的创作成就当然不限于乡土小说,我在这里用较多篇幅述说这一点,主要是就其创作“特色”而言,同时也融合了作者周春英个人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