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以清末民初的上海为重心,考察近代中国城市在走向现代的历史行程中所产生的急剧变化和所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之中多篇文章皆以“人”为本位,包括城市的管治官员、士绅、商人,以及一般市民,注目点是他们在大时代中所作的调适。除此以外,贯穿《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的还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在近代各种变迁冲击之下,在上海这个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变化。《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以“衙门”(以上海道台为中心的道署)、“会馆 / 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
《晚清上海》以“衙门”、“会馆/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书中包括了:上海开埠后广东帮与宁波帮的竞争、清末上海的文化张力与“双视野人”等内容。
我对近代上海历史发生兴趣,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念研究院的时候。那时我醉心于中国近代史,但学不专纯,好多务杂,而尤喜欢读野史稗史。其后得王师德昭指导,才较为专心学习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并在此一范围寻找硕士论文之研究题目。硕士研究两年的成果,便是我的**本学术著作《林乐知在华事业与(万国公报)》(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林乐知(Young J.A1len)是19世纪中叶由美国到中国去宣教的传教士。他的大半生都在上海度过,主要是传教、兴学和办报,也间接参与清末的洋务运动及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变及现代教育、出版业的发展与推广有很大的贡献。本书中的一篇有关林氏创办中西书院的文章,就是从当年的研究衍生出来的。
研究林乐知对我个人的学术之路影响甚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另一方面就是上海研究。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以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行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重要课题,我写过多篇文章讨论和分析,收入《十字莲花——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论集》(香港: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4)一书中,已由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
上海开埠后之官吏对现代化的态度,在此不能逐一叙述,上面只举洋务运动期间的数位上海道台为例,说明在*现代化的都市之中,同时又是官办新兴工业的负责人——上海道台,并非如一般人心目中的“洋务通”。他们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执著,且过于斯时许多洋务大官僚如李鸿章、丁日昌等人。
如何去解释这种既“开放”又“保守”的态度?现代化倾向和传统之间有否矛盾?为什么这些人在上海道台任内有“双面人”的表现,但退休后又显出较为单一性的保守——继续做他们的传统绅士或忠臣孝子?
我的解释是“责任”,是作为上海地方*高行政长官的双重责任。作为地方官吏的责任是管理地方上的治安、行政、教育和民生福利,这些责任和传统的文化、道德是互相配合的;但在上海开埠后,上海道台的责任增加了,包括应付外交和管理或监督官方的洋务事业,而这些事务许多是上头或外面加诸地方官身上的,由不得他去选择。意思是他有两重的责任,既有现代化的一面,也有传统性的一面。他要应付上级洋务官僚的要求,也要体恤民情、顺应传统士绅的需要。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现代和传统基本上不是可以选择的取向,而是需要兼顾而又能平衡的责任;一旦失去平衡,那么就会有一方面失职,得罪任何一方都难免有丢官去职之祸。从这些道台的折中主义及有时候难以解释的矛盾政策看来,他们*关注的是平衡其矛盾与责任,而非自身对传统或现代的信念、承担(commitment)或爱恶。
梁元生,1949年生于香港, 籍贯广东云浮。1972年毕业于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历史系,获甲等荣誉学士学位,1974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1980年获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1992年后回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2004年升任历史学讲座教授, 并于同年8月起出任崇基学院院长及历史系系主任。
五代十国大变局 本书特色 五代十国夹在盛唐隆宋之间,并在大辽的压制下显得毫不起眼。然而,单论这段历史过程的曲折、其中斗争的残酷、命运变幻的无常,混乱时代特征丝毫...
从南京到台北蒋介石败退台湾真相始末 本书特色 为什么国民党400多万正规军败给共产党120多万小米加步枪?国民党是怎样倒下去的? ★ 国共关系研究专家、人大教...
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亨利七世(一至三);亨利八世(一至七);爱德华六世(一至二);玛丽(一至二)。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目...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渊起兵 本书特色 1.他是继当年明月与袁腾飞之后,磨铁图书重金打造的之后,又一草根说史明星。引领2010年,历史类图书,新风朝2.史上*牛...
我所知道的段祺瑞-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整理近20篇有关段祺瑞的回忆文章,属于资料汇编性质的史料文集。段祺瑞于洪宪复辟失败、北洋军阀解体后成为...
桂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来,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派系之一,有新旧桂系之分——以广西都督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1911—1924),以李宗
在考古发现的残简断片中,10个民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存时间不同、个人遭遇不同的“小人物”以其精彩的经历,多视角地
巢县志巢湖志 内容简介 《巢县志·巢湖志》是在清人于觉世、陆龙腾等纂订的《康熙·巢县志》和李恩绶的未刊抄本《光绪·巢湖志》版本基础上,今译且考讹正误而成。尤其是...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
清代传记文选 本书特色 此次整理出版的《清代传记文选》手稿,现藏于青海民族大学,是李文实先生选注清代记事文选四种(传记、叙记、碑志、杂记)之一。是书在体例上祖述...
史学九章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关史学文章九篇,名为"史学九章",意在从九个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史学的内涵与本质。书中叙论了中外古今多位史家及其著作:十八世纪英国史家...
玉道行思 本书特色 孙海芳所著的《玉道行思》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蠡测玉石之路”为题,以纪实文学的笔调,生动叙述了一次有关甘肃史前玉石文化的考察过程,重点对齐家玉...
百年春秋-从晚清到新中国-(全四册) 本书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出版了《春 秋》集粹即风云人物、历史悬疑、文苑遗珍、珍闻轶事四卷本之后这些年来,《人民政协报》...
《文治帝国》内容简介:《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作者重磅新书!全网超500万粉丝翘首以待!宋朝,思想文化上登峰造极,军事外交上
中国古代兵书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的兵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仅存留到今天的兵书就有四五百种之多。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历史悠火,影响深远。不仅在军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
早期希腊(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了通过考古学、诗歌、艺术与希罗多德的传统记录的细节证据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早期希腊这个久远的充满变革的时代作了全新的阐述...
羽田正编著的《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的日文版于2005年出版,作者的写作背景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日本和世界媒体上的反伊斯
准噶尔史略 内容简介 准噶尔原是我国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斡亦刺、明代瓦剌。准噶尔史一直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书从搜集国内外各种文字...
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本书特色 苏联的出现与解体,都曾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历史的进程。人们对它及其历史,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是可以理解的。《苏联丛书》正...
辽宁读本 内容简介 辽宁仿佛一朵巨大的莲花,漂浮在江海之上一高山、平原、草原、河流、湖泊,甚至海岸线,辽宁几乎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地理类型,更重要的是,辽宁的地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