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以清末民初的上海为重心,考察近代中国城市在走向现代的历史行程中所产生的急剧变化和所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之中多篇文章皆以“人”为本位,包括城市的管治官员、士绅、商人,以及一般市民,注目点是他们在大时代中所作的调适。除此以外,贯穿《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的还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在近代各种变迁冲击之下,在上海这个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变化。《晚清上海: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以“衙门”(以上海道台为中心的道署)、“会馆 / 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
《晚清上海》以“衙门”、“会馆/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书中包括了:上海开埠后广东帮与宁波帮的竞争、清末上海的文化张力与“双视野人”等内容。
我对近代上海历史发生兴趣,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念研究院的时候。那时我醉心于中国近代史,但学不专纯,好多务杂,而尤喜欢读野史稗史。其后得王师德昭指导,才较为专心学习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并在此一范围寻找硕士论文之研究题目。硕士研究两年的成果,便是我的**本学术著作《林乐知在华事业与(万国公报)》(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林乐知(Young J.A1len)是19世纪中叶由美国到中国去宣教的传教士。他的大半生都在上海度过,主要是传教、兴学和办报,也间接参与清末的洋务运动及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变及现代教育、出版业的发展与推广有很大的贡献。本书中的一篇有关林氏创办中西书院的文章,就是从当年的研究衍生出来的。
研究林乐知对我个人的学术之路影响甚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另一方面就是上海研究。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以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行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重要课题,我写过多篇文章讨论和分析,收入《十字莲花——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论集》(香港: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4)一书中,已由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
上海开埠后之官吏对现代化的态度,在此不能逐一叙述,上面只举洋务运动期间的数位上海道台为例,说明在*现代化的都市之中,同时又是官办新兴工业的负责人——上海道台,并非如一般人心目中的“洋务通”。他们有相当强的“保守性”,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执著,且过于斯时许多洋务大官僚如李鸿章、丁日昌等人。
如何去解释这种既“开放”又“保守”的态度?现代化倾向和传统之间有否矛盾?为什么这些人在上海道台任内有“双面人”的表现,但退休后又显出较为单一性的保守——继续做他们的传统绅士或忠臣孝子?
我的解释是“责任”,是作为上海地方*高行政长官的双重责任。作为地方官吏的责任是管理地方上的治安、行政、教育和民生福利,这些责任和传统的文化、道德是互相配合的;但在上海开埠后,上海道台的责任增加了,包括应付外交和管理或监督官方的洋务事业,而这些事务许多是上头或外面加诸地方官身上的,由不得他去选择。意思是他有两重的责任,既有现代化的一面,也有传统性的一面。他要应付上级洋务官僚的要求,也要体恤民情、顺应传统士绅的需要。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现代和传统基本上不是可以选择的取向,而是需要兼顾而又能平衡的责任;一旦失去平衡,那么就会有一方面失职,得罪任何一方都难免有丢官去职之祸。从这些道台的折中主义及有时候难以解释的矛盾政策看来,他们*关注的是平衡其矛盾与责任,而非自身对传统或现代的信念、承担(commitment)或爱恶。
梁元生,1949年生于香港, 籍贯广东云浮。1972年毕业于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历史系,获甲等荣誉学士学位,1974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1980年获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1992年后回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2004年升任历史学讲座教授, 并于同年8月起出任崇基学院院长及历史系系主任。
1919-1952-燕京大学 本书特色 一、 关于作者:陈远:资深媒体人、历史学者现为搜狐历史频道主编,从事媒体工作十几年,拥有中国学界和文化界的众多人脉资源和...
《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内容简介:《支付宝运营:从微商到支商》从支付宝9.0版本的基础功能、支付宝生活圈、支付宝建群等各类
Todaysworldisorganizedpoliticallyintonationstateswithsovereignnationalgovernment...
文字的历史 本书特色 文字是人类思维的载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字也自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本书作者B.A.伊斯特林,根据书写符号与各语言要...
《单向度的人》内容简介: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
遍地狼烟-大唐的裂变 本书特色 残唐天下,遍地狼烟。肆虐大唐半壁江山的黄巢之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从此朝廷再也无力约制各藩镇。本稿从朱温降唐开始写起,描写了大唐日...
《李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成败》内容简介:李斯一生奉行老鼠哲学。一方面,他热衷功名利禄,辅佐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逐梦岁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个人传记,讲述了一位贫穷的农村知识青年从大山里走出来,从穷乡僻壤走向繁华都市,从一个农民儿
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 本书特色 周兵编著的《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分为新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新文化史家与新文化史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的...
中国社会史论 本书特色 本书为已故历史学家、社会史学家熊得山先生遗著,曾经作者挚友胡鄂公、李达、钱纳水等传阅,识者誉为该作者心血之结晶,李达为之作长篇序言。因种...
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本书特色 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 《白寿彝史学20讲》是一套科学普及中国史学知识...
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于2005年1O月应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邀请作学术访问的研讨纪录。研讨主要涉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
朱希祖书信集-丽亭诗稿 本书特色 朱希祖编著的《朱希祖书信集郦亭诗稿》内以“与张元济论学尺牍”为*多,共156通(包括张元济来函);其次是“致罗香林、朱倓信札”...
9787520150019纳粹猎人 本书特色 当纽伦堡审判结束、冷战开始后,战胜国失去了起诉纳粹战犯的兴趣。大量低级别罪犯混入了渴望在欧洲开启新生活的人群,而自...
《知识变现》内容简介:本书由职业培训师、咨询顾问、声音教练和垂直自媒体“配音那点事”的创始人韩朝宾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跨界
《Apache Kafka实战》内容简介:《Apache Kafka实战》是涵盖Apache Kafka各方面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作者结合典型
WAS4 海盗的传说 本书特色 《海盗的传说》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WAS4 海盗的传说 内容简介 简介自从海上有船只航行以来,海...
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本书特色 草根论坛,坛坛都是好酒,力争与事实死磕,深挖被掩埋真相。不惧权威,平民化个性解读让历史大变脸。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内容简介 本书内...
《大门口的陌生人(全新译本)》内容简介:作者以闻名中外的“三元里”事件为《大门口的陌生人》之开篇,进而考察研究鸦片战争中及
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本书特色 魏晋史:不断更迭的政权,朝令夕改的制度,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让这三百多年的时光,成为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