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侗教授是晚清名臣高阳相国李鸿藻的文孙,早年随其五叔李石曾先生留学法国,后长期执教於北京大学,名重一时的《中国史学史》即写作於此时;49年后播迁台湾,任职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敖及凤凰卫视名主持人刘海若的父亲刘凤韩即是他南渡后的名弟子。关於他的点滴往事,年内在大陆卖的很好的唐鲁孙的文集也有提及。本书收录了作者一生的传奇经历,包括“记叔父李石曾先生的书画及我们的家世”“我的童年”“由光州重回北京”“从家塾到南开中学”“旅法杂忆”“故宫博物院回忆录”等。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曾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全国注册局局长、开滦矿务局督办、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护送故宫文物南迁京沪,转运重庆,历经艰辛。抗战胜利后任中法大学教授,1948年,受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对中国古代史颇有研究,在学术上时有独特见解。
本书自家世写起,记述了著者一生的传奇经历。
《李宗侗自传》内容简介:李宗侗教授是晚清名臣高阳相国李鸿藻的文孙,早年随其五叔李石曾先生留学法国,后长期执教於北京大学,名重一时的《中国史学史》即写作於此时;49年后播迁台湾,任职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敖及凤凰卫视名主持人刘海若的父亲刘凤韩即是他南渡后的名弟子。关於他的点滴往事,年内在大陆卖的很好的唐鲁孙的文集也有提及。《李宗侗自传》收录了作者一生的传奇经历,包括“记叔父李石曾先生的书画及我们的家世”“我的童年”“由光州重回北京”“从家塾到南开中学”“旅法杂忆”“故宫博物院回忆录”等。
三、我的外家张文达公我的外家是南皮张氏,他们也是由山西搬来的。日本人说:“张文襄是鲜卑人。”这话很错误,因为他们是由山西搬来的,并不是南皮的土著。在明朝正德戊辰年间,张淮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官至河南按察使。我的外曾祖张文达公之万,同他族弟张文襄公之洞皆是他的后人。文达号叫子青,是道光二十七年的状元,咸丰元年做河南正考官。清文宗崩于热河,肃顺专政,醇郡王与他密谋划策,召恭亲王往热河,卫护太后返北京。后来肃顺等被杀,随命文达公署理兵部左侍郎。同治元年派他去河南考察事件,随命他署理河南巡抚,这时捻匪已经侵犯河南,文达公训练军队,号称豫勇,与捻匪苦战。后又补授河道总督,同治九年调补江苏巡抚,十年授闽浙总督。因为他的母亲年将九十,他就请求回家养亲,但事实上他仍住在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的名胜,有文征明画的《拙政园图》,有吴梅村的《拙政园诗》,他生性淡薄,就不想做官了。据有一个笔记中说他住在拙政园的时候,穿着短衣服草鞋接待宾客,绝不像一个做过大官的人。他并且善于“翻铜旗”,常同苏州的乡下人玩这个。按翻铜旗是玩骨牌的一种,在战前我曾同苏州人谈起这事,他们说:“这是一种老的玩法,现在的苏州人,懂得的已经不太多了。”到了光绪八年,清政府又召他来北京,受任兵部尚书的职务,十年命他人军机,兼署吏部尚书,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十五年补授大学士,十八年授东阁大学士,二十三年五月病故,年八十有七,这时我方才三岁。他善于选择将领,张曜、宋庆全是豫军中的大将,宋庆并且曾经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他尤其工于绘画,颇有倪云林黄子久的风味,有人说清代的大画家王石谷卒于康熙丁酉,年八十六,张文达卒于光绪丁酉年,年八十七,也是一件巧合的事。又翁同龢说他平生喜怒不见于色。文达公的祖父亦善于绘画。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外祖父名嘉荫,也善于花卉,颇近于恽南田。我的舅父名奎正,也工于绘画,他的山水是仿戴鹿床一派,可惜十八岁就死了。南皮张氏的画画到他已经四代了。我的外祖父张同叔先生,初次娶景县戈氏,生舅父奎正,在太平天国向北侵犯到直隶南部的时候,她就自杀殉节了。续娶南皮县黑龙村刘夫人,她是文达公的外甥女,与我外祖父是表兄妹,生了两个女儿,一个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光绪元年生在苏州拙政园内,四岁方才到回南皮。当时的拙政园比后来的更为热闹,据外祖母告诉我说,每个院子里各种有特别的花木,譬如丁香院、牡丹院等,在抗战前我游逛苏州的时候,拙政园中这些花木全都零落了。外祖母对我特别宠爱,所以我在游逛拙政园所作的一首诗中末了两句是:“伤心最是负期许,十载漂零惭魏舒。”以纪念我对外祖母的感激。文达公固然画山水,但早年也曾画过花卉。记得有一天在北平同仁堂乐家看见一幅牡丹,署名是文达公的,乐家人问我:“真不真?”我很快的回答说:“一定是假的。”后来我到天津问我的舅父张龙媒先生(元骥),他就告诉我说:“这是真的,是文达公早年画的。”这等于有一次有人问我,我的祖父是否能写魏碑。我回答说:“他早年写董字,后来写颜字,间或写苏字,但是他不写魏碑。”可是在战后,我到天津姚宅去,看见很多封我的祖父写给他的表弟姚学源先生的信,也有的用魏碑体写的。记这两件事,以说明不确实知道的事万不可以胡说。我顺便一谈文达公的族弟文襄公(之洞)前后写字的变化。大家全都知道文襄写苏字,常在琉璃厂买清代信札的人,必然对此全熟悉,不止他亲笔写的信是苏字,就是他的代笔的人也是写苏字。因为我看见过上千封文襄公的信札,我很容易辨别哪一封是他的亲笔,哪一封是代笔。代笔人甚多,但主要的是张曾畴先生,他是在幕府中最久的人。实在他早年是写董字,我曾看见过他给我父亲写的一副对联,就是如此。又文襄公曾作过一个诗钟,这是在光绪年间很盛行的一种玩意儿,由旁人或者自己任意拈出意义毫不相连的两个字,就作一副对联,把这两个字一联镶一个,这种文人游戏在台湾也曾盛行过。有一次文襄公曾作过一个诗钟是“射虎斩蛟三害去,房谋杜断两贤同”。后人对这一副联有种种的传说,有的说是文襄公自己作的,也有人说是上海道蔡乃煌所作,“房谋杜断”一句是恭维文襄公与袁世凯的,当时江叔澥(瀚)先生就有这种说法,并且记在他的笔记上,我看见了以后,就对他说真相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是在光绪二十九年文襄公被召入京甚久,讨论学堂章程及办理经济特科等事,他闲着时候常在琉璃厂逛古董铺,也常到各名胜闲游,我父亲常常陪着他。有一天约了几个朋友逛天宁寺。天宁寺是在北平彰仪门外,隋代的古庙,这是北平文人常游逛的地方,那次就在庙中的塔射山房吃饭,座上有不少的客。席问文襄公就对我父亲说:“我要作一个诗钟,请你举出两字来。”我父亲举目四望,看见塔射山房的匾额,就说“射”“房”两字好了。文襄公就一面吃菜,一面同大家谈着天。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候诗钟就作得了,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一联。我举这条笔记中对以前的事,除非亲自经历的人,常常多揣测之思,这种例子在各种笔记中是常见的,就是正史也难免这种毛病。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阳人。出身于晚清世家大族,为名臣李鸿藻之孙,南皮张之万外孙。早年随叔父李石曾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法大学。1926~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参与故宫文物清理和接收。抗日战争期间,护送故宫文物南迁宁沪和重庆。1948年故宫文物迁台,参与清点整理,设立故宫博物院,安顿国宝。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国史学史》、《历史的剖面》等。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 本书特色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是一部书名正襟危坐,形式出人意表,内容横亘百年的书籍。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军兵临城下,蜀汉亡国...
闲情偶寄: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闲情偶寄》内容丰富而切近生活,以浅白的文言行文,简洁雅致、清新隽永。叙述中时见议论与抒隋,趣味幽默、妙...
本书讲述了俄罗斯文坛最了不起的诗人之一——安娜•阿赫玛托娃不平凡的一生。作者借鉴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安娜本人的回忆录、信
林散之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生平传略、书法艺术分期、艺术成就、论艺摘选、各家评论摘录五章。林散之 目录 **章生平传略乌江少年初涉人生成家立业投师黄宾虹·远游战...
萧三佚事逸品 本书特色 萧三(1896~1983),现代诗人。原名萧子嶂,萧子升之弟,又名埃弥·萧﹑爱梅等笔名。他就读长沙湖南**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他和哥哥...
中国人的出路-可以触摸的民国 本书特色 郁达夫的文章或表现被压抑下的青年的觉醒和反抗,或表达对祖国、对革命的忧患和呐喊,尽管偶尔“声嘶力竭”,但他从未放弃,始终...
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文学史家谭丕模的评传,主要介绍了家世童年、求学时期、积极投身北平左翼文化运动等内容。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 目录 序 郭预衡...
罗素自传(第二卷) 内容简介 《罗素自传(第二卷)》记述了罗素在1914年到1944年间的生活经历,其中包括作者在**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作者的第二次...
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世界电影大师的中产影像 内容简介 本书对费里尼、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等电影大师的人生轨迹与心理轨迹进行梳理,包含了对他们相关作品的详细解读,在...
翁美玲(1959-1985) 本书特色 1983年一部经典的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牵动了亿万人的情感底线,饰演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黄蓉”...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本书特色 *真实地还原雷锋精神——雷锋的亲密战友、离雷锋*近的人有关雷锋和无关雷锋的深情回忆!*值得学习的道德榜样——毛泽东、胡锦涛等...
安迪·格鲁夫在这本自传中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早年生活进行了回顾,苦难的早年生活给他带来了椎心之痛,同时也赋予了他本人成功的
见证贾平凹 本书特色 《见证贾平凹》是陕西作家、“**任贾办主任”何丹萌临摹著名作家贾平凹人生的一部独具眼光和特色的传记。作者作为贾平凹的好友,曾经与其...
从上帝到平民,克莱普顿走通了人生左小祖咒/汪峰/黄贯中/陈绮贞/张晓舟/张铁志/马世芳性情推荐19次格莱美奖、3次入主摇滚名
跟随邓小平四十年 本书特色 张宝忠同志从上世纪50代初到小平同志身边担任卫士,1961年开始做警卫工作,直至小平同志逝世,整整40年。在这期间,他把小平同志既当...
伊戈尔·西科斯基-现代直升机之父 本书特色 在1940年,伊戈尔·西科斯基就确信直升机将要成为拯救人类生命的一种无法替代的飞行器。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预...
解冻时节 内容简介 “历史备忘书系”将更强调“民间档案”的特点,作者来自各界各地,名气元大小之分,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命运,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
赵芬 内容简介 福建名医赵棻教授学宗补土,重元气、重胃气、倡脾胃运化论,用药温而不燥,善投轻剂而奏大效,潜心临证50余年,自拟“健运麦谷芽汤”,无论外感内伤均以...
战场上的粟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通俗性军史战史读物,从粟裕征战的角度,以粟裕亲历的主要战役战斗为主要内容,对重点战例进行相应的展开分析,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
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本书特色 这本《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是中国大陆**部写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传记小说。章亚若,生命在29岁画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