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国土面积*大的国家,一个是人口数量*多的国家;一个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双头鹰,一个是雄居亚洲大陆的东方龙;一个深受东正教文化的熏陶,一个传承着儒家文化的精华……俄罗斯和中国比邻而居,却又迥然不同;各谋发展,而又共为强者。双头鹰究竟如何看待东方龙?本书从历史源头入手,深度探讨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既注重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思考,也不乏对历史资料和文化现象的分析。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可分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本书着重研究这三种套话形成的政治文化等内在原因,进一步探讨了在俄罗斯现代精神结构中中国形象究竟有何意义?中国形象是否触及了现代俄罗斯文化自觉中的核心问题?此外,本书还重点分析了丹尼列夫斯基的中国观和格奥尔吉耶夫斯基的汉学研究。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内容简介: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出现了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兄弟之邦”。“哲人之邦”的形象类型出现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欧启蒙思想中美化、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进入俄罗斯。现代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多受西方的影响。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同样在俄罗斯思想界获得反响。俄罗斯文化界,不管是西欧派还是斯拉夫派,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是一致的:中国形象从道德高尚、制度开明的“哲人之邦”转向停滞腐败、专制无能、野蛮堕落的东方帝国。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俄罗斯的中国形象素来与俄罗斯帝国特有的文化政治传统相关,是俄罗斯文化身份确认与地缘政治想象的产物。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形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贯穿俄罗斯历史的扩张主义思想与激情。“衰朽之邦”是现代俄罗斯扩张主义思潮的产物,分享着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东方主义想象;而苏联时期的“兄弟之邦”形象,则是“红色帝国”苏联的全球战略格局的想象性实现,甚至继承了“第三罗马”与“斯拉夫帝国”的文化传统。在从十月革命到中苏交恶的近半个世纪里,中俄之间的政治友谊代替了文化敌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一度成为“兄弟之邦”。
上述俄罗斯自我意识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理解为荣格所说的集体图像(Collective Image)。①它具有两种不容忽视的功能:(一)它具有不断外化的功能;(二)它是一种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解释系统,具有解释功能。先讨论第一点,作为集体图像的俄罗斯自我意识具有不断外化的功能。荣格的集体图像的提出和延伸有一个过程,略为梳理该过程有助于理解俄罗斯自我认识的外化作用。1945年荣格作系列讲座的第四讲,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梦,他提出:“对一个意味深长的梦的讨论,比如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个,如果只停留在个人范围内,是绝不够的。这种梦包含着一种原型(Archety pallmage),这总是表明,做梦者的心理状态决不是只局限在个人的无意识中,他的问题不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了,而是触及到一般人类的问题了。鬼怪的象征就说明了这一点。”②1936年荣格还提出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概念,他认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必然会自发地出现在个人的心理中,尤其是藉梦、幻觉、妄想等消极想象和创造性的积极想象而显现出来。③荣格的集体图像说的意义在于,他指出在人类(当然也包括在单个的民族)中某种集体图像是会通过一些单个的人不断表达出来。俄罗斯人的关于世界想象和其在世界中的位置的使命的集体图像,不断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历史文献、个人著作和言论中,成为影响俄罗斯与其它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比如关于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想象,首先以书信的形式出现在15世纪末,其后经过普希金、波戈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演化,到20世纪依然具有其强劲的外化力量;比如在勃洛克著名的长诗《十二个》中彼得格勒街头的赤卫队员宣称:“我们要叫所有的资产阶级吃吃苦,我们要煽起世界的大火。”
孙芳,女,1980年生,山东淄博人。2008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曾于2000-2001年、2006-2007年分别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进修。曾在《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理论动态》、《中国俄语教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伯利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并参与了译著《当代翻译学》的翻译。陈金鹏,男,1979年生,山东德州人,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历史学博上,南开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汉学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
《时间与权力》内容简介:从在“三十年战争”的炮火中饱受摧残,到第三帝国时期企图掌控世界,德国在不同统治者治下走出了一条逶迤
日本军国主义论(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规划项目——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之一★ 上卷包含导论、...
未来100年大预言 本书特色 预测世界未来百年兴衰史,早知一步胜读十年历史书当代美国的《推背图》,一本在手你也可对隆中即便没有魔法水晶球,你也可以预知未来译者序...
现代俄罗斯战机-深度.战机手册-1 本书特色 《现代俄罗斯战机(1深度战机手册)》(作者保罗·艾登)收录了安东诺夫设计局an-12“幼狐”运输机;伊留申设...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 本书特色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共分七章:**章,对政治秩序的内涵及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内容作...
臧雷振,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学术委员会委...
时代在改变:民主.市场与想象的权力 本书特色 无论如何,走过1968年,走过1989年,走过2011年,从埃及到华尔街的抗议,人们还在继续寻求那个想象的乌托邦…...
沸腾的仇恨(恐怖与反恐怖的正邪较量) 本书特色 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就是一个民族对其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心理、习俗和生活方式等等的认同。由于对自身民族的认...
布莱德雷-大智若愚的大兵将军 本书特色 杜朝晖编著的《布莱德雷(精)》以通俗性的语言、纪实性风格,从布莱德雷的童年岁月、军校生活、家庭婚姻,一直写到征战北非、欧...
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三部) 本书特色于右任、朱家骅、马鸿逵、吴铁城、王云五、周至柔、余汉谋、王世杰、张厉生、王叔铭……这些曾经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版图上叱咤...
《我们》内容简介:★俄文直译 ★收录作家早期作品 ★译后记剖析作家心路历程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作家最著名的传世之
德国作者布里吉特﹒哈曼历时多年,收集了425幅珍贵的一战期间的宣传画、海报、漫画、战争债券、报纸、粮票、日记、书信等图片。通
作者简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 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实证主义政治科学独领风骚的年代里,沃格林凭借渊博的学问和深...
东欧札记二种-又见《火凤凰与猫头鹰》和《新饿乡纪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金雁是中国苏联-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领域,具有领衔地位的专家,...
1931.救灾社会化(提示:有黄斑现象)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民穷国破,天灾人祸交织纷呈,人为灾难与自然灾害轮番肆虐,有时纠缠在一起,致使灾害救治举步维艰,灾害救...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本书特色 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
李超,1987年出生,2017年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政治史、文化史,已在《中山大学学报》、《河南...
话说中国抗战史-徐州大会战1938 本书特色 这是一段中国人民用鲜血与泪水写就的历史。龚晓虹所著的《徐州大会战(1938)》以生动之笔和丰富史料,真实地...
为什么是中国 本书特色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