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选取传统的有代表意义的文化亮点和主要元典重点介绍,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意在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新形势。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经典与传统分为政治文化经典、史学传统、先秦诸子和总集别集等四章,下编文化与文人生活包括三教合流、宗法与郡县、职官科举、琴棋诗酒、天文地理和古代医学传统等六章。本书以中文和英文双语编写出版,面向国内、国际各类读者推介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书适合作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英语、中文、对外汉语等)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也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及英语爱好者学习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选取传统的有代表意义的文化亮点和主要元典重点介绍,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意在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新形势。《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经典与传统分为政治文化经典、史学传统、先秦诸子和总集别集等四章,下编文化与文人生活包括三教合流、宗法与郡县、职官科举、琴棋诗酒、天文地理和古代医学传统等六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以中文和英文双语编写出版,面向国内、国际各类读者推介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适合作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英语、中文、对外汉语等)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也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及英语爱好者学习阅读。
插图:汉末,刺史成为郡守的长官,兼行政、军事、监察于一身,至此,郡县两级制正式转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三级制沿用到清末。期间虽有名称改动,但本质没变。只有元代例外,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汉末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牧、郡守可以和朝中公卿一样具有自择僚属的权力,诸如都官从事(掌察举百官犯法)、主簿(各种掌管财务簿册的统称簿曹从事,主簿即主管簿曹的官)、参军(相当于秘书兼参谋)、别驾(刺史巡行时的高级陪从,管理各种事务)、治中(管理重要文书)等,均由长官自行征聘,被举用的僚属和自己的长官是君臣关系,如果不再入朝为官,他就不直接隶属于汉天子。因此,汉末群雄争霸,名士择主而仕,忠于主公(对举荐人的尊称)而不必忠于皇帝。东晋和南朝时期,出现了“侨州”、“侨郡”。晋室南渡,望族怀念故土,尊尚昔日门第。为了笼络这些门阀士族,朝廷予以特别恩宠。就以北方州郡之名命名江南各地,并封给这些南渡望族。实际上,有的侨州或侨郡徒有虚名,并无实际地盘。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东汉13州中的9州,孙吴统领扬州、荆州和交州,蜀汉只得益州。魏、蜀、吴各国内部,并无州牧实际执政,地方行政仍实行郡县制。西晋全盛时有19州,除汉代13州外,新设平、秦、宁、梁4州,又将司吏校尉部改称司州,州刺史主管地方军事和监察,兼理部分民政。西晋是我国历史上州、郡、县三级制最为完备的时代,但西晋诸侯王势力往往覆盖州郡,刺史的实际权力很有限,对全国行政的影响难以和郡守相提并论。东晋和南北朝的州郡设置很混乱,或交叉重合,或有名无实。北朝只有州刺史和县令任职理事,郡守往往只领取俸禄,并不到任理政,三级制实际上是两级制。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州、郡、县三级行政组织中,真正配合中央集权制行使地方管理权的是郡、县两级组织,州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军区管理和监察百官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只是郡县制在一定范围上的扩展。汉末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及其官制一直沿用到隋朝。隋开皇三年,隋文帝认为三级制机构重叠,取消郡级建制。隋炀帝继位后,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制。唐太宗又改郡为州,太守改成刺史,僚属多称参军,名称变了,实际上仍是郡县两级制。唐朝与隋朝一样,州、郡两名曾经迭相改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了统辖便利,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其后,唐玄宗再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监察州县官吏。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后,采访使改称观察使,兼理民政,僚属有行军司马、判官、推官、掌书记等。此时,唐代地方行政实际上已经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掌兵权的节度使兼作地方长官,辖区也称道,或称镇,辖两三州或十余州。元和时,全国共有48镇,逐步形成镇、州、县三级制度。原先的观察使逐渐撤消,但十五道作为地名仍然使用。唐朝在边境设都护府,在重要地区设都督府,与节度使统辖的镇相当。开元以后,一些重要的州升为府,如京兆府、太原府、成都府等,全国共有10府,长官称府尹,僚属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北宋继承唐制,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主要掌管监察。兼理民政。州的长官称知某某州事,简称知州,可以直接与中央朝廷沟通,和汉代郡守的权力相近。与州相当的还有“府”和部分“军”。军,原是军事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大的军与州、府同级,小的军与县同级,长官称知军。宋代有比一般的府更重要的“四京府”:东京开封府。北宋首都:西京河南府,治所在洛阳;南京应天府,治所在今商丘;北京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四京府长官也称府尹。
陈江风,湖南宁乡人,1953年出生,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先后执教于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和郑州轻工业学院。主要学术著作有《大文与人文》、《天人合一》、《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古俗遗风》、《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价值论》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
《何谓文化(便携本)》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20年来对迷失的中国文明的心灵叩问。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作者在深邃的观察之后,用亲身经历和鲜...
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 本书特色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
通用成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成语近3000条。常用的“异形”成语,以“也作”条出现,作为副条,条目后面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采用按词拼写规则。...
三言二拍妙语辞典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部有关“三言二拍”妙语解读的专业辞典,收录语句574条,追根溯源,梳理归类,旁征博引,材料丰富,易于检索。从历史文化的...
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 内容简介 引言上编预成判定:语文课程历史品格认证**章范式与课程范式1.1范式的提出与范式概念论争1.2范式的演化与科学研究进化1.3范...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以全球视野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让你一本书了解人类文明和世界格...
中华遗产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遗产故事/中华经典故事》编著者聂昕。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
国学的盛宴 本书特色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国学的发展脉略及成就,更有利于读者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本书辑录了中国近代史...
文化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与具体存在的关系、文化的起源和创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等。...
团购:中国俗文化丛书10册 本书特色山东教育社“中国俗文化丛书”10册,由高占祥主编,张士闪、吴存浩等多位教授编著,收录年画、风筝、沐浴、蟋蟀等民俗文化,内容丰...
章开沅文集-第九卷 本书特色 章开沅先生在诸多研究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造诣精深,著作等身。《章开沅文集(第九卷 演讲录)》即涵盖其在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
作品目录序论 佛教研究方法论与“佛教中国化”的学术话语 第一节 佛教研究的对象、态度与方法 一、佛教研究的对象 二、佛教研究
《字白书:特效字体设计专业教程》内容简介:本书作者Jansoon以兴趣为动力,以爱好为灵感,赋予单纯的字体以质感、画面感,甚至每个
珊娜雅在加州大學讀書時研習社會學和數學,對於形上學投入多年的研究。作為歐林的靈媒超過二十五年,將歐林的資訊透過課程、書籍和開啟光體課程流傳給世人。歐林訊息旨在幫...
「妳叫什?名字?」廬陽王語氣憨憨的問顧瑾之:「我母后叫我仲鈞,妳母親叫妳什??」他也叫朱仲鈞,跟她前世的丈夫一般,顧瑾之心裡彷彿有什?閃過。她說:「小七。」她在...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系列之一,该丛书是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的理想读本。其译者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译...
青楼文化 本书特色 欲寻美人何处去?众人纷指青楼里。一座座青楼容纳了太多难以书写的故事,美丽与丑陋共存,真实与虚伪并行。原本作为社会病态之表征的青楼,无...
容易读错的字 本书特色 读错字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一是因形声字表音不准确,想当然读了半边容易出错。二是多音多义字容易读错。三是字形相似的字容易读错。四是受...
大众哲学对话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师生对答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发。大众哲学对话录 作者简介 郝立新,男,1960年生,贵州贵阳人,哲学博...
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 本书特色 国学是我国千载传承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钱基博先生是研治国学的大宗师。钱先生毕生孜孜矻矻研经治学。在大学任教前,钱先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