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选取传统的有代表意义的文化亮点和主要元典重点介绍,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意在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新形势。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经典与传统分为政治文化经典、史学传统、先秦诸子和总集别集等四章,下编文化与文人生活包括三教合流、宗法与郡县、职官科举、琴棋诗酒、天文地理和古代医学传统等六章。本书以中文和英文双语编写出版,面向国内、国际各类读者推介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书适合作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英语、中文、对外汉语等)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也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及英语爱好者学习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选取传统的有代表意义的文化亮点和主要元典重点介绍,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意在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新形势。《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经典与传统分为政治文化经典、史学传统、先秦诸子和总集别集等四章,下编文化与文人生活包括三教合流、宗法与郡县、职官科举、琴棋诗酒、天文地理和古代医学传统等六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以中文和英文双语编写出版,面向国内、国际各类读者推介和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适合作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英语、中文、对外汉语等)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也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及英语爱好者学习阅读。
插图:汉末,刺史成为郡守的长官,兼行政、军事、监察于一身,至此,郡县两级制正式转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三级制沿用到清末。期间虽有名称改动,但本质没变。只有元代例外,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汉末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牧、郡守可以和朝中公卿一样具有自择僚属的权力,诸如都官从事(掌察举百官犯法)、主簿(各种掌管财务簿册的统称簿曹从事,主簿即主管簿曹的官)、参军(相当于秘书兼参谋)、别驾(刺史巡行时的高级陪从,管理各种事务)、治中(管理重要文书)等,均由长官自行征聘,被举用的僚属和自己的长官是君臣关系,如果不再入朝为官,他就不直接隶属于汉天子。因此,汉末群雄争霸,名士择主而仕,忠于主公(对举荐人的尊称)而不必忠于皇帝。东晋和南朝时期,出现了“侨州”、“侨郡”。晋室南渡,望族怀念故土,尊尚昔日门第。为了笼络这些门阀士族,朝廷予以特别恩宠。就以北方州郡之名命名江南各地,并封给这些南渡望族。实际上,有的侨州或侨郡徒有虚名,并无实际地盘。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东汉13州中的9州,孙吴统领扬州、荆州和交州,蜀汉只得益州。魏、蜀、吴各国内部,并无州牧实际执政,地方行政仍实行郡县制。西晋全盛时有19州,除汉代13州外,新设平、秦、宁、梁4州,又将司吏校尉部改称司州,州刺史主管地方军事和监察,兼理部分民政。西晋是我国历史上州、郡、县三级制最为完备的时代,但西晋诸侯王势力往往覆盖州郡,刺史的实际权力很有限,对全国行政的影响难以和郡守相提并论。东晋和南北朝的州郡设置很混乱,或交叉重合,或有名无实。北朝只有州刺史和县令任职理事,郡守往往只领取俸禄,并不到任理政,三级制实际上是两级制。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州、郡、县三级行政组织中,真正配合中央集权制行使地方管理权的是郡、县两级组织,州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军区管理和监察百官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只是郡县制在一定范围上的扩展。汉末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及其官制一直沿用到隋朝。隋开皇三年,隋文帝认为三级制机构重叠,取消郡级建制。隋炀帝继位后,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制。唐太宗又改郡为州,太守改成刺史,僚属多称参军,名称变了,实际上仍是郡县两级制。唐朝与隋朝一样,州、郡两名曾经迭相改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了统辖便利,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其后,唐玄宗再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监察州县官吏。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后,采访使改称观察使,兼理民政,僚属有行军司马、判官、推官、掌书记等。此时,唐代地方行政实际上已经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掌兵权的节度使兼作地方长官,辖区也称道,或称镇,辖两三州或十余州。元和时,全国共有48镇,逐步形成镇、州、县三级制度。原先的观察使逐渐撤消,但十五道作为地名仍然使用。唐朝在边境设都护府,在重要地区设都督府,与节度使统辖的镇相当。开元以后,一些重要的州升为府,如京兆府、太原府、成都府等,全国共有10府,长官称府尹,僚属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北宋继承唐制,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主要掌管监察。兼理民政。州的长官称知某某州事,简称知州,可以直接与中央朝廷沟通,和汉代郡守的权力相近。与州相当的还有“府”和部分“军”。军,原是军事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大的军与州、府同级,小的军与县同级,长官称知军。宋代有比一般的府更重要的“四京府”:东京开封府。北宋首都:西京河南府,治所在洛阳;南京应天府,治所在今商丘;北京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四京府长官也称府尹。
陈江风,湖南宁乡人,1953年出生,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先后执教于河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和郑州轻工业学院。主要学术著作有《大文与人文》、《天人合一》、《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古俗遗风》、《东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话价值论》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
雅克,出身卑微,性格坦率,機分固執,機智而不失幽默,卻常常口不擇言,反應憨直,有時又不免言行不一,語言粗魯,舉止放縱。而雅克的主人,不知其姓名,代表著十八世紀末...
古汉语修辞学论文集 本书特色 《古汉语修辞学论文集》对中国2000年来的古汉语修辞学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深入地阐述;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春秋繁露》《雅...
日月寝兴-中华起居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段兰编著的这本《日月寝兴--中华起居文化大观》一书在介绍人们构建、居室、家具及室内装饰等物质内容的同时,还介绍了与人们起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本书特色 《三峡大学宜昌市社会管理法治化研究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长阳...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录(第三辑)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辑)》主要内容包括:谈本位文化对□□存亡的意义、明清小说与明清文化、中国音乐的精髓、《世说新语...
周浩暉男,1977年11月16日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少時偏科,精通數理化,唯懼語文,尤其視作文課為心中大患,每得命題,搜腸刮肚,擠文鑿字,苦不堪言。後考入清華大...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3辑) 目录 卷首语 当代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新诗与诗人非道与非逻各斯:中国现代诗学的哲学基础文学史和诗歌史——兼议新诗的资源问题传...
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农家以农名派,战国时曾因与儒家论战而引人注目,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独特的主张和观点,并跻身于“九流十家”。秦以后有志于农者...
新编应用写作教程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写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应用写作必修课或选修课。为便于应用写作课的开设,培养和...
《遇见中国书法艺术》内容简介:《遇见中国书法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介绍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源流
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是蜚声中外的名校之一,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情和精神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是清华人代代相传的情操风范。...
《一个不会离开的男人》内容简介:【韩梅梅】百万畅销系列丛书《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第2季温情回归,写给每一个正在
《丹青夜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欣赏现代画坛名家作品的随感,文章涉及画里画外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以及作品背景,呈现给读者以艺
中国语言与文化 本书特色 ★国学文献的整理、研究,这是一个浩博、繁难而又有趣的工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祖宗世世代代的工作,为全人类积累下了一大笔...
繪本原著:幾米1998年開始繪本創作。開啟成人繪本風潮,作品風靡海內外,已有美、法、德、西班牙、希臘、韓、日、泰等國譯本。2003年,Studio Voice雜...
现代民俗学讲演录 内容简介 本书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现代高校民俗学教育的发展需要,重点根据我国实际,以框架的方式,阐释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学说体系和基...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命令版(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紧紧围绕黑客命令与实际应用展开,在剖析了黑客入侵中常用到的命令,便于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内容简介 该书除导言“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外,计分9章,各章的标题依次是:“求是与致用”;“官学与私学”;“学术与政治”;“专家与通人”;“...
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本书特色 在撒迦利亚·西琴编著的《完结日》中,我们将处理我们给出的这些疑问,解答古代的谜团,破译诸如十字架、双鱼宫和圣杯等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