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特吕弗撰写的电影评论数*多了: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影评人和笔战者撰写影评,当导演以后,他又以随笔家的身份为朋友的书写序,或者重新评他*喜爱的导演。他在电影作家与电影导演的双重身份间来回走,如鱼得水。
20世纪80年代初,他计划出一本新的影评集,作为《我生命中电影》(1975年)一书的续篇。这本《眼之愉悦》精选了特吕在其电影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的大量作品:从早期发表在《艺》和《电影手册》上的影评(其中包括1954年发表的那篇著名《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到晚期对拍摄电影的经验总结。
《眼之愉悦》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推出的,是世界级电影大师的随笔集。
《眼之愉悦》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论文、电影评论,以及艺术主题的随笔整理结集,见证了特吕弗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从事的写作活动。为电影爱好者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的创作和思维提供了**手的翔实资料。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特吕弗撰写的电影评论数量*多了: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影评人和笔战者撰写影评,当上导演以后,他又以随笔家的身份为朋友的书写序,或者重新评论他*喜爱的导演。他在电影作家与电影导演的双重身份间来回游走,如鱼得水。20世纪80年代初,他计划出一本新的影评集,作为《我生命中的电影》(1975年)一书的续篇。这本《眼之愉悦》精选了特吕弗在其电影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的大量作品:从早期发表在《艺术》和《电影手册》上的影评(其中包括1954年发表的那篇著名的《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到晚期对拍摄电影的经验总结。
查利?卓别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导演,但他的电影差点儿成为电影史上最神秘的作品。当影片的经营权相继到期,卓别林禁止别人继续放映他的电影,因为自从踏上电影之路,他就为不计其数的盗版吃尽了苦头。所以,后来的影迷只听过《孩子》、《大马戏团》(The Circus)、《城市之光》(City Lights)、《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和《舞台春秋》(Limelight)这些片名,却从未看过电影。1970年,卓别林决定重新发行他的绝大多数电影,所以安德烈?巴赞撰写的关于卓别林的文章在这个时候发表似乎比较合适。这本结集将带领读者追寻两种思想——导演的思想和作家的思想——的发展轨迹,犹如行走在铁路的枕木上。巴赞对卓别林的作品了然于胸,这一点我们在读这本著作时就能感受到,但我还是想说一说巴赞留给我的美好回忆。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看见巴赞在电影俱乐部里向工人,研讨班成员和大学生介绍《朝圣者》、《流浪者》,还有其它一些被他熟记于心的电影。巴赞关于卓别林的评论异常精彩,无人能及,那令人眩晕的论述带给听众无穷的乐趣。和埃里克?候麦——我十分钦佩他特意为本书撰写的有关《香港女伯爵》(La Comtesse de Hong-Kong)的文章——相反,我从未质疑查利?卓别林在电影史上的特殊地位,不论是记录成书的电影史,还是著名的口述电影史。有声电影诞生以前,世界上很多人——主要是作家和知识分子——都拒绝电影,鄙视电影。在他们眼中,电影不过是一种流行娱乐方式,充其量算是二流艺术。他们只宽容一个人:查利?卓别林。我能理解,这会使看过格里菲斯、斯特劳亨和基顿电影的观众感到不快。这场争论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电影是一门艺术吗?”这场知识分子间的论战与普通观众无关,观众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由于观众的狂热崇拜,一战结束时,卓别林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人,这种崇拜之情今天的人可能难以想象,或许只有把阿根廷人对贝隆夫人 的顶礼膜拜放大到全球范围才能理解。五十八年前,夏尔洛第一次登上银幕,五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惊叹于当时人们对卓别林的崇拜,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种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中呈现的大美。从电影诞生之初一直到1920年,拍电影的都是些有特权的人,虽然当时拍电影与搞艺术没有多大关系。我不打算唱那段1968年5月以来非常有名关于“布尔乔亚电影”的歌曲,我只想提醒大家,在拍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不仅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更是家庭出身的差异。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旗手、法国电影的领军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基本上都是自编、自,甚至自己还扮演片中角色。从他开始,出现了第一人称电影第一部这类的影片是他执导的《四百下》,该片也是新浪潮的表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奖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电影摄影入门》的对话对象既是未来摄影部门的成员,如:第二副摄影、副摄影(或称焦点员)、摄影师(或称掌机人)、摄影指导,
点线面 本书特色 《点线面》是包豪斯学校的经典讲义、平面构成的理论巨著。书中插图丰富,均由大师亲手绘制。本书由著名平面设计师邓扬舟亲自审校,译笔生动,用语典雅,...
法国名师的透视设计课 本书特色 ★ 12开平装,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法国设计师、造型艺术家伊弗·勒布朗撰写★ 本书独特性在于以课堂教学实录,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
Donald.E.Knuth(唐纳德.E.克努特,中文名高德纳)是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是计算机排版系统TEX和METAFONT的发明者,他因这些成就和大...
字体传奇-影响世界的Helvetica 本书特色 苹果、微软、英特尔、宝马、丰田、无印良品……百家世界跨国企业logo和公务用字的 首选字体!helvetica...
李·切希尔(Lee Cheshire)是泰特美术馆的资深编辑兼文案作者,同时为泰特美术馆杂志《Tate Etc.》供稿,曾编辑特刊,宣传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的新馆...
《石墨烯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从生命起源到工业时代,碳材料的发展与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出现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2015-1980-燕青打擂 本书特色 经典连环画原稿原寸系列以珍贵原稿的*初面貌呈现给读者,其尺幅与原稿一样,画面不经修饰,保留画家的手迹,以*生动、*直接的...
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本书特色 夏明澄编*的《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历史和品味嬗变的双重线索切入历史悠久、种类多样的中国工艺美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中国书法艺术.第1卷 先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书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中国书法艺术.第1卷 先秦 目录 中国书法艺术概论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自叙帖-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僧怀素》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为七百五十五厘米,由十五张白麻纸连接而成。其内容分三部分...
1920-1930-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 内容简介 作者提出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贯穿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认为它既是促动中国电影发...
《历史名城:宜兴》内容简介:21世纪是品牌世纪。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文化品牌,使之走入群众、走进市场、走向世界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内容简介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内容简介:《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公元一七五八年。麻纸本,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七十二点三厘米,...
碑帖鉴定概论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仲威是碑帖版本鉴定专家,专攻碑帖版本鉴定、书法史论研究★ 前几部分包含碑帖鉴定总论、碑帖拓本的形式...
中国民间书法字典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书法字典》收录书迹,大多无书写者姓名,或虽具姓名,但书法史上无名,这些作品,我们统称为民间书法。上自魏晋下至清代共收录作品...
《大咖谈肺癌》内容简介:菠萝对话肺癌专家的大咖访谈,涉及到肺癌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何对待肺结节,肺癌到底是如何得上的,如何预
印度以“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而名闻天下。但并不广为了解的是这一事实对于次大陆的社会现实有着何种涵义。本书题为“你不属于
潮州木雕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
生态网络与绿道——概念、设计与实施 内容简介 欧洲生态网络的建立以及美国绿道的建设都需要应用景观生态学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本书总并回顾了这一新兴领域近年来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