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国农民面对着极为强大的支出压力。农民总体状况是温饱有余,但还达不到小康,可以归结为“温饱有余、小康不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只对有着稳定收入来源的阶层是可行的建议。收八来源不稳定且收入很有限的9亿中国农民手中的积蓄,得之不易,用之必须谨慎。我们不能为了应对中国暂时出现的经济危机,而让农民放弃了长远考虑。维持小农经济,使9亿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这应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功保持了稳定的*大秘诀。农村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变动正在快速地进行当中,新型的但未必是好的代际关系正隐隐出现在地平线上。自杀与老年人的处境有关,与村庄结构性力量有关,与鬼神信仰有关,与对死亡的态度有关,与地域主导舆论、意识形态或政治正确观有关,与利己利他的考虑有关,还与代际关系及对代际关系的期待有关。乡土逻辑的核心是不认死理,不走极端,不钻牛角尖,人云亦云,大家都这么做,自己就这么做了。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是贺雪峰先生对20多个省的乡村所做的调查。40多篇精短的调查笔记,呈现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在长期经验观察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支撑下,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乡村巨变的蛛丝马迹,金融危机时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新型城市对农村的剥削,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情,农村老年人静悄悄的自杀,丧礼上的狂歌劲舞与“灰公醋婆”,理性行动所导致的非理性后果。这份真实而沉重的笔记体素描,将引领你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和中国的未来。
当前国家的农村政策甚好。我们在湖北荆门农村调查,农民是这样说的:“一亩田若种上两季,说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是没有良心,说高于1000元的也有点夸张。一家若种10亩田,可以有1万元纯收入。若一家有20亩田,那日子就很小康了。”农民的要求不高,温饱有余就已不错。老年人要求更低。中国农村,“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济,当然不可能发财致富,但至少可以维持温饱。更重要的是,在农村机械化和轻简便农业技术推广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体力要求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费时也越来越少。10亩田,即使两个60岁老人也只要不超过三个月就可以种好。此外,国家给农民的粮食补贴目前每亩也有150元左右。因此,纯从经济收入上讲,农村种田也算是还过得去的职业。问题是农业收入归谁及如何分配。国内有主张资本下乡的论者,认为资本下乡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规模经营。但农业现代化以后收入都归了资本,或资本在原本归农民所有的农业收入中拿去一大块,农民可以平均分配到的农业收入就减少了。同时,农民家庭收入其实是由务农和务工两笔收入构成,可以保证超出温饱有点体面生活水平的。过去第一代农民工从外面赚钱回村庄消费,农村显得生机勃勃,比较繁荣。而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后,他们将农业收入拿到城市消费,且他们并不在村庄从事农业生产,而是由年老的父母在农村耕作,他们还将父母维持温饱以外的所有剩余拿到城市消费。这样一来,在县城买房的年轻人就不只是不赡养父母,而且通过代际剥削将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所获收入拿到城市消费。新的通过代际剥削而成的城市对农村的剥削便已成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2009)等多部著作。
论出版自由 本书特色 《论出版自由》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由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约翰·弥尔顿编写,该书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重要的一篇,是他...
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 本书特色 安德鲁·芬伯格编著的《在理性与经验之间(论技术与现代性)》分别从各个方面关注技术与经验的关系。在此,坚持运用技术批判...
融合创新的民国学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从总论与分论两部分来构建民国学术研究的宏观体系。总论从民国学术的背景、特色、研究方法等阐述了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转型、学术...
拉尔夫・达仁道夫(Ralf Dahrendorf)勋爵1929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工人家庭。其父古斯塔夫・达仁道夫(Gustav Dahrendorf,190...
《中国宏观人力资本竞争力审计报告(2014)》内容简介:本报告试图基于人力资源审计的基本原理,使用最简洁的人力资本指标来测量和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日本研究-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高级培训班讲习录 本书特色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日本研究--清华大学日本 研究中心高级培训班讲习录》为...
《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内容简介:一本“有温度”的留学指南,用真实案例回答你留学申请中的疑问,向你展示生动的留学过程;一本“
城市的足迹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每篇文章以一个城市为主题,讲述其文明发展史。这些城市包括古巴比伦、希腊、中国长安、“死亡之丘”摩亨佐...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共5辑)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特色 1905年该书初次发表,在争议中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马克斯·韦伯所著,此次出版收录了韦伯与...
罗志田、许纪霖、杨国强推荐重塑清末民初读书人的群体形象再探“排满”、辛亥革命、教科书、五四、清末新政等历史的“另一面相”·【内容简介】·清末民初的中国面临着“三...
全球正义与文明对话 内容简介 收入本辑的多数论文曾提交2004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那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正义与跨文化对话”,主办单位是华东师范...
《动物王国的惊天秘闻:动物的奇妙语言》内容简介:你知道动物界也有“时装秀”么?蜘蛛原来也有自己的“语言”,青蛙竟然也会“飞
《室内空间设计》内容简介:本书根据设计传统理论与时代特色,对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
欧阳肃通,男,1975年9月生,江西赣州人。1997年和200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得哲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5年于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学系获得宗教学博士学位...
刘小萌,男(1952-),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铸...
汪丁丁,男,北京人,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起先后获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
《爱与平常》内容简介: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认识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妈妈,她们总因为陪孩子时间太少而产生焦虑和愧疚;
新闻教育未来之路 内容简介 “首届全球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众家观点、李希光教授对中国新闻学教育的深入思索、新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青年学生的对话,以及联合国...
悦读MOOK(第十卷) 内容简介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