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酷译》作者以现代游记随笔手法,用全新的视角讲述北魏时期的古都洛阳的风土人情、佛教寺院的兴建、社会文化、民间奇事等,极具现场感,完全避开了古文的奥涩难懂;语言晓畅,一览无余,轻松阅读可让您穿越历史时空重回北魏的古都洛阳。
文学版之《清明上河图》佛教文化传世名著之一。以现代游记笔法讲述洛阳城里的佛事及皇宫秘闻逸事。
关于洛阳那些佛教寺庙的兴起和修建过程,说来话长。在中国上古时代,自有记述伏羲、神农、黄帝三皇的《三坟》,和记述少吴金天氏、颛项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虞舜的《五典》之后,九大流派蜂起,百家学说争鸣,所述的人生社会之道和天地运行之理,都各有流传,也使中国文化空前地丰富,为世界所瞩目。然而几个世纪之前,在天竺国,就是后来所说的印度,早已成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大乘佛教,以及释迦牟尼佛祖所讲的那些关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种种说法,在中国却少有记载,佛教寺庙更是不知为何物。直到有一天,在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之后,这一切才有了改变。
那是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刘庄在夜里梦见一个神人飞来他的寝宫前,仿佛在跟他说着什么。但刘庄听不懂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只看见那神人颈项上放着光,面庞圆润如满月。第二天临朝问政,刘庄让众臣帮他解梦。太史博士傅毅上前说,皇上梦见的那个神人并不是中国的神仙,而是西天佛祖释迦牟尼,他的学说在天竺国影响深远,特别在阿育王朝成为国教。傅毅还建议说应该派人去天竺国作些考察,看看释迦牟尼的言论是不是对增加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信仰有帮助。这话勾起了刘庄的兴趣,于是派出了由中郎将蔡情、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组成的中国取经团去天竺国访求佛法。
这个取经团没有走到天竺国,他们在西域大月氏国碰上了天竺国和尚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那两人正打算向东方传播佛法,这下正好,于是取经团便将两位天竺国和尚请回了汉朝,并用白马驮着佛像和佛经回到洛阳向皇帝复命。汉明帝刘庄看那佛像跟自己梦见的佛祖一个模样,更加深信与佛有缘,于是诏令建立寺庙,供奉佛像、佛经、和尚,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而由皇帝赐名的白马寺,则成了洛阳城*早的伽蓝,乃至中国*早的佛教寺庙。
到七月的时候,孝庄帝元子攸和尔朱荣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黄河北岸,与元颢隔河对峙。尔朱荣没有强攻元颢,却派了自己的堂弟、车骑将军尔朱兆带领一队骑兵偷渡黄河,攻占了硖石,击溃了元延明的防守部队。元延明逃到南朝梁境,后来死在江南。
元颢这边听说硖石丢了,元延明被打败,军心一下就散了。部队溃不成军,士兵纷纷逃亡。元颢的精锐部队,即他从南梁朝江淮地区招募的5000雇佣军也无心再战,虽然站成队列,却都扔掉了武器,空手望着元颢,整个队伍哭成一片。元颢让士兵们各自逃命,自己只带了几十个卫士,骑上马往南逃跑,打算再次投奔梁武帝萧衍。但这次他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运气,一队人马越走越散,*后走到颖川郡长社乡(今属河南登封)这个地方时,已经只剩下几个亲信随从,结果被乡民抓获。元颢被县衙的一个狱卒斩首并送到京城洛阳,一代枭雄的命运就此终结。
这年七月二十日,孝庄帝元子攸回到洛阳,恢复帝位。他经过此番磨难,自然对帮助自己的人更加依赖,所以颁布的**道诏令就是对功臣论功行赏。为太原王尔朱荣加封了"天柱大将军"的称号;加封上党王元天穆为"太宰",就是皇帝身边的事务总管。他们的部将也依次加官晋爵。
但北魏的乱象却巳无法扭转,皇帝与他的"功臣"之间的矛盾冲突*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的堂兄弟、车骑将军尔朱兆把孝庄帝元子攸抓住,关在永宁寺。洛阳城*辉煌的佛教寺庙成了皇帝的囚室,这样的变化真是很有讽刺意味。
事情的演变有它自身的逻辑。那时太原王尔朱荣位高权重,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元子攸发布的所有政令都必须先由他看过,他可以任意修改,对官员的任免也以他的意志为准。皇帝的权力被完全架空了,元子攸日子难过,内心十分害怕,于是对左右近臣说:"我不能这样下去了,宁可跟三国时的高贵乡公曹髦一样,与司马昭拼命而死,也不愿像汉献帝刘协那样被迫让出皇帝大位,眼看着外姓人篡夺国家大权。"
这年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元子攸使了个谎言之计。让身边的人向大臣们通报说,皇后生下了太子,将成为皇位继承人,召太原王尔朱荣和上党王元天穆进宫议事。太子出生属于国家大事,大臣理应前往祝贺。尔朱荣和元天穆不知底细,没有防备就来了。结果两人都在明光殿上中了埋伏。尔朱荣被元子攸亲手拿刀捅死。元天穆被藏在帷幕后的侍卫将军光禄少卿鲁暹杀掉。尔朱荣的大儿子尔朱菩提跟着父亲一起来向皇帝道喜,也被杀死。
尔朱荣带来的随从侍卫、车骑将军尔朱阳等20人在皇宫外的朱华门等候,也被预先设伏的皇宫卫队全部杀死。尔朱氏家族中,唯有尔朱荣的堂弟、右丞相尔朱世隆因为那天不当职,在家休息而躲过一劫。得知宫中发生事变后,尔朱世隆立即集合起堂兄尔朱荣的亲近手下,占领了洛阳城西阳门并放火烧毁,冲出城去,北渡黄河跑到河梁(令河南孟州)驻扎,与朝廷军……
卢阿蛮,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首届重庆“十佳写书人”。出版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文化研究著作《宁厂》、《三峡古镇》等多部。其中《依仁巷》参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荣获重庆市文学艺术政府最高奖——第二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
卢阿蛮,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首届重庆“十佳写书人”。出版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文化研究著作《宁厂》、《三峡古镇》等多部。其中《依仁巷》参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荣获重庆市文学艺术政府最高奖——第二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
《农业安全生产转型的现代化路径》内容简介:中国已成为世界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但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日本当代著名学者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若干重要问题所进行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
绅商也要革命-苏省辛亥年 内容简介 绅商是活跃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特殊社会阶层,在辛亥革命前后他们用富有血性的行动竭力挽回国家利权,并因应时势理性地选择革命...
汉画像石图像艺术与汉代生死观 本书特色 作为汉代特殊的丧葬艺术品,汉画像石经历了三 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其在艺术史与文化史上具有不可 估量的价值。汉画像石虽存在空...
简明日本史 本书特色 《简明日本史》分为上下两卷,共二十四篇。*篇至第六篇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位、民族的由来以及社会之演变等内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从幕府...
陶希聖一生富於傳奇性。中日戰爭前以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論著聞名,戰爭中及戰後投身政界,為蒋介石撰寫《中國之命運》及《蘇俄在中
《武士革命: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内容简介: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闯入江户湾,奉行锁国政策二百余年的日本从此打开了国
《梁巨川遗书》主要内容:此次校印《桂林梁先生遗书》,书名改题为《梁巨川遗书》,《遗笔汇存》因系先生手迹,故释文时于款式稍
《三国史话》内容简介: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
《中国近代史》内容简介:《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写于1938年,从鸦片战争始,终于抗日战争,将中国近
《场景即生活世界:媒介化社会视野中的场景传播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媒介化社会在数字时代的演进模式和深化图景:全球贸易
帝国崩溃前的影像 本书特色还原晚清崩溃前的世态百相,再现老大帝国的落日挽歌!《帝国崩溃前的影像》为晚清*有影响力的报纸《神州日报》副刊《神州画报》选编,所有图片...
中国史学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史纲》: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内容简介 本书的这个新版,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即卷末原有的两篇附...
春秋战国是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巨变时期,国家权力的载体是这样转移的:以天赐神授为政治信仰的国君→以家族血缘为组织纽带的贵州
史学 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
《清华研读间》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微信公众号“清华研读间”的优秀文章汇集,主要是关于清华人物、校园文化、教育
《南京大屠杀》内容简介: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
孟森政法著译辑刊(全三册) 本书特色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对明清史的...
《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内容简介:1969年,婚后的玛乔丽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
帝国衰亡史 本书特色 科马克·奥·勃里恩编著的《帝国衰亡史》是一本引进版的历史文化图书,讲述了古代16个伟大帝国的崛起、胜利、动荡、衰亡,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强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