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酷译》作者以现代游记随笔手法,用全新的视角讲述北魏时期的古都洛阳的风土人情、佛教寺院的兴建、社会文化、民间奇事等,极具现场感,完全避开了古文的奥涩难懂;语言晓畅,一览无余,轻松阅读可让您穿越历史时空重回北魏的古都洛阳。
文学版之《清明上河图》佛教文化传世名著之一。以现代游记笔法讲述洛阳城里的佛事及皇宫秘闻逸事。
关于洛阳那些佛教寺庙的兴起和修建过程,说来话长。在中国上古时代,自有记述伏羲、神农、黄帝三皇的《三坟》,和记述少吴金天氏、颛项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虞舜的《五典》之后,九大流派蜂起,百家学说争鸣,所述的人生社会之道和天地运行之理,都各有流传,也使中国文化空前地丰富,为世界所瞩目。然而几个世纪之前,在天竺国,就是后来所说的印度,早已成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大乘佛教,以及释迦牟尼佛祖所讲的那些关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种种说法,在中国却少有记载,佛教寺庙更是不知为何物。直到有一天,在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之后,这一切才有了改变。
那是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刘庄在夜里梦见一个神人飞来他的寝宫前,仿佛在跟他说着什么。但刘庄听不懂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只看见那神人颈项上放着光,面庞圆润如满月。第二天临朝问政,刘庄让众臣帮他解梦。太史博士傅毅上前说,皇上梦见的那个神人并不是中国的神仙,而是西天佛祖释迦牟尼,他的学说在天竺国影响深远,特别在阿育王朝成为国教。傅毅还建议说应该派人去天竺国作些考察,看看释迦牟尼的言论是不是对增加中国老百姓的精神信仰有帮助。这话勾起了刘庄的兴趣,于是派出了由中郎将蔡情、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组成的中国取经团去天竺国访求佛法。
这个取经团没有走到天竺国,他们在西域大月氏国碰上了天竺国和尚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那两人正打算向东方传播佛法,这下正好,于是取经团便将两位天竺国和尚请回了汉朝,并用白马驮着佛像和佛经回到洛阳向皇帝复命。汉明帝刘庄看那佛像跟自己梦见的佛祖一个模样,更加深信与佛有缘,于是诏令建立寺庙,供奉佛像、佛经、和尚,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而由皇帝赐名的白马寺,则成了洛阳城*早的伽蓝,乃至中国*早的佛教寺庙。
到七月的时候,孝庄帝元子攸和尔朱荣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黄河北岸,与元颢隔河对峙。尔朱荣没有强攻元颢,却派了自己的堂弟、车骑将军尔朱兆带领一队骑兵偷渡黄河,攻占了硖石,击溃了元延明的防守部队。元延明逃到南朝梁境,后来死在江南。
元颢这边听说硖石丢了,元延明被打败,军心一下就散了。部队溃不成军,士兵纷纷逃亡。元颢的精锐部队,即他从南梁朝江淮地区招募的5000雇佣军也无心再战,虽然站成队列,却都扔掉了武器,空手望着元颢,整个队伍哭成一片。元颢让士兵们各自逃命,自己只带了几十个卫士,骑上马往南逃跑,打算再次投奔梁武帝萧衍。但这次他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运气,一队人马越走越散,*后走到颖川郡长社乡(今属河南登封)这个地方时,已经只剩下几个亲信随从,结果被乡民抓获。元颢被县衙的一个狱卒斩首并送到京城洛阳,一代枭雄的命运就此终结。
这年七月二十日,孝庄帝元子攸回到洛阳,恢复帝位。他经过此番磨难,自然对帮助自己的人更加依赖,所以颁布的**道诏令就是对功臣论功行赏。为太原王尔朱荣加封了"天柱大将军"的称号;加封上党王元天穆为"太宰",就是皇帝身边的事务总管。他们的部将也依次加官晋爵。
但北魏的乱象却巳无法扭转,皇帝与他的"功臣"之间的矛盾冲突*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的堂兄弟、车骑将军尔朱兆把孝庄帝元子攸抓住,关在永宁寺。洛阳城*辉煌的佛教寺庙成了皇帝的囚室,这样的变化真是很有讽刺意味。
事情的演变有它自身的逻辑。那时太原王尔朱荣位高权重,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元子攸发布的所有政令都必须先由他看过,他可以任意修改,对官员的任免也以他的意志为准。皇帝的权力被完全架空了,元子攸日子难过,内心十分害怕,于是对左右近臣说:"我不能这样下去了,宁可跟三国时的高贵乡公曹髦一样,与司马昭拼命而死,也不愿像汉献帝刘协那样被迫让出皇帝大位,眼看着外姓人篡夺国家大权。"
这年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元子攸使了个谎言之计。让身边的人向大臣们通报说,皇后生下了太子,将成为皇位继承人,召太原王尔朱荣和上党王元天穆进宫议事。太子出生属于国家大事,大臣理应前往祝贺。尔朱荣和元天穆不知底细,没有防备就来了。结果两人都在明光殿上中了埋伏。尔朱荣被元子攸亲手拿刀捅死。元天穆被藏在帷幕后的侍卫将军光禄少卿鲁暹杀掉。尔朱荣的大儿子尔朱菩提跟着父亲一起来向皇帝道喜,也被杀死。
尔朱荣带来的随从侍卫、车骑将军尔朱阳等20人在皇宫外的朱华门等候,也被预先设伏的皇宫卫队全部杀死。尔朱氏家族中,唯有尔朱荣的堂弟、右丞相尔朱世隆因为那天不当职,在家休息而躲过一劫。得知宫中发生事变后,尔朱世隆立即集合起堂兄尔朱荣的亲近手下,占领了洛阳城西阳门并放火烧毁,冲出城去,北渡黄河跑到河梁(令河南孟州)驻扎,与朝廷军……
卢阿蛮,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首届重庆“十佳写书人”。出版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文化研究著作《宁厂》、《三峡古镇》等多部。其中《依仁巷》参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荣获重庆市文学艺术政府最高奖——第二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
卢阿蛮,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首届重庆“十佳写书人”。出版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文化研究著作《宁厂》、《三峡古镇》等多部。其中《依仁巷》参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并荣获重庆市文学艺术政府最高奖——第二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
《生命蓝图》内容简介:想知道自己的生命蓝图吗? 想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剧本吗? 翻开这本书,找到你
中国历史与文化入门-插图第4版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与文化入门(插图第4版)》:大历史,轻阅读,透视西方人心目中*遥远莫测的中华文明当年明月说:历史就是那些事。...
一本就懂日本史 本书特色 《一本就懂日本史》是一部自旧石器时代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通史。它用20多万字、200多张图,通俗的小版块和丰富的史料知识来还原日...
《最后的皇族》内容简介:*清代皇室生活全解,宫廷社会制度通考 *国际知名汉学家罗友枝代表著作,清史研究里程碑 都城设计、服饰语
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本书特色 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四五运动”这一曾经影响中国发展方向的事件中,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英雄”道路的,以及如何在事后...
秦汉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20章,前12章按历史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帝王的事迹,后8章介绍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秦汉史 目录 **章...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本书特色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向达的史学代表作。该书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唐朝时期长安...
老照片-第一一六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
中国古代碑志文小史 内容简介 碑志文是以碑为载体,记人、记事的文体,根据其内容和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等几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碑志文...
《文化与书法》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学思想的总结。在书法理论上,欧阳中石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关于汉
宋代文学通论 内容简介 本书分文体篇、体派篇、思想篇、题材体裁篇和学术史篇。内容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各体文学的历史地位;雅、俗之辨;尊体与破体等。宋代...
《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内容简介:教育人学是教育哲学的当代形态,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为对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
老照片-第七十三辑 本书特色 本书看点:名家说:沈昌文(著名出版人)我们现在学习外国,还是要回头看看,而不能一味地往前看。现在来温故,会有特别的意义。雷颐(学者...
《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内容简介:从古典时期起,艺术的历史就不断被书写及重写。历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纷纷在
《中国人的德性》内容简介:《中国人的德性》的作者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在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
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 内容简介 《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处理的是历史哲学中两个常见的问题。其一是柯林伍德的主张,即历史学家通过“重思”或者在思想中重演...
本书出自一流外交政策专家之手,是对美国(初建以来)对外交往的全面重新解读。米德的主旨是探讨美国外交政策何以获得成功,为美
《墨林今話》内容简介:《墨林今话》记载清乾隆至咸丰间画家1286人,各立小传。记述各家姓名里居、韵事画艺,并涉及书法、金石、诗
清代反贪大案 本书特色 《清代反贪大案》围绕清朝多起震惊朝野的贪腐大案,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一个王朝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孔...
《革命与历史》内容简介: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