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第七辑)》主要包括竹内好小辑、近代主义与民族问题、文学的独立是什么、中国文学的政治性、新颖的赵树理文学、解读“国民文学论”、战后评论的元历史、近代记忆之场与教科书式文学史的来源、竹内好“国民文学论”与中国人民文学的问题等。
《新文学》旨在适应新世纪人文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积极吸纳一切新鲜成分,促进文学研究的新新不已。在学术上,《新文学》追求独立的精神、高雅的品格、广大的怀抱、坚实的成果。《新文学》兴趣广泛: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文学之间的联系与比较的研究;关于文学的思想、理论、方法与批评;有关研究的介绍、翻译与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研究、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等等。
三、中国镜像:限度与启示
在竹内好时代的日本学术界,语言常常被理解为一种客体,随着这种语言的实体化过程的发展,甚至负载于语言之上的意义也被实物化了。(详见孙歌:《竹内好的悖论》)对于这洋一些宴体化的语言和意义,很难采取一种对话的态度去面对。它们变成了不可冒犯的、难以撼动的东西,成为人们被游说从而必须坚持的东西。这样的话语生成物其实已经摆脱了真实的思想内容而意识形态化、凝固化了,从而越是熟练操演运用这种语言的研究者,也就越容易陷入到“私语”乃至“失语”的危险境地。本来有其内在生命力的语言,在他们的笔下,也许就会变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套话”或者“黑话”之类的东西。显然,用这一系列的“套话”很难对现实进行深入的和实际的理解与认知。因为在对任何对话语及其语境的辩难分析中,都需要一种“行动”的态度:不仅仅是同他者之间,甚至同话语本身之间,也需要采取一种紧张的对话态度,以便在众声喧哗中寻找出虽然不确定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和具体历史语境里更为接近“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的知性活动才能够被称为“批判”。
在西方,与竹内好同时代的阿多诺激动地谴责了诗歌:“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了对今天为什么不能写诗的理由的认识。”诗歌受到了良心的起诉,,阿多诺忧郁地指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任何漂亮的空话,甚至神学的空话都失去了权力,除非它经历一场变化。““奥斯维辛之后的一切文化.包括对它的迫切批判都是垃圾。”“甚至沉默不语也不能使我们走出这个怪圈。”意味深长的是,阿多诺是在一个清晰的边界意识下表述这一愤怒而忧郁的情绪的。他一方面强调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于欧洲人道主义知识传统的“冒犯”从而迫使诗歌、神学都“失去了权力”,另一方面他的话语里也隐舍一个直指“文学与政治”的复杂纠葛关系的纬度。而在东方,或者更明确地说,在东亚这一地理学想象的范畴之内,竹内好,经由鲁迅,将历史和现实视为一种危机结构,并且英勇地投入到这种危机之巾,在日本思想界建立了一个思想和文学的和实际的社会变动息息相关的双重实践层面。
在我的阅读体验里,竹内好的语言方式,是陈述的,而非论辩的,属于“絮语”的那种。其内在具有一种巴赫金所说的“杂语性”:不在自己的作品里清除他人的意向,不窒息潜存于杂语里他人的语气.他保持它们,甚至强化这些因素的影响。文体艰涩而又不清楚,——是一种个人式的、散漫的却义包涵内在紧张感和分寸感的文体,有着日本人特有的模棱两可:暖昧、飘忽、犹疑、模糊。但正因为其暖昧,反而把握到作为话语表达对象的“鲁迅”的内在精神特质,唯其混沌和暖昧不清的写作,才使得他让处在当下这个同样“虚脱”①(竹内用这个词指带当时战争时期的日本知识界的精神状况)且暖昧不明的时代里的人们引起共鸣,一起深味鲁迅的复杂性和遭逄乱世的委屈寂寞之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竹内好建立了研究鲁迅的一种范式。而我们现当代文学恰恰正处在失去范式之后的困境或者毋宁说,自由与可能性之中。所以引入竹内好的意义,部分在于这一行为本身为“主体弥散”(孙歌语)的现当代文学界提供一个反思和重建主体性的可能性。
对于竹内来说,无论是从《鲁迅》抑或是战后关于鲁迅的论述以及以鲁迅为原点的思想活动来看,鲁迅更多地具有竹内将自己的情感、意志、理念和思想主张对象化为参照物的功能,正如他在文中提到的:“对我来说,鲁迅是一个强烈的生活者.是一个彻底到骨髓的文学者。鲁迅文学的严峻打动了我。尤其是*近,当我反省自己,环顾四周,多能发现以前所未见的一面,并为此怦然心动。”这就使得他的鲁迅论更加重视鲁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反应,而不特别追求表现鲁迅外在的“战斗业绩”。何况鲁迅内面的“思想”实践在竹内好的眼里本身就是“行动”。也就是文中所说的鲁迅”横刀立马,直面政治”而又“乔木无动于狂风”②的意思。从而也导致他的鲁迅研究其实缺少一种宏观视角,无法保持一种宽阔的时空视野,这大概是他的鲁迅研究*为人诟病之处。
……
《纪实和虚构》作者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我虚构我的历史,将此视作我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是
英国史演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中的英国史演义。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
老香港:东方之珠 内容简介 香港北角区,有一条“七姊妹”道。这块地皮的变迁,在香港众多地段之中;可推第—。这里原是一个海湾。香港城区,本是不断地填海而成,“七姊...
话本小说史-孤本秘籍拾遗沥金 内容简介 《话本小说史》的另一个特点是力求全面评介各个时期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而又突出了重点,救到有点有线,有史有论。过去由于...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一卷·2007年) 本书特色 本书对德国浪漫派文学进行了系统论述,收录了《浪漫派文学——德语文学花园中的奇葩》、《论批评的本质》、《艾兴多...
仮面の下に美しき素顔を隠したピエロ・トリノス。孤高のジャグラー・レオ。少年買いの外交官・オオナギ。トリノスに惹かれてゆく
明代词学通论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中华书局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期成果,2011年结题鉴定获“优秀”等级,2012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伦敦文学小史 本书特色 伦敦,作为世界上zui伟大的文学城市之一,每一个角落里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故事。《伦敦文学小史》一书贯穿伦敦的各个历史时期,涉及不同的文...
创意阅读:外国文学名家新评 内容简介 所谓创意阅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意,更不是什么独得之秘。创意阅读,话的就是凡阅读总会有读者个人的创意在作用,凡书评更要有评...
HumansofNewYorkmeetsPornforWomeninthiscollectionofcandidphotos,clevercaptions,an...
白屋说诗-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刘大白所著的《白屋说诗(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杂说”中各篇则为作者与他人就诗歌问题的论辩文章。附录则为作者为友人诗集所做的...
三代东瀛物语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见证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历史。横跨风雨飘摇的大半个世纪,历经中日两国几个*重要的时期,一个家族跟随着时代的变迁,...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 目录 目录前言本卷引言**章古代东方是世界文化教育的发源地**节光明来自东方第二节世界*早的文字产生于古代东方第三节世界*早的学校产...
人類移民播種船賽德尼亞出了一個天才駕駛員──谷風長道,長道以驚人的速度和天賦成為機器人「衛人」的駕駛,並且和不斷襲擊賽徳
从内容上看,作品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与回忆孩提时代的湘西生活,其中有表现少年浪漫初恋的纯情文字《我最难忘的一双女
《闯关东》是著名平民作家高满堂搭档著名编剧孙建业历时数年、六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山东章丘人朱开山夫妇和三个儿子闯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本书特色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学与风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入手,确立从民俗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发生、确立以及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
貴族と使用人でありながら幼い頃から一緒に育ってきたアーサーとロラン。けれど、成長するにつれ、ふたりの立場の違いは明白にな
精选《STORY100》自创刊以来“蔷薇花园”栏目中的优秀篇章,由众多名家合力呈现多姿多彩的青春年少情感故事,勾起无限遐想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