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文集》推荐:优越的地位和优裕的生活使她有条件把文学真正作为独立而自由的人生与艺术理想,从而是天然的“为艺术而艺术”派。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林徽因文集》选编了林徽因大部分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
《林徽因文集》主要内容: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注重新诗的格律,注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派。同时,由于专业的原因,林徽因也写了大量的有关古建筑的文章,和呆板的、公式化的学术报告比较起来,显示了文学家学者文笔的不同凡响。《林徽因文集》选编了林徽因大部分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
悼志摩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人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人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这样一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惨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逖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一直到最近两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源宁说,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了倾盆大雨——惟是英伦那样的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他听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水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不止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以后我好奇地曾问过志摩这故事的真确,他笑着点头承认这全段故事的真实。我问:那么下文呢,你立在桥上等了多久,并且看到虹了没有?他说记不清但是他居然看到了虹。我诧异地打断他对那虹的描写,问他:怎么他便知道,准会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我说:“完全诗意的信仰!”“完全诗意的信仰”,我可要在这里哭了!也就是为这“诗意的信仰”他硬要借航空的方便达到他“想飞”的宿愿!“飞机是很稳当的,”他说,“如果要出事那是我的运命!”他真对运命这样完全诗意的信仰!志摩我的朋友,死本来也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我们没有到过的,不免过分地怀疑,死不定就比这生苦,“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温慰”,但是我前边说过最难堪的是这永远的静寂。P79-81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百变昆虫侠》内容简介:杨歌在放学路上遇到一只螳螂,螳螂送给他一片金叶子后便消失了。杨歌的爸爸开始研究金
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集萃:2018 第29届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紧追当时时事,内容正面而深入★荟萃丰富的...
自由是一种状态-学者随笔 本书特色 何兆武,著名学者、翻译家。西南联大毕业。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著有《上学记》等。...
《希腊神话故事集》内容简介:珀耳修斯王子被陷害要去砍掉蛇头女妖美杜莎的头,在仗义机灵的水银(墨尔赫斯)帮助下开始了这趟冒险
《梁文道:我读》内容简介:《梁文道:我读》是基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这个节目通过主持人每天介绍一《梁文道:我
外国小说:草枕 本书特色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夏目漱石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写道:“代表我的艺术观以及部分人生观的小说即将出版”。★夏目漱石的...
上海女性 本书特色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女作家方方说:“就综合实力,我认为中国当今女作家中王安忆是排在**位的。”就其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风...
为荷包记 本书特色 荷包的妈妈记下了荷包从小到大有趣的事。这些事情只有妈妈看得到,只有妈妈写得出。诙谐的文字配上充满童趣的插图,送给将来要当妈妈、刚当妈妈、当了...
我们的文明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系大型电视行动《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配套图书。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影厂党委书记、厂长高峰和总导演、编导、志愿者等...
海角之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午夜快车三部曲之一。风靡日本二十余年,畅销达百万册的旅行文学名著! 午夜快车(midnight express)是土耳其监狱里外籍受刑...
新疆诗章 本书特色 ★沈苇是一个对生存世界有着极其敏锐的现代性体验的诗人。他的诗既偏爱有力度的诗境、阔大的想象,表达着诸如生命的起源与再生、死亡与永恒、人与世界...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 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
草堂 本书特色 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卷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主要考虑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需求,使之更好地与中国文学史教学相配合,同时,也可作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材...
民国名报撷珍 艺术咏叹 本书特色 由郁敏、杨婧编著的这本《艺术咏叹》从民国时期的北京《晨报》、上海《申报》、《民国日报》和天津《大公报》的副刊上选编了既谈戏剧、...
屠格涅夫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
我的宝贝-三毛全集-09 本书特色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搜集的86件宝贝精彩呈现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倾情设计...
墨西哥早晨 本书特色英国作家劳伦斯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劳伦斯短暂的一生中,他*后的日子是与妻子弗里达在意大利、美国、...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本书特色 朱自清欧游,是在以散文成名之后。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于一九二三年《背影》发表于一九二五年,《荷塘月色》发表于一九二七年,而...
对时间有所警觉 本书特色 姚辉,男,1965年1月生于贵州仁怀,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对时间有所警觉》是作者的*新散文诗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