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作者“我为书狂”和对世道人心独到观察、描摹的心路历程,既有“我观”,也有“观我”。作者往往追求“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文字境界,因此,有些篇章别具一格,颇堪玩味。
《风行水上》记录了作者“我为书狂”和对世道人心独到观察、描摹的心路历程,既有“我观”,也有“观我”。由朱卫国著作的这部《风行水上》,或许读来有点意思,就是一部分文字碰到了一些文字的痛楚,惺惺相惜。至于另外一些文字,多半是对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样欣悦文字的一种致敬。
序言
杜甫,忧国忧民,但是异常谦逊。《宾至》一诗中,他说: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很多人十分喜爱“岂有文章”一句,由此衍生出许多另外的名句。
比如,邓石如的“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郁达夫的“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廖沫沙的“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奸佞覆乾坤”……
对于文章,可谓有几分郑重,就有几分淡然。拿得起,放得下。
而在台大附近的紫庐茶园正厅,周德伟一联“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误苍生”,更是让学者朱学勤一见惊心、慨然而咏、不能自已,由此引发了很多大思考。
到底还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再怎么淡然,文章总是要与天下情怀联系在一起。
这部《风行水上》,或许读来有点意思,就是一部分文字碰到了一些文字的痛楚,惺惺相惜。至于另外一些文字,多半是对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样欣悦文字的一种致敬。
不关天下,如何文章?!
后记
“果然有趣”
——代后记
比较能够说明一般读书问题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不喜欢四书五经,却对《西厢记*《牡丹亭》无限钟情。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遭:“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我们注意到没有,好书重在“有趣”。说到这里,我可以说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比较早的时候,我到安庆参加一个文学培训班,会议将近结束的时候,来了好几位书画家。其中有一位书法家叫孟滢(孟滢,1921年3月生,小名法臣,字则忠,笔名孟不残,号师硕,九死一生翁,斋号不残斋、耕石轩、百砚楼),很多人逮着这难得的机会,就让他写条副对联。看着再不求,机会就没有了,我得空挤进去,提出让孟老给我写“书剑飘零”四个字。为什么单要这四个字呢。我想一想,大概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我当时正热衷于读龚自珍的诗,其中“书剑飘零”的人生况味,龚自珍极为喜欢。二是想用这四个字对自己来一个以退为进的勉励。但是,孟老看了我一下,他可是正宗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孟老开始写.结果孟老只写了两个字就开始落款。这两个字就是“书趣”。
九寨沟的神奇就在于这些天造地设的海子,但九寨人也差点走了弯路。据说,朱总理当年来九寨沟,就纠正过当地旅游公司一个错误的做法。他们要在既深且广的长海增加游船项目,朱总理见了,立马制止。这还了得,游船一旦在上游造成污染,这块人类的瑰宝将一下子就会暗淡无光。
因为美丽的海子实在太多,加上当时又忘记买一本关于九寨沟的书,回来看那些照片,我都分不清哪一个海子在前,哪一个海子在后了。上季节海、下季节海、箭竹海、老虎海、五花海……在九寨沟仿佛只有赞叹的份。同游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每看到一个海子,都要替她那位中途改变主意的同伴后悔不迭,这样稀罕的美景竟然当面错过,简直就是终生的遗憾。中国有许多风景中的风景,并且每一处都有世人皆知的说法,如不到长城非好汉、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等,但敢于宣称“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似乎只有九寨沟了。别的地方,你在电视上看到宣传片之后很兴奋,但往往置身其中反倒不觉得怎么稀奇,而九寨沟不一样,你没来之前尽可以驰骋你的想象,你来之后,她还可以加倍地赐予。在别处,你说不定会受到所谓有艺术细胞的人的责备和教诲: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在九寨沟,有没有艺术细胞都没有关系,海子、瀑布、森林、山峰自会启发你的慧根,任何一个人都会一见倾心。
*后我们走进了这里唯一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站在寺院中可以看见远处一座山峰的峰脊的起伏,就像一个慈悲为怀的神的面孔仰首向天。
朱卫国,1963年生。从小偏食。读书、写作亦然。业余时间喜欢写些小随笔、小书评,也写诗歌、小说。工作时间写些新闻作品和论文。发表文字以小书评、小随笔和新闻作品居多。
闫红谈诗经:爱在春秋风雨间 本书特色 作者闫红用优美流畅的文笔,对相对现代人来说晦涩难懂的《诗经》中部分关于爱情的诗歌进行翻译,讲述彼时年代人的爱情观,结合其他...
《诗人与诗歌》内容简介:哈罗德·布鲁姆的大师诗歌课:五十六位诗人,六百年间“影响的焦虑”下的诗歌艺术流变 本书收录了布鲁姆对
闲花 本书特色 “大自然造物神奇,我谨致追慕之意”,《闲花 (精)》的作者这句话道出了所有爱花草之人的心声 。作者沈胜衣以写作花木、书话见长。他考辨流行歌...
西窗随笔(1):高山滚鼓集、道貌岸然集、闻过则怒集 本书特色 柏杨的作品以杂文见长,《倚梦闲话》和《西窗随笔》是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自立晚报》及《公论报》先后开...
聆听树声 内容简介 《聆听树声》收入了一百二十三篇散文、随笔。采用的是编年体的方式,《聆听树声》提供的是比较轻捷、硬性的路数,只选千把字的短制,只选非虚构的文字...
权作一幅相思笺-民国才女美文 本书特色 文集收录作者艺术形态相对精致的散文、小说作品,以及别具探索意义的戏剧作品。作家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赋予作品以清冷感伤的色彩...
《正午7:我们的生活》内容简介:《正午》第七期,发掘“名人”不被知晓的另一面,寻找乡野间被忽视的角落,捕捉时代中执拗的低音。
屈原离骚今绎 本书特色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表字伯庸的是我的父亲。当木星高悬在斗牛之间的那年正月,庚寅的那天,是我的诞辰。屈原离骚今绎 内容简介 这套《屈骚...
当代散文-郭风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郭风散文选集》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当代散文-郭风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
《人生的修行》内容简介:篇篇精选不仅有《背影》的深情也有《给亡妇》的悲恸 雅俗共赏品读人生况味 认识不一样的朱自清 本书精选朱
元曲 内容简介 《元曲》讲述了:诗歌是生命的律动。一首隽永的小诗,可以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反复吟诵;一首恢宏的史诗,可以唤醒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诗歌孕育人的情感,...
《写作》内容简介: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一九九三年出版。虽题名为“写作”,但并不局限于写作本身。作家的点滴
六朝文学与六朝文献 内容简介 这个集子所造的,是我近二十年间陆续在刊物上发表的考证性质的文章。这十几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关于《文选》的考释,多从...
《我要稳稳的幸福》内容简介:事实上,你可能只想要一种稳稳的幸福。做一个被爱的女人,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也许是你内心最柔美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余华在《读书》杂志专栏连载的十三篇阅读随笔,以小说家、读者的双重身份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独特解读,精心研究它们的叙事、技巧...
柳宗元诗文选评 内容简介 二十一岁进士及第的柳宗元可谓少年得志,他满怀理想,极欲为唐王朝的中兴建功立业。然而十余年后,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惨遭失败,作为积...
《窦娥冤》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贫穷的窦天章将女儿卖给蔡婆婆。蔡婆婆在索债途中遭人暗算,被张老头、张驴儿父子救
《裴多菲诗选》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百余篇诗作,除了歌颂革命的以外,也选了一些回忆儿时、讴歌爱情、赞赏自然的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内容简介 朱生豪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自从遇到了宋清如之后,他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宋清如的爱意,从人生理想到...
海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法国三十位作家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家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笔写出了*美妙的文章。这些作品有的细腻、温情,有的雍容、徐缓,有的流畅、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