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阎晶明近十年来关于鲁迅话题的学术随笔集。重要特点为以散文笔法对鲁迅精神、思想、创作及生平进行精微描述与评述,力求生动形象,不求论述总结;力求角度新颖,而非人云亦云;力求材料丰富且取自原著,不做宏篇大论。本书对普及鲁迅作品、精神及其经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鲁迅的学术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提示性。本书多数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十月》《上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重要文学杂志,多以散文发表。其中少部分文章收入多种年度散文、随笔选本。
★以“日常鲁迅”为写作切入点:本书选取烟酒、居住、纪念逝者、友谊、疾病、推荐新人等角度,往往为一般论者所忽略、或一带而过,但对于还原鲁迅的思想、作品和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事物构成了鲁迅的日常,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必须面对的日常。从鲁迅对此类事物的态度和做法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个“人间鲁迅”,一方面也能体会到鲁迅的博大和深沉之处。
★散文化的鲁迅研读:作者借数十年研究鲁迅的功力、兴趣、情怀和资料积累,以散文笔法撰写本书,突破一般意义上关于鲁迅研究的严谨论述和学术范式,更为亲切、生动。行文轻松自然,所论及的鲁迅相关事物,均做到充分的提示性和比对性,是一部雅俗共赏的鲁迅研究著述。
★在轻松的行文中突出鲁迅的当下意义:本书在书写中,既保持了学者的克制,也展现了热爱者的赤诚,重点表现在作者时时不忘将鲁迅的行为、谈论和思想与当下现实进行比较,从而曲折地对现实进行批判,并指出相对于鲁迅的研究,鲁迅的普及工作更为有效;相对于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影响,鲁迅对中国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并且理应持续下去。
代序:“须仰视才见”
——鲁迅阅读心史
阎晶明
“须仰视才见”,是鲁迅小说《一件小事》里的一句话,是小说中的“我”感受到人力车夫愈走愈高大的背影后的感慨。在一定程度上,鲁迅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人力车夫”,他以甘愿蜡炬成灰的品格和默默付出的毅力,为民族性格的铸造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经典不会被撼动
对我而言,谈论鲁迅属于“奢谈”,从不敢对自己写下的相关文章有半点自我欣赏。和一些人天然的不以为然不同,我敬重那些致力于鲁迅研究的专家。一个民族伟大的经典作家,需要人们敬仰,更需要有人不懈地以专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去阐释和挖掘,使经典作家的思想、精神及艺术光彩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始终熠熠生辉。这种专业的研究其实就大多数研究者而言,并不能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反而让人产生一种“飞蛾投火”的悲壮感,但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精神是必须要有的。至今还记得,已经是30多年前的某个冬日,我坐在一间简陋的学生宿舍里,从一本学术刊物上读到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 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徬徨>综论》,完全被震到了!鲁迅还可以这样研究,研究者还可以如此全情投入地去抒写对鲁迅的认知而全然不见“论文”的固定格式。我曾经反复阅读那篇文章,以至于到后来此文扩充发表、成书出版后,仍然觉得我读过的文章*为精要和华彩。可见鲁迅研究界在那时已经拥有很多了不起的才俊。保持对鲁迅的阅读,蓄积“鲁迅研究”的愿望,也成了我个人长期坚持的信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鲁迅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歇过。这种议论很多时候是无谓的纷争,也或者是刻意的对鲁迅的拉低。有过与鲁迅“断裂”说,有过将鲁迅作品从语文教材里大幅减少说,有过关于鲁迅的各种传闻八卦说,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鲁迅研究者艰难地前行着,“吃鲁迅饭”也成了这些“从业者”背负的“因袭的重担”。鲁迅研究者的身份感受到质疑。
在鲁迅身上赋予太多文学之外的因素,招致不少人刻意的议论,并将之说成是让鲁迅“走下神坛”。然而另一种情形也并不让人乐观,即很多人把鲁迅看作只是个作家,凡若不读文学,即有理由不问鲁迅。鲁迅作为民族精神之魂,远未深入人心。我还记得,大约十年前参加一个图书项目评审,有人对出版鲁迅辞典的项目提出质疑,理由是鲁迅不过是一个作家,为一个作家编辑辞典有何必要。我却认为,外国人可以为一本经典书籍编辑辞典,可以为一个作家如莎士比亚编辑辞典,我们为什么不能为鲁迅编辑辞典。这册厚重的《鲁迅大辞典》后来也成了我书桌上从未移开的工具书。文化界的认识尚且如此,鲁迅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就更值得探讨了。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同时代作家郁达夫在缅怀文章《怀鲁迅》里,就有这样评价鲁迅且论及国人应当如何对待鲁迅的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作家叶圣陶的悼念文章《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了同样的认知:“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今天,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鲁迅作品是当代中国人阅读中持续不减的重点。鲁迅的创作、翻译、学术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其价值和份量正被人们深刻认知,鲁迅的精神和思想,他对提升民族性格的自觉努力,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这是令人欣慰的。
鲁迅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现实性
2016年,正逢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纪念座谈会上,我又一次听到很多鲁迅研究专家们,对鲁迅及鲁迅研究的当代境遇提出诸多忧虑。而我则以为,这正考验和体现着鲁迅研究者的价值和作用。在我看来,鲁迅研究既有学术责任,也有向社会传播鲁迅的责任,在当前情势下,向社会传播鲁迅的责任更加重大,应当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鲁迅对全民族的意义。鲁迅形象在全社会到底有多高?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大家的意见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否定鲁迅的声音更容易传播。在这个过程当中,鲁迅研究界的学者也有责任,这个责任要求我们不能把学术只当成学问,应该向社会传递鲁迅精神,视其为一种文化滋养,在某些历史时刻,鲁迅精神是火炬,是灯塔,全民族应为之骄傲,这样的意识需要通过鲁迅研究树立起来。莎士比亚研究也可以有很多角度和结论,但是当“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几乎成为一句谚语的时候,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讨论就设定了一个前提。鲁迅之于中国文化比起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文化,价值、意义、重要性或许更高更大,但人们对其认识却难得有一个基本确认的前提。
同时我认为,把鲁迅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放在当代文学格局中阅读和研究很重要。鲁迅思想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其强大的现实性,在于他对民族性格的根性剖析具有长久的“当代性”。把鲁迅的文学成就结合到当代文学中去,才能看出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伟大性。我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追求,*后就体现在鲁迅的经典性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都是朝“鲁迅”这个目标去的,包括鲁迅自己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的表述并不是忽略同时代作家,而是说鲁迅集中体现、*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度和创作高度。鲁迅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鲁迅思想和创作高度的延展,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高度,那就是他的余波。这才是一个经典作家的地位。
面对一个经典作家,永远有很多阐释空间。鲁迅研究界具有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和学术担当,将鲁迅的思想、精神,创作、人生,以活的形态表达出来,让鲁迅形象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骄傲。
阎晶明:评论家,曾任《文艺报》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鲁迅的文化视野》《独白与对话》等,主编有《鲁迅演讲集》《新批评文丛》等。
雅舍 本书特色 共收录了梁实秋42篇随笔、散文:写他写作的地方,写对于孩子教育的忧虑,写女人的谎言,也写棋书画、婚俗典礼,还有人们的吃相、讲价,以及酸梅汤、糖葫...
浮世澡堂 本书特色 “(周作人)把江户时代的平民文学与(中国)明清俗文学加以比较,并称赞了一九的《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和三马的《浮世澡堂》与《浮世理发馆》的独创性...
海桑随笔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也算肖像 本书特色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蓝英年先生对1930年代昙花一现的畅销书漫画肖像集《也算肖像》的翻译。这部作品鲁迅生前即已高度关注。该书保留了43幅苏联时期非...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
唐宋词十七讲 本书特色 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被学界誉为“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初发表于从1908至 1909年之交的《国粹学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一百多年来,《人间词话》的文化...
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选编了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的四十多篇杂文,根据杂文的不同主题分为十六个部分,主题涉及广...
更野草 本书特色 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是如何生成的吗?它向往阳光,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更野草》——当代中国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散文集。天...
《大自然的日历》内容简介:《大自然的日历》几可认为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将其思想和感情从美学的角度潜入到对世界的原初和
水浒原来很有趣 内容简介 《水浒》从来就是一本奇书,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水浒》,因为《水浒》中有每个人的生活,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一张鲜活的面孔,都有一...
碎琉璃 内容简介 《碎琉璃》回忆20世纪上半叶山东故乡的人和事,娓娓叙说故乡的亲人、师友以及少年经历,自传色彩浓郁。这部散文集虽是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故事,其实...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山东卷 内容简介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山东卷)》系游记散文大系系列书籍之山东卷,全书选编的文章均是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家散文游记名作,...
李国文文集:第10卷:随笔:一:红楼非梦 本书特色 李国文是当代文坛的常青树。早年以小说成名,亦因小说获罪,被打成“右派”,备受迫害。“文革”后复出,驰骋文坛数...
师英录 本书特色 何俊编著的这本《师英录》阐述了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侯外庐、牟宗三、徐规、余英时、李泽厚、沈善洪、陈村富、陈植锷、葛兆光、陈来、杨国荣等大师名...
《互联互通的金融大时代》内容简介:●香港证券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首部力作。●破解互联互通时代香港资本市场财富密码。纵观
与“鬼”为邻:一个驻日中国工程师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本书特色 《与鬼为邻》是2006年度新浪*佳写作博客,2008年度新浪十大草根博客,萨苏十年日本故事汇,新浪...
快逃,河马来了 本书特色 《快逃河马来了》是作者何袜皮媒体专栏文章结集和部分未曾发表过的随笔,诙谐幽默,清新文艺,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思想的火花。作者目前在美国就读...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本书特色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用的书。它很像一本诗人、画家的传奇故事集,又很像一部鲜活的近代题画诗演进史。《趣谈中国近代题...
图书试用网www.ilucking.com特别推荐《席慕蓉诗集(套装共6册)》包括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