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个移植过程,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史、医学史,乃至科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一直以来,这一段历史很少有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力图还原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
本书所关注的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早期在我国的传播历史。1851年,来华医学传教士合信在行医之余,编撰了《全体新论》一书,向中国人首次介绍了西方的近代生理学。自此,生理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经过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1926年,在协和医科大学内,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这也标志着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我国正式建立了起来。这一段历史,既包含了当时西方的医学传教土们在行医之余进行基础学科传播的努力,也包含了国人从初识西洋生理到彻底接受的过程,更特别的是,它反映了近代中西医在学理上的争论与冲突,耐人寻味。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引言部分探讨了明末清初之时传教士传人中国的一些西方生理学知识。这为后来近代生理学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后面的章节里,主要通过著作、报刊、教育、名词以及中医生理的接纳问题分别进行详述和讨论。通过这些内容,力图还原当时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西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
《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内容简介: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个移植过程,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史、医学史,乃至科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一直以来,这一段历史很少有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力图还原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所关注的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早期在我国的传播历史。1851年,来华医学传教士合信在行医之余,编撰了《全体新论》一书,向中国人首次介绍了西方的近代生理学。自此,生理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经过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1926年,在协和医科大学内,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这也标志着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我国正式建立了起来。这一段历史,既包含了当时西方的医学传教土们在行医之余进行基础学科传播的努力,也包含了国人从初识西洋生理到彻底接受的过程,更特别的是,它反映了近代中西医在学理上的争论与冲突,耐人寻味。
插图:此外,亦有国人有“内需”的情况。譬如在明朝末期,西国记法盛行,利玛窦因而在南昌传授记忆术。后来在巡抚陆万赅的“强迫”下,利氏便将他手边的记法翻译成《西国记法》。而有趣的是,陆万赅此举却并非对西方知识感兴趣,而是为了帮他的三个儿子应付科举。①可见,当时的记法引起了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国人的兴趣,西方的有关神经生理的知识也就顺便传了进来,这或许是国人最早会接受“脑主记忆”之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在谈到西方医学之传入时说道,“传教士不远万里提了一个篮子来到中国,篮子里所装的礼品中,碰巧有西洋的医药”。②而对于生理学而言,情况却并非如此,西方的人体生理学知识来到中国,绝非碰巧之事,而是各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而对于这些传人的生理学知识,国人中真正接触到的并不多,除了王学权等几位医生以外,就只有少数的几位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了。当中国的这些士大夫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盖伦式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时,尝试融合者有之,拒绝接纳者也有之。但是在中医学界,尽管当时接触到这些西方生理解剖知识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被当作洪水猛兽,而是受到了一个相对善意的接待。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当时西方医学的疗效并不比中医好,这也使得士大夫们对中医的信心没有被动摇,所以传人的这些解剖生理学知识,被士大夫们当作是对中医的有益补充而被接纳了。其次,盖伦的解剖生理中的“四体液”学说和“三灵气”说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冲突并不大,其脑说以及解剖之类的知识可补中医的不足,却无法动摇中医的根本。因此传人的这些解剖生理学知识,也导致了早期“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这些都为后来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明清之际的这一次传播,让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与中医不太一样的看待身体的方式。或许因为当时西医还并不高明,也或许是因为要对中国已经流传千年的传统形成挑战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之事,这一次传教士们带来的生理学,只是在水里荡起了一些涟漪。后来随着清政府的禁教,这些涟漪很快就恢复平静了。然而这些洒下的种子,也给两百年后再一次传人中国的西方生理学,埋下了伏笔。
袁媛,女,1976年生。199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后在东华大学任教至今。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医学史。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青山草木 本书特色 作为博物学家的刘华杰教授对大青山草木的深情,都通过生动的文字展现出来。博物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共通、共融,本书可谓做到了天、人、植物...
生物进化双向选择原理 本书特色 总论**章进化的基本单元——物种**节物种的复杂性一、变化不定的种二、变又不变的种三、模式标本与种四、关系特殊的种五、难以定义的...
电动力学概论 本书特色 《电动力学概论》采用了比较自然的逻辑体系和简单易记的符号系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内容和方法,突出了理论物理教材简洁、优美、严...
守护大熊猫 本书特色 《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国内...
地球信息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体系和应用领域;阐述它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有关对地观测、时空信息获取的*新...
重点介绍了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酒精、咖啡因、尼古丁、杀虫剂、铅、汞、砷、金属、溶剂、持久性污染物、内分泌干扰剂
南北朝隋唐数学 内容简介 从公元386年拓跋珪称代王,北魏肇始,至公元907年,*后一位唐代皇帝被废黜,在这长达52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政治由南北对峙走向...
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周永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果,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协会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推荐,是我国*部地质科学...
狗狗也能玩转物理学 本书特色 量子物理学 你一定会想,拜托,我连牛顿三大定律都搞不清楚。现在别怕,量子物理学家查德奥泽尔(ChadOrzel)研发出一整套连狗狗...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本书特色 管飞编著的《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概略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并论述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九...
分子共和国 本书特色 化学真的很神奇,它不仅可以使物质千变万化,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变丑为美,还可以使学习化学的人成为科普作家!它对人类的贡献可大了。不信?那就...
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位曾从事科学前沿研究的科学技术学家的自然主义视角出发,逐一消解了“学院科学”的默顿规范。作者证明,科学知识那些熟悉...
量子论与原子结构-理论物理-第二册-物理卷 本书特色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物理卷 理论物理(第二册):量子论与原子结构》为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
科学的历程 本书特色 本书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疏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第四版) 内容简介 本书的这一版已将亚原子物理学的*新研究成果包括在内。为此,我对某些章节稍作改动,使它们与新的研究结果...
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品的未来) 内容简介 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创造拥有奇特力量、经过精心设计的作物——从降低胆固醇的大豆到利用太阳能制药的烟草。它们有着巨大...
连续体和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第2版)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介绍关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力学特点而不是数学风格。全书采用统一的风格和标记,有助于学习...
多糖Ⅱ:真核生物多糖 本书特色 本书的读者首推高校和生物、材料、化学类科研院所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本书对从事真核生物多糖类高分...
物理 全国成人高考最新十年试题分类解析丛书 本书特色 ★掌握预测分析★剖析试题详尽★点拨考试策略★短期复习见效物理 全国成人高考最新十年试题分类解析丛书 内容简...
这本牛顿研究的集子包括了作者年十几年来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每篇都论及牛顿科学思想的一个不同方面。虽然每篇文章都是分别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