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个移植过程,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史、医学史,乃至科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一直以来,这一段历史很少有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力图还原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
本书所关注的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早期在我国的传播历史。1851年,来华医学传教士合信在行医之余,编撰了《全体新论》一书,向中国人首次介绍了西方的近代生理学。自此,生理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经过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1926年,在协和医科大学内,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这也标志着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我国正式建立了起来。这一段历史,既包含了当时西方的医学传教土们在行医之余进行基础学科传播的努力,也包含了国人从初识西洋生理到彻底接受的过程,更特别的是,它反映了近代中西医在学理上的争论与冲突,耐人寻味。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引言部分探讨了明末清初之时传教士传人中国的一些西方生理学知识。这为后来近代生理学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在后面的章节里,主要通过著作、报刊、教育、名词以及中医生理的接纳问题分别进行详述和讨论。通过这些内容,力图还原当时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西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
《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内容简介: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个移植过程,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史、医学史,乃至科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一直以来,这一段历史很少有人问津,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力图还原生理学早期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探讨国人对生理学的接受过程。《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所关注的是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早期在我国的传播历史。1851年,来华医学传教士合信在行医之余,编撰了《全体新论》一书,向中国人首次介绍了西方的近代生理学。自此,生理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经过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1926年,在协和医科大学内,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这也标志着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我国正式建立了起来。这一段历史,既包含了当时西方的医学传教土们在行医之余进行基础学科传播的努力,也包含了国人从初识西洋生理到彻底接受的过程,更特别的是,它反映了近代中西医在学理上的争论与冲突,耐人寻味。
插图:此外,亦有国人有“内需”的情况。譬如在明朝末期,西国记法盛行,利玛窦因而在南昌传授记忆术。后来在巡抚陆万赅的“强迫”下,利氏便将他手边的记法翻译成《西国记法》。而有趣的是,陆万赅此举却并非对西方知识感兴趣,而是为了帮他的三个儿子应付科举。①可见,当时的记法引起了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国人的兴趣,西方的有关神经生理的知识也就顺便传了进来,这或许是国人最早会接受“脑主记忆”之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在谈到西方医学之传入时说道,“传教士不远万里提了一个篮子来到中国,篮子里所装的礼品中,碰巧有西洋的医药”。②而对于生理学而言,情况却并非如此,西方的人体生理学知识来到中国,绝非碰巧之事,而是各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而对于这些传人的生理学知识,国人中真正接触到的并不多,除了王学权等几位医生以外,就只有少数的几位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了。当中国的这些士大夫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盖伦式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时,尝试融合者有之,拒绝接纳者也有之。但是在中医学界,尽管当时接触到这些西方生理解剖知识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被当作洪水猛兽,而是受到了一个相对善意的接待。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当时西方医学的疗效并不比中医好,这也使得士大夫们对中医的信心没有被动摇,所以传人的这些解剖生理学知识,被士大夫们当作是对中医的有益补充而被接纳了。其次,盖伦的解剖生理中的“四体液”学说和“三灵气”说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冲突并不大,其脑说以及解剖之类的知识可补中医的不足,却无法动摇中医的根本。因此传人的这些解剖生理学知识,也导致了早期“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这些都为后来西方的近代生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明清之际的这一次传播,让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与中医不太一样的看待身体的方式。或许因为当时西医还并不高明,也或许是因为要对中国已经流传千年的传统形成挑战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之事,这一次传教士们带来的生理学,只是在水里荡起了一些涟漪。后来随着清政府的禁教,这些涟漪很快就恢复平静了。然而这些洒下的种子,也给两百年后再一次传人中国的西方生理学,埋下了伏笔。
袁媛,女,1976年生。199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后在东华大学任教至今。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医学史。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癌症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尚有许多难题有待破解,癌症治疗总体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癌症:进
光镜技术及其在水生生物上的应用 本书特色 张东升主编的《光镜技术及其在水生生物上的应用》共分为:基础知识;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在水生生物研究上的应用三...
科学的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萨顿科学史丛书》总序译者的话科学史的理论基础四条指导思想科学和传统科学史的科学基础科学史的历史与实践已做的事与要做的事科学史教学是可...
大学物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是编者教学经验的总结。全书内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近代物理等几大部分。...
单种群生物动力系统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初始,国内对“生物数学”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从事生物数学研究、学习生物数学的人数之多已居世界之首。本书是为了...
声音与人耳听觉 内容简介 本书由声音和人耳听觉两大部分组成。声音部分主要是从声源的声学构造和发声机理出发,阐述人声和乐声的声学特性;人耳听觉部分详细介绍了人耳的...
天体与天象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体、天象的基本介绍,四季星空及中国境内可见星座的识别方法,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初级天体、天象摄影技巧等。天体与天象...
波行天下-从神经脉冲到登月计划 本书特色 在宁静午后的海滩上徜徉,去夏威夷冲浪,再顺道去看看脑波、无线电波、红外波的起伏,微波、激波、光波的振荡。跟着这位活力四...
常见南方野花识别手册 内容简介 《好奇心书系·野外识别手册:常见南方野花识别手册》所述的南方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本地区内的植被类型多样,野生花卉种类极为丰富...
20世纪的物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
海岸带黄土与古冰川遗迹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海洋出版社出版★ 是李培英、徐兴永、赵松龄三位海洋专家著作★ 附插图及表共计313幅,材料丰富,多为**手材料...
后相对论光速是常量的第4次解释 内容简介 本书边思考边推导,对相对论进行了精细演绎、深入剖析和充分欣赏。而后,仍然沿用爱因斯坦的思想和方法,调换角色,站在...
澳门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内容简介 海洋是澳门文化的摇篮。海洋文化的发展,使澳门完成了从普通贸易泊口到国际贸易港的演变。几百年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澳门的多...
玻恩与哥廷根物理学派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玻恩与哥廷根学派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玻恩及玻恩学派、玻恩与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玻...
《宇宙逍遥》是著名物理学家、“黑洞”的命名者惠勒的新作,其中既有作者对实在论等哲学问题的独特思考,也有对爱因斯坦、玻尔等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赛题详解及点评-2011版-第2版 本书特色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赛题详解及点评(第2版)(2011版)》:汇编历届全国大学生竞赛试题,并给出...
工程地质学实习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杭州地区地质教学实习教程、苏州地区地质教学教程和巢湖地区地质教学实习教程四大部分。工程地...
定量热红外遥感模型及地面实验基础 目录 扩展版前言原版序原版前言第1章 遥感试验场和遥感模拟试验1.1 科学实验与普朗克定律的诞生1.2 遥感试验场的意义及工作...
固体无机化学 本书特色 固体无机化学与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泛,并涉及许多艰深的理论和专门的领域,所以难免挂一漏万。这本《固体无机化学(第2版)...
发现瑰丽的植物 本书特色 纵览博物学艺术精华,邂逅自然界自由精灵。渐次打开西方博物学三百年来宝藏的大门,感受人类业已封存的美好记忆。薛晓源先生主编的《博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