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
在书中,作者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
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申一篇文章的标题,
这六个字表达了作者在本书出版时*想说的话,
也是作者对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善良、丰富、高贵.
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
在我看来,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
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风中的纸屑(经典随感)(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继《人与永恒》之后的第二本随感集。书中记录的随感都是由作者于念头闪现时随手写下的文字连贯而成的。正是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作者站在哲学家的高度,以浅白的文字,对于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弧独、信仰和宗教、待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做了发人省思的论述。
爱与孤独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s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在舞曲和欢笑声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独处中,我享受人生。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有两种孤独。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幸福。有邂逅才有人生魅力。有时候,不必更多,不知来自何方的脉脉含情的一瞥,就足以驱散岁月的阴云,重新唤起我们对幸福的信心。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独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独,乃至在孤独中死去。可是,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当然,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有人独倚晚妆楼”——何等有力的引诱!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爱的缺席。女人一孤独,就招人怜爱了。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男人的本分。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善良·丰富·高贵》(2007),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偶尔远行》(2006),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以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6)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实斋笔记 内容简介 清代大史学家章学诚字实斋,他是浙江会稽人,我则源于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一系,因此决无冒充名牌促销此书之意。我之取名实斋,乃是借用荻溪章氏第十二世...
上海 Waltz 本书特色 文汇原创丛书 。一段段消逝的时光,一个个寻回的旧梦,一桩桩难忘的往事,化成——一篇篇翔实的笔记,宛如一曲十里洋场上的Vienna W...
莫言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本书精选莫言中篇小说数部,他的小说以其斑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而独特的...
名家·名译--三个火枪手 本书特色 《三个火枪手》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但 对于大仲马来说,历史不过是他讲故事的幌子而已, 因为他喜欢戏说历史。这部小说的主...
读诗-忽然之年-2013年第四卷 内容简介 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主编的《读诗(2013年第4卷忽然之年)》为系列出版物《读诗》2013年的第四卷,由国内极为...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内容简介:送一首诗给你的爱情!《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伟大的
八卷八册第一卷(上)冰茧庵读史存稿第一卷(下)冰茧庵读史存稿第二卷冰茧庵古代文学论集第三卷冰茧庵词说第四卷《三国志》与陈
文学散步 本书特色 本书着意探讨有关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他是用“散步”的方式来谈论,举重若轻,突破了一般“概论”的樊篱,富于才情的新鲜见解处处呈现,成就了一本很...
废名选集 本书特色 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废名文学创作的实绩,主要体现在小说方面。同时,在新诗、散文和文学批评领域,也各有建树...
2007-中国年度散文 内容简介 余秋雨写殷墟和甲骨文,写数千年前中国的祖先以甲骨记事,写甲骨文在偶然中的被发现,写文化学者为保存和研究甲骨文的种种困苦,文章颇...
千秋一曲舞霓裳-洪昇与《长生殿》 本书特色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
作品目录卷一 绪论卷雅俗篇武侠篇一、武功的艺术化二、武功的哲理化三、武功的性格化四、侠与非侠五、金、梁、古笔下的武、侠比
决定快活 本书特色 在与百年前罗丹,福楼拜略相近似的文化语境中,今天我们不必揣度谁是新建画中难以自弃的风流女子,“她”根本不存在。假如自己是上帝,自己就会给亚当...
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
莎士比亚故事续篇(简写本) 内容简介 确实,没有比彼特鲁乔更合适的人选来当此重任了。他的性格与凯瑟琳一样的高傲,同时,他又是个乐天派,非常愉快的人。他也很聪明,...
作者简介杨绛: 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
《悲喜浮生》内容简介: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送给彷徨者的解惑之书,也是梁晓声的人生总结与心灵
勃洛克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勃洛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18岁时开始诗歌创作,1904年出版的《美妇人诗集》是他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
《滕泰透视通胀》内容简介:近两年,通胀已经成为各大媒体,普通百姓,投资机构,政策制定者均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全球经济危机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本书特色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都是忆梦、寻梦、述梦之作,而其梦则多是只鳞片爪式的,所以,其文多短制,少长篇。其对既往之梦的追忆、寻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