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迈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华诞。认真学习、全面研究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进行反思,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園城市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简史》主要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八十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漏斗胸与鸡胸百问百答》内容简介:漏斗胸和鸡胸是临床上发病率的两种胸壁畸形,可引起患者一系列临床不适症状。本书详细介绍了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 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内容简介:编写...
城乡公民参与和政治合法性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来自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研究我国城市和乡村地区基层公民参与和政府合法性的论文,是一项国际合...
月读-干部经典读本-2011年第4辑(总第16辑) 内容简介 本辑主题为“秉公执法”。 选文包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法”的诸多层面观察与思考,包...
《中国依法治国二十年(1997-2017)》内容简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二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
代议制政府:英汉对照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译丛精选西方学术思想流变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传世名作,由多位专家学者选目,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
世纪前沿 少数的权利 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是加拿大著名哲学教授威尔·金里卡近6年来对西方国家中族裔文化群体的地位和权利问题...
J. F. C. 富勒(1878-1966),全名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英国将军,享誉世...
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 本书特色 《列宁全球化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系统地解读了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阐述了列宁早期的全球化思想,构建了列宁全球化...
《锋从磨砺出——美国陆军战术体制的发展历程》由郭慧志编著。1775年6月14日,美国大陆军正式诞生,从那时起到现在,在238年的岁
江湖三百年:从帮会到黑社会 本书特色 本书是研究秘密社会史的权威专家秦宝琦教授在做客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讲稿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真实再现了...
列宁选集-2 本书特色 《列宁选集》第三版同第二版相比有较大调整,力求以更加合理的结构和精审的编目,完整准确地反映列宁思想的精华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为了...
申论攻略-(2018年版) 本书特色 李剑南编*的《申论攻略》包括申论概述,申论题目作答方法论,申论之“概括材料类题”攻略,申论之&ld...
《Cinema 4D R18基础与实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共19章,全面讲解了Cinema 4D R18的使用方法并配以对应的案例操作,介绍了在工作中
读懂中国梦 本书特色 按照“中国梦”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公茂虹编著的《读懂中国梦》分为序言、五章和结语。阐述梦想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近代以来...
《预警机:信息化战争的空中帅府》生动、全面而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预警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技术,回顾了预警机的起源、发展过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本书特色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图书入选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2011畅销红...
廉洁日历(2018年) 本书特色 ★ 鹭江出版社出版,48开小开本设计,方便随身携带,记录每日思绪★ 采用布面精装、书心裸脊,以便使内页可以翻开摊平★ 整体设计...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内容简介: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
《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内容简介:宋代是中国历具有人文精神、有教养、有思想的朝代之一,有些历史学家将之比作中国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