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多奇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信上写着“欢迎你来我家玩儿”。多奇按照信上的地图走啊走啊,终于找到了信上所画的房子!多奇使劲向上看,可是怎么也看不到房子的顶层。
多奇好奇的走进去,发现这里住着老鼠一家。原来这是一座100层的房子,每十层住着一种动物,那么接下来的十层住的会是什么动物呢?这座房子的顶层住的又是谁呢?它为什么要邀请多奇来玩儿呢?多奇能顺利地到达第100层吗……? 一切问题的答案将随着你和多奇的探险一一揭晓。
日本畅销,韩国畅销,台湾畅销,已售50万册!
一本不可思议的神秘绘本,集绘本、故事、百科、启蒙于一身;
一本讲述了10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充满想象力和细节的绘本;
一本让孩子学习十进制,并轻松地从1数到100的绘本;
一本可以自上而下翻阅、体验纵开式的全新阅读模式的绘本;
一本妙趣横生、时刻带给你惊喜的、真正值得反复阅读的绘本;
一本不需要营销、完全自己畅销起来的绘本;
一本与众不同的绘本,在日本历经2年的精密策划才和广大读者见面,在中国同样历经了2年的时间才和广大读者见面,希望能够得到小朋友们的喜欢!
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蔡敏玲教授重磅推荐!
畅销书的背后
《100层的房子》是一个稍微有点不一样的绘本,在日本出版时,它没有在媒体做任何宣传,就这样静静的卖起来了。2008年6月**次印刷7000册,经过大约1年的时间,《100层的房子》突破了10万册。甚至在圣诞节期间,它还成为了*受欢迎的圣诞礼物。到2010年初,销量已经达到了27万册。该书的责任编辑秋重羊老师也说:“这本书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宣传,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宣传的绘本,它的畅销真的很出人意料”。
尽管有如此多的出人意料,但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所有的不可思议立刻烟消云散了。
首先,它的形式的确很少见。一般的绘本都是横开,这本书是纵开。不仅如此,翻阅时是要一页页向内侧翻下来的。刚看到这本书的读者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一定也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当你一页页翻下来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向上爬的感觉?这正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地方,细心的读者一定不要错过。
交不完的朋友和说不完的故事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教授蔡敏玲
蜘蛛王子从望远镜里看到男孩多奇,写信邀请他到100层楼顶来看星星。这个浪漫的故事开端,搭配巧妙的开本设计,帮助读者和多奇一起爬这100层楼——横式的书,打直阅读,翻开下一页,就会有“往上爬”的感觉。
爬一百层楼梯本来是寂寞、枯燥而且辛劳的苦差事,但是当二楼门上的乳酪和老鼠图样把多奇引入室内,爬楼梯就变成认识朋友的新鲜事了。随着每一个跨页展开,十层一户的动物住家剖现眼前。每一户的形状、颜色,以及和天空接触的方式,各有风格;楼内的室内摆设、装置和活动,也因为动物的习性各有奇趣。这样一来,只在同一点往高处攀升的多奇和读者,每爬高一层楼,就有好多细节可以观察,有好多“家”的故事可以说了。
小孩叙说经验,最常使用的组织方式是序列和因果关系。不过,这一百层楼之间那么多的细节,既是同步显现,又有“爬”这个动作引发的时间感,孩子说起楼和楼、户和户、家和家、多奇和蜘蛛王子、人和星空之间的联系,绝对不会止于“然后”和“因为……所以……”。
多奇收到信,爬楼认识了10家动物后,在最后一页写信邀请蜘蛛王子来访。写信这个举动,一点也没给人故事已经说完的印象,反而创造了后续就要开始的感觉!
100次的观察与100次的发现
艺术工作者宋珮
这本图画书的形式非常特别,由下往上的翻页方式,让小朋友阅读的同时,就像跟着多奇一起一层层往上爬到第100层楼。从1到100楼,每层楼都有楼层标识,让小朋友不仅有练习数数的机会,也能学习十进位的概念。
在这栋100层楼的家里,每10层就住着一种动物。作者将10层画成一个跨页,保留了动物原有的习性:像松鼠收集橡树果实、青蛙离不开水、蝙蝠倒挂……同时也和小朋友分享想象的趣味,例如:蜗牛家里有许多螺旋状的物品,像冰激凌、蛋糕卷,以及唱片唱盘的联想;蛇的身体可以当跳绳;蜘蛛用丝线织毛衣;啄木鸟用嘴雕刻……作者对于每一层楼的楼梯、家具、窗户都精心设计,处处藏有惊喜,是一本让小朋友充分享受读图乐趣的图画书。
每十层楼就是一种动物的家,每一层楼中的动物都在做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家中的成员每个人都在做不同的事情一样。
孩子看到画的时候非常喜欢,笑着研究每一层楼的动物们在做什么,看到蝙蝠家连厕所都倒吊着的时候简直是笑翻天,孩子本来听到爬100层楼会很累,但是仔细从画里一一看到有趣的画面,觉得一点也不累,反而非常有趣。
读完绘本~~我让孩子自行天马行空想象,自己脑袋中的100层楼住的是什么动物哦,孩子的反应因为书的关系,发挥很大的想象力哦!!
——台湾读者评论
纵开的绘本有很多,但是从上往下翻阅的,据我所知这本《100层的房子》还是第一本。
第1层到第100层住着很多动物,它们的屋子里有浴室、工作室……。孩子们一边阅读一边快乐的寻找每一层屋子里的小装饰和小物件。尤其是最后这座100层房子的全貌的画面,是整本书的亮点。
岩井俊雄的画具有一种很温暖的独特的氛围,我一直在等着这样的画什么时候能成为绘本。我终于遇到了可以给孩子讲很多遍的绘本,向大家推荐。
——日本读者评论
生于1962年,著名多媒体艺术家。
小时候某天母亲对他说:“以后不再买玩具了。”从那以后母亲给他各种制作工具代替玩具,由此开启了他自己制作各种东西的兴趣。
1985年就读于筑波大学艺术专业时,获得第十七次现代日本美术展大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人。此后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展上发表观众可以参与的互动作品,引起广泛关注。曾参与电视节目《UGO UGO RUGA》,宫崎骏三鹰美术馆电影展示《龙猫蹦蹦跳》和《上升气流》的设计,任天堂DS软件《电子浮游生物》的制作,还与雅马哈共同开发乐器TENOLI-ON。2007年负责制作了NHK幼儿教育节目《INAIINAIBA》的开幕动画。其中多个设计以其独特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成为所在领域的优秀代表作品。
现在的岩井俊雄是两个女儿的爸爸,他希望能利用书籍和博客寻找更多亲子之间相处的乐趣,并和更多人分享。主要著作有《欢迎来到岩井家!》《岩井家的哪个呢?》《岩井家的小铆钉》等。
神奇科学冒险书-手机绝密之旅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精彩的少儿科普小说。书中将现实与想象、智慧与冒险完美融合,以独特的视角将科学原理浸入趣味故事中,为读者开启出一个...
《家事法研究(2017年卷)》内容简介:《家事法研究》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卷设“专题研究”“实
可怕的科学:电影特技魔法秀 本书特色 《电影特技魔法秀(另类新知)》:全球同步发行,少年科普金牌读本!荣获世界*著名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奖!欧洲**少儿科普作家倾...
《爱与数学》内容简介:如果你不得不去上一门美术课,它却只是教你怎么油漆栅栏,你作何感想?如果你从未在美术课堂上见过梵高和毕
恐龙武器大图鉴/中国少儿必读金典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品类刚需,有针对性,凝结少儿类图书超精华部分; 内容过硬,选题刚需,完美构建中国孩子知识体系;...
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小脚走古迹 本书特色 幼时,每次经过白鹅潭,父亲就会跟我说黄萧养起义失败后被白鹅救走的传说。如今,当我亦为人父,我也乐于把这个传说告诉...
小牛顿科学全知道-40 本书特色 《小牛顿科学全知道40》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眼镜有那么多种佩戴方法--用手一直将眼镜固定在...
吉尔伯特讲的磁铁的故事-069 本书特色 所有人都很熟悉磁铁。吉尔伯特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授课形式来讲述在我们身边常看到的“磁铁”的有关知识。通过郑玩相编写...
《长期有耐心:美团的成长与进化逻辑》内容简介:一家万亿市值企业的移动互联网成长之路 王兴及其团队的不断创新历程和经验分享 20
霍金讲的宇宙大爆炸的故事-004 本书特色 郑玩相在韩国科学技术院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以宇宙大爆炸理论、对黑洞的研究以及在大学课...
穆尔德讲的蛋白质的故事-098 本书特色 韩国崔美茶编著的《穆尔德讲的蛋白质的故事》讲述的是其中的蛋白质,并主要围绕蛋白质的作用、功能、消化、吸收和代谢、需要量...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内容简介:《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训练》配以清晰的图解说明,详细介绍了体能训练、
我的问答书-(3-6岁) 内容简介 希望宝贝365系列。权威幼教专家推荐,3-6岁。四个小伙伴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三位好老师可以让孩子学到丰富的知识,两...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花鸟虫鱼及其他(精) 本书特色 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创造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
2-3岁 上-阶梯数学-幼儿园.学前班适用 本书特色 本丛书由资深幼儿数学教师根据儿童的智能发展特征编写,包括2~6岁共四个年龄段的学习内容,每个年龄段分为上下...
昆虫记 本书特色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其随着岁月的沉淀,逐渐成为人类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学以自身闪烁的高贵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以各种方式呈现着...
画谜-儿童益智美术手工大全-中英对照 本书特色 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方法简单、制作容易,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开智益智,全面发展。画谜-儿童益智美术手工大...
盖-吕萨克讲的水的故事-088 本书特色 林修贤编写的《盖-吕萨克讲的水的故事》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它以科学家盖-吕萨克的口吻,为大家讲述了生活中随处...
最经典!改变世界的伟大著作 本书特色 权威人文专家经典解读这些书改变了世界,也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孩子成才的必读书最经典!改变世界的伟大著作 内容简介 《上天入地世...
《考古者说》内容简介:本书在2016年出版的图书《考古的另一面》之基础上修订而来,新书删去其中与考古工作关系相对疏离的文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