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近代诸子学的兴起》乃民国时期“诸子学”史料汇编,辟为四编:民国“诸子学”兴起的缘由;西学视野下的民国“诸子学”;民国“诸子学”的方法、评论与论争:民国“诸子学”的主要成就。该书较为详实地再现了民国时期“诸子学”研究的学术成就和理论方法,对于当代的国学研究,颇有助益。
民国诸子学不惟因其特殊性而彰显的思想价值,更在他们关心的问题及困扰他们的难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与解决,这构成了传统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命题。
本书乃民国时期“诸子学”史料汇编,辟为四编:民国“诸子学”兴起的缘由;西学视野下的民国“诸子学”;民国“诸子学”的方法、评论与论争:民国“诸子学”的主要成就。
下乡之后,不知不觉之间便整整住了五个月,白果树的叶子逐渐翻黄,气候寒冷了下来,又到了要作进城打算的时候了。但我所想写的东西却还没有完毕。我想写《名辩思潮的批判》,企图把先秦诸子关于名辩的思想综合起来加以叙述。我不想把所谓名家的惠施、公孙龙诸人孤立起来看,也不想对于墨家辩者毫无批判地一味推崇,那种非辩证法的态度是我在整个研究中所企图尽力摒弃的。这工程比较艰剧,但我不能再推延了,很想火迫地把它完成,因为时局一天一天地严重了起来,敌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快要如愿,似乎不能容许我再有多的余暇来,在旧纸堆中出没了。十一月六日我一个人进了城,准备参加第二天的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的庆祝。在城里住了九天,研究工作是完全停顿了。十九日往北碚看舍予兄,来回又耽搁了三天。认真“开始写《名辩思潮的批判》”是二十九日。在这时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然不可终日的情形。逃难呢?上山呢?大家都在那儿认真考虑着。我在这时候却于十二月四日又把全家搬进了城。有的朋友感着奇怪,他问我:“别人都在下乡(逃难)的时候,你怎么又搬进城来了?”我的回答是:“敌人不会来的。”我的这个预言倒当真猜中了。(理由很简单,日寇和蒋政权是狼狈为奸的,他何必来?)进城后的第三天,我又开始继续写作,是关于庄子的部分。但来访的友人很多,“仅一着手,即有人来,进行很不顺畅”。八日“独山克复消息传出”,群情稍见稳定。接着上司下司亦有相继克复的消息。外界传言:“西犯之敌,人数极少,只御单衣短裤,盖准备南下广东,误向西来者。”这样重庆的生活经过一番甚嚣尘上之后,似乎又像洒了水的一样了。然而我自己的生活却是相反,日日为人事繁忙,倒弄得甚嚣尘上,很难得安静下来了。文章一天写得一两页,一两行,或甚至一两字。艰涩得比钻石磴似乎还要费力。就这样一直拖延到一月中旬(是那一天,日记里失记),才勉强完了卷。
%宋洪兵,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出版专著《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下乡之后,不知不觉之间便整整住了五个月,白果树的叶子逐渐翻黄,气候寒冷了下来,又到了要作进城打算的时候了。但我所想写的东西却还没有完毕。我想写《名辩思潮的批判》,企图把先秦诸子关于名辩的思想综合起来加以叙述。我不想把所谓名家的惠施、公孙龙诸人孤立起来看,也不想对于墨家辩者毫无批判地一味推崇,那种非辩证法的态度是我在整个研究中所企图尽力摒弃的。这工程比较艰剧,但我不能再推延了,很想火迫地把它完成,因为时局一天一天地严重了起来,敌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快要如愿,似乎不能容许我再有多的余暇来,在旧纸堆中出没了。十一月六日我一个人进了城,准备参加第二天的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的庆祝。在城里住了九天,研究工作是完全停顿了。十九日往北碚看舍予兄,来回又耽搁了三天。认真“开始写《名辩思潮的批判》”是二十九日。在这时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然不可终日的情形。逃难呢?上山呢?大家都在那儿认真考虑着。我在这时候却于十二月四日又把全家搬进了城。有的朋友感着奇怪,他问我:“别人都在下乡(逃难)的时候,你怎么又搬进城来了?”我的回答是:“敌人不会来的。”我的这个预言倒当真猜中了。(理由很简单,日寇和蒋政权是狼狈为奸的,他何必来?)进城后的第三天,我又开始继续写作,是关于庄子的部分。但来访的友人很多,“仅一着手,即有人来,进行很不顺畅”。八日“独山克复消息传出”,群情稍见稳定。接着上司下司亦有相继克复的消息。外界传言:“西犯之敌,人数极少,只御单衣短裤,盖准备南下广东,误向西来者。”这样重庆的生活经过一番甚嚣尘上之后,似乎又像洒了水的一样了。然而我自己的生活却是相反,日日为人事繁忙,倒弄得甚嚣尘上,很难得安静下来了。文章一天写得一两页,一两行,或甚至一两字。艰涩得比钻石磴似乎还要费力。就这样一直拖延到一月中旬(是那一天,日记里失记),才勉强完了卷。
宋洪兵,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出版专著《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中国读本:佛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本书特色 当然,佛教僧侣们传播科学技术也夹杂有某些迷信成分。但只要我们拨开迷信的烟雾,就会发现其中合理的要素,发现其对促进社会文明...
中国现代文化视野中的逻辑思潮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运用“文化学的方法”、比较方法、“时段理论”等方法,以中国现代文化视野中的逻辑思潮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方逻辑东渐与...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特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不争、不贪、知足、慈俭、去甚、去奢、去泰,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
中国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思想史》由著名思想家张岂之先生主编,原是为高等院校中文、教育、政治学等文科系的学生们编写的教材,自1993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西方哲学常识 本书特色 1北大、清华、人大哲学系教授联袂推荐!本书得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谦共同推荐...
哲学通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哲学通论(修订版)》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
托马斯·霍布斯:国家与自由 本书特色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的名字及其著名的作品《利维坦》(Leviathan)的标题已经成为人类自然状态是&ld...
一日一生 本书特色 人为何而活?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接受痛苦与死亡?当我们对于人生感到迷惘与烦恼,对于某个错误决定感到懊悔,觉得人生...
仨源论与仨源易经 本书特色 本书阐述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各种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科学化, 使看似无从预测的变化变得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方可测。共分三...
名家品庄子 内容简介 智慧与智慧相交接,必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将这些火花撷取,汇为这样一部名家论庄集,它展现了《庄子》在现当代学术大师们那里的际遇。我们对选...
艺术哲学读本-大众哲学丛书 本书特色 俞武松编写的《艺术哲学读本》回顾了中、西方艺术哲学和艺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中、西方艺术哲学不同的内在特点和艺术哲学研究的主...
英国自然神论--起源和结果/自然神论译丛(自然神论译丛) 本书特色 自然神论是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
1852.1-1855.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9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首次汇集了我国现行的主要信访法规、文件,包含国务院信访条例;包...
哲人与立法-柏拉图《法义》探义-柏拉图注疏集 本书特色 《法义》真正讨论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的篇幅并不大,大概只有*后四卷,也就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其余所谓“序曲...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二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
论犹太教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讲演12篇,包括:“犹太教和犹太人”、“犹太教和人类”、“犹太教的复兴”、“东方精神和犹太教”、“犹太人的虔诚”等。论犹太教...
本书是一本论述舍勒情感现象学的专著。舍勒是一位著名的现实学哲学家,但作者着重研究舍勒的情感心理现象理论。全书共分11章,详
药师经法修学汇要 本书特色 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
易学今昔 本书特色 余敦康所*的《易学今昔》对易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显出作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价值。而对《周易》的思想...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