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编著的《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讲述了:民国女性是怎样生活的?她们曾经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她们当时是怎样看待自己而男士们又是怎样看待她们的?这些疑问就像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或曾祖母年轻时是什么样儿一样,来得亲切而自然。当您打开这本《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看到我们从民国几大报纸的文艺副刊、社会纪实等专栏勾勒出的有关民国妇女生活的文章,您也许会感慨良多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曾挟着冲击旧的“诗教”文化的狂飙,给中国大地带来思想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也为现代文艺的春天的到来廓清了传统的氛围。汪丹编著的《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透视民国时期女性世界,解读女性人生。
民国女性是怎样生活的?她们曾经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她们当时是怎样看待自己而男士们又是怎样看待她们的?这些疑问就像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或曾祖母年轻时是什么样儿一样,来得亲切而自然。当您打开这本小书,看到我们从民国几大报纸的文艺副刊、社会纪实等专栏勾勒出的有关民国妇女生活的文章,您也许会像我们一样感慨良多的。
在以帝王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男人们无论被压迫在哪一等,总还是有比他更卑微的妻子做他的奴隶。妇女们遵从着三从四德的礼教,两千年来未曾有过大的变化,男子视为当然,女子自己也视为当然。
只有到了民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妇女地位这个根本问题,才在中国破天荒地提了出来。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刊登有关女性问题的论文、杂文,当代妇女纪实、访问录及妇女自述、散文、杂感等也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妇女问题成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本《女性潮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它汇集了民国时期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及北京《晨报》这四种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大报中的相关文章,以散文、杂文、随笔、杂感、纪实、通信、讲演为主,兼及一些有特色有深度的论说文,真实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二三十年中民国社会妇女的生存、思想、情感状态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女性潮汐历程。
本书共分四大部分:一、女性生活;二、女性生命感悟;三、女性问题杂谈;四、女子解放探索。
我们所以以“生活”开头,是想让不太熟悉民国社会的朋友们能先从感性上对民国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具象的了解。这里面包括了民国时期的妇女们虽身为民国国民而仍受封建家庭压迫的哀婉诉说;也包括了身为职业妇女的新女性对自己新生活的平实陈述。总之,它收取了民国时期妇女们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断,无论是自述、他述抑或采访录,读来都如向面对谈,就像听邻家的姐妹、大嫂在讲她们自己的故事,真实感人。
在“女性生命感悟”中,我们把一些男人对女人、女人对自身生命音符的审美(审丑)的散文、杂文、随感汇集成章:有审读母亲一生的;有审读妻子心态的;有审读自己婚姻生活的;也有审读女士们的脸以及她们为什么好打扮的……总之,虽五花八门,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发现女性,它可以称作是一部“发现女性”的交响乐章。这种发现有两层意思:即发现女人和男人是同等的人;发现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人。有人曾说“五四”时期对层发现比较关注,对第二层发现注意较少。但当您读完姚印写于40年代中期的《一幅素描——审读妻子》之后,您会发现他对妻子内心世界的关照,早已步入第二个层次,无愧为一篇发现女性性格及内心世界的佳作。可见自“五四’’以后.对女性的发现和认知还是在不断深化着的。
“女性问题杂谈”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妇女问题探讨的杂文及小论文,它们广泛涉及妇女的经济、婚姻、贞操、独身、禁娼、自杀及教育等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五四”之前和“五四’’期间已有人谈过,但当“五四”的热潮冷却后,人们对这些问题明显地有了较为客观、冷静的再思考。像娜拉出走与妇女经济独立这样的话题,人们已从昔日近乎百目的崇拜与近乎狂热的倡导转向对娜拉出走后生活的担忧、设计及对妇女是否具有经济独立实力的理性分析上。另外,如果您还记得妇女生活纪实部分的内容,再反观这一部分的文章,您会觉得它们即或是老生常谈,也有谈下去的必要,因为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未必解决得很好。
小时候,住在幽僻的村间。每年初冬,祖母总要到十几里外,那热闹的市镇上去住一阵子的,我是大孙女,所以有机会跟她一同去。钻进那顶狭窄的轿门,靠在祖母裙膝旁,一路上抬进城去,是件挺威风的事。
在没有到达祖母娘家的石库门前,必定要走过一条异样的石板路:长长的石道旁,竖立着一座石柱搭成的东西,门不像门,楼不像楼,顶上一块长方的石块上还凿刻着好些字迹,以前一定是飞过金的,可是日子一久,日晒雨打的,到现在也看不出写些什么?每隔十数步,就是一座,这样连续不断地排在石道旁,总有几十来座模样,那是什么呢?……于是祖母就告诉我:这些叫做“贞节牌坊”,一座牌坊就是纪念一个伟大的女人的。女人们如果可以得到这座东西,非但对自身是件了不起的光荣,并且可以光祖耀宗,流芳百世,直到永远永远……。
接着,她还絮絮不断地说下去:“……那第四座和第十八座,特别高大的牌坊是我姑母和一位姊姊的。”原来她姑母在未婚前,订好的丈夫,忽然在妓院里得了暴症死亡了,她就成个“望门寡”,抱牌位做亲,嫁过去,领养一个承继儿子,就这样忧愁地过了一辈子。她姊姊呢,因为丈夫死亡,也就绝食殉节而死。所以族里的人,就为她俩建筑了这二座牌坊。
祖母叙述了这些凄艳的故事往往会显露出那无限羡慕的眼光,抬起头,向轿外那林立的石柱注视着,她轻轻地说:“记着,孩子,做女人吃一世的苦,都不要紧,能得到个贞烈的名节——一座光光辉辉的牌坊就什么全给补偿了!”以后我长大了些,每次祖母进城的轿子里,裙膝旁又换了一位幼小的女孩伴着她——聆听那凄凉的故事。虽然很久,我没有走过这条鬼气逼人的怪阴森的石道了,但是我记得,那石柱下被杀害了的每一个绝艳的青年女尸,她们在从前,在冷静的黄昏和雨夜,俯着头,流干了泪,滴尽了血,为着一个仅仅爱上了她一点儿的男人到死……。
自私的贞节牌坊所有的、新旧的传统的落伍思想在炮火中全倒了,塌了——凄艳动人的传奇,该是属于前一个世纪的“光荣的痕迹”。
现在,这一代中国妇女该走上的是一条光明的路,她们挺着胸,带着微笑,穿过这用松柏绿彩扎成的凯旋之门,祖国的凯旋门——健康地进行着,为了她们自己,和更多的人群在迈进!
楚辞(插图本) 内容简介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它得名于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被称为辞的新诗体。这种楚地这辞,经过伟大诗人屈原的天才创...
作品目录目录:词源注前言原序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乐府指迷笺释引言论词四标准清真词所以冠绝
傻也风雅-(上.下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三百余篇短章从专访和浩瀚史料中搜淘百余年间鲜为人知名人轶事,别有意趣从小处着手,以独特角度和修辞的多彩显现名人精神印迹与风...
《动物王国的惊天秘闻:动物的古怪行为》内容简介:你知道动物界也有“时装秀”么?蜘蛛原来也有自己的“语言”,青蛙竟然也会“飞
飞虎的咆哮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浓重的笔墨聚焦于60年前的中缅印战区的艰苦卓绝的故事,特别是中国上空发生的空战,在战争中,美国的空中勇士们克服重重苦难,参加了中国的...
水性人生 内容简介 海男个性中的热情,在这本“自传”中汇集起来,直至流淌长呢感一条温柔的女性之河.水性人生 目录 序:从哪里长生出来的妖娆辑壹:我出生时的盆地辑...
温情卷-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 本书特色 读者编委会集《读者》杂志三十年来的精粹,编录而成“读者35年典藏”系列丛书九本,浸泡在社会斑驳的大染缸中,人的心灵不可...
诗经选:图文典藏本:[中英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选编《诗经》作品中的《关雎》、《静女》、《硕鼠》、《蒹葭》等50篇,对作品进行了赏析,并译成英文。诗经选:图...
叶圣陶集(1-26卷)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版1印★ 叶圣陶是著名作家、资深编辑和出版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为我们留...
唐诗宋词(全四册) 内容简介 文化百科系列全书是有国内多名学者精心打造的一项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
《最新考博英语命题人高分策略:写作强化特训》内容简介: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主要考查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
梁启超法学文集 内容简介 一、国家有机体说伯伦知理曰,十八世纪以来之学者,以国民为社会,以国家为积人而成,如集阿屯以成物质,似矣,而未得其真也。夫徒抹五彩,不得...
戴厚英随笔全编(上中下) 内容简介 这是戴厚英遇害后我决计为她再编几部书的其中一部。原先是只想编一个选本的。因为那样篇幅较小些,书价不会太高,方便于读者购买。但...
《朱天衣的作文课(全5册)》内容简介:拥有二十余年儿童作文教学经验的朱天衣,主张以启发引导、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1 本书特色 泰戈尔的作品,*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莫过于他的诗。《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1)》收录了泰戈尔的两部代表诗作:《采果集》与...
活着 本书特色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奥斯维辛之后 本书特色 奥斯维辛是纳粹希特勒所设的一个很有名的集中营。书名借用“奥斯维辛之后”,即指人类一次重大灾难之后。作者的视野从中国扩展到外国,“以天地之...
红楼小讲 本书特色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作品。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
里尔克于1912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动笔写《杜伊诺哀歌)),1922年完成于瑞士的慕佐城堡(Muzot),历时十年。这部作品以十首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