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编著的《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讲述了:民国女性是怎样生活的?她们曾经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她们当时是怎样看待自己而男士们又是怎样看待她们的?这些疑问就像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或曾祖母年轻时是什么样儿一样,来得亲切而自然。当您打开这本《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看到我们从民国几大报纸的文艺副刊、社会纪实等专栏勾勒出的有关民国妇女生活的文章,您也许会感慨良多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曾挟着冲击旧的“诗教”文化的狂飙,给中国大地带来思想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也为现代文艺的春天的到来廓清了传统的氛围。汪丹编著的《女性潮汐(民国民报撷珍)》透视民国时期女性世界,解读女性人生。
民国女性是怎样生活的?她们曾经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她们当时是怎样看待自己而男士们又是怎样看待她们的?这些疑问就像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母亲、祖母或曾祖母年轻时是什么样儿一样,来得亲切而自然。当您打开这本小书,看到我们从民国几大报纸的文艺副刊、社会纪实等专栏勾勒出的有关民国妇女生活的文章,您也许会像我们一样感慨良多的。
在以帝王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男人们无论被压迫在哪一等,总还是有比他更卑微的妻子做他的奴隶。妇女们遵从着三从四德的礼教,两千年来未曾有过大的变化,男子视为当然,女子自己也视为当然。
只有到了民国,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妇女地位这个根本问题,才在中国破天荒地提了出来。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刊登有关女性问题的论文、杂文,当代妇女纪实、访问录及妇女自述、散文、杂感等也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妇女问题成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本《女性潮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它汇集了民国时期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及北京《晨报》这四种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大报中的相关文章,以散文、杂文、随笔、杂感、纪实、通信、讲演为主,兼及一些有特色有深度的论说文,真实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后二三十年中民国社会妇女的生存、思想、情感状态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女性潮汐历程。
本书共分四大部分:一、女性生活;二、女性生命感悟;三、女性问题杂谈;四、女子解放探索。
我们所以以“生活”开头,是想让不太熟悉民国社会的朋友们能先从感性上对民国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具象的了解。这里面包括了民国时期的妇女们虽身为民国国民而仍受封建家庭压迫的哀婉诉说;也包括了身为职业妇女的新女性对自己新生活的平实陈述。总之,它收取了民国时期妇女们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片断,无论是自述、他述抑或采访录,读来都如向面对谈,就像听邻家的姐妹、大嫂在讲她们自己的故事,真实感人。
在“女性生命感悟”中,我们把一些男人对女人、女人对自身生命音符的审美(审丑)的散文、杂文、随感汇集成章:有审读母亲一生的;有审读妻子心态的;有审读自己婚姻生活的;也有审读女士们的脸以及她们为什么好打扮的……总之,虽五花八门,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发现女性,它可以称作是一部“发现女性”的交响乐章。这种发现有两层意思:即发现女人和男人是同等的人;发现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人。有人曾说“五四”时期对层发现比较关注,对第二层发现注意较少。但当您读完姚印写于40年代中期的《一幅素描——审读妻子》之后,您会发现他对妻子内心世界的关照,早已步入第二个层次,无愧为一篇发现女性性格及内心世界的佳作。可见自“五四’’以后.对女性的发现和认知还是在不断深化着的。
“女性问题杂谈”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妇女问题探讨的杂文及小论文,它们广泛涉及妇女的经济、婚姻、贞操、独身、禁娼、自杀及教育等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在“五四”之前和“五四’’期间已有人谈过,但当“五四”的热潮冷却后,人们对这些问题明显地有了较为客观、冷静的再思考。像娜拉出走与妇女经济独立这样的话题,人们已从昔日近乎百目的崇拜与近乎狂热的倡导转向对娜拉出走后生活的担忧、设计及对妇女是否具有经济独立实力的理性分析上。另外,如果您还记得妇女生活纪实部分的内容,再反观这一部分的文章,您会觉得它们即或是老生常谈,也有谈下去的必要,因为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未必解决得很好。
小时候,住在幽僻的村间。每年初冬,祖母总要到十几里外,那热闹的市镇上去住一阵子的,我是大孙女,所以有机会跟她一同去。钻进那顶狭窄的轿门,靠在祖母裙膝旁,一路上抬进城去,是件挺威风的事。
在没有到达祖母娘家的石库门前,必定要走过一条异样的石板路:长长的石道旁,竖立着一座石柱搭成的东西,门不像门,楼不像楼,顶上一块长方的石块上还凿刻着好些字迹,以前一定是飞过金的,可是日子一久,日晒雨打的,到现在也看不出写些什么?每隔十数步,就是一座,这样连续不断地排在石道旁,总有几十来座模样,那是什么呢?……于是祖母就告诉我:这些叫做“贞节牌坊”,一座牌坊就是纪念一个伟大的女人的。女人们如果可以得到这座东西,非但对自身是件了不起的光荣,并且可以光祖耀宗,流芳百世,直到永远永远……。
接着,她还絮絮不断地说下去:“……那第四座和第十八座,特别高大的牌坊是我姑母和一位姊姊的。”原来她姑母在未婚前,订好的丈夫,忽然在妓院里得了暴症死亡了,她就成个“望门寡”,抱牌位做亲,嫁过去,领养一个承继儿子,就这样忧愁地过了一辈子。她姊姊呢,因为丈夫死亡,也就绝食殉节而死。所以族里的人,就为她俩建筑了这二座牌坊。
祖母叙述了这些凄艳的故事往往会显露出那无限羡慕的眼光,抬起头,向轿外那林立的石柱注视着,她轻轻地说:“记着,孩子,做女人吃一世的苦,都不要紧,能得到个贞烈的名节——一座光光辉辉的牌坊就什么全给补偿了!”以后我长大了些,每次祖母进城的轿子里,裙膝旁又换了一位幼小的女孩伴着她——聆听那凄凉的故事。虽然很久,我没有走过这条鬼气逼人的怪阴森的石道了,但是我记得,那石柱下被杀害了的每一个绝艳的青年女尸,她们在从前,在冷静的黄昏和雨夜,俯着头,流干了泪,滴尽了血,为着一个仅仅爱上了她一点儿的男人到死……。
自私的贞节牌坊所有的、新旧的传统的落伍思想在炮火中全倒了,塌了——凄艳动人的传奇,该是属于前一个世纪的“光荣的痕迹”。
现在,这一代中国妇女该走上的是一条光明的路,她们挺着胸,带着微笑,穿过这用松柏绿彩扎成的凯旋之门,祖国的凯旋门——健康地进行着,为了她们自己,和更多的人群在迈进!
莫言自选集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莫言,莫言文学创作各阶段代表作精选,《透明的红萝卜》等中短篇小说、散文精品15篇,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无删节全书奉献伟大的坚定的...
红楼沁芳-《红楼梦》中的诗语花韵 本书特色 有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生的书,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就《红楼梦》中的诗词而...
小说中国-张贤亮作品典藏-散文卷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家张贤亮的“文学性政论随笔”,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观点、理念及思虑,文风尖锐犀利而又密实老辣。张贤亮作为...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男诗人卷》内容简介:《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中华国学经典藏书:笑林广记》为中华国学经典藏书之一,由王春红编著。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
《奥丁的子女——北欧神话故事集》内容简介:本书分四大部分,通过一个个诙谐幽默又相互联系的故事,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完整个北
张海迪,女,1955年9月生于济南,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已出版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莫多克―...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漫漫丝绸之路,沟通了欧罗巴和华夏沃土:悠悠驼铃叮当,奏响了中两文化交流*初的乐章。德语文学与中国文化的结缘,便是这悠远...
书书书-(版本与书籍)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周越然自述藏书经历的和关于版本目录学的相关论述文章,周越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不仅酷爱读书,在图书的版本上也颇有...
海明威全集--渡河入林(不拆卖) 本书特色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所著的《渡河入林》是海明威于1949年去义大利旅行打猎回国之後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
我的人生漫记-肖复兴文集-卷三 本书特色 《我的人生漫记》通过80余篇精彩生动的文章和60余幅珍贵的照片,展现了著名作家肖复兴在面对亲情、友情、家庭、事业以及身...
中国文学经典--杜甫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杜诗中*有特色的诗作300首,写作年代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反映的是这一历史时...
老舍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书主要选取了老舍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
《细说宋朝》内容简介: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
鲁迅作品--野草 本书特色 《野草》出版于1927年,收《秋夜》《影的告别》《雪》《风筝》《好的故事》等鲁迅1924—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一...
巅峰 本书特色 有人说,《巅峰》是一部揭秘登山运动成败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好看纪实故事书;有人说,《巅峰》是一部能留给孩子勇气、智慧和友爱的无价传世家书;有人说,...
马雁散文集 本书特色 完整收录马雁*美文字诗人马雁纪念文集北岛倾情推荐!在这个堕落的时代读她奇绝、高贵的文字是救赎,也是希冀!马雁散文集 内容简介 《马雁散文集...
时间的果 本书特色 做滋养自己的事,一心一意成为自己。唯有如此,生命才能结出它*饱满的果实。作家黎戈*新随笔精选集韩松落X沈书枝X王这么X黄雷蕾诚意推荐!1、作...
《华为人,你懂的》内容简介:华为狼性文化的背后,是无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基层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华为的奇迹。他们的生活并
五子登科-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五子登科》是一部长篇小说。在一九四六年登在北平《新民报》的画报上。后来上海《亦报》看到,也为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