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美术史》,白2000年出版至今,已经10年,从立项开始编写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7年。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美术史研究经过十多年荒废之后,美术家和一般读者都感到需要一部内容比较全而、详尽,体例完备、系统,尤其是摆脱几十年来那种过于意识形态化观点的中国美术史著作。也就在这个时候,文*后**批美术史论研究生毕业,有了一支富有生气的学术力量。这些大概就是编写这部美术史的缘起、背景和条件.在1983年3月广西桂林会议上,《中国美术史》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正式确立并启动。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美术评论家邓福星任主编及副主编
★本套书自出版后便获业内外广大人士好评,被誉为20世纪规模*大、内容*完备的中国美术史专著
★近年来,书中的史料和观点为众多美术史论著所引用,2001年被国家出版总署评为全国艺术类图书一等奖
★《中国美术史》撰写及审校阵容强大,众多专家如贾兰坡、常任侠、刘开渠、启功、刘久庵、史树青、任继愈等皆参与其中
★全套书自立项至出版共经历27个寒暑,凝聚海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的学术力量,将华夏三千年美术发展演变整理、汇编于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美术史研究经过十多年荒废之后,美术家和一般读者都感到需要一部内容比较全面、详尽,体例完备、系统,尤其是摆脱几十年来那种过于意识形态化观点的中国美术史著作。也就在这个时侯,文革后第*批美术史论研究生毕业,有了一支富有生气的学术力量。这些大概就是编写这部美术史的缘起、背景和条件。在1983年3月广西桂林会议上,《中国美术史》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正式确立并启动。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经过17个寒暑,《中国美术史》终于在世纪之交出版了。就编写阵容的强大,著述的严谨,史著材料的翔实,内容的丰富,体例的完备以及观点的深和新颖、即在研究中对新方法的运用、对成说的突破和对新成果的取得,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本书出版后,得到业内外人的好评,被誉为20世纪规模*大、内容*完备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它成为全国各大图书馆**的藏书。近十年来,本书的史料和观点为众多美术史论著述所引用。200年本书被国家出版总署评为全国艺术类图书一等奖。2004年6月,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时,将本书作为体现中国文化的珍贵礼品,赠送给耶鲁大学。
10年前,齐鲁书社和明天出版社为本书初版付出了努力,投入不非。如今本书在市面上已很少见,常有读者询问求索。当此之时,以出版学术著作知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慨然斥巨资予以再版,而且精心设计,改繁体字为简体字,将原版中的3000余幅附图随文插入,全彩版印制。并且,珍藏版与普及版并出,使其得以更新并普及,功莫大焉。本书再版,得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
值《中国美术史》再版之际,我们深深怀念总主编王朝闻先生。先生已去,指导我们编写此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殷殷之心,灌注于字里行间。诚如先生所说,随着学术成果的产生,业已培养出了一大批美术史家,使美术史研究事业得以继往开来。我们深切怀念本书编委张明坦先生谭树桐先生,他们在项目开展初期做了许多工作。曾经审阅本书的权威专家贾兰坡、常任侠、刘开果、张安治、启功、刘久庵、邓白、史树青、任继愈、阎丽川、刘敦愿诸先生都已谢世,他们的心血凝聚在书中,他们将与本书一起长存。我们还将永远怀念已经离开我们的撰写人温廷宽、陈少丰、王家树、王树村、刘晓路、钱正坤诸先生。
王朝闻,(1909年~2004年),原名昭文,四川泸州合江人,中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等。
王朝闻早年学习绘画、雕塑。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浙江流动剧团”,宣传抗日,创作了大量抗日宣传画、漫画、木刻画和连环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朝闻转向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1961年开始主编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理论人才;1988年离休后主持《中国美术史》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编纂研究工作;2004年11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邓福星,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1945年生,河北省固安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现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翌年入伍,1975年转业到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创作室,197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王朝闻先生,1985年作为全国艺术学科大师兄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院从事美术研究至退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任《美术观察》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画学刊》主编。曾社会兼职:文化部高职评委、全国美展评委、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评委、全国艺术学科课题审定专家组成员、全国艺术类博士点审议评委,第五、六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五届全国美协理事。
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百年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描写了21位艺术大师们在艺术之路上...
《太平洋战争(第2卷)》为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历时十年的倾力呕心之作,亦是其晚年的封笔巨著,堪称是一部现代战争启示录。
民国前期总统制度研究(1912~1928)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总统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外学者在研究民国史、民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治制度史、民...
《千字文:双语版》内容简介:本书仅用一千个字,就对中国传统天文、地理、历史、伦理、教育诸方面进行了介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伯利恒: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伯利恒,是一座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古老城镇,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支点”,那里承载着如此多
晋书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晋书解读 目...
《幼学故事琼林》内容简介:《幼学故事琼林》一书以骈文贯串了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兄弟夫妇、叔侄师生、宾客婚姻、人事
《人生哲学导论》内容简介:本书稿由人生经验和常识出发,力求从哲学角度启迪思辨,尝试回答“人生是什么?”(真)、“人生应当是
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两条相互联系的发展轨道。具备制度化、组织化、连续发展的官方史学,是中国史学与...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本书特色 从政治、经济、文化、统治术、社会民生等多维度透析乾隆时代,剖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根由。 ——郝新(《风云人物报》总编辑...
东洋的古代 本书特色 《东洋的古代》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东洋古代史尤其是中日古代史的整体性研究,现经整合,《东洋的古代》包含以下篇章:1. 东...
《软文写作与营销实战手册》内容简介:每一个成功的产品和服务背后,都有出色的软文文案在支撑,不论是产品特色,还是产品的使用规
《汉书》解读 本书特色 《汉书》是《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作为中国古代**部具有官修正史性质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是保存西汉和新莽史料*为完备的史籍...
Amazon.comReviewWritteninanarrativestylethatcapturesboththescopeanddetailoftheRu...
学界拾遗 本书特色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
新编历史小丛书:儿童中国史 本书特色 张荫麟20世纪30年代仿狄更斯《儿童英国史》为国小撰写《儿童中国史》,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其所处的时代及时代之先后,以人物的活...
江户百梦 本书特色 江户,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一个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的光怪陆离的时代。日本学者田中优子从近百幅图像出发,讲述江户时期这个世界的繁盛、奇趣...
青铜自考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十二吏部九十六《处分例-举首诗文书札》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皇帝论...
谈往阅今-中共党史访谈录 本书特色 历史学者的压力与责任这一本书,是近两年作者为报刊所撰或为普罗大众讲演整理发表出来的谈论中共党史或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通俗文字。...
中国考古 内容简介 5000年的历史使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考古上拥有极大的资源,而这些都要等我们去发现!本书讲述了已被发掘出的珍贵物品及发掘的地理位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