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 16开精装,辽海出版社出版
★ 《通鉴纪事本末》基本上沿袭了《资治通鉴》的封建主义思想观点,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
★《宋史纪事本末》以中华书局本为底本,取材审慎,剪裁得当,用109个标题,以四十余万宇的较小篇幅,将北宋三百余年的史事加以整理,集中突出大事件
★每篇译文后均附“精评”,对其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作出具有学术价值的评价
《通鉴纪事本末》
本书系宋代著名史学家袁枢编著,共42卷,是袁枢根据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如《宋史.袁枢传》所说:“枢常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改编时,既改变了司马光因袭过去编年体以年代为纲的体例,又不因袭历代正史以人物为纲的纪传体体例,而是另树一帜,创立了一种以历史事件为纲的新体例即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共42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周世宗平淮南”,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史事,归纳为239篇,其体例如《四库提要》所说:“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各为首尾,经纬明晰,节止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在此以前,我国史籍不外编年、纪传两种体例。这两种体例,虽各有所长,但缺点也很严重。编年体往往一事跨越数卷,不相衔接;纪传体记事又多是一事散见各纪传中,不免支离破碎,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或一事而隔绝数卷,首尾难稽”;“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因而这两种体例很难把历史事件的全貌集中地反映出来;而且卷帙浩繁,这就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困难。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不仅眉目清楚,首尾分明,使读者对历史事件的全貌一目了然;而且简明扼要,分量不大,便于阅读,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说:“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由于纪事本末体具有很多长处,可以弥补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不足之处,因而在史学领域中迅速地发展起来,自从《通鉴纪事本末》问世之后,后代仿效此书编著各代纪事本末者相继不绝,目前历朝纪事本末已经连续起来,从古代直至清代,于是纪事本末体遂与编年体、纪传体鼎足而三,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古之史策,编年而已,周以前无异轨也。司马迁作《史记》,遂有纪传一体,唐以前亦无异轨也。至宋,袁枢以《通鉴》归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遂又有此一体。”所以纪事本末体的创立,是袁枢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贡献。当然,纪事本末的形式,自古有之,比如我国*早的史籍,就已经有专门记载地理的《禹贡》和专门记载阴阳灾异的《洪范》,它们都是原原本本有头有尾的;但它们仅仅是一部完整的史书中的个别篇章,不足以概全貌,只是编年体的一种补弃形式。纪事本末之成立独立的历史编纂体例,还是从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开始的。
《宋史纪事本末》
本书共109卷,明代陈邦瞻撰,是继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后的又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记载了宋代(960—1279年)三百余年的历史。
《宋史纪事本末》一书取材审慎,剪裁得当,用109个标题,以四十余万宇的较小篇幅,将北宋三百余年的史事加以整理和集中,突出大事,比起《宋史》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大部头史书来说,确有简明扼要的长处,体现纪事本末体的“前后始末,一览了然”的特色。宋代三百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从这部四十余万宇的史书中得到大致的了解。同《通鉴纪事本末》相比,该书除记载重大的政治事件外,对有关礼乐、营田、封祀、灾祥、盐茶专卖、治河、学校科举、官制、道教等都设有专题叙述,对辽和西夏以及金和蒙古早期历史,几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都有较为简要的专题记载,表明该书所包括的内容反映了宋代社会历史的诸多方面,是一大进步,体现了陈邦瞻作为一名史家在见识上的高明之处。在《通鉴纪事本末》问世后陆续问世的十来种纪事本末体史书中,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朱》,被后世公认为是质量较好的两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对于我们今天初学宋史的人来说,仍然具有它的长处和价值。
陈邦瞻所处的是时代,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居于统治地位,他不能不受到程失理学的影响,把理学作为评价历史的理论根据。在对待李顺、王小波、方腊、钟相、杨太等农民起义的态度上,陈邦瞻当然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称义军为盗贼,推崇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员。更有甚者,书中还诬蔑杨太与刘豫伪政权相勾结,而连官修的《宋史》也没有说杨太与刘豫联合攻宋的事,以上这些,都是在阅读时需要加以鉴别和批判的。
《宋史纪事本末》问世后,从明末到清末,先后流传的版本大约有十余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书局刻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改正不少错误,是目前*便于阅读的较好版本。因此,我们的白话《宋史纪事本末》即以中华书局本为底本。
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终年75岁。他历任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考取进士,历任温州叛官、礼部试官、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大理寺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常德府、知江陵府等宫职。他的主要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任严州教授期间完成的。
陈邦瞻,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官至兵部左侍郎,《明史》卷二四二有传。在陈邦瞻之前,山东临朐人冯琦曾起草编写宋代纪事本末体史书;南京侍御史沈越也曾用同样体裁编录宋代史事,并取名《事纪》。冯、沈二入所编录的书,都未能完稿。后来,由冯琦的弟子监察御史刘曰梧、应天府丞徐申创议,请陈邦瞻将冯、沈二书加以增订,合为一编,大约经历一年左右的时间,于万历三十二年完成全书。《四库总目提要》说这部书“大抵本于琦者十之三,出于邦瞻者十之七”(漏略了沈越的《事纪》),可见陈邦瞻为编纂此书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本书特色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套装全八册)》主要内容包括:伊辇将军萨迎阿参赞大臣奕山奏祇可许添伊犁塔尔巴哈台与俄人贸易喀什、噶尔则多窒...
天下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成败录 目录 **章 异军突起1.李、黄起家2.玉林合流3.倒陆征沈4.掌控广西第二章 投身北伐1.两广统一2.“策动”北伐3.北伐“钢...
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
西周-氏族宗法的文明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日取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问*长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
《新基建:中国经济新引擎》内容简介: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大对决-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二 本书特色 秦末乱世争雄,波谲云诡,斗智斗勇。台湾历史评论家公孙策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经史典籍和地图,描述秦末群雄争霸、楚汉对决的...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左传 战国策 本书特色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殿堂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
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本书特色中国传统所谓“政权”,到头来,只是财权与兵权。 本书中,作者提出这样一种新的近代史解读视角,首次从兵权、财权角度看...
敦煌吐鲁番契约文书中的群体及其观念.行为探微 本书特色 陈敬涛编著的《敦煌吐鲁番契约文书中的群体及其观念行为探微》的**部分致力于通过对契约主体双方身份内容,包...
《茶馆》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部戏剧作品精选集,系“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本书《茶馆》收入老舍剧作《茶馆
日本近现代史-[近代卷]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末期到中日甲午战争这个时间段的日本历史,围绕“近代化”这个核心概念,系统梳理了日本如何从自身...
《靓汤靓生活》内容简介:精致的女人都一定会煲一锅精致的汤。本书以不同功用,如浓香滋补、鲜香养生、滋润养颜、美肤瘦身等为线索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 本书特色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致力于对杭州这样一个宋代历史现场的复活与再现,力图达到有一种亲临感,这个历史现场在宋代具有典型意义,也是当下...
《肉食星球:人造肉与食品未来》内容简介:再过二十年,也许你会在超市看到两种肉。一种是动物身上割下的传统自然肉,另一种则是不
考古与宝藏之谜-最新版 本书特色 石破天惊的世界考古大发现,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之谜,悬念重重的古建筑之谜,欧洲的宝藏、美洲的宝藏、亚洲的宝藏、非洲和大洋洲的宝藏...
牛津拜占庭史 本书特色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大学出版社中规模**的社,出版物种类众多,尤以辞典工具书、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材、高端学术期刊与著述的出版闻名于世...
史学方法导论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虽为残稿,但学术地位及学术影响巨大,何兹全先生评价,此书“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
《历史》一书史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撰述的记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波斯帝国河希腊诸城邦之间战争的一部历史名著。此
本书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
中国大历史系列:洪武王朝-开国帝业施铁腕 本书特色 独眼石人,挑动黄河天下反,马纵六合,血染鄱旭万张帆。行厉政,肃清流,逐大漠,显国威,诛权臣,树极权……传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