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熟悉的辛亥革命几乎是革命党人单方面的叙述,而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汪荣宝、郑孝胥、恽毓鼎、叶昌炽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陆澹安等学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计约翰等外国人的日记,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国外交人员的书信,通过这些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重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史实,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读,让我们得以进一步靠近现场,看到一幅幅更真实的历史图景,在平静的叙事中感受那个大变革时代的呼吸,重新认识那场改写历史的革命。
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以辛亥革命为中心点,通过大量各方面人物的日记、书信、口述资料以及在华记者的书信、报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一个既具整体性又有细节性的研究。
从整体而言,通过各方面人物的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从辛亥革命发生之初的社会情景、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景象,再到革命爆发后社会的各界反应,进行了全貌式的展现。读者可以从这些记叙中看到辛亥革命的细节。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分为上下册。本书是《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的上册,是对辛亥革命的一种前因及现象式的展现,通过各种记叙,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慌乱的世道、报纸媒体在革命中的作用、剪辫子、改换国旗等方面的内容。
江阴的小学教师、同盟会员章砚春说:“彼时谣言蜂起,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11月12日,时在湖南平江的凌盛仪在日记中说:
城中来信,知得鄂中急电:孙逸仙、郭宝生统兵入北京,满酋遁,大局已定……此电虽不属实闻,已神为之旺,巨跃曲踊,大笑拍掌,举家若狂矣。
11月14日,他在日记中说:“满陆军大臣荫昌被刺,载洵保清主逃往奉天;此事未必属实,然亦意计中事也。”
明知消息是假的,他依然如此激动,这就是当时民心的一种投射。
也是11月14日,在湖南乡下的王闽运得到摄政王已逃走的消息。
生活在绍兴的周作人回忆:“在那时候也有种种谣言,人心很是动摇,但大抵说战局的胜败,与本地没有多少关系,到了浙江省城已经起义,绍兴只隔着一条钱塘江,形势更是不稳,因此乘机流行一种谣言,说杭州的驻防旗兵突围而出,颇有点儿危险,足以引起反动的骚乱,但是仔细按下去,仍是不近情理,不过比平常说九龙山什么地方的白帽赤巾党稍好罢了。一有谣言,照例是一阵风的‘逃难’……但是辛亥年的谣言却只一天就过去了,只是人心惶惶,仿佛大难就在目前的样子。”
他弟弟周建人的回忆提到这些谣言对绍兴的影响:“(鲁迅在街上)见有些店铺已在上排门,有些人正在张皇的从西往东奔走。……(到学校)才知道市民因为听了败残清兵要渡江过来,到绍兴来骚扰的谣言,所以起恐慌的。”
甘肃一直在忠于清朝的长庚、升允等人掌握之中。但在全国到处独立的大趋势下也很不稳定,“兰州谣言四起,一夕数惊。那年腊月某夕,我在八旗会馆闲谈,时方入夜,忽有一木敞车驾畜惊奔,声轰轰然,全街居民亦时惊惧万状,终夜未敢安眠,既至天明,始知一场虚惊,当时人心浮动,可见一般。”
上海独立前,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上海道刘燕翼一再发出告示,安定人心,说清廷已派“陆军两镇及加派兵轮并长江水师迅速赴鄂剿办,转瞬大兵云集,指日平定”,上海也已加强防范,安全可以无虑;劝导商民“万不可轻听谣言,互相摇惑”,过去遭遇时局变故,上海都能转危为安,加上上海乃中外商业机关所系,商民自应“如常贸易,保持中外信用,不必稍有惊疑,自生障碍”。随后,两江总督张人骏出面查禁谣言称,自鄂变以来,骛耗频传,各处人心惶惑,市面大为震动,“沪上为通商大埠,商民荟萃之区,深恐遽行听信谣言,致使惊惶”,故特令查禁,并访拿造谣之人,严行惩办。《民立报》、《时报》、《申报》这些重要报纸也纷纷劝告上海居民,勿做无意识之惊慌,以免扰及地方治安,而为土匪所乘。
面对四处飞来的谣言,朝廷*初还想控制:“初,武昌义军突起,京师谣言繁兴,报纸复宣传各省将独立,协理大臣那桐,遂电各省每日报安,揭诸官报,以镇人心。未几报者日少,至是遂绝,都人愈惶恐。”因为谣言如瘟疫一般袭来,防不胜防,朝廷*后只好放弃澄清。
10月18日,给事中蔡金台的奏折附片中有这样一番分析:“此次乱起,邮部禁阻交通,民部禁止报载,皆为军事正当办法。第禁令不及于洋报,转使匪党得藉以施其煽惑。而民间反因警厅之禁,滋疑而信谣。……人心乃惶惶不可终日。”
不要说南方,就是北京和近在咫尺的天津有关消息也都有谣传。11月2日, “天津谣言殊甚,几有朝不保夕之虑。……此间得内阁解散之信,系滦州军队所要求云”。11月3日,“谣传东交民巷下戒严令,中国人非有护照不准出入”。
11月6日吴宓日记:“忽喧传天津失陷,继知尚未也,特人心大扰乱,事亦将发现于二日内矣。”两天后早晨,“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惑。革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
外务部参议颜惠庆记得,袁世凯¨月13日进京之前,“京师则是一片恐慌,群臣犹如惊弓之鸟,神经质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一天,外务部的高级官员正在讨论严峻的时局,当时,来自各省的报告充斥着谣言,或夸大其词。恰在此时,部内主管电报的司员冲进门来,只见他面如土色,声称已无法收到天津总督衙门的回电(当时正在盛传革命党计划攻打天津)。与会的各官员惊恐万状,纷纷喝令,立即套车,马上回家。几分钟后,那位司员又来禀报,与天津的电报联络已经恢复,刚才无人作答,实因电报员正在如厕。”
上海独立之后,苏、常等处相继独立,谣言也没有止息。11月22日,盛宣怀后妻庄畹玉在上海给盛宣怀写信:
谣言四起,人心涣散,东南已成縻乱矣。
……昨有谣传,北京失守,庆戕摄逃……
12月2日,江汉关苏古敦写信给安格联
谣言很多,有的说北京已经失陷,又说袁世凯死了。
同一天,玉昆在成都写给儿子的家书说:“邮电梗塞,使内外无闻,竟听谣传,日日惊吓不可待言。川闻九月初五[10月26日]隆裕皇太后改为垂帘听政,是日朝贺时保府军队猝变,直人大内,将王公诸大老尽行杀戮,吴禄贞保监国率领皇帝皇太后初七[28日]乘火车前往奉天暂驻;禁卫军与新军交战,互伤多半;宫内尽毁,旗人被戮者多,度支已焚。大局决裂如此,闻之不由痛哭流涕,心焦如焚。又不知家中如何,受惊否?心中悬念,日夜不安,万难得一准信,恨不能插翅飞京看看,方如愿耳。”
因为外界消息隔绝,谣言无孔不入,他听到的只能是谣言。到12月21日,他终于收到一个半月之前[11月6日]北京寄出的家书,第二天,他在回信中说:“数月以来,内外塞闭,谣言肆意造生,人人愁闷,令人叹叹。来信所言京中谣言亦甚,汉员纷纷回籍,人心岂有不惶惶之理!”
1912年1月4日,南北议和北方分代表之一许鼎霖北返,慷慨陈言:“[南方]民间……又为[革命党]所蒙骗,谓北京已亡,痛心疾首,而无可如何。”
北京已亡,大概就是*大的谣言。
……
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1999年以来在《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书摘》、《书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和多种选本。著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笔底波澜一一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2005年在本社出版的《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受到广泛欢迎和关注。
失控的藩镇——唐末群雄崛起与唐王朝的灭亡 本书特色 安史之乱后,面对藩镇林立的割据局面,唐王朝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新构建了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终形成了...
他被叫做小犹太、小吉普赛、斯多普•西夫(Stop!Thief!)、米萨、杰克……他没有父母、没有过去,对自己一无所知。他住在二战时
甲午英雄谱 本书特色 《甲午英雄谱》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描写拱卫军总兵徐邦道、毅军四川提督宋庆等一批前线爱国清军将领,塑造一批下层兵官及爱国民众的艺术形象。奇...
成语中的历史 本书特色汉语中的成语有很多来自历史典故,如果不知道 这些典故,成语就不容易理解、记忆。孙全民编*的 《成语中的历史》的立意,就是专门讲解与成语有关...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由申学锋著,总体来看,本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其一,近代历届政府对外开放思想的演进与政策的变化;其二...
华文全球史:澳大利亚史(精装)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华文出版社出版★ 大师名作、传世珍品:欧内斯特·斯科特是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墨尔本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现代...
古代的人 本书特色 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你一行一行地读古代的人 内...
马承源文博论集 本书特色 这本《马承源文博论集》既是马先生在长达50年的学术写作生涯中刊发于学术杂志、报纸和各种专著、论文集的重要论文之汇编,也收录了马先生在各...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史学名家经典书系 本书特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鸦片战...
我们曾历经沧桑 本书特色 ★他们的故事,诉说着20世纪中国的心事★ 受访人:灰娃 何方 贺延光 李大同 杨乐我们曾历经沧桑 内容简介 《我们曾历经沧桑》是一部口...
这个天国不太平-彩色插图本 本书特色 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这本太平天国的历史随笔...
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欧洲比较史研究专家唐纳德·萨森的著作,对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的兴衰起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研究。本书一经出版
王府井 本书特色 对于王府井,即使是北京本地人,也少有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历史上王府井曾经是什么样子?王府井的“王府”是指什么王府,“井”又在何处?“王府井大...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四辑):无形之神》内容简介:古墓里留待灵魂的空座位,壁画中央缺席的主人,棺椁上虚拟的窗棂与覆
悲情唐朝 本书特色 《华夏通俗说史文库:悲情唐朝》由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教授拔冗作序,书法家、兰亭奖金奖获得者韦斯琴女士欣然题写书名。悲情唐朝 内...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书特色 “中国电视剧三十年优秀剧作丛书”立足于这三十余年间产生的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作品,以剧作的文学性、文本的可读性为主要标准,兼顾艺术制作...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京华往事 本书特色 1710年意大利人马国贤来到中国,从此他以天主教会传教士、康熙皇帝宫廷画师的双重身份,在京师度过了十三年。本书...
辛亥革命-走向共和:你所不知道的 本书特色 “辛亥革命”并非专指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字面上理解,辛亥革命好像是辛亥年(1911年)发生的革命...
香岛沧桑录 本书特色 叶灵凤的文章有掌故的可读性,又有史学的可信性,二者兼得,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叶灵凤看过的资料今日仍然可以重检;但叶灵凤笔下的香港,不少景象早...
伊犁河流域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明 本书特色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