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的爱情》——《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南香红的特稿,每篇都是好故事。《野马的爱情》包括:南池子之劫、站在胡同推土机前的平民、回不去的南池子、胡老太太讨屋日记、车警官出前门记、元大都活在胡同里、采访手记:我们的私宅、生命之痛、两个男人的“银婚”、成都:同志的天堂、采访手记:天生一个好故事、骑在文明的边上、走着唱着活着、采访手记:新闻是一种状态、我的儿子是“雨人”、——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成长记录孤独的孤独症、185:一个边境团场的故事等内容。
《野马的爱情》——《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南香红的特稿,每篇都是好故事。每天,新闻很多,但人世间这样的新闻不多,这样讲故事的人更少。在易碎的新闻里寻找永恒,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神奇! 在这里读懂中国。
从长安大街一拐,钻进南池子的浓密林阴里,立即感受到了一种舒心与静溢。一块鲜艳而簇新的牌子挂在青砖灰瓦的的墙上——“灯笼库胡同”。记者一下顿住了脚步,这就是过去的灯笼库胡同?胡同变得又宽又直,新铺的柏油路泛着光,小汽车“刷刷”地从身边驶过。记者很快发现,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一条胡同,南池子所有的胡同几乎都变了:缎库胡同、普渡寺西巷、普渡寺后巷……这些胡同都变宽变直了,而另外的一些胡同却不见了。住在南池子大街68号的一位女士说,她家门前的北井胡同,是一条死胡同,胡同得名于一口古井,古井有一个井盖,上面刻有文字。原来的房主用砖把井口砌起来,古井一直保护得很好,主人在搬走的时候放心不下,特意给文物部门打了电话,但井盖还是被人盗走,古井也被填了。现在这口井没有了,胡同也没有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一眼古井,有一个胡同叫北井胡同了。沿着南池子大街的马路,新起了一溜青砖围墙,里面露出高大的灰瓦屋脊,屋子一律坐北向南东西走向,也一律没有向大街开门。它们是一个连一个的仿古四合院,每个四合院的面积都接近或者超过1000平方米,主体已就,剩下的细部还在施工中,满地的沙石瓦片。普渡寺修葺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它的周边,是供南池子居民回迁的青砖灰瓦的四合小楼,楼群与胡同之间开出了两个小型的广场,广场上有崭新的公厕。走在新南池子里有一种迷失的感觉,它太新了,让人总有一种走在电影布景棚里的感觉,一切都是古老的样式,但一切又都是崭新的,这新与旧之间总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张敬(化名)也不认识这些胡同了。她从小在南池子长大,小时候从这条胡同窜到那条胡同,没有她不熟的,如今是名字依旧,但胡同却不是原来的了。“整齐了,宽了,走起路来舒服了,但不是味了,”她说,“斜的、弯的、曲曲折折的都没有了,一个个的小院、一个个的门牌都没有了,胡同与四合院的韵味也就没有了。”她拿起一个香炉,“这个是旧的,还掉了一条腿,但是它有价值,因为它有历史是真品。”她又拿起一个烟灰缸:“这个漂亮、好看,但它不值钱。这个道理谁都明白。现在的南池子,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南池子了。”她失望地说。南池子是在一片反对的声音中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北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位于故宫东南侧,历史上它是紫禁城的一部分,曾作为官署和库房用地,一直是一块不能随便出人的禁地。民国时期才在那面厚厚的墙上开了个门洞,发展成为以居住为主的街区。100多年来,完好地保有了北京传统民居风貌、格局及氛围。“捷报处”、“缎库胡同”、“灯笼库胡同”、“磁器库”,一个个古老的名字和一座座上百年的老宅都蕴含着一段段古老的历史。对这样的地区如何进行修缮改造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北京划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出台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的有关规定(试行)》,选出东城区南北池子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建的试点。关于南池子的修缮和改建曾进行过三次专家评审会,对规划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后认定,南池子的改造将重点保护普渡寺等文物,尽量保持原有街巷格局,遵循按院落和基本风貌的原则修缮,不搞大拆大建。居住建筑基本遵照原有的宅基地,其走向形式大致不变,*大限度保持街区肌理,保证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持续发展,也使得原来的胡同得以保留。对居民的安置,实行就地留住、外迁、房屋置换相结合,鼓励外迁。但实际执行的实施方案违背专家评审会确定的原则,在向居民发出的**份《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房屋修缮和改建实施细则》中,所涉及的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灯笼库胡同,西起南池子大街,东至磁器库南、北巷以西的地区共有240个院落,900多户居民,但只保留了9座院落,而其余的将全部拆除。专家对这个实施细则的评价是:“保护区里推光头。”5月31日,全国政协委员李燕致函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并提案办,建议组织文物、城建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个更为妥当的保护方案,按院落和基本风貌确定修缮和改建方案。6月11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前往南池子视察,当他看到完好的四合院墙上也写着大大的“折”字时说:“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也要拆?”在刘淇的指示下,包括丁家大院在内的11个院落被保了下来。2002年7月,南池子修缮改建工程遭到来自媒体的压力和批评,工程的进度缓和下来。7月15日,南池子的部分居民收到一份“宣传提纲”,提纲上说,不愿意参加改建的居民,可以按规定自费修缮自己的房屋,但要拆除违章建筑,引入市政管线等。但是后来那些积极准备着修缮自己的房屋的居民发现,南池子的修缮改建方向并没有按宣传提纲进行,除了20个保护院落之外,所有的院落都被夷为平地。……
韩石山文学批评选:文人的脾气 内容简介 《文人的脾气:韩石山文学批评选》**部分,新收入了作者近些年所写的一组文学学术考证长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在向研究化深入。研...
作品目录第一辑 影剧文本1 太太万岁2 情场如战场3 小儿女第二辑 佚文1 秘密2 丈人的心3 不幸的她第三辑 书信选1 致胡兰成信2 致
流连 本书特色 《流连》作者柳袁照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中西诗歌》以及《光明日...
序和跋 内容简介 俞晓群兄主政辽宁教育出版社期间,组织出版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书系,格局宏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段...
愿你道路漫长 本书特色 王锋,历任全球三大男性杂志《男士健康》《时尚先生》《GQ》中国版主编。时尚圈极具才情的主编,将“新闻”带入时尚圈。数十年媒体从业经历,一...
域外作家小记-张炜文集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关于阅读的书,是张炜与异域作家的精神对话。张炜透过文字栅栏遥视的一个个作家和诗人的身影,用文字表达对他们的...
《万历传》内容简介: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打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
泰戈尔诗文彩图馆 本书特色 1.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完美结合,给人以无尽美感和启迪。2.译文清新隽永、韵味悠长,完美展现出原作的精神与气质,具有很高...
《唐宋词格律》内容简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
白帝城 本书特色 我把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镇统称为"白帝城"——城中扬柳依依,水天一色;鱼嘴开口,鸿雁传书,告诉你——沉没的一切并未逝去,心中的白帝已然复活.作者手...
杜诗重构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读者所受诗歌教育主要是古典式的。这一点从大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数量之少即可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材所展示的新诗,大多是汉语新诗...
大地的事 本书特色 它不仅是一个写作者,更是真正在大地上栖居的人。陈冠学皈依山林,并不是对“乡”的认同,他要用他的行动,证明人还有另一种生存的状态,还有另一种活...
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有多重方式了解世界。打开电视、浏览网页,甚至翻看书籍听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载体,总会不免有一些让人摸不着...
苏洵苏辙集 内容简介 苏洵、苏辙父子并入唐宋八大家之列。他们父子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赢得了古文“大家”的美名。苏洵抱济世之学,却一生未得大用,他的成名...
《哥儿》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
阎志诗选 本书特色 1.精选著名诗人阎志《童年青草》《岁月集》《大写南行》等多首诗歌2.珞珈山——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为你探寻一座名山与当代诗歌之间的关联3.珞珈...
诗探索-2011 第2辑-全两卷 内容简介 《诗探索》理论卷与作品卷同时推出。理论卷重点推介的诗人,同辑作品卷也编发了他们的相关诗作,读者可以参阅。本书...
现场实况著名主持人访谈录 本书特色 还是度慕蓉说得好:“走得*急的都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事物总是很短暂,转瞬即逝。重要的并不在于拥有,而是要心存一切欣赏和感...
精彩摘录石彦生只想着:“情愿是个受不了的噩梦,生离死别惊险百出,惟一旦自恐慌中惊醒,发觉还在床上,就很开心了……”这不是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出版十五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活跃在欧洲和中国的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慧自传性纪实文学《我的视觉日记》讲述了作者从东方到西方,从学生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