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观念,丧事是凶事,平民百姓颇多犯忌,传统的丧制又多充满着“迷信”色彩,并为“提倡科学者”所唾弃,于是乎中国几乎没有关于丧仪的刊物,普通刊物,也不愿登载关于丧事的研究文章。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却是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丧具的源起与发展;近代丧事之嬗变。每个章节内容详尽,引证充分。《丧葬习俗》从丧葬的制度、程序、风俗等等多个角度剖析中国文化史中丧葬习俗的演变进步,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丧具的源起与发展;近代丧事之嬗变。每个章节内容详尽,引证充分。从丧葬的制度、程序、风俗等等多个角度剖析中国文化史中丧葬习俗的演变进步,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说文解字》“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译成白话——尸体已经放进棺材,在入葬之前,活人们像对待宾客一样送他出行,所以写作——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有一段表述:按《士丧礼》:“主人奉尸,由阼阶向西阶,敛于棺。”棺先在肆中矣。所谓殡也,在西阶。《檀弓》曰:“殡于客位。”又曰:“同人殡于西阶之上,宾之也。”《释名》亦曰:“于西壁下涂之曰殡,殡,宾也,宾客遇之……”段玉裁引用了长段的古文献,无非就是要说明,“殡”就是从人断气以后,入葬之前一段时间的丧事活动,亲人们像对待宾客的礼遇送别亲人,所以叫作“殡”。当亲人被确定断气后,家人或委托代理操办丧事的“执事”就立即在丧家的厅堂里挂起布帏,设立一个停尸和供人们吊唁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灵堂”,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遵守这一种制度。但是,到了近代以后的上海,由于社会结构,房住环境,商业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灵堂”不得不发生变化,*终被商业化的“殡仪馆”替代。本书中已多次提到,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高度的城市近代化使上海向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民大量涌入上海,使在较短的时期内城市人口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到20世纪初,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移民人数远远多于本地居民。大量的移民首先打破了中国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族世代集中居住的居住形式,邻里之间已不再是传统居住形式中的亲属、亲戚关系,邻里之间可以以朋友的方式交往,但也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们已不必如宗法制下的“礼尚往来”;其次,都市化的另一个麻烦就是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困难,办丧事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上海人*缺少的就是生活和活动空间,人们希望有谁能出租“空间”,以解决生活中必须会遇上的“红白喜事”,*早举办公共性、商业性的殡仪服务是分散在城市中的同乡会馆、公所。一般认为,中国的会馆始于明朝。几千年来,通过科举考试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同样也是学子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古代交通十分落后,进京赶考是十分艰难的,住在偏远地区的人赶考,也许要提前半年从家里出发,而且还不知何时能抵达京城,如提早抵达京城,就须在京城住下来等考试,同时,考试结束到正式公布考试成绩又得需要一段时间,对不少学子来讲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参加会试的学子又随时可能从中冒出一位大官,于是,有的省或府城或县城就在京城设立一个“会馆”,它似乎是一个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或招待所,主要接待进京会试的同籍“举人”,“会馆”也因此而得名。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稽山会馆唐大士像》:尝考会馆之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藉有稽,游有业,困有归也。地方政府在京城设立会馆的另一作用是,京城是消息*灵通的地方,皇宫中的大小事情都可能被朝廷官吏和为皇宫服务的工作人员传出来,犹如今天北京人喜欢“侃大山”一样,会馆就可以将皇宫中的事抄成“邸报”送到省里,供省政府参考。上海不是京城,只是一个滨海的商业城市,所以,上海会馆的一大作用是“仕宦商贾之在他乡者,易散而难聚,易疏而难亲,于是,立会馆以联络之,所以笃乡谊也”(光绪癸未上海《重修建汀会馆碑》)。中国古代实行土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即使客死他乡的人,家人也会想方设法把亲人的灵柩运回家乡人葬,而靠个人的力量要将棺木运回家乡又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会馆的另一作用就是代同乡人暂厝、运柩,帮助无力下葬的“困难户”处置殡葬事宜,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上海《四明公所义冢碑》(此“四明”指浙江宁波府,以宁波位于四明山下而得名)中讲: 四明襟山带海,地狭民稠,乡人耕读外,多出而营什一之利。久客他乡,死生莫必,或年(下缺)远,子若孤,莫知其所,良可悼叹。余自昭文移任上海县事,上海为东南一大都会……知有四明公所,为同乡停厝旅梓之区……撰此碑文者自称“加同知衔知上海县事定海蓝蔚雯”。蓝氏祖籍广东大埔,寄籍浙江定海(今舟山)。字子青,号蔗生。初以诸生援例捐知县,任江苏丹徒知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调署理上海知县,二十六年九月(1846年10月)离任,次年六月又复任署理上海知县;1853年9月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上海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也出现诸多困难,蓝氏于1854年7月任署理上海道台,一方面与英法等国达成协议,联合镇压小刀会,悬赏追捕义军头目,并宣布江海关恢复征税。1859年奉命赴天津,听候直隶总督差遣,次年在北京逝世。该碑文应该是他1846年即将离任署理上海知县时所撰。文中提到的“旅梓”就是暂厝在四明公所内等候运往宁波的棺柩。……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楹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上海闲话碎语》、《上海租界史话》、《外滩的历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风景线》、《食俗趣话》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
胡适先生到底怎样-胡适思想录-(十) 本书特色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时尚的哲学 本书特色 透过时尚,我们能更透彻地理解自己以及我们的行为。拉斯·史文德森关于无聊、时尚和恐惧的三本书立意入微,巧思新奇,它与此前我读过的以乳房、阴茎...
周思源看红楼(图文本) 内容简介 《周思源看红楼》以著名红学专家、作用周恩源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所作红学系列讲座为基础,并加以修改增订,选配清人绘...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
中国汉字智慧金典 本书特色 一笔一画一世界,一张一驰一智慧,落墨千年香如故,前世今生藏性灵汉字溯源挖掘汉字背后的思想与内涵,精妙故事解读社会民生的密码与智慧循着...
殷墟子卜辞的整理及文字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对殷墟子卜辞(贵族卜辞)进行了释文整理和文字研究。殷墟子卜辞主要包括传统子卜辞和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两大类,传统子卜...
独角鲸文丛-文化麦当劳 本书特色 本书为作者的文化批评和思想随笔选集,部分入选文章在读者中间曾产生较大反响,“文学麦当劳”、“诗坛马戏团”等已经成为写作者所熟知...
中华家训经典全书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新星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主编★孔子、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嵇康、陶渊明、颜之推、唐太宗、韩...
礼乐01:大学之道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教授、香港能仁书院副校长单周尧教授、嘉礼堂主人张颂仁主编★ 中国...
中国古代经济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经济》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对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说明,有人物、有事例、有图片、有总结、有比较,期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源流、形式功能、美学特征、传承功能、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总结了当代社会中传统民间舞蹈传承发展...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辑 目录 唐宋禅宗语录特殊特指疑问句考察从《朱子语类》的词缀“子”看其语料特点及价值汉语儿缀演变的动态考察系词“是”论争的再回顾及其它——...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故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的一本鼎力之作。它发轫于1931年,正式出版于1994年,集朱先生十数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是...
★一九九四年普立茲獎鉅作!暢銷西方知識界二十餘載。二十年後,獨家中文版首次問世。蘇聯帝國的創建和崩塌,是人類創世紀以來最轟轟烈烈、影響歷史進程的全球性歷史事件之...
[在这本书中同样包含了卡斯塔尼达一开始并不明白的教诲,所以如果没有看过,一定要看过以后再评论它。 网上曾有一段:路——唐望的观照,即是出自此书,在语句上稍有不...
古事记:插图注释版 本书特色 日本历史上**部文学作品 民族神话的源始,瑰丽堪比《山海经》 周作人晚年经典译本古事记:插图注释版 内容简介 《古事记》是日本**...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服饰 本书特色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
近代汉语探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致力于近代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共收录研究论文27篇,内容包括语法、词汇和专书语言三部分。语法方面,主要探寻虚词来源和语...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 本书特色 《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可能是目前国内**部有关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方面的论著。这样说并不是自矜,而是意在表明当时选择这个...
读库1003 内容简介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