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字,共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汉民族区域的岁事活动也来源于相同的源头或著录,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只不过因地理、气候、物产的不同会产生一点点的差异。所以,《逢年过节》在叙述岁事风俗起源与流变时,除了尽可能寻找与江南风俗有关的著作,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古籍的常见著作。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上海人写的“竹枝词”中有不少记录了上海地区的风俗,于是,《逢年过节》在叙述中也尽可能多地采用了上海的著录。在以往出版的著作中尚无专门介绍上海岁事风俗的著作,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开端。本书由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著。
《逢年过节》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岁时岁事风俗的专著。从历法引起的节日、过新年、祭祀与节日、术数产生的节日、宗教形成的节日、农事活动产生的节日等方面,对中国汉民族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逢年过节的相关风俗及含义,特别是各种岁事风俗在江南地区的变化和表现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书由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著。
上海和江南地区还普遍流行立秋吃西瓜的饮食风俗。江南地区的西瓜上市旺季在小暑与大暑之间,立秋日一般在大暑之后的阳历8月7日前后。此时江南气候已告入秋,西瓜也进人末市。择西瓜落市日期吃西瓜于理不通,那么,上海和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呢?这还得从西瓜本身讲起。西瓜和西红柿等农作物一样,是从西域引进的品种。据《新五代·四夷附录》记载:“胡峤居契州……东行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复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甘。”这是中原地区人**次在西域吃到西瓜的记载。又据明《戒庵老人漫笔》说:“西瓜可以治暑疾,基效……其种自洪忠宣使金虏移归。”至迟在南宋末年,西瓜已引人中原,因其来自西域而被叫做“西瓜”。西瓜虽从宋代传人中原,但种植并不普遍,所以也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然而在西域原西瓜产区,已存在立秋吃西瓜的风俗。西域处中国的北方,纬度较高,约在立秋时节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据记载,西域少数民族在立秋西瓜将上市时,妇女们往往结伴夜出到瓜田摘瓜,夜间无法辨别西瓜的成熟程度,人们认为如果那天从田里抱回的西瓜是熟瓜,就像征女孩能找到好丈夫,而妇女能多生贵子。这种风俗称之“摸秋”,摸秋风俗显然和西瓜形象有关。古人常把妇女和瓜作形象比喻,如妇女初次性交称之“破瓜”,子孙众多为“瓜绵”等。因此“摸秋”活动开始只是妇女间一种秘密的占卜活动,但秋夜到田间摸瓜未必能保证摸到熟瓜,能摸到熟瓜者自然喜气洋洋,而一旦摸到生瓜者肯定也会垂头丧气。于是人们往往在白天选好熟瓜放在指定的地方,到入夜后再叫娘儿们去取,“摸秋”也从卜筮而演变为风俗,然而人们希望在立秋日能摘取熟瓜以祈求多子多孙的心情是一样的。髓着西瓜种植区域的扩大,立秋日“摸秋”风俗也逐渐深入人心,以后城市中也把立秋日挑选熟瓜作为喜庆的预兆。但是立秋吃西瓜风俗的含义已从妇女而演变到众生了,从原来的妇女求子而进化为众生的求福了。北方城市中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在清代中叶流传到江南地区,人们对此风俗,找不出合理的解释,有的人讲立秋日食西瓜可消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又认为为过冬积“阳威”,而实际上是北方“摸秋”风俗的影响或仿效。立秋按历法已进人秋天,气温已开始下降,江南西瓜在立秋前已进入落市阶段,瓜的甜度和质量明显下降,所以,立秋吃西瓜作为传统节候风俗宜随君便。……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楹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上海闲话碎语》、《上海租界史话》、《外滩的历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风景线》、《食俗趣话》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
中国老玩意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三类旧时流传至今具有较高鉴赏和收藏价值的老古董:“古器珍玩”——主要是陈于庙堂、多为达官显贵所用的价值较高的器具;“日常用物...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八十年代末后的中国文化讨论 内容简介 文化批评基于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它是知识分子介入社会事务和公共政治的公民行为;它剖析、评价与“共同的善”相...
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刘若愚,美国著名华裔学者,专治中国文学与比较诗学。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开拓社会文化史的新领域: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导论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对苏州评弹、江南地方文化感兴趣的研究者和一般读者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不...
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对传播媒介文化进行研究,论述媒体文化研究的兴起,传播中的开放体系,媒体文化的同质化,媒体文化引导消费等理论。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
作为武器的图书-二战时期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宣传.出版与较量 本书特色1944 年6 月6 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仅仅数周,一批令人惊讶的货物——无数箱...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 内容简介 第二,是经学的需要。汉武帝时,为了适应封建大一统的需要,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儒学成为官学。当时估统治地位的是董仲舒《公羊》学为代...
追溯马修宇宙的原点,发现“梦之囚徒”的真正起源“欧洲漫画界卡夫卡”马克-安托万·马修的出道短篇作品集收录七篇精炼随笔,以及一篇探讨人类精神追求的寓言式小说在大教...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余英时文集-(上)-第七卷 本书特色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是余英时文集的第七卷。本卷选收了余英时先生讨论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评论性质...
精彩摘录 “我曾经也愤怒过,”陆臻慢慢的说下去,“然后开始习惯,慢慢承认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开始学习说谎、隐藏真相,我
故事会:神秘故事 本书特色 两个女孩一起出去旅行,晚上住在一个房问里。其中一个女孩很想唱歌,但知道自己平时唱得很难听,于是就在洗澡的时候故意把水笼头开得很火,借...
格林童话-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19世纪初,格林兄弟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改编成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此后,许多动画片、电影和文学...
《犹太人与犹太教(中文版)》内容简介:本书着眼于犹太教在当代所表现出的诸般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它作为一种活的宗教来探讨。书中
《市场规制工具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市场规制工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规制工具的制度生成、类型化、匹配性、规制工具创新以及规制
先生带我回家 本书特色 《先生带我回家(虹口卷)》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在上海生活的人们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先生带我回家 内容简介 简介...
甲骨文学释林 内容简介 《甲骨文字释林(繁体竖排版)》主要讲述了:于省吾先生治学严谨周密,在中国古文字、古器物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甲...
西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
四川境内的客方言-(上.下册) 内容简介 《四川境内的客方言(套装共2册)》由崔荣昌所著,是着者继《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和《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之后的又一本田野工...
《新媒体时代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机理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新媒体时代社会环境变迁背景下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机理问题为研究主题,主要
[日] 沼笠航日本著名插画师,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做图文讲解,对观察生物和捕捉生物的瞬间很着迷。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上传手绘的动物图解后大受欢迎,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