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1929一)
德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和衽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l929年生于杜塞尔多夫,五十年代前期先后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后期曾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阿多诺的助手。六十年代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年至l980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技时代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年回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教授,至1994年退休。哈贝马斯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并有着?烈的现实关怀,其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为理论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1962),《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1968),《认知与兴趣》(1968),《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历史唯...
()
哈贝马斯(1929一)
德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和衽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l929年生于杜塞尔多夫,五十年代前期先后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后期曾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阿多诺的助手。六十年代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年至l980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技时代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年回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教授,至1994年退休。哈贝马斯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并有着?烈的现实关怀,其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为理论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1962),《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1968),《认知与兴趣》(1968),《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历史唯...
(展开全部)
现代性面向未来,追新逐异,可谓前所未有,但它只能在自身内部寻求规范。主体性原则是规范的唯一来源。主体性原则也是现代时代意识的源头。反思哲学的出发点是自我意识这一基本事实,这是主体性原则的关键。当然,反思能力能够运用到自己头上,在它面前,绝对主体性的消极面也会显示出来。因此,沿着启蒙辩证法的路径,作为现代性的所有物和唯一义务的知性合理性就应当扩展为理性。但是,作为绝对知识,这汇总理性最终采取的形式是如此的势不可挡,以致现代性自我确证的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而且得到了方向。因为,理性取代了命运,并且知道每一事件的本质意义早被预定。所以,黑格尔的者学满足了现代性自我证明的要求,但付出的代价是贬低了哲学的现实意义,弱化了哲学的批判意义。最终,者学失去了其对于当前时代的重要意义,毁灭了自己对时代的兴趣,拒绝了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的天职。时代问题没有了挑战性,因为,站在时代高度的者学已经丧失了意义。
——引自第49页
如果说,海德格尔以舒尔茨-瑙姆伯格的风格,用其前工业时代农民生活世界那种感伤而富有田园色彩的图景来装扮他的存在历史宿命论的话,那么,德里达则首先是生活在游击斗争的混乱世界中——连存在的寓所他也想予以拆除,并“在《论道德的谱系》所说的残暴节日的自由天地里载歌载舞”……海德格尔为了使历史哲学历史化,付出的代价是提出了一种真理概念,它具有历史动力,却失去了历史根基。如果我们像海德格尔那样深受当代历史状况的影响,却依然在本质概念范围内阔步前进,那么,遭到颠覆的基础主义的真实性要求就会僵化为一种先知的姿态。
——引自第188页
本书在批判地介绍和分析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流派对社会运动(集体运动、社会运动、革命)的解释与解读之后,提炼出了影响和决定社
“24/7极度的简化歌颂的是当下的幻象,是不可改变的恒定的幻象,后者由连续不断的无冲突的运作组成。”作为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视
作品目录上篇 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一 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一)哲学之用途(二)哲学作为自由的知识(三)哲学与哲学史二 西方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文版)》内容简介: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
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1928年生于德国柏林以的Stettin(今波兰什切青)。其父为政府海关官员,常因职调动而举家搬迁。1942...
木村泰贤(1881—1930)是20世纪日本佛教学的重要开拓者与建设者。其研究领域主要在印度宗教哲学、印度佛教哲学方面。主要作品有《原始佛教思想论》《阿毗达磨的...
《文化发展论丛(2016年第2期/总第11期·湖北卷)》内容简介:本书以“荆楚文化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荆楚文化的
《每一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内容简介:本书是近藤麻理惠的生活类经典图文图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鼓励上百万读者,
《人生三境》内容简介:本书从历史故事、寓言作品、神话传说、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取材,对“人生三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睿
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H.McNeill),1917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后于康奈尔大学取得历史博士学位,返芝加哥大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内容简介:本书是莎士比亚生前最后一部非剧作类作品,是一本短小精悍的抒情诗集,诗歌以真善美为主题,内容大
本书以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为切入点,系统解析了当今美国的多重矛盾冲突,展示了一部中文世界从未讲述过的近六十年美国史。书中对
张汝伦,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20...
本书的写作前后持续二十年,可算邓晓芒先生的盛年之作,与康德三批判书“句读”及《康德哲学讲演录》互为表里。由于我们的学术传统素来缺乏理性思辨的训练,加之多年来对西...
《语文陪伴孩子的一生》内容简介:本书沉淀了夏昆老师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讲述中国语文之美。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习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
《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内容简介:《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是一本超级好玩的哲学入门级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学到好玩
TheBlackwellGuidetoAncientPhilosophyprovidesacomprehensivetreatmentoftheprincipa...
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哲学教师、影评人、电视主持人,埃默里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在爱荷华州的柯克伍德社区学院教哲学,也曾在爱荷华州奥克...
《深度音乐审美教学法导论》内容简介:音乐审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音乐的审美依赖于听觉,不受空间的制约,不像语言的声音那样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