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从奏折中看大员对他的情谊深浅、忠诚程度、贴心指数;臣工从奏折中琢磨朝廷的态度、皇上的脸色、做事的策略。其中的曲折机奥、微妙细末、背景内幕,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参详揣摩的话题。从曾国藩天下奏折,看处于大局洗牌、行将离职的大臣,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天赐机遇,借朝廷之力,再将事业做大做强,一领风骚;看拥有重权的地方官,如何巧借上奏申述之机与中央政府周旋,既达成自己的心愿,又丝毫不得罪大老板;看一个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方面大员,如何妙用奏折提出设想,并获取朝廷的全面称赞。
◎评点:道光末期中国百姓的三大苦难 反馈社情民意,让下情上达,历来是奏折所要承担的一个重要责任。皇 帝一年到头活动的范围极其有限。就拿道光帝来说,他一生只在紫禁城、圆 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住过。咸丰帝步其后尘,一辈子也只在这几个地方 打转转。父子俩连南下巡幸的事都没干过,更谈不上微服私访了。皇帝所接 触的人也极为有限,除了每天叫起时召见一些二品以上的大员外,整天伴着 他的便是足不出大内门槛的后妃宫女太监。这些决定了皇帝信息闭塞、孤陋 寡闻,然而就是如此皇帝却要裁决天下大事,掌管百姓命运!稍有点头脑的 皇帝都会知道自己所受的限制,故而要求文武大臣多向他传递下情。 然而,人性中有一个极大的弱点,便是喜听赞美词厌听批评语。作为治 理天下万民的皇帝来说,他当然希望国泰民安,人心拥戴。于是,许许多多 担负反馈下情的官员便对皇上隐恶扬善,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言 坏。 借此讨得皇上的欢喜,以利个人的仕途。只有少数的官员具有忧国忧民的良 知, 才敢于冒着风险说实话。令人沮丧的是,纵观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凡报喜 不报忧的官员多获嘉赏,至少不会遭训斥,而敢于说实话的多不讨君王的喜 欢, 有的还遭不测之祸。曾氏此折,便属于那种少数的说实话的汇报之列。 曾氏向这位新皇帝报告眼下民间的三大问题,即银价太贵、盗贼太众、 冤狱太多。这三个问题所涉及的是赋税、治安及司法三个方面。赋税沉重, 百姓不堪重荷,基本生存难以保障,这就意味着国家从根本上将会失去稳定 的基础。道光末年,银子为什么会突然昂贵起来,以至于为先前的两倍呢? 这原因便是外国鸦片的入侵。鸦片贩子将大量的鸦片输往中国,不仅戕害中 国人的身体,也让中国的白银滚滚外流。据统计,道光十三年前,中国出口 的白银才三千七百万两,而道光十八年一年便流出白银一千万两。鸦片战争 结束后所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偿白银二千一百万两。 这样, 中国的白银大为枯竭,直接造成了银贵钱贱的社会现象,其结果自然是苦了 百姓。百姓的生计发生困难,原本的平衡态势便会变化。大部分贫困者虽一 时不会表现为行为上的反抗政府,但在心里会对执政者十分不满;而其中的 少部分强悍者,便试图通过非法的手段来获取利益。盗贼蜂起的现象便由此 产生,它往往是大乱的前兆。至于冤狱太多,则反映出司法的腐败。司法的 腐败,又源于政治的腐败。司法是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能,直接涉及平民百姓 的切身利益。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司法的不公,是造成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 *主要的原因。 曾氏虽只陈述民间的这三个疾苦,其实已向皇帝道出了当时危及政权的 三个*重要的社会弊病。从曾氏的这道奏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道光后期中 国社会已是百孔千疮,病势沉重。咸丰帝从父亲手里接过的王朝,实际上是 一份危机四伏的家当。此时,洪秀全自称天王已经整整十个月了。为什么咸 丰派出的大学士赛尚阿不是太平军的敌手?为什么后来太平军很快便冲出 广西进军东南,并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大成气候?曾氏的这道奏疏实际上就 是答案。 曾氏对大乱将至的国家局势已洞若观火。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洞察力?在 笔者看来,这首要的原因是,曾氏来自于穷困乡村,出身于社会的*底层。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熟知国情。曾氏虽然做了十一二年的京官,但近 三十年的乡村岁月已为他一生的许多方面定了型,况且他在京师期间与家中 联系密切,家乡的一切都在他的关注中,家乡的近况也通过家书和诸弟的来 京面晤而得知。曾氏曾于一封给诸弟的信中,在列举好多位至亲的贫困处境 后说:“诸弟生我十年之后,见诸族戚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 耳, 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家同盛者。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大难 为情矣。”他从自家戚族生存状况的前后对比中看到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 用 我们现在习惯的语言来说,曾氏是善于解剖麻雀的人。一个负有指导全局责 任的人,对全局的基本状况是否心中有数,是否具备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典 型事例的眼光,以及是否能把典型事例分析精当,从中找出影响全局的价值 之所在,这是衡量其人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曾氏对国家局势的清醒洞察,还源于他的职责心。曾氏写这道奏折时, 已做了七个月的刑部左侍郎。清代尚左。左侍郎是排名右侍郎之前的,虽然 一个部有两个满侍郎两个汉侍郎,但清末的满员在学问才干方面普遍不如汉 员,所以,曾氏就成了事实上的刑部的常务副部长。刑部职掌国家的法律、 刑狱事务,事情具体烦琐,且责任重大,不能容许草率马虎。《曾国藩年谱 》 上说他“兼摄刑曹,职务繁委,值班奏事,入署办公,盖无虚日”。可见刑 部 侍郎这个官职令他大为劳累。但是,也就是凭着这种敬业态度,让他深入看 到了国家当前在治安和司法两方面的严峻现实。面对现状的求实态度和对皇 家朝廷的忠诚之心,使他能暂时将一己的宠辱得失丢在一边,甘冒风险道出 实情,为民请命。鲁迅先生在谈到中国人的脊梁时,曾特别举出“为民请命 ” 的人,把他们列入“脊梁”之中。的确,以管理民众事务为职责的政府官员 , “为民请命”是其分内之事,但是这话说起来正气凛然,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 民之命运之所以要向*高当局恳请,一定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请命,也就 意味着要与这些麻烦纠缠。有的麻烦来自于法规制度,有的麻烦来自于势力 很强的敌对方。某些时候,这个敌对方还会千丝万缕地牵连到*高当局。于 是, 这些麻烦便不好对付,甚至有可能民之好命没有请到,请命者自己却丢了乌 纱帽丢了性命。所以,为民请命者历来受到民众的敬重,被历史所铭记。 认真地说,曾氏的这次为民请命曾有一些风险,但不至于很大。一则因 为他所呈奏的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不是针对某件具体事或某个集团某个人。 二则新皇帝登基不久,造成这些民间疾苦的过错,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已死去 的父亲,他也没有必要为亡父之过而背上拒谏的恶名。果然,此折呈上一个 月后,曾氏又奉新命:兼署吏部左侍郎。这说明了咸丰帝及中枢领导机构对 曾氏的信任。另外,清代官员的兼职是连带薪俸的,也就是说,曾氏又增加 了一份侍郎的工资。曾氏为官清廉,且家庭负担重,这份增加的收入对他也 是重要的。 从道光三十年到咸丰元年两年时间里,曾氏给咸丰帝呈上十一道奏折, 其中除开一道谢恩疏、一道复命折为例行公事外,其他九道均为建言疏。这 九疏中又有五疏非比寻常,除前面所评点的《应诏陈言疏》外,还有两篇为 《议 汰兵疏》和《平银价疏》。这五道奏疏都是针对时政而言,且切中时弊,并 有 相当的预见性。 我们知道,曾氏道光十八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脱去布衣,成为官场中 的一员。做官,官有很多种做法。贪官坏官姑且不论,通常的官员都以政务 无误迁升顺利为目标,少数官员也能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为当地民众做点好 事,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好官了。历朝历代都只有极少数 的 官员,把为官当做一番事业来看待,把做一个对人类社会的管理机制有所贡 献的政治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曾氏进京之初,便“毅然有效法前贤澄 清天下之志”,可见他为自己所悬的为官目标,从一开始便起点很高。七年 的 翰林院生涯,为他在担当大任之前铺垫了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有两个 方面,即学问和人格。 在学问上,他能从应试诗文中走出来,致力于经济实学,并能在对“盈 虚消息”的领悟中感受天人合一的绝大智慧,实现求知领域中的质的飞跃。 在人格上,他遵循“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将所认识的道理运用在自身的培 育修炼中,从而在人格的锻造上同样获得质的飞跃。道光二十九年,三十九 岁的曾氏在出任礼部侍郎肩负重担时,已经完成了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之前 的诸多准备,接下来的应该是在国事管理中施展身手的时候了。实任礼部侍 郎一年,兼署兵部侍郎四个月后,道光帝以六十七岁的帝王中之高龄升天, 于是他对国事的一些思考便只能向咸丰帝来陈述了。因而便有了这一批内容 结实的奏疏。 这些奏疏,在道光末年以来万马齐喑的沉闷政坛上,的确有点石破天惊 的味道,引起朝野内外的注目和议论。它的作用,更多的不在奏折本身所提 出的问题与建议,而是让国事关心者感受到一股迥异以往的新气氛,看到朝 廷中出现了一个可寄予希望的新人物。曾氏的奏疏抄件传到湖南后,被人广 为传抄争阅。刘蓉为此赋诗:“曾公当世一凤凰,五疏直上唱朝阳。”这是 来 自士林的尊敬。一年后,朝廷决定江南各省兴办团练,原太常寺卿唐鉴向咸 丰帝力荐曾氏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并预言他一定可成事。唐为何这样相信他 ? 除过去有学问上的接触外,这一批奏疏也无疑让这位阅世甚深的老牌官员看 出了内中的机奥。这可以视为来自官场的器重。正是有着如此背景,才会有 曾氏日后的故事。 熟谙史册长于思索的曾氏,说不定早就想到了这一层,这段时期之所以 接连呈递奏疏,其背后深藏的目的,或许更主要的是在新主子和世人面前表 现自己! P37-41
唐浩明,湖南省作协主席,被评为中国书业界十大新闻人物、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首届优秀出版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强之一,2003年获得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长篇历史小说《杨度》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及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荣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销量达百万册。
他被誉为国内外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也被赞为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眠狂四郎无赖控(下)》内容简介:蜂须贺藩的权力争斗,江户城内的波谲云诡。层出不穷的暗杀,死生一线的决斗。这一切,令眠狂四
世界当代史(第2版)//21世纪史学 本书特色 《世界当代史(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当代史(第2版)//21世纪史学 内容简介 ...
《心灵控制术》内容简介:《心灵控制术》以图解的方式讲述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心理结构、意识流、心潮、智力、精神相对论及二元心
厚历史-最有料的历史事件 本书特色 1.《看历史》杂志是一本为追寻明智之自我的思想者提供高品位的休闲历史阅读,所收集文章文化气息浓重,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2. ...
图像晚清 内容简介 本书截选了《点石斋画报》中160多幅图画,以图解说晚清,这些图的内容均涉及当时的生活状态。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今时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
秦代初平南越考占婆史-附:占城史料补遗 本书特色 《秦代初平南越考》主要对秦末汉初(公元前221-前111年),秦始皇及西汉武帝平定据有南海、桂林及象郡等地的南...
《道德错误论》内容简介:事实上,怀疑论的幽灵一直萦绕在哲学的所有领域。一段时间以来,其在道德哲学领域最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错
中南海传奇 本书特色 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打开红墙上的一扇窗,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秘事。中南海,这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然而又是我们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神秘...
揭秘万物由来之谜 本书特色 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引导你跨越时空,让你增加益识、埔晓万事,零距离感受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揭秘万物由来之谜 内...
《不屈不挠的投资者》内容简介:很多人意识到,单单做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能这辈子都很难实现财务自由,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股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李天石教授在中古经济史研究领域的论文集,是作者从事史学学习与探索四十年以来陆
新战争与和平(全12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等推荐★ 获第五届国...
《社群商业》内容简介:《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
《传播学史》内容简介: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
内容简介:在《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这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中,《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传奇作者简·雅各布斯认为,随着后农业时
战国故事 本书特色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套书这所以长销四十多年...
《农户、集体与国家: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六十年变迁》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乡村集体为中间层次,以国家的逻辑为最高层面,通过“土
《2021年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内容为法律硕士联考法条类图书,针对法条涵盖的考点,分析和讲解。包含5科,
国史新论---钱穆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
《景观的思想》内容简介:景观是一种艺术作品,具有思想的特质,因为景观作品一定会承载设计师的思想、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