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试通史(套装上下册)》填补了山东省有关考试史书的空白,是一部完整记录我省教育考试史实的著作。本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近现代以前部分,主要考察了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山东地区考试制度(重点是科举考试和学校考试)的萌芽、建立、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下卷为当代部分,以考试的改革和发展为主脉,研究考试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的贡献,研究教育规律在考试改革中的作用,从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就社会、经济、文化与考试的互动作出历史的阐释。本书丰富了当前倡导考试改革的理论视野,促进关于考试改革的理论和制度的研究。本书语言简练,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对研究和学习山东招生考试历史的朋友会有一定帮助。
★ 16开布面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山东考试史的研究过去虽然有一些,但是多散见于各类报章杂志,而全面系统地研究山东考试史的专著,本书还是第*部
★ 全书963页,总达70万字,书前还附有16页铜版纸彩页
★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近现代以前部分,主要考察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山东地区考试制度(重点是科举考试和学校考试)的萌芽、建立、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下卷为当代部分,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的考试情况
★ 以大量占有原始的、*一手的史料为主要着力点,*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珍贵的史料
《山东考试通史》是一部专门论述山东考试制度发展沿革的著作。它以两千年来山东的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详细梳理、阐述了考试制度在山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各个历史时期山东考试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东考试发展历史的壮美
画卷,字里行间蕴藏和跳跃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和创造之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始终是考试大省,无论是考试理念、考试规模,还是考试方式、考试文化,都有一些特有的现象。长期以来,这些弥漫于历史、充溢于现实的特有现象,只停留在人们的模糊印象中或记忆的碎片里,基本没有系统的梳理和提升。此次作“史”,意在从浩繁的历史经纬里梳理出一个明晰的“齐鲁经纬”。
《山东考试通史》分上下两卷。上卷为近现代以前部分,主要考察了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山东地区考试制度(重点是科举考试和学校考试)的萌芽、建立、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是山东考试制度的萌芽阶段,关注的重点是齐国的招贤纳士制度、稷下学宫的考试和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的考试。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东考试制度初步建立的阶段,关注的重点是秦代的吏师制度、汉代的太学考试与选士制度,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与考试;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是山东封建考试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关注的重点是山东学校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在山东的实施和山东历代的状元;近现代时期,关注的重点是现代考试制度的确立及其实施和齐鲁大学的考试制度。下卷为当代部分,主要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的考试情况,分为普通高考、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证书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招生考试、校内考试等几大类,描述了山东教育考试的发展。
本书的“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研究、撰写区域性考试史,考察其历史沿革及其嬗变的过程,从中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考试制度的继承、扬弃、发展、完善的大体脉络,为人们正确认识考试制度提供视角与依据;二是通过研究、撰写区域性考试史,考察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从中寻找某些规律,为改革和完善现行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本书语言简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对研究和学习山东招生考试历史的朋友会有一定帮助。近现代以前部分主要从史料出发进行梳理和甄别,按照一定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考试制度的萌芽、建立、繁荣以及经验和教训。当代部分主要从现有的文件资料出发,结合专家的研究成果,分类梳理和取舍。应当说,史料的可靠性和史实的可信性都达到了目前比较高的水平。这就构成了本书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史料性。以大量占有原始的、*一手的史料为主要着力点,*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珍贵的史料。
二,知识性。好多人参加过考试,但不敢说真正了解并熟悉考试,即使是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什么人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有什么用(分数的解释与使用)构成了考试史的总体框架,为什么考又给人带来大量的探讨空间,考试历史的延续与跌宕起伏基本与这一问题相关。
第三,创新性。山东考试史的研究过去虽然有一些,多散见于各类报章杂志,而全面系统地研究山东考试史的专著,本书还是第*部。可以说,本书的出版是一个创新,它填补了此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对于丰富和发展考试科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远古的考试让我们引以为自豪,震撼世界的科举促进了中华的文明。近代的考试促我们反省,同样的测量手段为何香飘异域,成就西方之强大?现代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催生了考试的文明、文化、科学,为何也催生了残疾人生?
史去不远,鉴古知今。
历史的慰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杜君立先生之历史文集,共收录中短篇历史随笔二十八篇.这些文章多以专题史形式,揭示了历史中的普通个体所面对的自由、权力和生存问题;由古...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
黄带子 本书特色 四十集图式文学剧《黄带子》是叶曙光先生近作,在文体格式和艺术形式方面作了全新的创作尝试,提出了“图式文学剧”概念。 本...
神机妙算——刘伯温 本书特色 刘基如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前知过去、后晓来世的神奇人物。正因为他能未卜先知,精通谶纬术数,所以他的故事几近家喻户晓。但在当时,事实却...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汉王朝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汉王朝》从汉朝历史中选取了若干片断,如楚汉之争、西汉初的内外政策、汉与匈奴、汉武帝的晚年、空前的...
敦隍学简明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浙江大学开设敦煌学选修课的试用教材。共分九章,分别讲述了敦煌的地理及历史沿革、敦煌学史概况、敦煌学与中国文学、艺术、语言、宗教学...
越绝书-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第一辑 第44册)(全文注音版)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过程...
《近代中国驻外领事商务报告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商务报》(1903—1906年)、《商务官报》(1906—1911年)、《农
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 本书特色 白寿彝先生是新中国史学的一代宗师,在史学研究领域有多方面的学术建树,并在70年的史学生涯中,培养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理论个性...
唐宋史料笔记---芦浦笔记 本书特色刘昌诗撰,张荣铮、秦呈瑞点校的《芦浦笔记( 唐宋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是“唐宋史料笔 记丛刊&rdquo...
清人社会生活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将把清代社会史分为五个方面来说明:(一)社会群体和社会结构;(二)生活方式及其演变;(三)人口社会;(四)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五...
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 本书特色 中国学者祝勇的文化随笔集,写中国历史上的西方人,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约瑟夫·洛克,祝勇考察这些西方人的同时,...
《文学或者音乐》内容简介: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
《怀柔远人》的主题是清代礼宾与1793年马嘎尔尼英国使团,书中分别考察了清朝与英国对遣使事件的叙述,以便强调双方不同的实际操
1977-1982-实现转折.打开新路 本书特色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
中国史学通论 本书特色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中国史学通论》乃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史学史”课程时所作的讲义,原分两卷,分别为《中国史学之起源》、《中国史学之派...
《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内容简介:《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尝试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传世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
《深入浅出图神经网络:GNN原理解析》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从原理、算法、实现、应用4个维度详细讲解图神经网络的著作,在图神经网络
野蛮的征服-图说世界-亚非欧的崛起与衰落-4-全彩图文本 本书特色 1——这套《图说世界》所呈现出的内容非常系统,并且富有吸引力,是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收...
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1.适合作为相关专业教材或参考书。2.视角新颖,吸引人,适合普通文史爱好者阅读。3.关于中世纪历史的图书销量良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