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誉为晚清**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
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具影响力的人物。
★国外经典李鸿章传记版本。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知名西方学者,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备受争议的李鸿章。舍小得大的政治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
★晚清**名臣、“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如何“hold”住晚清内忧外患政局。
★ 为什么毛泽东评论李鸿章为“水浅而舟大”?
★ 为什么慈禧叹“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为什么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一朝覆灭?
★为什么李鸿章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却被百姓痛骂?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
★为什么西方人将李鸿章比作“东方的俾斯麦”?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
在欧洲,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当中,人们一般将李鸿章的伟大之处归结于他的外交事业,而他的国人则将其卓越之处主要归结于他作为军事指挥者与国防组织者所从事的活动。的确,他所享有的两种荣誉,就像他自己的国家里给予先知的荣誉一样,通常是不加区别,而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和在其他一些地方一样,一位公众人物以管理才能被人称道,而他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写作哲学论文的简洁文风。欧洲人的看法着眼于1894年中国的危险局面,极力赞扬李鸿章外交在与日本和谈期间以及之后所表现的勇气与机巧。他随后的环游世界被公允地视为值得纪念的力作,增强了李鸿章因其微妙而独特的政治手腕而享有的声望。但就中国人而言,他建立在海军和陆军演示之上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达于顶点,而后轰然崩溃。事实上,在他的许多官场同僚中,其过分夸耀的海陆两军的溃败,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以此证明他不仅不能胜任高级职务,而且证明他不适宜于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老佛爷的干预,才使他免于为失败付出遭受极刑的代价;在国家屈辱和战败的时刻,他在外交和治国方面为国家提供的非常实在的服务,已被遗忘或忽略了。
不可否认,李鸿章对其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是一个失败:当考验之日到来时,它一定会可耻地暴露出来。但是欧洲人并不熟悉中国人“弄虚作假”的无限的集体能力,因此自然要向自己提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对此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上自皇太后本人,下至各省衙门九品僚属,都不缺乏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或直隶陆军危险状况的准确信息,因为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是常识,每个官员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议论一番。但是在东方也和西方一样,一事成功百事顺,只要李鸿章生猛的军事风采没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它的创立者和经理人,他就会长久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对欧洲人而言,还有一件事也会令他们吃惊:国家(而非省级)防御的组建,包括海防和陆防,多年来被托付给一个人,而此人身上压着管理直隶省和大量外交与商业事务的担子,负荷已满。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所有总督级同僚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去开创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新兵法,更不用说按照欧洲模式创建和组织一支海军了。李鸿章不仅以非凡的精力承担这一任务,他还拥有远大的抱负和充分的自信。何况,由于他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得到了朝廷非同一般的赏识,朝廷让他在他的各项事业中掌管大量的资金,比其他总督期望得到的都要多。也是由于这种恩宠,他被拔擢到独立掌权的高度,一般而言,他能对御史们的攻击置之不理,这是他的同僚(可能除张之洞之外)都做不到的。
然而,考察他的努力和成就,有些问题就难以避免了:关于海军和陆军军备的价值,李鸿章自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他那精明务实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误导,使他相信,只要购买了军舰和枪炮,而不须对操纵他们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就有希望对抗西方列强或日本?难道他那敏锐的智慧真的相信,虽然他的军队管理仍然受到官场腐败和懒散低能的败德影响,却还有可能对抗外国人的势力?宓吉先生曾为李鸿章服务,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①,构成了为这位大总督所做的有力而富有同情的辩解。根据他的观点,李鸿章对外国人力量的秘诀并未充分了解;他一直是“瞎子中的独眼龙”,对于他只能猜测的事务靠摸索来了解。中国从欧洲和美国聘来了老师,又把国人派出去学习,但从未允许新的教义为组织注入活力,结果,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仍然是不毛之地,未结果实。于是李鸿章所付出的努力半途而废,中国仍然是“物质力量铁蹄践踏下的道德力量之国”。
……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慈禧叹李鸿章之死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孙中山
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
——本书作者 布兰德
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合著有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乱世豪杰多书生》《湘军为什么这么牛2: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唐才子传全译 目录 目录 前 言 凡 例 卷** 引 六 帝 1.王 绩 2.崔信明 3.王 勃 4.杨 炯 5.卢照邻 6.骆宾王 7.杜审言 8.沈佺期 9...
蒋介石的宠将陈诚 内容简介 一本圈圈点点的《三民主义读本》,使他赢得了蒋介石的赏识;几发反击陈炯明的炮弹,更使蒋对他另眼相加。由此开始了他在蒋家王朝飞黄腾达的一...
哲学家的生活 本书特色 《哲学家的生活》是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传记作品。在不大的篇幅里,它包容了二十一位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上下两千多年的人...
浦薛凤二十一岁毕业于清华学校,二十八岁执教于清华大学;半生清华园问学传道,爱人以德待人以诚,师友同侪遍布学林。中年从学入
《Vue.js入门与商城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Vue跨平台商城的开发原理和实战案例,内容全面、案例丰富,可帮助读者快速掌
随身一册(袖珍版):蒙娜丽莎的秘密 目录 阿诺菲尼和他的新娘——范·艾克 维纳斯的诞生——波堤切利 蒙娜丽莎——达芬奇 西斯汀圣母像——拉斐尔 创造亚当——米开...
世界心理学鼻祖-荣格传记 本书特色 荣格,瑞士人,世界心理学鼻祖,著名的思想家 和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克莱尔·邓恩所著的《世界心理学鼻祖:荣格传记》中收录了大量...
经世悲欢:崇厚传 本书特色 崇厚是晚清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人物,在同光年间相当活跃,官至署直隶总督、盛京将军,当过三口通商大臣,参与中国与普鲁士、葡萄牙、丹麦、荷兰...
沈括 本书特色 他操持新政,舌战群儒,详定阵法,征讨不臣;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音律。擅长医术。 他不是诸葛亮,也不是王阳明,他是大宋沈括! 李约瑟曾说:...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
当代美国哲学家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哈佛哲学评论》对美国14位哲学家的仿谈录。他们都是当今国际哲学界成就斐然的学者。访谈覆盖哲学的多个领域。当代美国哲学...
《天变与日常》内容简介:在近代华北社会中,泰山信仰既是清廷实施“神道设教”的政治手段,又是民众应对日常生活困境的文化传统。
落日旌旗-1895年的[李鸿章] 本书特色 李鸿章,是晚清“老大帝国”*具有眼光及能力的大臣。他一生处于内忧外患的狂潮之中,然其精于庙算、善于斡旋,于清廷和列强...
《精益TPM现场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在有机融合精益生产、TPM(全面生产维护)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场可操作的“精益TPM”,为设备密集
《奇妙的树与木》内容简介:树木常伴我们左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树木。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奇妙的树与木
哭摩 本书特色 徐志摩,一个影响力至今毫无退减的伟大诗人,一个被文化界奉为“一代诗魂”的浪漫才子,在人间只有璀璨而短暂的三十五年便陨落了,于是他的死便与他的生一...
二战十大名将丛书: 隆美尔(上下) 内容简介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
隋唐五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本书特色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凤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隋唐五代的一百个老百...
1885-1945-巴顿画传 本书特色引子:将星陨落 1945年冬天的一天,许多美国军人聚集在卢森堡的哈姆美军公墓,安慰着一位新守寡的妇人。在他们身后,一座...
沉抑曲家:张可久传 本书特色 作为重要的元散曲作家,元代散曲家中存曲*多的一位,把张可久列为浙江百名文化名人之一,是应该的。而详述他的生平,探究其真实心态,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