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誉为晚清**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
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具影响力的人物。
★国外经典李鸿章传记版本。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知名西方学者,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备受争议的李鸿章。舍小得大的政治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
★晚清**名臣、“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如何“hold”住晚清内忧外患政局。
★ 为什么毛泽东评论李鸿章为“水浅而舟大”?
★ 为什么慈禧叹“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为什么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一朝覆灭?
★为什么李鸿章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却被百姓痛骂?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
★为什么西方人将李鸿章比作“东方的俾斯麦”?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
在欧洲,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当中,人们一般将李鸿章的伟大之处归结于他的外交事业,而他的国人则将其卓越之处主要归结于他作为军事指挥者与国防组织者所从事的活动。的确,他所享有的两种荣誉,就像他自己的国家里给予先知的荣誉一样,通常是不加区别,而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和在其他一些地方一样,一位公众人物以管理才能被人称道,而他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写作哲学论文的简洁文风。欧洲人的看法着眼于1894年中国的危险局面,极力赞扬李鸿章外交在与日本和谈期间以及之后所表现的勇气与机巧。他随后的环游世界被公允地视为值得纪念的力作,增强了李鸿章因其微妙而独特的政治手腕而享有的声望。但就中国人而言,他建立在海军和陆军演示之上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达于顶点,而后轰然崩溃。事实上,在他的许多官场同僚中,其过分夸耀的海陆两军的溃败,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以此证明他不仅不能胜任高级职务,而且证明他不适宜于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老佛爷的干预,才使他免于为失败付出遭受极刑的代价;在国家屈辱和战败的时刻,他在外交和治国方面为国家提供的非常实在的服务,已被遗忘或忽略了。
不可否认,李鸿章对其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是一个失败:当考验之日到来时,它一定会可耻地暴露出来。但是欧洲人并不熟悉中国人“弄虚作假”的无限的集体能力,因此自然要向自己提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对此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上自皇太后本人,下至各省衙门九品僚属,都不缺乏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或直隶陆军危险状况的准确信息,因为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是常识,每个官员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议论一番。但是在东方也和西方一样,一事成功百事顺,只要李鸿章生猛的军事风采没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它的创立者和经理人,他就会长久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对欧洲人而言,还有一件事也会令他们吃惊:国家(而非省级)防御的组建,包括海防和陆防,多年来被托付给一个人,而此人身上压着管理直隶省和大量外交与商业事务的担子,负荷已满。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所有总督级同僚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去开创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新兵法,更不用说按照欧洲模式创建和组织一支海军了。李鸿章不仅以非凡的精力承担这一任务,他还拥有远大的抱负和充分的自信。何况,由于他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得到了朝廷非同一般的赏识,朝廷让他在他的各项事业中掌管大量的资金,比其他总督期望得到的都要多。也是由于这种恩宠,他被拔擢到独立掌权的高度,一般而言,他能对御史们的攻击置之不理,这是他的同僚(可能除张之洞之外)都做不到的。
然而,考察他的努力和成就,有些问题就难以避免了:关于海军和陆军军备的价值,李鸿章自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他那精明务实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误导,使他相信,只要购买了军舰和枪炮,而不须对操纵他们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就有希望对抗西方列强或日本?难道他那敏锐的智慧真的相信,虽然他的军队管理仍然受到官场腐败和懒散低能的败德影响,却还有可能对抗外国人的势力?宓吉先生曾为李鸿章服务,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①,构成了为这位大总督所做的有力而富有同情的辩解。根据他的观点,李鸿章对外国人力量的秘诀并未充分了解;他一直是“瞎子中的独眼龙”,对于他只能猜测的事务靠摸索来了解。中国从欧洲和美国聘来了老师,又把国人派出去学习,但从未允许新的教义为组织注入活力,结果,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仍然是不毛之地,未结果实。于是李鸿章所付出的努力半途而废,中国仍然是“物质力量铁蹄践踏下的道德力量之国”。
……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慈禧叹李鸿章之死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孙中山
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
——本书作者 布兰德
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合著有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乱世豪杰多书生》《湘军为什么这么牛2: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寻找米兰·昆德拉》内容简介:*我们不断和他在作品中相遇,却不敢走近他 *米兰·昆德拉的人生拼图版,首次全面披露昆德拉人生足迹
《动物生活史》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叙述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单细胞类动物的生活状态。书中所介绍的物种空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内容简介:《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通过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心灵瑜伽课,帮助18岁后的读者明白活在
孙永林(重建天安门的大木作) 本书特色 1969年12月15日,北京市的人们忽然发现,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天安门城楼就被一个长66米、宽37米、高32米,用木架和...
金赛是谁:改变美国的性学大师 内容简介 有人说,“金赛的核心意义是冲破束缚,获得解放,现在是重温金赛思想的时候了。” 金赛(1894-1956)是性学领域里的巨...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 内容简介 《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作者柏格森是本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人常将自己各方面的成就首先归功...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武装斗争中决定全局胜负的一个规模最大的
孟子-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儒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孔孟之道往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代名词。稍通文墨的人对孟子其说、《孟子》其书都能略...
《机器人制作入门(第3版)》内容简介:欢迎来到机器人技术的精彩世界!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机器人技术实践参考书,内容包括制作小型
潘光旦图传 本书特色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优生学、社会学、性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一位长期被我们忽视的极具创见的社会思想家。本书是国内外**部潘光旦传记,兼具学术...
亦僧亦俗文化奇人:苏曼殊 内容简介 苏曼殊,广东香山人,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本书在充分借鉴、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在苏曼殊之生平事迹作了必要的稽核考订,务...
日记的胡适 本书特色 胡适自16岁开始,直至去世的两三天,共留下一百多万字的日记。从日记看胡适,这位中国新文化的弄潮儿与代表人物展现给我们的,必定不只是他人生中...
沈泽民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20年来辛勤研究、不倦探索的结晶。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材料、朴实流畅的文笔,叙述和评论了早期共产党人沈泽民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这...
《图灵的秘密》内容简介:图灵机是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的一种抽象计算模型,本书深入剖析了图灵这篇描述图灵机和可计算性的原
李渔-戏看人间李渔传 本书特色 李渔(1611-1680),中国清初杰出的喜剧作家,同时也是戏曲理论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园林艺术家、日常生活美学家、编辑家...
毛泽东与四大名著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一生好读书,读好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的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典故等他都十分熟悉,常在讲...
弗洛伊德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的观点对20世纪的思想和文化造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他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于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我们对他了解*多的是他的精神分...
李宗侗自传 本书特色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1924年返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曾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全国注...
本书是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晚年撰写的一部文学性自传。本书未及定稿,诗人就不幸逝世,后由诗人之妻马蒂尔德
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 本书特色 李银桥、韩桂馨夫妇同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948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经毛泽东提议结为伉俪。李银桥,11岁参加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