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誉为晚清**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作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
本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作者为在中国居住、工作并采访过李鸿章的西方学者,运用西方史学方法,评价人物力求客观公正。这个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被百姓痛骂的一代名相,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本书提供一种更为公允的新视角,来看这位晚清中国*具影响力的人物。
★国外经典李鸿章传记版本。亲自采访过李鸿章的知名西方学者,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备受争议的李鸿章。舍小得大的政治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
★晚清**名臣、“现代中国伟人**号人物”,如何“hold”住晚清内忧外患政局。
★ 为什么毛泽东评论李鸿章为“水浅而舟大”?
★ 为什么慈禧叹“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为什么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一朝覆灭?
★为什么李鸿章被朝廷和国外列强盛赞,却被百姓痛骂?是卖国贼还是晚清救星?
★为什么西方人将李鸿章比作“东方的俾斯麦”?
第六章
海军与陆军管理者李鸿章
在欧洲,在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当中,人们一般将李鸿章的伟大之处归结于他的外交事业,而他的国人则将其卓越之处主要归结于他作为军事指挥者与国防组织者所从事的活动。的确,他所享有的两种荣誉,就像他自己的国家里给予先知的荣誉一样,通常是不加区别,而又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和在其他一些地方一样,一位公众人物以管理才能被人称道,而他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写作哲学论文的简洁文风。欧洲人的看法着眼于1894年中国的危险局面,极力赞扬李鸿章外交在与日本和谈期间以及之后所表现的勇气与机巧。他随后的环游世界被公允地视为值得纪念的力作,增强了李鸿章因其微妙而独特的政治手腕而享有的声望。但就中国人而言,他建立在海军和陆军演示之上的威望,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之前达于顶点,而后轰然崩溃。事实上,在他的许多官场同僚中,其过分夸耀的海陆两军的溃败,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以此证明他不仅不能胜任高级职务,而且证明他不适宜于继续存在。我们已经看到,只有老佛爷的干预,才使他免于为失败付出遭受极刑的代价;在国家屈辱和战败的时刻,他在外交和治国方面为国家提供的非常实在的服务,已被遗忘或忽略了。
不可否认,李鸿章对其海陆军的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骗局,是一个失败:当考验之日到来时,它一定会可耻地暴露出来。但是欧洲人并不熟悉中国人“弄虚作假”的无限的集体能力,因此自然要向自己提问:李鸿章的同僚和批评者怎么可能在几年时间里对此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热情的赞美?上自皇太后本人,下至各省衙门九品僚属,都不缺乏有关北洋舰队内部运作或直隶陆军危险状况的准确信息,因为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是常识,每个官员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议论一番。但是在东方也和西方一样,一事成功百事顺,只要李鸿章生猛的军事风采没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露出马脚,作为它的创立者和经理人,他就会长久地得到财富和名声。
对欧洲人而言,还有一件事也会令他们吃惊:国家(而非省级)防御的组建,包括海防和陆防,多年来被托付给一个人,而此人身上压着管理直隶省和大量外交与商业事务的担子,负荷已满。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所有总督级同僚既无能力也无愿望去开创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新兵法,更不用说按照欧洲模式创建和组织一支海军了。李鸿章不仅以非凡的精力承担这一任务,他还拥有远大的抱负和充分的自信。何况,由于他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得到了朝廷非同一般的赏识,朝廷让他在他的各项事业中掌管大量的资金,比其他总督期望得到的都要多。也是由于这种恩宠,他被拔擢到独立掌权的高度,一般而言,他能对御史们的攻击置之不理,这是他的同僚(可能除张之洞之外)都做不到的。
然而,考察他的努力和成就,有些问题就难以避免了:关于海军和陆军军备的价值,李鸿章自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他那精明务实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误导,使他相信,只要购买了军舰和枪炮,而不须对操纵他们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约束,就有希望对抗西方列强或日本?难道他那敏锐的智慧真的相信,虽然他的军队管理仍然受到官场腐败和懒散低能的败德影响,却还有可能对抗外国人的势力?宓吉先生曾为李鸿章服务,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①,构成了为这位大总督所做的有力而富有同情的辩解。根据他的观点,李鸿章对外国人力量的秘诀并未充分了解;他一直是“瞎子中的独眼龙”,对于他只能猜测的事务靠摸索来了解。中国从欧洲和美国聘来了老师,又把国人派出去学习,但从未允许新的教义为组织注入活力,结果,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的知识,仍然是不毛之地,未结果实。于是李鸿章所付出的努力半途而废,中国仍然是“物质力量铁蹄践踏下的道德力量之国”。
……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慈禧叹李鸿章之死
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严复挽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
——孙中山
李鸿章经常被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喜欢这个称号。
——本书作者 布兰德
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合著有畅销书《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主要著作有:《湘军为什么这么牛1:乱世豪杰多书生》《湘军为什么这么牛2:一朝天子一朝臣》《湘军》(上,下)《清末有个左宗棠》《血肉长城:血战十四年》《我是湖南人》,译著有《左宗棠传》等。
最后的蒋家-蒋经国传承计划夭折记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新的史料介绍了蒋经国的接班计划的萌芽完善过程、接班人的筛选、接班计划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夭折的过程。全书以翔实资...
方苞传 本书特色 了解清代,不了解影响清代两百年的桐城派,可乎?了解桐城派,不了解桐城派的鼻祖方苞,可乎?而方苞的意义仅仅只是桐城派的鼻祖吗?由朱洪主编的《方苞...
本书要研究的是胡适。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
阿娜伊斯·宁,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因为她与著名作家亨利·米勒及其妻子琼的暧昧关系,因为她在当时大都市国际艺术圈和社交
陶渊明传 本书特色 《陶渊明传(精)》由钱志熙著:陶渊明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他的生平或许能为你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当今有人的所谓归隐,不过是类似于东晋时的隐士...
十大参谋长 本书特色 金戈铁马,驰骋沙场。运筹帷幄,出谋划策。 叶剑英、徐向前、左权、罗瑞卿、粟裕、肖劲光、杨勇、周士第、郭化若等10位参谋长,在弥漫的硝烟中崛...
乱世名流的百态人生-真相 本书特色 理解真相,以古鉴今。通过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和讲述方法,为您提供一条回归历史真实。《真相·文史博览精粹》系列丛书是文史博览杂志...
汪伪十汉奸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被列为奸恶的不乏其人,而像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陈璧君、罗君强、王克敏、王揖唐、梁鸿志、李士群等汉奸巨憝,居然...
亚历克斯.弗格森自传-统驭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是传奇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的*本自传,由英国著名体育记者休•麦吉尔温尼执笔。书中弗格森在回顾了...
《成为波伏瓦》内容简介:“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任何一个对波伏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传记”“她启发了全世界
骆玉笙传奇 本书特色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创立的“骆派”京韵大鼓,是中国曲坛的一朵奇葩,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博采众家之长...
《上海的女儿》是京剧大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的女儿周采芹的自传。这本自传1980年代以DaughterofShanghai之名在英国和美国出版
90后创业富翁丁仕源 本书特色 90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丁仕源以90后不跨的姿态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从12岁进培训班14岁开始做兼职16岁进娱乐圈打拼17岁合伙开...
名家自述丛书-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的前九篇,曾收在抗日战争前出版的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中。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有关...
居里夫人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埃列娜·多丽,她希望居里夫人的故事能给青少年朋友带来阅读的欢愉与振奋,并从中获得启发而萌生自己的远大志向。本...
魏徵年谱 本书特色 《魏徵年谱》全面系统地考察研究了魏徵一生之行迹及其相关情况等,在较为广阔的社会?景下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巨擘的杰出贡献与历史地位。本书可供从事史...
普京传-普京的春天到来了 本书特色 普京,一个从贫民中崛起的“草根”英雄;他的传奇奋斗经历,早已超越了一个政治家的范畴。普京传-普京的春天到来了 内容简介 今...
我的世界:王姬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遥远亲切的童年;当兵的日子;走进“人艺”学员班;初到美国;入学序曲;对美国男孩说“不”;在美国过春节;身怀六甲演阿春...
孔子画传-中国人精神信仰的造型师 内容简介 本书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了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终成为“圣人”的故事...
《方桂与我五十五年(增订本)》内容简介:读了徐樱姊的书稿,感慨万千。方桂比我大九岁,但我们可说是同时代的人。我们的历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