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孔庆东2011年春夏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课堂录音为底本,通过与作者的反复沟通,整理成书。整理时秉承实录精神,力求再现原汁原味的现场气氛,保留灵光乍现的思想火花。
本书首次将场场爆满的北大中文系王牌课程向大众敞开,通过生动的讲解揭示深邃独到的思想,与读者共同探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国文、国史和国人。
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从1917年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穿插讲解其间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评点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一批文化精英,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揭示出文学面纱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质,指出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吸引眼球的是孔庆东一针见血的时局点评,看似简单、执拗,口出狂言,但掩不住其文史知识的深厚和充满哲理的独到见解,这样的点评在文中比比皆是,与市面上哗众取宠的历史解读书相比,这本书在生动幽默之外,极大地增加了深度。
本书收藏曾庆龙先生的彩色插图21幅,全部是充满思想力量的图文漫写,特别幽默而智慧。
1、史上*好看,*过瘾的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堂堂爆满的*牛课程,常吸引校外人士打着“飞的”来听课。看看上课场面就知道有多火,同学们已经坐到讲台上去听课。2、北大王牌课程再现。北大“民选”*受欢迎的教师,孔庆东高票当选**名。3、绝非汇编作品,绝非拼凑之作。孔庆东全面系统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对指导现实生活特别有用,补上人生*重要一课。4、中国的文学史,就是中国的政治史。本书能让人透过中国文学的表面现象看到中国30余年政治发展的本来面目。一个领导干部光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国文国史的发展脉络,常常会好心办错事。5、孔庆东这个人从来不肯好好讲文学,他是在讲历史、讲政治,他用犀利的语言和对文学现象的深刻领悟,揭示藏在文学面纱背后的残酷政治本质。
这些年来,孔庆东在北大中文系主讲过现代文学史,他的课一直大受欢迎,来捧场的“旁听族”也很雀跃。据说学生“民选”北大十佳教师,孔庆东高票当选第一名,真羡煞我也。我在北大教了30多年书,也没有这个“福份”。他的课有亲和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所以得到学生的喝彩。庆东把他讲课的部分录音稿给我发来,我看了,果然如此。如今这些精彩的讲稿出版,使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孔庆东的一流课程,可以让更多的人受到难得的“再教育”,令我十分欣慰!庆东讲现代文学喜欢“穿越”,讲着讲着就联系到现实生活。他讲“五四”联想到现今对这份遗产的不重视,甚至扭曲、颠覆,太可惜了。讲鲁迅必定论及“国民性批判”至今未过时,而且还很迫切,现实社会许多乱象早在鲁迅笔下就讨伐过了,现在又沉渣泛起。讲左翼文学,他用很多精力阐述左翼精神的当下意义,联想到当今类似“包身工”的残酷现象,让人感到一种很沉重的民本情怀。孔庆东的文学史是鲜活的,思想饱满的,带有现实批判的锐气。相比之下,现今许多碎片化的、琐屑的的研究,那些 “穿靴戴帽”仿汉学的文章,就愈加显得无聊与苍白。我并不认为讲课非得处处联系现实,但作为一门时代感与思想性都很突出的现代文学课程,本来就是很“现实”的,它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回应或参与社会现实,和现实对话,参与当代价值重建。孔庆东讲课思路非常活跃,他不满足于只讲文学史,同时要讲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或者说,他要通过文学来讲“国史”。这个志向大了去了,未必都能实现,却也体现一种文学史观,一种叙史的方式。其实对此我是有过怀疑的。几年前,我曾写过文章表述,思想史不能取代文学史,那是考虑到当今宏大叙事仍然太多,动不动就把文学史作为思想史文化史的填充材料,忽略了文学研究审美的、个性化的探求。这种状况现今仍然很严重。但值得宽慰的是,孔庆东的文学史虽然在几种“史”之间穿梭,但基点始终还是文学,重点还是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他对不同作家和文学史现象的分析,是紧扣着创作来进行的,这种分析并不只是为了以文证史,也为了显现各种不同的审美风致,启发与导引审美的愉悦。更显个性的是孔庆东的那种放达,他把博客文风带进了课堂,打乱了常见的有板有眼的授课系统,弱化了直线性的史的脉络,不时插入轶闻史事,又不断以“问题”冲击思维,使课堂氛围极为活跃。不只是词采的活跃,更有思想的活跃。现在大学老师的心思很多都不在教学,学生上课也往往提不起劲头,庆东能把课讲得有趣,激发学习的兴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大学 温儒敏真是亮得刺眼。孔庆东的书出的不少,也很好看,但绝少有一本像《国文国史三十年》这样下功夫的,单是里面的插图,就相当出人意料。书一翻开,忍不住先看完的并不是文章,而是里面的整整二十幅漫写。那些漫写真是许久不见的好作品。轻描淡写的幽默,却深刻得力透纸背,放射出难以抵挡的思想光芒,直看得人忍俊不禁,热血沸腾,看完了折回去还要再看,最后竟涌起一种久违的饥饿感,好像还没吃饱,要再吃上几幅才心安似的。这可是我先前绝没有想到的。有这样一幅图,讽刺的是当今的一些“官僚知识分子”既不忧国亦不忧民,每天热衷于自己找乐子的现象。画家解读了孔庆东书中的一句话“中国人多的是享乐精神,少的是侠义精神。玩弄任何东西,那个细微,不得了,鼻烟壶都能分好几百种。”画面中几个中年男人,围着看斗蟋蟀,瞪眼张嘴,得意洋洋地傻乐着。可笑的是,斗蟋蟀的地方并非只是一个小小斗盆,而是立着一只顶天立地的罐子,上面写着“弘毅蟋蟀大斗场”,可见这斗场的看客是越来越多了,斗场的生意竟是越发光大了!尤其这“弘毅”二字用的最妙。《论语?泰伯》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本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之意。可怜这里的“弘毅”,被玩物丧志的“官僚知识分子”们忘到了九霄云外,祖国和人民,责任与义务早已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了位置。如今到政府衙门里走一走,就会知道有些官僚真是“高雅”得不得了,有玩古琴的、玩玉的、玩瓷器的、玩红木的、玩闻香的,这些人,与市井小徒有何区别?他们又何尝不是玩物丧志的一代官僚呢?——媒体人
孔庆东,祖籍山东的哈尔滨人,孔子第七十三代直系传人。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的北大教授,主攻现代文学,兼及家事国事天下事。平民立场,学者深度。有《47楼207》、《空山疯语》、《超越雅俗》《正说鲁迅》等著作。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 本书特色 段宝林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民间文学的入门书,是国家级重点教材。为了编好这个教材,...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这次结集,我又重新阅读了自己十多年前的作品。短短的时间虽然有些模糊但我已经从模糊的镜面中看到了另一个
今雨旧雨两相知--民国文化名人史事钩沉 内容简介 本书直接记述的文教名人近30位,间接涉及的历史人物以百余人计,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蔡元培人际交往录、胡适人...
《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微课版)》内容简介: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营销策划引论、营销策划的基本要素与原则、营销策划的基础、
陈墨评金庸-细品金庸 内容简介 金庸小说的“四佳”中,《神雕侠侣》的人性探索,《天龙八部》的宗教寓言,《笑傲江湖》的政治象征,以及《鹿鼎记》的历史文化品鉴,无不...
我们经常对自己存有巨大的疑问:为什么要选择专业?为什么确定了方向而没有坚持下去?那种壮志未酬的心情又是怎么回事?到底什么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 本书特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获华东师范大学985社科规划《汉语与中国文化国际推广》子项目资金资助。在...
寻归荒野-增订版 本书特色 程虹编著的《寻归荒野(增订版)》是自然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对荒野的理解堪称美国自然文学的精华。“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
紫青稞 本书特色 《紫青稞》的作者试图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后藏一偏僻家村的变迁为背景,措写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对西藏家村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的巨大...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 内容简介 对于北欧与中国之间的精神连接,主体性是叶隽的关注所在。书中描述的,一方面是“授”者在欧陆的生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目录 凡例绪章抽丝者得绪而可引**节中西方批评之名词探究第二节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之演进第三节中国古代诗话研究之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方法**章诗话者...
《知味》是《北京晚报》“知味”副刊2016年度文章精选结集,集纳了众多晚报老作者以及部分作家、读者的70余篇文章。“知味”副刊
电子琴曲集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摇啊摇;有些人;春天来了;我的宝宝要睡觉;小老鼠吃米;我爱我的幼儿园;白天已经过去;雨停了;女孩和男孩等内容。本书受到我国音乐教...
一家の経済的窮地のせいで妹が大富豪と見合いをすることになり、付き添いとして砂漠の王国・アルサーミーにやってきた希。見合い
刘震云,当代知名作家,八十年代中期曾与池莉、方方等一同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引起全国性反响,中篇小说《一地鸡毛》
词学论文集-邓乔彬学术文集-第七卷 本书特色 收入本卷的皆为词学论文,写作、发表的时间相距近3。年之久。据内容不同排序,分为四部分: **部分是宏观的纵...
小西天 内容简介 潼西公路,由潼关县的西关外,开始向西发展。在平原上,远远看到一丛黄雾,卷起两三丈高,滚滚向西而去,这便是在路上飞跑的汽车卷起来的路面浮土。路上...
跟大师学国学-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思想家 胡适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作家 郑振铎这本书校辑的周密精详,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追得上...
迦陵论诗丛稿 本书特色 本书的作者叶嘉莹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话说(红楼梦)中人... 本书特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选秀”组委员会惟一推荐参考书,电视台“名家讲坛”热播,中国红楼梦学会专...